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7635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九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九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 高中语文的评价和测试第一讲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远程研修视频课程的研讨,今天我们讨论高中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来展开研讨,下面我们来谈第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 巢宗祺:教育领域里面,其实不光是教育领域,在社会上,大家都会有这么一种认识上的 现在看是问题吧,想到教学评价,无非就是用个分数,来衡量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讲到底就是考试。所以,一般的情况就是所谓教学评价,马上想到的就是这么回事,考试。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个人功课处在什么位置上,现在学校里面也流行这样 做法,考过以后,一张成绩单,有的是老师报分数,有的张榜公布、排队,老师给家长打电话,或者家长来询问,我的孩子排在什么位置上,第几,年级排第几,全校排第几,班级排第几,能够排在前几名心里就踏实了,就是这么看问题的,就是说对于评价的功能理解比较狭隘。这个领域的一些研究人员,通过长期研究,认为评价实际上老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情况,你前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是不是完成了,进展如何,然后诊断。诊断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老师自己的,我的工作情况如何,获得一些信息的反馈,当然也是有甄别作用的。通过评价,他跟别人 的区别在哪里,这个区别当然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成绩高低的,也可能是类型上的,这个人在某一些方面比较优秀,在语文上面,有的人可能是在文言文方面比别的人学得好一些,但是在写作可能方面不如一些,这里面可能有一些不同。现在大家习惯的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功能 选拔,通过考试,根据分数高低选拔,后面我们可以再来讨论高考,通过谈高考 来谈选拔的问题。那么,最容易受到忽视的问题 就是怎么样通过评价对学生起一个激励的作用,发展的作用,这个是最受忽视的。因为如果你理解到这个评价,比如说对老师对学生某一种肯定,某一句话的批评,甚至是一个眼神,对学生都会产生影响,这里面就都包含了评价,你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学生到后来一蹶不振。有的学生,你对他进行积极的评价,有一种激励作用,尽管分数不高,你激励他,他后来可能发展得很好,所以这个评价的作用,我们恐怕要理解得更加广泛一些。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现在,其实要谈的这个评价问题,首先得从教育评价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切入,而对于教学评价,我们的一般的社会的人士往往把它偏狭到一种考试的选拔这样一个简单的功能上面来。实质上评价就像我们的日常所有的活动一样,它都需要一个不断检查我们的行为,矫正我们的路径,然后来衡量我们的一种过程性的一个绩效,它都有一个评价,而且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谈到评价,想到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高考,一个是分数。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我们的评价这个大概念里边的一些很小的一部分的一个内容,比方说分数可能是评价的一种结果的报告形式,那么可以用分数这样一种报告形式来报告,也可以用其他许许多多的各种报告形式来报告,所以要谈论的时候,还是首先必须明确评价有哪些个功能,然后看我们的评价围绕什么样的目的来展开,如果只盯着高考,只盯着分数,你搞新课程搞到最后,你还是要高考,还是要分数,高考分数存在,就连教育评价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都给忽视了,这对于我们教学整个的课程改革的理解,其实还是很不全面的。 方智范:这个呢恐怕还是要回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来。 主持人:对,对。 方智范:就是说比方确定分数,给学生的成绩排队,这个可能比较多是针对性的评价,高考 升学,是一种选拔性的功能,甄别型功能,选拔性功能还是需要的,但是,从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来说,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话,就是说像我们上次专题讲的,就是对课程的理解,就是从完全关注结果、终点,我们要考虑还要关注过程,就是过程和结果一起考虑。如果这样一来的话,那么,评价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形成性评价,或者叫过程性评价。它的这个功能,就要得到重视,而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要更多地关心平时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话,评价的手段也变得多样化,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最后的考试,一个分数。 徐思源:这个评价的功能,对评价的认识,确实有一个似乎需要正本清源的这么一个必要。就是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讲,在许多人的脑子里,就是唐老师刚刚讲的联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高考,其实严格地说,高考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它实际上是高等院校要选拔学生。我们把中学这个教育,当然放在整个的中学教育里面,它可以说是一个终点,是一个结果,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一点,但是如果我们再狭隘一点,放到教学过程来讲呢,它其实是这个之外的一个东西,是我们这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之外的一个东西。但是我们现在许多在教书在搞教学的人,恰恰最关注的倒是这个,他不是说我这个考试是为了要激励学生如何发展,或者说反思一下我们前面走的路如何了,需要怎么矫正,这个想的极少,或者甚至就是不想。