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9710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9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D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2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3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4“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每个泗阳人的共识在下面三项中,与我县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超声波能够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C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6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7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8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9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11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12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3身高1.65m的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离镜2m,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是m,像距离平面镜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m14普通电灯泡用久了会看到灯丝变细,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在灯丝变细的同时看到灯泡玻璃发黑,这是现象15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坐在平稳列车中的人以座椅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体是的;若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则乘客是的16夏天从冰箱内拿冷冻食物时,打开冰箱门,会看见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的1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垂直地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为度,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为使图示所在位置的眼睛能看到反射光,平面镜应逆时针旋转三、作图与计算(18题4分,19题4分,20题4分,共12分)18按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如图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作出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19一列长为360m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20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3910:2811:30发车时间09:0009:4310:33里程/km084165300(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四、实验探究题(21题5分,22题4分,23题2分,24题3分,25题3分,26题3分,27题5分,共25分)21(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cm,图2的秒表示数为mins;(2)同学按图3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原因是(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B,说明2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24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11.522.533.544.555.566.5温度/595552494848484847454342(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态(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同学们在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调节(2)调节好光屏,能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是图2中的(3)如表是某小组的实验记录,照相机是根据第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实验次数像的情况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1倒立缩小实像2倒立等大实像3倒立放大实像4正立放大虚像26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同学们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1)水的沸点是(2)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27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1)在此实验时,要研究气泡的运动情况,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距离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3)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快、慢)(4)如表是某实验小组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5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503.004.506.007.50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D人的正常体温约是37【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头发丝的直径在70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0m=0.07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一些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340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6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2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A夜视仪B遥控器C验钞机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考点】紫外线【专题】应用题【分析】了解紫外线与红外线的作用与特点,才能顺利解答此题:(1)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解答】解:A、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符合题意D、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控制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记忆效果比较好3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4“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每个泗阳人的共识在下面三项中,与我县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ABCD【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专题】应用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水污染有三大来源: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结合经验可做出判断【解答】解: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会造成水环境的直接破坏,做法错误;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做法错误;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防止水污染,做法正确故选A【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污染的防治就顺理成章变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了解污染的来源和相应防治措施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超声波能够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C次声波就是没有传播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归纳法;声现象【分析】超声波方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破碎能力等特点;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A、超声波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不是速度大于340m/s的声音故A错误;B、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碎石等,故B正确;C、次声波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但其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超声波能够成像,如B超,但人耳不能直接听到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概念、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解答】解: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现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是熔化现象;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7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8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考点】望远镜【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或者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A、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光学器件(显微镜)(望远镜)的作用,对于它们的用途应当了解,属于基本应用常识题9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在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参照物时,首先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就选择和对象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答】解:A、“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说“山”在运动,山和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选船为参照物;“是船行”指船在运动,同样可以选山为参照物,故A正确;B、“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研究对象是山,故不能选山为参照物,同样“是船行”也不能选船为参照物,否则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故B错误;C、“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应是静止,与题意不符,故C错D、“看山恰似走来迎”:如果选择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选择参照物后,一定进行验证,关键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是否与题意相符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漫反射;光的色散;太阳光谱【专题】应用题【分析】(1)光照在凸凹不平的物体上会发生漫反射;(2)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会看见比水中物体较浅的物体虚像;(3)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对太阳光进行折射形成的现象;(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解答】解:A、错误,磨砂玻璃凸凹不平,可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黑板上的字;B、正确,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池子里的水深要比实际的浅些;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漫反射现象、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都是基础知识11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压轴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分析】A、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程,路程长的速度大;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B、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C、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所以P点是起点,Q点是终点从图象上找出甲车和乙车到达Q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时间差,看是不是3s;D、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3s时,两车图象各自对应的纵坐标路程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路程差,看是不是6m【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1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2.5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5s,由于t甲t乙,所以v甲v乙,故选项A不正确;B、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6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是12m,此时乙车离P点(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所以P点是图象上的原点O)为12m,故选项B不正确;C、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所以P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O),Q点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10m处)那么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2.5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5s,两车相差的时间是t乙t甲=5s2.5s=2.5s,所以甲车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故选项C不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3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12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6m,两车相距s甲s乙=6m,故选项D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速度公式分析图象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图象上并没有标出P点和Q点,而要解答本题就需要我们先分析出P点和Q点分别位于图象上的什么位置,要找出P点和Q点的位置,就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所以该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题意的能力12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3身高1.65m的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离镜2m,那么他在镜中的像高度是1.65m,像距离平面镜2m,当他后退1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6