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虹《地震中的父与子》互联网搜索教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7376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褚虹《地震中的父与子》互联网搜索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褚虹《地震中的父与子》互联网搜索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褚虹《地震中的父与子》互联网搜索教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册作者:李晓明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海北路小学 邮政编码:116031联系电话:15042472018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教师搜集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相关图片资料;以及汶川地震中相关图片资料。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四、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二、 教学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品味法、圈划批注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优良品质以及能够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的生命奇迹。教学重点、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三、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相关背景及教学,参考了很多网络中优秀的教师教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找到了大地震所带来的灾难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体会当时情形的严峻;同时联系现实四川汶川地震中的感人图片,配以动人的音乐,使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四、 教学方法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了不起的父亲”即父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而再次感受正是有了这样了不起的父亲,才有了先救别人在就自己的了不起的儿子。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父爱亲情的伟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精细课堂能力训练。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第六组的学习,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间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一组元的专题是“父母之爱”。请学生打开书划出学习要求。我们今天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随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谁能说说在面对地震的灾难中,演绎了怎样的一对父与子呢?(生: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一)预习反馈,识记生字(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2、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师: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是洛杉矶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百度图片】地震中的洛杉矶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2%E5%C9%BC%ED%B6%B4%F3%B5%D8%D5%F0%B3%A1%C3%E6&s=0【百度视频】大地震后的视频http:/video.baidu.com/v?word=%B4%F3%B5%D8%D5%F0%CA%D3%C6%B5&sc=hao123&ie=gbk&f=3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百度图片】地震中的洛杉矶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2%E5%C9%BC%ED%B6%B4%F3%B5%D8%D5%F0%B3%A1%C3%E6&s=03、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师:看来大家的感触都很多,相信也会有很多的疑问出现在脑海里,想知道老师读课文后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吗?先提示一下,我只会提两个问题,会不会让难倒?那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4、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讲了父与子的一件什么事呢?。二、细读文本,体味语言1、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2、(1)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3)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4)(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3、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男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1)读懂了这个“挖”字。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2)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3)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出示课文片断)全体女生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过渡: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全体男生读上面的语段。【百度图片】课文中的相关插图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77494326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5%D8%D5%F0%D6%D0%B5%C4%B8%B8%D3%EB%D7%D3&s=0三、回溯整体,深入感受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百度音乐】燃烧的岁月 http:/mp3.baidu.com/m?f=ms&rf=idx&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CC%EC%BF%D5%D6%AE%B3%C7&lm=-1【百度图片】 汶川地震中的人间真情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73168885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E3%EB%B4%A8%B5%D8%D5%F0%B8%D0%C8%CB%CD%BC%C6%AC&s=0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百度图片】 汶川地震中的感人亲情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73168885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E3%EB%B4%A8%B5%D8%D5%F0%B8%D0%C8%CB%CD%BC%C6%AC&s=0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四、课堂小结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正是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才有了先救别人再救自己的了不起的儿子,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六、 教学反思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白哦县父母之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第一教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辽宁省 学校:大连市甘井子区海北路小学 姓名:褚虹职称: 小学高级 电话:13898615416 电子邮件:chgoodgoodluck163.com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海北路小学个人简介:本人热爱教育事业,锐意开拓进取。自毕业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教小学语文,对语文教学十分热衷。1、2010.10国家级中国教育学刊征文比赛一等论文2、2011.1甘井子区教师教育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2010.10大连市教育学会论文精细批改,提高教学质量获二等论文。4、2010.12甘井子区“十一五”教师岗位大练兵获“常态课优秀奖”5、2010.11“华育杯”小学生网络作文竞赛指导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