过程当中的一系列,从一年级进去,入校以后的每一次测试,似乎都是为了高考的一个复习,所以这个主观意识上,认识上,缺少这样一种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这么一个意识,这有很大的一个关系,所以他不会去考虑,我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哪些方面我需要去做出一个评价意见。 主持人:这里面可能有更大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说高考,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我们江苏,还有其他的一些省市的考试说明里面就已经非常清楚,它的第一个依据的基本文件就是课程标准。他也是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达成状况来进行的一个检测。但是,我们要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的语文素养的达成过程当中,是不是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每一个具体阶段都得要用高考的那样的一整套的方式来进行检测?究竟这样的一种检测方式,是否利于我们语文素养的达成?即使以狭隘的这种高考而论,你隔三差五的拿来一会儿检查一下 徐思源:就等于时不时地来一个高考模拟。 主持人:对,对,我记得有一个专家上次谈了一个很形象的一个比喻,比方你就是蒸馒头吧,蒸包子吧,你就蒸到多少时间,你拿出来看看不就完了吗?你一会儿掀开看看怎么样了,一会儿掀开看看蒸得怎么样了,最后这个包子肯定是熟不了的,是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说到底是缺少对教育评价,教育检测的一种功能、目的和基本方式的一种客观的认识,以为考试就是评价,分数就是检测结果,我们能够想到的,用于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就是出张卷子你答,答完了以后批个分给你, 75 分,这里边评价就完了。这个其实是很单一化,也是很不对的,所以我们说有过程性评价,有终结性评价,有量化评价,有质性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的一种评价,可以是同伴的评价,一种多元性的评价,这样一种概念其实应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和评价过程当中都引入。那么,我们如果对第一个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探讨之后,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向各位专家来求教,进一步探讨,这个评价和测试有哪些区别? 巢宗祺:其实刚才我们的讨论中间已经谈到把这个评价就简单地理解、等同于测试,实际上也说到了测试只是评价中的一个方面,一种手段,两相比较的话,评价的概念它含义就广泛,它包含的东西多,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目的前面谈到也是多方面的,测试比较多的特别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用分数来表达你在这个学科的学习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来衡量,评价实际上可能有的时候用评语,也可以老师一个肯定的眼光,一种激励的手势等等。它这些都是属于评价,前面我们谈的时候本来我想说一个听人家讲的故事,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他是讲的一位心理学家,到人家一个中学里面 主持人:哦,那个皮革马力翁效应。 巢宗祺:是说他圈了八个人,是吗? 主持人:对,对。 巢宗祺:说这几个人将来是很有成就的。 主持人:随意圈的。 巢宗祺:那么,后来就跟踪这几个学生了,到后来果然这八个学生都非常出色,到后来就问那个专家,你怎么看出来他们会有那么好的一个前途。 徐思源:心理暗示。 巢宗祺:他说我是随意圈的。因为圈了以后,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大家就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这几个学生,那么,这几个学生就受到激励了,不断受到激励了。 徐思源:而且是各方面给他激励。 巢宗祺:他们受到激励了,而且大家相信他们是好料子,一定有前途。所以说评价它的激励的功能非常了不起,所以就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持人:巢教授刚刚举的这个例子呢,那个书我恰好看了还有点印象的。它是叫“课堂中的皮革马力翁效应”。在引述了您刚才所说的这个效应之后呢,他写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当我们的一个老师给予学生的发展水平以积极的期许的时候,这种期许就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进而改变了他的自我心理暗示,从而导致了他的自我改变。说得很绕口的一段话,大概是这样说的。说到底,你觉得他好,他就有了一个人人都觉得他好的环境,这种人人觉得他好的一个环境使他感觉到他的好,他感觉到好以后,他就改变了自己。所以这个书的后面还引了一句话就是:“学生会变成我们老师想象的那个样子。”巢老师刚刚举的这个例子,其实就是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评价的积极作用,如果我们的老师给学生的评价,总是你的语文学不好,老是 65 分,你老是不及格,可能学生在这种心态之下来学习语文还真将来就会很糟的。 徐思源:其实在教学当中这种很多,比如说语文吧,比如说作文,我的感觉是就是从小孩开始写文章,一直到他中学毕业,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到最后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我们不少老师要按照最高的标准,高考评判的标准,或者说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标准来评判你的作文,高一开始就这样,那你只能是 50 分, 60 分,他永远就是 60 分 50 分,那么每次都这样的话,老师给他一个暗示就是文章你不会写,最后三年下来,得出结论是我是不会写东西的。 方智范:这个里面就是反映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说,这个评价由什么决定啊,还是由目标决定的,就是总目标。包括我们后面表述的具体的目标,由目标决定,而目标呢,过去在我们这个语文教育界它比较多的理解为行为性的目标。行为性的目标就是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检测他的达成度,像这样的一种,一般就用测试的办法。但是现在我们新课改以后,我们前面讲到过,它的课程的构成,目标的构成,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这种发展,这种整体的发展,制定目标的时候,它不能仅仅限于运用行为性的目标来表示,它有表现性的目标,要有展开性的目标,就是反映它的学习过程的。那么这个行为性的目标,展开性的目标,表现性的目标,它反映在评价上,我想它的内容肯定要起变化,方法手段也要起变化,你不能仅仅用一个手段。