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港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语.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5427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港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泉港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考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港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 二 语 文 试 题命题:王光强 林妹英 审题:张京貌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闾阎扑地,;舸舰弥津,。 (滕王阁序),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斌),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陈情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15分)熙宁四年,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责实,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庆历固尝立学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其议决矣。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着而不可挹,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 治:修建B.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 率:遵循C.区区之法何预焉 预:预备D.安于放而乐于诞耳 诞:怪诞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反对改革学校和科举的态度的一组是(3分)得人之道,在于知人 百里之内,置官立师故臣谓今之学校,特可因仍旧制 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区区之法何预焉 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封奏议中,苏轼认为,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注重实际地了解人,如果朝廷能够了解人,有注重实际的政策,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也能获得人才。B.苏轼认为庆历立学,到现在也仅存空名,可当时却耗费民力、民财,结果只是制造纷乱,使天下人陷于愁苦之中。 C.苏轼认为国家的治乱盛衰,根本不由实行了一百多年的科举的办法来决定,只要因循旧制,使先王的旧制度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D.苏轼认为现在关于“变科举,兴学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于长远重大的事情没有什么改变作用。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译文: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首联中“迟”字用得好,请分析。(分)答: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诗人什么样心境?(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吕布杀进小沛,刘备弃家,投奔许都。曹操领兵亲征徐州。陈珪、陈登父子为曹操内应,设计残害吕布,徐州失守。B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瑜。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C黄忠和魏延争夺头功,诸葛亮命二人分别攻打泠苞、邓贤军寨。魏延贪功,想独打两寨,结果被打的狼狈而逃,幸得黄忠及时相救。D关羽破襄阳后围樊城,曹操令于禁带兵前往救援,庞德自请为先锋。过后曹操又疑心庞德会降蜀,要收回先锋令,庞德断发以表决心。后来,他与关公大战百余回不分胜负。于禁怕庞德功成,乘乱射中关公手臂后,鸣金收兵。E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气成疾病,在营中治疗。诸葛亮得知此事,写信嘲笑曹真,把曹真气死了。8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司马懿见中军大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车上端坐着孔明。此战发生的地点为何处?此时的孔明实为何物?情急之下的司马懿和魏兵做何反应?请简述。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人)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1)文段的阐述的中心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答: (2)联系实际,谈谈对“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理解。(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环境税开征毫无疑问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日期的临近,国内酝酿十多年的环境税,也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环境税开征方案。其实,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就提交了关于尽快将开征环境税纳入议事日程、出台环境税的提案。这一提案当时得到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附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征收企业环境税已被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条件成熟时会推出。这表明环境税将成为继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之后的又一“环保新政”,体现了政府部门多管齐下,督促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假若通过调整环境税收政策,排污企业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环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这无疑是政策制定者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但如果有的企业将缴环境税当作买“排污权”,在排污数量和浓度上大大增加,这就背离了靠调整环境税收政策遏止环境污染的初衷。因此,我们还需要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靠大幅度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来提高环保效率的做法,起源于战后欧洲经济高速发展期。此后为世界一些国家所仿效。