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740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三测试一、阅读六国论、过秦论选段,完成112题:A、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注:牖(yu):窗户。 猗 (y) 顿 :春秋时鲁国人。 倔(ju) 鉏耰(yu):古时农具。 棘矜(qn):用酸枣木做的棍子。 絜(xi):衡量。 一夫作难(nn)B、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询六国论)1、指出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赢粮而景从 B、非銛于钩戟长铩也C、约从离衡 D、倔起阡陌之中2、选出字、词解释全误的一项:( )A、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 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边远地区B、始速祸焉 速:招致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C、义不赂秦 义:坚决 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中原人D、存亡之理 理:道理 一夫作难 难:起事、起义3、选出下列选项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A、然后以六合之家 B、不赂者以赂者丧C、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而:会盟而谋秦 皆明智而忠信、为:邯郸为郡 为国者A、和中两虚词用法都不相同B、和中两虚词用法完全相同C、中的“而”用法相同,中的“为”用法不同D、中的“而”用法不同,中的“为”用法相同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天下云集响应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不能独完 D、日削月割6、选项中最适合填入下段文字的一项:( )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 ”,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B、其道不易,其政不改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7、下列选项中,句式结构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赵尝五战于秦 A、苟以天下之大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铸以为金人十二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8、从论证手法上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A偏重于对比论证,文段B偏重于假设论证B、文段A偏重于假设论证,文段B偏重于对比论证C、两选段都偏重于假设论证D、两选段都偏重于对比论证9、翻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译: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 10、辨析题:(要用材料中信息证明观点,但不能抄材料)、文段A中指出:秦王朝当时的实力已远弱于陈涉一方。答: 、从两文段中可以看出:六国灭亡和秦灭亡原因相同。答: 11、过秦论本应写秦之过,但文段A中却多处写到陈涉的状况,写了他哪些方面?作者有何用意?答: 12、对于六国灭亡,秦灭亡的终极原因,归根到底可用阿房宫赋里的两句话概括:答: 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八日夜记梦两首词,完成1320题:A、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江城子) 注: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B、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13、江城子中“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不”字又如何理解?答: 14、赏析念奴娇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话。答: 15、江城子中,“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一句,诗人是化用“ ”(填诗句),与上阕中“ ”(填原文)相呼应。16、念奴娇一词中有“早生华发”,而江城子中也有“鬓如霜”,请问这两处的“白发”的意蕴是否相同?为什么?答: 17、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 )A、三过周郎赤壁 三国:指魏、蜀、吴B、强虏灰飞烟灭 强:强大的C、烽火扬州路 路:道路D、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夫妻生离死别的时间18、诗句(用典)和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赢得仓皇北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封狼居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A、周 瑜 孙 权 刘义隆 刘 裕 霍去病 辛弃疾B、诸葛亮 周 瑜 王玄谟 刘 裕 刘义隆 苏 轼C、周 瑜 诸葛亮 王玄谟 曹 操 霍去病 辛弃疾D、诸葛亮 曹 操 霍去病 孙 权 刘义隆 苏 轼1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唯有泪千行。”正是由于“不思量,自难忘”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想念,才产生了诗人所绘下的梦境。这里与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照应。B、念奴娇一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英杰来讽刺朝臣腐败无能,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从永遇乐“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往”一句中,也表明一个人出身低微,并不妨碍其建功立业。D、念奴娇开篇以滚滚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杰出人物联系起来,起笔描绘了广阔而悠远的意境。20、下列对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B、一首词就是一支歌曲,大多分段,一段即为一个乐段,叫“片”或“阕”。C、不同词牌,押韵的位置要求不一。D、词篇幅比较短小,分小调(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及以上)。三、默写:21、舞榭歌台, , 。22、可堪回首, , 。23、五步一楼, 。 , 。 , 。24、 , , ,亦不甚惜。25、歌台暖响, ; , 。四、附加题:26、无可奈何花落去, 。 。27、日日思君不见君, 。28、青山遮不住, 。29、问君能有几多愁, 。30、流水落花春去也, 。31、三十功名尘与土, 。莫等闲, , 。答 案1、B 2、C 3、C 4、A 5、D 6、B 7、D 8、A 9、秦人来不及哀怜自己,只有后人哀怜它;后人哀怜它而不以此为鉴,又该让更后的统治者再哀怜前面的统治者了。、比较一下秦国(因六国行贿)得到的地盘,与战争胜利得到的地盘,它的实际数目将多到百倍。、一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毁灭,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以偌大天下,而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10、陈:才智不足,起义人数不多,武器简陋,而且在领袖地位、指挥能力、军队素质、装备方面不如九国。秦:其优势仍然存在,且比过去强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所以,单从实力这一方面看,秦王朝远强于陈涉一方。、六国:不断用自己的土地去贿赂秦,而导致自己实力下降。秦:实力远强于陈涉一方,归根到底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民心丧尽。所以,灭亡原因不相同。11、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意思是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提到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用意(作用):和最后的结果形成反差,其实是针对秦王“仁义不施”,而导致民心丧尽,最终秦王朝灭亡。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3、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并不矛盾,说不思量,即是思量,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14、修辞:拟人(穿、拍),夸张(千堆),借喻(雪)。乱、穿-修饰“石”,表现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惊、拍-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千堆-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这几句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15、“欲知断肠处,明月照松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6、意蕴相类似。都因为苏轼被卷进了革新派与守旧派斗争的旋涡,他宦海沉浮,不断地被放任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而导致满鬓白霜,对人生感慨万千。17、C 18、A 19、B 20、D 2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3、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2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25、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6、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7、共饮长江水。28、毕竟东流去。29、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0、天上人间!31、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