特别徐老师讲到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是高校来选拔符合高校要求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而在中学里面,它最后就变成一种就像敲门砖,就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高考,是个敲门砖。所以就反映这样的情况:学生不是说我很爱语文,喜欢学语文,而且学得很有成就感,这个对他的发展是有激励作用,只是我去参加一种测试,那么,仅仅看这个敲门砖是我升大学的一种手段,过了就丢掉了,所以有些学生高考考好把语文书就撕掉,从此跟语文就再见。他不是一种自己觉得语文学成了,学好了有种成就感,所以我觉得全面去了解目标,对我们确定评价它的功能,它的方法手段和内容我觉得直接相关,就是目标决定评价。 巢宗祺:这里头还有一个问题,可能站的角度不一样,考虑问题得出来的结论会不同。有的老师认为我现在给他 60 分,我是非常客观的,科学的。那么,他并不好,你一定要说他好,那么你就不科学了。他是会有这样的回答,我遇到的相当多,也许我自己过去也会这样,我是客观的,讲究科学的,公正地反映他的情况,你要讲究激励的时候,总是要说一些鼓励他的话,可能你反映的并不真实,他可能是这么一个看法。所以这里头还要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要促进学生的根本发展。刚刚讲的故事,他最后你并没有很科学地看出他的水平或者他很有前途,并没有看出来,但是因为有各种心理暗示,促进了他的发展。所以这里头,始终要教育,你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点上,在我们的教育领域里面,到后来都被异化了。到后来就想到什么上高中,多数人过这个关,高考,高考本来是高校选拔的,现在就变成了我们教育任何一个过程都是要对付的一个过程,变成这样的一个东西的话,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要求这个目标就弱化了。 主持人:高中课程标准改革方案里面有一段教育评价规定的一段话语,这段话语我们老师如果共同来看一下的话,其实对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说还是能有更好的了解。具体到我们的语文课上来说,我这会儿倒突然间想到是不是咱们很有针对性地来讲几句话,第一个我们评价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爱学语文而不是厌恶语文,我们平常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不是让他们去悲观,我们的每一阶段给予学生的评价是不是都能够有助于他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且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许,这样会不会更好一点。 巢宗祺:所以,无论是教学过 程中老师跟学生的交流,表现出评价,还有测试也好,也需要多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刚才谈到就是评价的手段,就是作为测试,也是一个常见的评价手段,那么,测试我们现在习惯就是表现在 分数啊,这个最刚性啊,最科学啊。 徐思源:最公平。 巢宗祺:用量化的方法,量化的方法看起来很简明,用个数字,就这么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很精确,统计起来也方便,这个方面,好像是有些优点,也可能现在世界范围里面,还是一个常用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这方面长期研究的专家,他们也发现这样的量化的教育评价,其实也并不真正的是客观的、科学的。因为从语文这个学科,你拿出来的这张试卷本身,很可能它的语文素养里的那些构成成分在你的试卷里面不见得都能体现出来。 徐思源:只能是一部分。 巢宗祺:抽样检查。 方智范:比如这个学生他课外阅读量很大,他读了各种书,这方面很有修养,但是老师的试卷没办法对每一个同学的这个情况测试出来。 主持人:而且从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应该对这个评价和测试有一个区分。咱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我们如果给学生的作文始终是给他判分,他写一篇作文,拿上来我给他 48 分,再写一篇作文我给他 65 分。其实我们的学生拿到这个分数时候呢,他是一头雾水的,他不知道我这个文章到底怎么啦,他回去看看同桌说,我这次给他高点,下次我又给他低点,其实他关心的是我们的评语,甚至更关心的是我们把他叫来,和他面谈的时候的那一席话,这些东西才真正有助于他把作文写作水平进一步地提高。由此来看,其实分数并不那么神奇,仅仅用一种测试手段,我这个给评语,其实他也是一种评价方式,我们给他的一个等第也是一种评价方式。 徐思源:其实更科学、更合理。 主持人:更科学,所以我们要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实现我们那样的评价的功能和达到评价的目的,这才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在这个新课程改革开始之后,我看看我们好多老师,其实都发生了这样的一些个变换,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也在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比方说语文的阅览课,学生在图书馆里面去看书,这个时候,老师是一个观察者,他就有机会,有可能去看,我怎么样去评价学生这一节课的阅读活动?那么好多老师就来研究,他们最后就形成了一套有关这个课的这种阅读状况的一个评价的一个工具,评价的一种量表,我觉得这种变化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巢宗祺:他的评价的视野慢慢就打开了。 徐思源:这就有刚才方老师说的所谓表现性,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各种指标,就他的这种各方面的一种表现,这些许多一线老师做了许多很好的尝试,我所知道的我们那边学校里也有。比如说这个新课程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那么,怎么让学生去一步一步地学会这么学习呢?我们也曾经去设计过一个量表,比如说你自己生成一些关于某一种题目的小命题,然后组合一些小组,自己来生成话题以后,来进行探究。比如说,要去收集一些资料,然后要去进行分析,怎么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什么结论。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评价他的这一个学习过程呢?我们上次设计的就比如说这个小组,当然要算一算多少成员,就自愿组合,有的人合作不起来,没人跟他和合作,或者他自己不愿意,有点自闭,他不善于跟别人合作。那么,合作小组的形成情况,还有你这个小组的人员的比如说有没有分工,这不是就一个人干了拉倒了,这种情况也很多。其实国外,我听说他们搞案例教学也有,一个人干了,其他人就是坐享其成也有,那么,你这个分工情况怎么样,每个人出力的情况怎么样。