但事实上,现在欧洲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了“污染者付费”模式。这是因为许多环境污染已无法准确地用钱来“计算”,尤其是“付费”排污容易让污染者逃避许多长远的责任。而“污染者负担”则不仅涵盖了对污染做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和对长期危害负责在内的一系列“连带责任”。这就让污染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一时的收益,污染者付了“排污费”也不能睡好觉或者几十年后再把自己“洗绿”。不言而喻,我们在强调“污染者付费”的同时,也要强调“污染者负担”。最需要说清楚的是,“污染者付费”不是付费即可污染,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也不应只是一种经济补偿。不能让“污染者付费”掩盖了污染者的其他的更重要的责任,包括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长远“追责”有些污染造成的恶果要多年后才能显现,所以,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毋庸讳言,“先污染后治理”已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在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同时,还要有多种招数,尤其是不能出现污染权与污染费的“权钱交易”。如环境税可单列一项“污染排放税”,税率直接按排污强度分级,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对拒不治污的企业,应加重处罚,直至关停。(选自人民政协报,有改动)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等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我国已经出台了诸如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环境税等“环保新政”。 B.调整环境税收政策的初衷是要遏止环境污染,排污企业决不可因为交了环境税就以为已经买到“排污权”,变本加厉地增加排污数量和浓度。 C.要防止企业缴了税反而多排污,就必须将排污量的多少体现在环境税的具体征收标准上,严格遏制超量、超标排放,加重处罚拒不治污者。 D.在战后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时,为提高环保效率大幅提高环境税征收标准的欧洲,现在已经主要用“污染者负担”替代“污染者付费”的模式。11结合全文,阐释第5段“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这句话的含义。(2分)答: 12从文中看,“污染者负担”与“污染者付费”有哪些不同?(4分)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1988年,耳顺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遇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今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13.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话中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14.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4分)答: 15.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gn()g()和,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和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和片中令人垂涎的美食一样,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的网友迫不急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这些持续出的不同版本,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来了轻松愉悦的谈资。(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2分)(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3)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D、窘境意犹未尽发酵(4)上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 修改: 17以“我们”作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3分)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我们 五、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周国平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郎咸平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泉港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 二 语 文 答 题 卷一、古代诗文阅读(分)(一)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二)文言文阅读(3615分)2( )3()4. ()5(3分)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分)答: (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5分)()()8.简答题(5分)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分)9(分)答: (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 (1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0.(3分)( )11.(2分) 12.(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3.(5分)( )( )14.(4分)答: 15.(6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6()(2分)()()()(1分)改 ()(2分)( )(4)(3分)序号( ) 修改: 7.(3分)答: 五、作文(70分)高二(上)期末考语文参考答案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格1分,共8分) 念桥边红药天生我材必有用 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三顾频烦天下计奈何取之尽锱铢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2.A 解析:预,干预,改变3.D 解析:讲的是获得人才的途径;讲的是改革学校和科举的其中一项措施;讲的是古人不言性命之说。4.B 解析:“耗费民力、民财,结果只是制造纷乱,使天下人陷于愁苦之中”是苏轼对现在如果改革学校科举的看法。5. (1)赵国曾五次对秦作战,二败而三胜。