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该同学身高1.65m,所以像高1.65m;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当他后退1m,此时他距离平面镜2m+1m=3m,则他距离平面镜也为3m,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3m+3m=6m故答案为:1.65;2;6【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14普通电灯泡用久了会看到灯丝变细,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在灯丝变细的同时看到灯泡玻璃发黑,这是凝华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点评】在分析物质是发生哪种物态变化时,关键要抓住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5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坐在平稳列车中的人以座椅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体是静止的;若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则乘客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则是静止的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座椅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以座椅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体是静止的;而乘客相对于路边的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则乘客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6夏天从冰箱内拿冷冻食物时,打开冰箱门,会看见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看到的各种“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解答】解: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箱门处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故答案为:空气;液化【点评】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得出结论17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垂直地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为0度,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为使图示所在位置的眼睛能看到反射光,平面镜应逆时针旋转15【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因此此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都为0;保持入射方向不变,为使图中所在位置的眼睛能看到反射光,说明进入眼睛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反射角均为15,可知法线沿逆时针转过了15,则镜面转过了15故答案为:0;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必要时可以通过作图直观得出角度的大小三、作图与计算(18题4分,19题4分,20题4分,共12分)18按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如图乙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作出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要忘记虚像用虚线(2)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1)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对称点A,同理作出B点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图所示:(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点评】(1)平面镜作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另一种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来作,比较来看,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要简单明了,容易一些(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9一列长为360m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方程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的差,求出火车的路程,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火车长,已知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火车的行驶时间【解答】解:(1)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s1=L隧道L车=1800m360m=1440m,火车的速度:v=30m/s;(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2=L隧道+L车=1800m+360m=2160m,由v=可知,火车的行驶时间:t2=72s;答:(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30m/s(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72s【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要分清火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和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不同的,火车完全在隧道内时行驶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隧道长+火车长20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3910:2811:30发车时间09:0009:4310:33里程/km084165300(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表格上找到列车在上海的发车时间和南京的到站时间,求出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在表格上找到上海和南京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2)在表格上找到苏州和常州的距离,在表格上找到列车在苏州的发车时间和常州的到站时间,求出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s1=300km,列车在上海发车时间是09:00,到南京的时间是11:30,所以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时间:t1=11:3009:00=2h30min=2.5h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是:v1=120km/h(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距离:s2=165km84km=81km;列车在苏州发车时间是09:43,到常州的时间是10:29,所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时间:t2=10:2809:43=45min=0.75h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是:v2=108km/h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2)列车从苏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08km/h【点评】从列车时刻表上能找到两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和列车运行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这是速度计算中常见的类型习题,并且和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四、实验探究题(21题5分,22题4分,23题2分,24题3分,25题3分,26题3分,27题5分,共25分)21(1)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长度为3.80cm,图2的秒表示数为5min37.5s;(2)同学按图3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错误之处是玻璃泡接触烧杯底;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31【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时间的测量【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读取体温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2.80cm对齐,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为L=12.80cm9.00cm=3.80cm;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2)由图知,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甲图中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是错误的;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此时的温度是31故答案为:(1)3.80;5;37.5;(2)玻璃泡接触烧杯底;31【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解答】解:(1)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只有在E,F板在同一平面上时,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可逆;(3)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光路具有可逆性2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解答】解: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音调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点评】解决此类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题目时,关键是把握各概念的决定因素,进行区分24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11.522.533.544.555.566.5温度/595552494848484847454342(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液态(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8【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图表的信息可知:此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即该物质有凝固点,是晶体,可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解答【解答】解:由图表可知:在34.5min内,该物质的温度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物质有凝固点,为48;(1)在12.5min时,该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仍然处于液态,因此在第2min时,该物质还是液体;(2)由于该物质有凝固点,因此是晶体;(3)在34.5min内,该物质处于凝固状态,期间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凝固点,即48;故答案为:(1)液;(2)晶体;(3)48【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清楚晶体的凝固过程,抓住该物质在一段时间内的温度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同学们在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调节(2)调节好光屏,能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是图2中的D(3)如表是某小组的实验记录,照相机是根据第1次实验成像特点制成的实验次数像的情况正立或倒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1倒立缩小实像2倒立等大实像3倒立放大实像4正立放大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解答】解:(1)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偏高,要想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当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移动;(2)由图可知,此时uv,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的地方,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3)照相机是根据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第1次实验的结果符合这一特点故答案为:(1)上;(2)D;(3)1【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做到灵活运用26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同学们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1)水的沸点是99(2)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水的质量太大;水的初温太低(写出两种即可)【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能是火力不足等等【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知,水在第6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9(2)根据Q=cmt知,水的比热一定,加热时间长就是吸收的热量多,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也可能是火力不足等等故答案为:(1)99;(2)水的质量太大;水的初温太低(合理即可)【点评】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重要的实验,此实验涉及到的知识点多,但是深度比较小,一般考查液体沸点、沸腾条件、沸腾特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气泡变化问题,对于实验题,还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可能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27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1)在此实验时,要研究气泡的运动情况,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距离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0.08m/s(3)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快、慢)(4)如表是某实验小组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5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503.004.506.007.50【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实验题;比较思想;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原理是:v=,用刻度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距离,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2)根据题目中告诉的路程与时间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气泡的平均速度(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4)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解答】解:(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在某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需要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2)由题意知,路程S为56cm,时间t为7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0.08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0.08;(3)慢;(4)见解答图【点评】此题考查了实验器材的选择,速度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另外还涉及到用描点法画st图象,综合性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