然后,你们这个命题,我们上次做的时候,学生说我们不会生成题目,老师给了一些指导,比如说命题指南,给出十来个题目,你们去选,那么,你们就是直接用老师的题现成的题,你这个一项可能就没有成绩,然后他可能就是讨论了一下,改造了一下,半生成的,那你就有你的一个成果在这里头。如果说,我是自己的一个成果,完全是自己的,跟老师都不相干,那你的成绩就高了。最后,你们的结论出来了以后,对这个结论也来进行一个评价。各个项目这样一来,我们觉得还挺有意思,就让学生每人发张表你们去评,或者每个小组发张表评别人。那么,这就比一张测试卷,一个分数,我们觉得就更有意义了,否则这张卷子笔试的时候,小组的合作情况等等,这些是无法反应的。 巢宗祺:而且是评价主体要放宽了,原来是你教师一个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现在学生之间互相评,就是学生自己也是一个评价的主体,学生本人评自己的,还有互相评的。 徐思源:这个其实现在我们实验区进入新课程以后已经有比较大的改观。 主持人: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谈新课程的时候,我们好多老师都觉得新课程引入了太多太多的全新的理念,以至于和我们一些传统的做法形成了一种非常大的区别,让我们适应起来都有一些困难。到这儿我想讲一个故事引出另外的一个话题。到我们学校来参观一下,教师馆里面保存了一张我们八十年前的一张体育成绩报告单。它是分五个方面来评的,第一个叫运动技能,运功技能里边呢有三个项,就是具体的,比如说跑步跑多少秒啊,这样的一种记录。第二个项呢,我们都没有想到,就是对体育态度的评价,它里面有体育精神、体育意识的评价。第三个是你的出席考勤的情况,第四个方面是一个体育常识的考核,最后一个是卫生习惯的一种考核。 巢宗祺:体育健康。 方智范:体育健康,这个观念蛮新鲜的。 主持人:他还有一个完整的体育考察的规程,最后给出来的学生的成绩呢是 83 分。那么,这个 83 分,是一个有价值的 83 分,是一个有评价的测量的科学性与水准的 83 分。我就常常想,八十年前人家给学生的体育学科的一个 83 分,我们今天语文学科我们能不能做到也给他们一个 83 分,是带着解释的,是有这种内容的、有内涵的一个 83 分,而不是一次考试,简单地给你一个成绩,你不知道有哪一题答对,哪一题答错,反正你就这样了。 徐思源:现在不是新课程有规定吗?学业管理办法。我就感觉三年吧,我们一轮已经结束了,前两年做得挺好的,就说你那个最后的模块考试,最多只能是占 60% 吧,那其余的不就还有什么出勤啊,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啊,作业情况等等,它不是加进去了吗,加进去了以后,其实对学生的从管理来讲也是很有利的。 主持人:我倒是要看另外一个问题,旁出的一个话题,看到了给很多学生做的评价档案袋,做得非常详细的,但是做的过程中间,可能又和方老师刚才所说的那些观点又违背了一些,最根本的目的究竟是要干什么?他评价过程中比方说这个课堂的作业完成情况,涉及的这些面我觉得都还可以,但是,我说的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如果我们的作业量是不加控制的作业量,要用做了多少次作业来对学生学习来做一个评价,如果我们对课堂纪律的要求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的,这一套评价方案下来的话,可能离我们新课程倡导的越来越远。 徐思源:不过我还挺乐观,因为他毕竟注意到了试卷以外的内容。 主持人:是这个问题,但现在的问题我说是可能导致另外的问题。 徐思源:是有这个问题的。 巢宗祺:实际上,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后面要讨论的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了。 主持人:到底应该帮他哪些方面。 巢宗祺:对,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应该着眼于哪些方面? 徐思源:对,这个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或者大家都能够接受的。 主持人:我觉得老师可能更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你说,现在到底怎么评价。 方智范:这个问题我觉得咱们,就是说今天的讨论,其实也是大家打开思路,相互启发。新课程是一个长期的实施的过程,它没有一套非常现成的东西,你只要按着做好像就能完全实现的。它是我们教师共同的事业。刚才徐老师说他们学校那个例子就使我想起来,就是刚才我们讲目标决定评价,另外一个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促进评价的发展。就是学习方式转变了,刚才徐老师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它在评价的时候用一张卷子测试它的局限性就暴露了,它没有办法去衡量,在这个时候就是你讲到,你们学校的一些设计,一些评价的手段,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他的学习状况,所以这个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我觉得我们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一个教师,我认为在评价问题上,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性,每一个学校,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能在这方面一起努力,来推进这个评价的建设。 巢宗祺:评价和选拔,就是选拔可能是评价里边的一个部分,一个目的,那么,它的要求不一样,可能采用的手段都会有所不同的。我们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在不同的阶段,我的目标是什么,那么我采取的手段是什么,应该相匹配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后面我们可能会集中讨论,就是任何时候都是用一个方式,一套标准体系来评价。 方智范:以不变应万变。 巢宗祺:所以在这个上头我想到就是评价的形式,这里我绕到语文外面去了,又讲一个故事,在电视里面,有一段时间,讲徽商啊,他的员工,人家去应聘,他不考你会写,当然他需要你会写什么。他怎么选呢,应聘的那些小伙子过来,那个主任,老板,让伙计拿出来几碗馄饨,每人一碗。这样的考试痛快啊,有吃的,每人一碗,大家不知什么事啊。吃完以后,你说说看,你刚才吃了几个,里边是什么馅,有的人吃过了,饱了口福,这个东西,里边是什么,吃了多少,什么馅儿,他讲出一个,还有什么想不出来了,走人。有一位后来自己成就了事业的,当时去应聘伙计,他报出来了,刚才吃的馄饨,有几个,里边有几种馅,他都讲出来了,哪一种馅儿的有几个,哪一种馅儿的有几个。那个故事里不是讲语文的事,但是我就在想啊,语文,最后你是要他会用语文,当然比较理想的方法,你要到实践中、应用中去考察他,所以怎么评价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最根本的你还是要在实践中,当然我们有评价体系,现在很可能从那个实践当中把它提取出来,把它抽象化,然后换成了多少个题目,最根本的老师你要考察他的话,真是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来考察,所以,日常的教学中间我们就要考虑实际的运用。 主持人:刚才您这个例子也可以做另外一番解释,就是说还是评价的目的决定了评价的方式。