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2)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译文】熙宁四年,王安石想要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皇帝下诏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的官员商议。苏轼上折发表议论说:获得人才的途径,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在于注重实际。假使君主和宰相有了解人的英明,朝廷有注重实际的政策,那么就是小吏衙役中也未尝没有人才,何况学校和科举呢?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我以为人才还有余。如果君主和宰相没有知人之明,朝廷不求实,那么就是在公卿和侍从之臣中也会常常忧虑没有人才,又何况学校和科举呢?即使恢复古代的制度,我以为还是不够。至于时代有可行与不可行,政事有随时废兴的不同,正是合适的时候,即使是暴君也无法废除,等到不再适用时,即使时圣人也无法恢复。所以风俗的变化,法律制度就跟着改变,好像江河的改道,强求复旧,就难以奏效了。庆历年间开始设立学校,到了今天,仅存空名。现在要改变当今的礼制,更改当今的风俗,又要发动百姓来修建官府,收取百姓的财物来养活游学的士人。在方圆百里之内,设官员立教师,刑狱之事在这里审判,军事问题在这里讨论,又要选汰不服从教化的人驱逐到远方去,那恐怕只是制造纷乱,来使天下人陷于愁苦吧?至于不作大的更改,而希望对现在有所裨益,那和庆历时代有何不同?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学校,但可因循旧制,沿用先王的旧制度,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至于科举的办法,实行了一百年,国家的治乱和盛衰,根本不由此决定。陛下看祖宗的时候,科举的办法,和今天的比起来哪一个更精?言语和文章,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好?所得到的人才,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多?天下的事,和今天比哪一个处理得更好?把这四点的优劣一比较,那争论就可以解决了。现在想要改变的不过是这几点:有的说乡试选拔人才注重德行而忽略文词,有的说专取策论而免试诗赋,有的想兼取名望而免去密封试卷,有的想使应试者免考帖去部分经文默写字句而考大义,这些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请陛下留意在长远的、重大的事情上,这些区区的方法又何相干。我又实在有过于忧虑的方面。那些关于人性天命的说法,从子贡开始就没再听说,而现在治学的人,以不说人性天命为耻,读他们的文章,大而无当不可追根问底;看这些人的相貌,更是高超却没有显著的特征加以斟酌,这难道真能如此吗?大抵中等人的性情,安于放纵而喜为怪诞而已。陛下又要怎样使用他们呢?6“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分),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分)运用了两个典故表现手法,(分)第一个典故:说明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分)。第二个典故说明相亲近,可以互不猜疑,一旦一方心术不正就会破坏了亲密关系。(分)一正,一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分)7.C D、(C是庞统命二人分别攻打泠苞、邓贤军寨。D错,庞德造一榇,抬赴樊城,与妻子生死离别,射中关公的也是庞德。)8第一问:五丈原(1分)第二问:木偶像(1分)第三问:司马懿回马便走。(1分)奔走了五十余里,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1分)魏兵践踏而逃,死者无数。(1分)9()祸福都来于自己。(分)比喻论证:用“沧浪之水”比喻人的品质,举例论证:举了“人;家,国”三例,引言论证: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两个得分,三个得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逃也逃不了。”(分)它告诉我们人因为有了自贱的行为,才会有人侮辱他,家是因为内部不和睦,才会有被插足的空间,国家内部有了败亡的根源,才会被人攻伐局面。读书做事最怕自己不争气,自己不争气那是谁也没办法改变。(分)(意思大致能对都给分)【译文】孟子说:“不仁的人可以与他交谈吗?他们见死不救而且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利,以他人的衰亡为乐。若与不仁的人都可以商讨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亡国的事情?曾有个孩子唱到:沧浪的河水清澈可以洗头发,沧浪的河水浑浊可以洗脚。孔子听到后对弟子说:“你们听着!若清澈则洗头发,若浑浊则洗脚,都是水本身决定的。” 所以,人是先有了自贱的行为,才会有人侮辱他,家是首先自身存在毁掉的因素,才会被人毁去,国家内部有了败亡的根源,才会被人攻伐。太甲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10.A(A.环境税还在研究制定中,尚未出台。)11.结合全文,“环境污染始作俑者的责任,不能一付了之,而应永远存盘备份”这句话的含义是:不能让环境污染始作俑者交了环境税后就逃脱因污染而带来的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损害所负有的全部责任,而应该长远“追责”,备忘“负担”。12.从文中看,“污染者负担”则不仅涵盖了对污染做出经济补偿的“付费”责任,也涵盖了包括停止污染、治理污染和对长期危害负责在内的一系列“连带责任”,它让污染者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其一时的收益。“污染者付费”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形式也只是一种经济补偿,它往往掩盖了污染者的包括对污染地域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长远“追责”等其他的更重要的责任。13. AD(B.“内心非常不愿意”属无中生有;C.“对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据不足;E.“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分析不当,事情、时间错位。)14.形式方面,融入了西方音乐节奏,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有思念大陆之情、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等,特别能打动人。(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5在创作中随缘。创作上已经摆脱了束缚,写作题材全凭缘分。生活上童心未泯。在故地重游中,余光中童心大发,率性而为。女儿发生车祸,他心情郁闷,但听到小学生读诗,又开心地给予指导。用幽默化解误会和痛苦。对于李敖的批评,他懂得幽默比愤怒有用。不再质疑自我,有成熟的自我认识。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余光中早已不再质疑。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写作自如,母语熟练,一气呵成。写诗时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则每一页纸最多修改一两处地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16(1) 尴尬 (2)急及 (3)D (4)把“和”改为“并受到”17示例: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