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上海市金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920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上海市金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上海市金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上海市金山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山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2012年1月一、选择题(共75分,1-30每题2分 31-35每题最高3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A夏 B商 C周 D秦2、右图是牧野之战想象图。要想复原牧野之战的真正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价值最高的材料是( )A周初铜器利簋铭文 B史记周本纪C小说封神演义 D电视剧封神榜3、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有一种文字,“系以铁笔或泥锥书写在潮湿的泥板上,所写之物,如需永久保存者,写好后即晒干或烘干”。这种文字对应的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是( )CBDAA. B. C. D.4、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5、据史料记载,罗马一高利贷者对一个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促进罗马法律的进步与完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统治者让步B平民的斗争C商人的推进D奴隶的反抗6、清赵翼论某时期政制之变云:“迨至七国反后,又严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诸侯王惟得食租衣税,又多以事失侯,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遗法始荡然净尽。”材料论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史事( )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7、“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时期(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8、唐末以来,一向是“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宋太祖登位以后,有鉴于此,随即策划了一幕历史剧。这就是( )A推恩令B托古改制C玄武门之变D杯酒释兵权9、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 )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10、许多学者把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称为“文化的哥伦布”,主要是由于他们( )A像哥伦布一样开辟了到中国的新航路 B在东西文化交往中的作用等同于发现美洲C与哥伦布共同承担到中国传教的责任 D比哥伦布学识更渊博11、鸦片战争之前广州被称为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这主要是由于清朝的( )A海禁政策B文化禁锢政策C闭关政策D禁止鸦片政策12、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事件是( )A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B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C收复台湾D平定天山南路回部的叛乱13、如果给右图配一个标题的话,较恰当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欧封建庄园制度C西欧等级君主制 D西欧封建采邑制14、英国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无意中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玫瑰战争留下的是一片废墟,等待着新的制度进来填补,这种新的制度应该是( )A采邑制B教皇制C等级君主制D君主专制15、在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鉴赏课上,同学们纷纷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A甲说体现了一种复古的思潮 B乙说体现了以神为本的思潮C丙说是一种封建思想的升华 D丁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16、尽管绝大多数的法国启蒙思想家都把“开明君主制”奉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但他们中却有一人不以为然。这位提出了启蒙时代最激进的政治主张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17、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不能说明(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美德 C德国军工技术发达 D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18、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首先开始于( )A矿井法 B公共卫生法 C工会法 D工厂法19、在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调查中,1948、1962、1977、1982年四次评选林肯都是第一。这主要是因为林肯( )A领导美国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他既拯救了联邦,又废除了奴隶制度C因为他是第一位贫民出身的美国总统 D他为美国广大人民做了很多好的事情20、法国政府在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时,赠予了厚礼自由女神,她突出地表明了( )A法兰西民众与政府大力支持美国独立战争B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两国共同价值取向C法国民法典借鉴了独立宣言的观点D两国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21、“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莫斯科为他举行了塑像落成仪式。这位“勇敢改革者”是( )A伊凡四世B尼古拉一世C彼得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22、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姊妹俩参加的是( )A抗日游击队 B太平天国 C义和团 D抗英斗争23、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2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日俄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25、“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2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7、右图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情绪具体是指( )A对阻挠统一的法国的憎恶 B对三国军事同盟的支持 C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D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恐惧 2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这首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开国大典29、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它”是指(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联盟30、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成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C是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以下3135五小题,每题有3个正确答案,按分层评分,依次为3分、1分、1分和0分。最佳答案为3分,两个次佳答案各为1分。错误的答案为0分。31、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32、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B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C人民的思想在当时都有所改变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3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美苏两大政治集团的全面对抗D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34、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下列选项对上述这段话理解最合理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B市场需求扩大刺激了生产力发展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D世界市场促进工场手工业的产生35、“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是( )A同文馆不适合中国社会需要B洋务派办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C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D封建传统势力和思想观念的阻扰二、非选择题(75分)3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前416年,民主的雅典人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大屠杀,原因很简单,这个弱小城邦想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而在雅典民主派看来,这不啻是蔑视雅典的权威,挑战其作为提洛同盟盟主的地位。 