那个徽商说不定就要考察是否具有处处留心的这种意识,所以就用了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来评价。 方智范:很有创意啊! 主持人:很有创意。如果他老是去考珠算的速度那些的话,这个评价者本身也要被时代淘汰了。 徐思源:那个反而是雕虫小计了。 主持人:是啊。 巢宗祺:我们前面在专题一里面谈到,就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刚才讲的那个例子就是这个人是有敏感性的,他也不知道他是在考我,要考里面的吃多少啦,里面有什么馅儿,但是他就是平常就是有这样一种习惯,有这样的敏感性。 徐思源:细心,比较善于观察,记忆。 主持人:刚才咱们把这些讨论了以后,我们首先明确了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学评价应该着眼于使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评价和测试也不全是一回事。测试的手段也应该多样,评价的主体啊,评价的内容啊,我们说的这种多元化评价应该在我们语文教学中间,通过我们老师,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创新。我们的实践智慧也在增长,我们今后的理论形态也在丰富,可能有好多好多的东西来。但是不论怎么讲,我总觉得可能我们一线的老师还是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渴求,咱们首先得要明确如果编制我们语文的这样一种评价的量表或者来健全我们的一些语文的评价的一种测试的基本手段,大概要关注,要着眼于哪些个基本方面的问题,比方说就我在想,头一个问题你首先得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吧,你如何 能够想出一些办法来让学生多读书。 巢宗祺:现在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提倡,学语文要重视读书。所以呢,他读不读书,读书读得怎么样,读哪些书等等,这就是我们评价、考察学生学语文的情况,其实他读书产生的效果,不仅仅在语文上头了,对一个人的整体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其他学科都会产生影响,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说,回过头来从语文的角度来谈,有的时候我们过去关注考试试卷上,读书,他一段文章读了以后,能回答出几个问题,那么,从平常老师日常的教学情况来讲,他不一定要这个情况,就是看他读不读书,读书读多少,是不是大量的读,读书的范围,这个很清楚的,有的人他也读书,但是他只读这一类书,所以他的知识面、信息量等等,还是很有限的。他的广度,还有书的品位,那么,这个背后,就是有这么一种信念,你只要大量去读,你只要好好去读好书,你将来肯定语文水平不会低。 主持人:这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好啊,就是说是不是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一种共识,就是说我们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着眼于学生读书的量,这样一种检测的话,其实我们这样的一种评价就可以导向学生通过阅读来实现读书的那样一些个目的,其实我们不一定就是说要把一本书每次都测评他读得怎么怎么样,我就是看你读了没读。 徐思源:(可以先少考虑一点)理解得多么深刻啊!能说出什么来啊! 巢宗祺:这个句子你理解了没有,那个词你是不是能够分析,这个很麻烦的,而且还是纯技术方面的。另外还有一个,语文课程改革,刚才是强调阅读,主要是默读,此外还有诵读,你语文要学好,要有很好的功底的话,一定要肚子里有货,我们讲到的传统的说法就是肚子里装几十篇、一百篇甚至是两百篇优秀的诗文,这样的时候,你就能够出口成章。 徐思源:前年我们搞校庆,我参与一些工作,接触到一些老校友,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跟我说,我们那时候图书馆去得可勤呢。那为什么呢?一个就是说学生之间有比赛、竞赛,然后图书馆的老师、管理员,给她们每个人都做记录,这个人借了多少书,借了什么书,她要向教务部门汇报,每个学生读书的量、读的什么东西,学校有统计,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评价手段。 巢宗祺:对,这就是评价。 徐思源:就是它对学生很有一种促进。 主持人:现在倒是有另外一种情况,咱们在语文的研讨上说出来也无妨,我们统计下来,现在倒是语文老师本身读书就很差。 徐思源:这个倒是很可悲的。 主持人:语文老师读书,不如其他的学科老师读得多。有时候到图书馆去看一看,借书的是体育老师。然后我们语文老师很愤愤不平地说:“他们有时间呐,我们没时间。”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时间究竟应该用在哪一方面?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学校的图书楼都建得非常漂亮,我们的图书非常充足,因为现在都有一个部颁的什么标准。 徐思源:有一个硬件的标准。 主持人:评什么学校,硬件标准,人均藏书量都有多少,但恰恰就是忽视了一个标准:流通量。书是不是在被人读的状态下?还是在存量的状态下? 徐思源: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要做保管员,上面没有对他有这个要求。 主持人:还得再去做清洁员去拂去灰尘。 巢宗祺: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评价学生的这个语文水平,一个是看他读书的情况,还有个就是要注重考察他积累的情况。当然你说读书阅读、诵读里面也包含了里面有积累的。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逐步积累的做法。过去有些地方的学校,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它就是:你手头有没有这个本子?有的地方是孩子从小学就开始,一直到高中,每个人手头要有两、三个本子,这个本子就是一个是读书笔记,还有个是词语本,摘录,你记你的,我记我的,你觉得这个词我将来会有用的,那个句子会有用的,那个语段我有用的,你就摘下来。那么,将来要写东西,经常拿出来参考参考。现在当然也有人做在电脑上。 主持人:甚至可以肯定,如果一个老师隔三差五去把学生的读书状况查一查,把学生这种摘抄的本检查检查,即使功利地以应付高考来看,恐怕都比他天天弄份卷子来做做好得多。 徐思源:还有不少是烂卷,越做越糟。 主持人:对,对。 巢宗祺:对,那个越做水平越降低。 徐思源:除了这个本子以外,还有,现在的学生,他很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如果要他交本子他无所谓,他那个字写得好烂好烂就交给你了,但如果要他上台讲话,他非常当心,如果你下个礼拜要讲,他一个礼拜之前早就开始准备了,你没有通知他,他会自己排队,什么时候该轮到我了。所以,这上台的几分钟他很讲究。你给他一些要求,比如说你读了什么书,你给大家说说你读的书,其实这也是一种促进,同时,我觉得也是一种检测。 主持人:还有一个我说出来让你们很羡慕的事情,我是语文学科的,我又当了校长,所以我就以权谋“语”。我们学校的课间全部播放都是咱们推荐的诗文名篇,朗诵的带子,非常好,有音乐伴奏。我觉得把它成为一种学校的文化,你走在我校园当中,你就可以去聆听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名篇,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巢宗祺:对,还有一个,就是你要考察他的,他就是有积累了,自己有了,下面就是表达。他怎么表达,怎么输出,那么口头的,刚才徐老师讲的口头表达能力,你给他定了计划,排个队,按照你们的学号,有的老师的做法就是上课五分钟或者三分钟要有个学生上来。 主持人:非常好的。 徐思源:我们是坚持了好像好多年,二十来年了。许多学校都做的。我觉得唯独这件事,学生特别有兴趣。比如说有些作业,书面作业,他们的态度比较无奈,就是必须交我就交呗。唯独这件事,我们老师进课堂上课,有时候急匆匆,哎呀,我们开始今天要干什么呢?不行,还要有演讲,这是他们不肯拉下的事情。 巢宗祺:这个就是说,这个时候不光是老师一个人评价他,那么多人,几十个人看着他。 徐思源:旁边的人看着别人怎么表现。 巢宗祺:看别人表现这是一,第二个,有的人也愿意展示自己,这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这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暗示,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还有一个,就是语文新课程重视学生的鉴赏,语文鉴赏,刚才还提到一个,就是解决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语文综合运用方面,这个可能强调得比过去提的要求高一些,但实际上,再看看若干年前,也是重视这个东西的。 徐思源:对,对。实际上,我觉得语文素养的评价有一些在试卷上,其实像高考,刚才巢老师讲的,也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来设定的,有些东西确实也是在检测学生的某一些语文方面的能力。我们可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应该注重这张试卷它无法检测的或者说检测得不够的、很难检测的一些东西。 方智范:那就是过程性的评价。 徐思源:表达的问题,刚刚讲到的。这是你说的鉴赏的话,更多的话应该是他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些,他获得的一些感受。 主持人:我们在刚才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一直试图来提出一个大的一个逻辑框架,就是说我们的老师是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间,如果着眼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的评价的话,他应该关注他的读书状况,应该关注他的积累的情况,应该关注他的表达、交流、评价,他的鉴赏能力,也是最后我们提出的就是语文的综合应用的一种能力,其实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有许许多多的社会人士向我们反映,现在我们单位想招一个文通字顺的人,是招不到的。一方面我们现在就业这么难,另一方面 社会需要大量的能够进行基本的语言文字处理与应用的人才,说明我们可能在这一个方面这种基础教育阶段的关注还是有一些个欠缺的,实际上我们好多 徐思源:就是说听到这些话有点汗颜啊。 方智范:就是学到高中毕业,还不能写成文从字顺的文章,而文章恰恰是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比较好的一个体现。 徐思源:很重要的体现。 方智范:很重要,所以这个不光是命题作文啊,大作文,平时多练笔我觉得比多做模拟题对学生的发展更有用啊。 徐思源:他写的过程他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运用语言的过程。 主持人:好,那么刚才一个片段里面我们谈了一个我们一线老师非常关注也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语文课程的这种评价问题与测试问题,首先我们明确了语文的评价它基本的功能是什么,它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它与这种评价有哪些个区别,评价与检测有哪些区别,检测有哪些常见的基本手段,最后我们用了一段时间,试图再向我们的老师建构这么一种框架,如果要着眼于我们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从哪些个方面来进行我们的评价。欢迎下次继续参加我们的讨论,谢谢。第二讲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继续参加我们的讨论。我们今天的讨论还是继续围绕语文课程的评价与测试展开。下面我们再具体来探讨一下,到了这个课程模块这个层面上,如何来进行评价,应该把握哪些基本的问题。 巢宗祺:语文课程的模块,它的评价,还有学分认定,一个模块结束以后,要有一个测试,然后你看他是不是取得学分。如果不能取得学分,他还要重修这个模块。现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我在有的学校里看到,一个模块结束以后,他们搞一个学分认定的测试,这个试卷,基本上就是高考卷。我觉得这个里头会有一个问题。模块的学分认定,它是一个阶段的,根据我们上一节课讨论的评价的目的,你测试也好,它也是评价里面的一个部分,你还是要为整个评价目的服务。我们这个模块学习以后,你是评价它,你进行学分认定,还是要考虑怎么样诊断,考虑它的激励,怎么促使他发展。现在拿着那张高考试卷看,你距离高考那个试卷有多少距离,是用这个方式。不是说你在这个模块学习以后有多少收获,这里面的距离是这张高考试卷跟你前一阶段学的东西不是贴得很近。在这个里头我觉得有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种看法叫做“语文我学什么就考什么”。很长时间以来大家已经习惯了,语文考试呢,不要考课内的,特别是高考,它讲的是能力,或者是课内学的东西要迁移。我现在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觉得在一个阶段学习以后,跟高考稍微要保持点距离。首先要考虑这个阶段学的什么,这个阶段学得怎么样,因为你是对这个阶段的学分认定。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对教科书的认识。因为语文高考很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考课外的了,很多老师已经一开始就把教科书抛一边去了。我觉得他没用好教科书,教科书毕竟是一批专家花了功夫编出来的东西,跟你一般的阅读材料还是不一样的。你随便选一个什么阅读材料让大家读一读,然后来做两道题。这个选的东西跟教科书还是有不同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用好教科书,从上面所说的想法来看呢,我觉得一个模块的学分认定,首先要保证前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得怎么样,首先要把这个目标弄清楚了。我不知道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方智范:我说一个我自己经历的教师培训的一个活动。