全球通史材料二:前406年,雅典军队在阿尔吉努群岛附近的一场大海战中打了胜仗,返回途中遭遇风暴,死亡四千多人;按希腊宗教习俗,军人尸体一定要找到运回家乡,以便以适当仪式埋葬,若不如此,则有严重的宗教和心理后果;但由于暴风雨,将军们没有让船只折回去寻找尸体;回到雅典后,八个将军在打了大胜仗的情况下却遭到民众法庭的审判,其中六人被判死刑并执行了死刑;种种迹象表明,其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派系间的恶斗。 全球通史材料三:前415年,雅典人在全体大会上用表决方式通过决议远征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在并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并且仍与伯罗奔尼撒同盟处于交战状态的情况下,雅典人发动了这场大规模侵略战争,企图吞并叙拉古和西西里其他城邦的土地、掠夺那里的财富,结果却全军覆没,死伤几万人,统帅尼西阿斯和德谟斯提尼被叙拉古人俘虏并处死。此役使雅典元气大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败局已定。全球通史问题:(1)以上材料所描绘的是古希腊什么时期的事?(1分)(2)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1分)(3)概括而言,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有哪些?(2分)(4)有人说:从以上所给三段材料来看,似乎要颠覆我们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一贯看法了。你认为呢?(8分)37、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2分)(2)根据材料二,填写元朝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简表。(4分)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2分)中央机构地方机构主要职能中书省枢密院主管军事御史台主管监察 (3)材料三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4分)38、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问题:(1)文中的“破屋”是指什么?(1分)(2)“破屋”之“破”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3)李鸿章“一辈子”办了哪些“事”?任举2件并作简要评价(6分)(4)李鸿章自诩为“裱糊匠”,但也有人称其为“开拓者”。你怎么看?(4分)39、以下是前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几组言论,请回答相关问题: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19491963)阿登纳认为:从历史来看,欧洲大陆之所以一直就战乱频仍,动荡不安,主要是由于各国争霸欧洲造成的,尤其是德法两国之间的争夺。“德法之间的紧张关系,给世界造成了灾难”,因此,如果这种争夺不停歇,即“德法两国不能真正和解,欧洲就不会太平”。阿登纳还认为,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与稳定,主要是依靠国家(集团)之间的均势,即力量的平衡来维持的。这个平衡体系是“从17世纪到18世纪初逐渐形成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均势并非总能使和平得到维护”,而且均势的可变性很大,“很可能是脆弱的”。因为各国出于自身不同的利益或者某国随着力量的强大而不满足于均势现状时,都会使均势被打破,从而导致战争。新全球史问题:(1)概述近代历史上,德法两国之间有过怎样的“紧张关系”?(5分)(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均势”为什么是“脆弱”的(4分)(3)在“阿登纳时代”,是如何为欧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努力的?(4分)4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问题:(25分)(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6分)(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15分)金山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75分)12345678910BABABCBDDB11121314151617181920CBADDCADBB21222324252627282930DBBCBBCCCC3132333435DBCAACDBCBDACABDDBCA二、 非选择题(75分)36、(1)古典时代(1分) (2)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1分)(3)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2分)(4)结合所给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辩证思维,既指出即使是在民主政治氛围下,也难免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毕竟是在奴隶社会的总体大环境下;又能看到民主政治的积极的一面(最高得分8分)37、(1)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县、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设立;早期的县高于郡;郡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并逐步成型。(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2)(填出其中一格1分,4分)行中书省主管政务行枢密院行御史台影响: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省的建制沿用至今。(2分)(3)邦联制。(1分)弊端: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管理国家(邦联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解决:实行联邦制,组建联邦制国家;确立中央集权的原则,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分)38、(1)清王朝(或大清国)(1分) (2)如:政治制度的腐朽没落;生产方式的落后;思想观念的陈旧;文化科技的滞后;军事力量的薄弱等(任意三点2分)(3)如: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幼童留洋等;评价要辩证(事情各1分;评价各2分)(4)“裱糊匠”说:在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进行一些近代化的改革;试图以此维护封建统治;自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其改革也不可能取得质的飞跃;李鸿章也似乎深知这一点,故此一说,是有其道理的(2分)但洋务运动毕竟走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质性的第一步;在学西方先进科技、推动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开创新式教育模式等方面还是具有许多“开拓性”的地方。(2分)39、(1)要点:19世纪中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普法战争;迫使法国割地赔款;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自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后成为一战的主要国;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肢解德国”;勒索巨额赔款等;二战爆发后,德军占领法国等(5分)(2)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尤其是经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超越了老牌强国英法;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新的强烈需求,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使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等(4分)(3)推动法德和解,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积极回应“舒曼计划”,签订巴黎条约(欧洲煤钢联营条约);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为推动西欧经济全面一体化创造条件等(4分)(如回答“铲除军国主义思想根子”等也可得分)40、(1)原因和方式不同:第一次由“经济大变革”引发“政治体制”上的主动转型,即“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而第二次由“外来侵略”引发“政治体制”上的被动转型,即“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共4分)(2)第一次: 春秋战国,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急剧变革。历经500年的逐渐积累,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6分)(其他能围绕核心知识展开叙述也可,如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确立春秋战国的连年征战秦的统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3)能综合材料一、二的观点,进一步提炼出“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某些普遍性现象或规律性认识。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能对问题的核心概念“社会转型”,作出比较准确的理解,如可以就和这一概念的广义、狭义方面进行把握和理解;也可以就“社会转型”时期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特点进行论述;还可以从“社会转型”历史时期发生原因和背景、表现、启示与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