就是到某省去做一个高中的教师培训,当时叫我来谈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必修课模块评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就是先把这个地区的这些年来的从高一到高三,它的平时测试试卷让我先看一看。我一看以后大吃一惊,就是说它的内容和考试方法,包括题量题型全部从高一开始就瞄准着全国高考试卷。就是每学期其实都在进行着高考模拟考试,那它必然就把教科书放在一边。就是刚才巢老师讲到的,教科书就放在一边。而且它这个从高一到高三每学期这个考试试卷,水平是同一层面的,它根本反映不出从高一到高三在语文学习上的发展过程和达到的各个阶段的水平。所以后来我说这个话题就很难说了,因为它那个没有多少借鉴意义,我只能从反面去说这个问题。这里面就反映出我们现在有些专家的思想,我觉得需要做一点辨析。比如有些专家就说高考就是为大学选拔学生,你们课程改革怎么搞跟我们无关,就是选拔考试,语文课程改革这个事情我们是管不了的。 巢宗祺:以前在还没有实施课程改革的时候就有这个说法,我不管教学,我只管收割,高考就是收割机,是啊,我只管收割。以前教学怎么样我们不管。 方智范:问题是你这个收割,你说你不管教学,你收割上来的,连稻子和野草一起收割上来了。是不是能保证你这个选拔的质量,它不可能没有影响。而且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高考是一个最重要的导向。而且是什么呢,现在基本上情况就是考什么教什么,所以我们这次课程改革,如果在语文学习内容这方面的测试或者模块测试,如果抛开教科书完全瞄准高考的话,那么它就起不到这种测试的评价的真正作用。所以我觉得这个要扭转过来,就像巢老师刚才说的,模块测试是对这一段学习成果的一个检测和评价,这样来定它的测试的作用,那样才对。 主持人:可能我想这里边有三个问题需要更深入地讨论一下。第一个,我总感觉到,用高考试题的基本形式来规范我们模块检测的试题的基本形式,这里边有一个互补性的问题。我们看高考的一份试卷,比方说大家都知道的第一题它要对语音进行检测,那么高考语音检测的一个目的是强调要考察学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语音的识记。再追问一下,高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考字音?它主要是想考察现代公民的最基本的语音素养。也就是说,你把这个字音老读错了,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你的语音素养就不够高。看见“造诣”你老读成“造旨”,这个是不成话的。其实高考的语音考察就在这个层面上来展开的,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是和我们整个语文课程的改革目标是一致的,也是着眼于语音素养。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师看到高考第一题在考字音,于是乎把我们模块的第一题也拿到这里来考语音,但是一个模块的学习材料有限,并不能够提供那么多丰富的识别材料来可供我们选择,就导致我们新学的生字也给你放进去了,课本底下有注释的词语我也给你放进去了,还有只要课本上出现了这个字,哪怕没这个字的读音,我能够想起来 给你查字典翻的也把它考进去了。这样子一来训练以后,其实你看起来是模拟的高考卷子,实际上得其形也未必得其神。搞得学生长时间这样训练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更不要说,下边的那种成语的题或者是语病的题。你这个语病的题,给的这种规范的学习材料它没语病。老师就是把这个规范的句子改成病句给学生改。它的目标不是为了检测学生语文模块学习的基本情况,而是要套那个形式,套的时候又忽视了它的基本内容。这个可能问题比较大。 徐思源:就是这个没学像,然后这个模块该检测的东西又丢了。 主持人: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应试都应不像。就是这样子的一种弄法。第二点呢,可能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对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这块模块应该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这个与我们高考试题的材料类型它本身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的语文教材某一个模块里面可能就没有古诗文,可能这个模块里面只有现代诗词。 徐思源:或者没有实用文。 主持人:那好了,现在高考要考诗文,怎么办,又得要再想出一种办法来。这就是说,内容上的两个也不匹配也不适应。第三个就是说他根本上把评价的一种定性搞错了。一种是选拔性的评价,它重在区分高低、甄别。而我们这个是过程性的评价,它是一种学习水平达成度的一种评价。我理解的模块检测水平不是要区分高低,而是说我设定一个值,如果能达到我这个值的人都算是合格的,我最后认定学分的时候也是给这样的人。不必要把 99 分啊, 98 分啊一一排出来,不必要讲究这些东西。它只是要求客观地衡定一下它的达成度就可以了,它可以是百分之百的人都合格的,没有一个不及格,它不必要区分出来这样的高下。它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和选拔性的评价不一样,通过了就给学分。 徐思源:这个我们在下面一线也是争论挺多的。就是有些研究考试的部门,专管考试的老师,它是依据高考的一种,比如信度标准、区分度标准来给命题老师来下指标。难度系数多少,难题要多少比例,易题多少比例,中间题多少比例。这个比例出来,最后的结果那就是高考比如说它要求的一个难度系数,整个的比如说六十、五十几,但是你这个是形成性考试,要给学分的,你就不能这么做。 方智范:这个我称之为高考思维,这个高考思维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很多教学行为里面去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其实也没有真正的 徐思源:没弄懂高考,然后再来学。 主持人:我感觉刚才方老师说的那种情况虽然也存在,但是现在我们更高兴地看到的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那些省份他们所出台的考试说明是向着课程标准来靠拢。其精神和本意都是一样的,这种时候,我感觉你还要再强化你那种高考思维,一定说我对你不管不顾,从法理上都一定站不住脚。 徐思源:对,我们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之前说到的这句话,就是高考是要跟着课改走的。其实现在很多省份就是在这么靠拢,就在这么做,就是在好像逐步逐步地实现。 巢宗祺:因为这个模块学分认定对于老师来讲,他心中是要有一个整体的语文。那么整体的语文到了某一个阶段,只是整体的学习当中的一个部分。我心中有数,你这个阶段把这个学好了,下一个阶段把什么学好了。这些东西逐渐积累,然后整合在一起,你就可以去对付高考了。他老师心里应该是有这样的一种认识,一种理解的。所以,刚才我们说怎样来看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看他的读书,看他的积累,看他的表达,再看他的鉴赏,综合运用。那么你心中有这个,我根据这个模块,它的要求,我抓住哪几个因素,就看你读了这些书,课外阅读,我在这个阶段,半个学期里头要建议大家去读哪些书,大家都去做了,那么看你积累的情况如何,看你阅读的情况如何,就在我的学分认定的试卷里边把这些东西要体现出来。我们这半个学期里边,这个学段里边,我们的课文的阅读,这些是精读的东西,那么,你学得怎么样。这些东西该背诵的要背诵,这个地方刚才说的,这个地方可能没有文言文,我学的是现代文,那么这个模块呢,我就是现代文的鉴赏评价。要紧靠这个东西,那么学生才知道,这个地方是要学好的。这样的评价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诊断,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诊断。试题呢,是要引导学生学语文,要做几件事。 主持人:而且它这种,刚才我们一直在批评的一种做法,非常机械的、非常狭隘的一种对应。我不把这种称之为模拟,因为它实在连模拟也谈不上。我看到这种事情,我就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笑的事情。假如说我们必修的那五个模块,你还可以大致套一套的话,到了选修系列里面,你怎么可以用高考的整套题型来套呢?你本身学的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你还得前面第一个语音题,好家伙,到唐宋八大家散文里边,那种我们学了几遍根本不认识的字,拿出来去考学生,这个成什么话?确实现在,你去看了唐宋八大家散文模块的这种评价时,考试的第一道题常常还是字音题。那人家都已经忘了高考考的是现代汉语的这种,这已经成笑话了。就是刚才您说的,满是文言文,你怎么到里边去考其他的阅读?在文言文里边出一点像高考一样的现代文阅读的题,把它放到里边去,这个也其实是很荒唐的一件事。还有一个你比方说,很多学校都开一个古诗词这样一个选修课,古代的诗歌,在咱们的几大系列里边有这样的事。其实你这一块的检测,就如同您刚才说的那样,你很可能就把这种古诗词的积累、你的背诵就作为一个你主要的检测的一个面,高考的时候的名句默写占 8 分,还是写前句不写后句的。那你到这块的时候你就占个 50 分又怎么样呢?你就把这块你必须背过了,我就觉得基本要求就达到了,然后我就用这 50 分去应付将来的 8 分。我不是也好办吗?噢,我这只能出 8 分,挑来拣 去还不知道出哪 8 句。这事情怎么能应付过来呢? 徐思源:我觉得选修模块应该是,你如果还是什么语音、字形这样来考,那当然是成笑话了。 巢宗祺:现在还有这种情况,他的脑子里面就是只要是出试卷就得这么出,已经固定格式了。 徐思源:从我的感觉来看,就是从一线老师来看,想要真正搞一个模块测试的话,命题的话,选修的部分,这个模块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 主持人:咱们再把话说小一点,徐老师你有机会去翻一下,我们现在各种选修教材它所配发的学习评价手册。现在已经不叫练习册了,叫学习评价手册,你看好了,每篇文章,项羽本纪底下练习头一条,肯定是字音。 徐思源:是这样的吗?呵呵。 主持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语文老师这个脑子已经被它框死了,学语文第一个就是字音,第二个字形,第三个词语。 徐思源: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做法是应该完全否定的。 主持人:应该完全否定。 徐思源:但是我觉得一线老师做起来困难的倒是必修。就是必修,刚才巢老师讲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这个模块,必修模块不像选修模块那么特色鲜明。我这个就是古诗文的鉴赏,那个就是一个古代的,比如说史记的选读,或者说就是一本书,红楼梦的选读,那个是比较鲜明的。但是必修模块,我们这个五个模块很难跟数理化去比,它的这个从教学内容它有一个明显的特色,一个核心内容。我们还都是依据课程标准里面那个阅读、鉴赏、表达、交流这个基本能力来的。那么就是说在搞这个模块检测命题的时候恐怕要注意,其实刚刚巢老师都说到了,一个就是说我在进行这个模块教学的时候,有一个是教科书内容。另外有一个,比如说我这一阶段,高一的第一模块学习的阶段,我要求学生比如说课外的读书的东西。还有一些另外要掌握的东西,我有另外的要求,好像这个有一个结合的问题。我对学生这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当中的一些要求都要在这个模块测试当中都应该要有所体现。第二个就是教科书,那么刚刚说到的就是教科书的内容应该要有所体现。我们现在有一些地方,像我们苏州市它有一些统测之类的,也是注意到这个,比如说这一册书这一个模块当中的一些篇章,就是直接就是文本的阅读,或者还有一些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就是说你这本书读得怎么样了,读懂了没有,掌握了没有,里面一些该有的知识或者应该有的基本能力有没有。但是我觉得,同时也应该有一些迁移的要求,比如说同类的诗歌或者是同题材、同体裁,同一个文学样式,比如说是诗歌的或是散文的、小说的阅读。另外还有一些教材,比如说是人文母题的,相对的内容题材角度来讲也应该有一些。如果你要搞一些迁移,应该的,但是呢,应该跟这个东西,跟你这个模块的比如说内容题材啊,形式的样式体裁这些应该是高度配合的。 主持人:您说得很对的,就是新的课程标准,实际上,就以阅读为例吧,它对阅读的基本的能力是提出了具体要求的。比方说,论述性的文本,你要关注的头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观点的新颖性和它的深刻性。要关注它用材料来论证观点的时候的内部的逻辑关系,你要关注的是它的这种说服力与说服方法,就是论述的基本方法,增强说服力的方法以及论述的色彩等等。那么观点的新颖性和深刻性,那么论证时候的严密性,它是提出来一些基本的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你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些问题。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比方说在江苏的考试说明里边,它考察论述性文本的考点就是课程标准里提出来的论述性文章的考试基本要求。在这两个已经达成完全统一的情况之下,我们来进行论述性文本的教学,我就觉得那你还是应该关注这些。我究竟引导学生关注哪些问题,这也就是统一。那么在进行我们模块检测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考虑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完全统一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你在人家这种高考说明和我们的课程标准已经统一的情况之下,你不管不顾。你只是觉得我们去年考的是散文阅读,散文阅读第一个是找个重要的词语来解释解释,第二个找个重要的句子来解释解释,第三个呢,来对它的内容进行概括,那个已经不是这回事了,已经在变化了。有的老师常常在抱怨说,我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教的,结果呢,最后高考考得不好。我常常以为是对课程标准也没有研讨明白,而对高考那块呢,也没太搞明白,所以就导致了把一腔怨气都撒到了这个上面。 徐思源:我最烦的就是这种论调,实际上他自己都没弄懂。 主持人:特别是我们说要透过形式去看真理,你像刚才我们谈了那么一些问题,不该出现的啊,人家高考明明考的是现代汉语字音的识记。第一句话就这么写,你怎么可以弄到项羽本纪里边的词语叫他记字音呢。完全是你应试都应不到路子上的一种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