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自己总结1.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4009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自己总结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音乐史自己总结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音乐史自己总结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为古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金辽明清(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堂乐歌时期20年代(1919年到1929年)30年代40年代原始社会音乐原始乐舞:葛天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8支歌,内容为载民玄鸟逐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1. 载民是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2. 玄鸟是一首鸟图腾崇拜的歌谣3. 逐草木祝愿草木茂盛4. 奋五谷祈求五谷丰登5. 敬天常遵循大自然的规律6. 达帝功歌颂天地的功能7. 依地德感谢大地的赐予地神的恩惠8. 总禽兽之极盼鸟兽繁殖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肉食皮毛葛天氏之乐勾画人类的远古生活图景,反映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以及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信仰,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作品朱襄氏之乐:炎帝部落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是说朱襄氏部族的生活环境,风沙很大,天气干旱,植物萎枯,有个叫“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根弦的瑟,用来求雨,咦安定百姓生活。反映了原始人在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前以音乐娱神,祈求降雨的愿望。箫韶:1. 舜时之舞,又名韶虞,以排箫为主奏乐器,乐舞有九个段落,所以又叫九韶,有九次歌唱,又称为九歌,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由此可见,箫韶内容丰富多变,为多段体乐舞2. 有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即演奏到第九段时,连神鸟凤凰也从天而降,可见乐舞的高潮为第九段,并以鸟图腾为主要内容,将具体的鸟类崇拜抽象化为“神鸟”凤凰3. 箫韶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具有高度抒情化的特色4. 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和孔子都曾经亲眼观赏过箫韶的表演。因此,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了很长时间的乐舞作品。至汉高祖六年更名为文始图腾:totem是原始社会中最早出现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人类群体和某种物种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的超自然的关系,将某种的动植物作为自己部族的祖先加以崇拜,这种万物有灵的思想,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原始乐器:贾湖骨笛:原始社会乐器,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前两次共出土25支,出土后完整者为11支,分为早 中 晚三个时期1. 早期距今9000多8600年骨笛上升有五孔,大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2. 中区距今86008200年开有七孔,能奏出完整的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3. 晚期距今82007800年能够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以外的若干变化音贾湖骨笛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现在仍在使用的乐器,也是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原始乐舞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形态?内容与形式有何特征?举例说明1. 原始乐舞是一种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是我国音乐的早期形态,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艺术上较为粗拙简单,歌,舞,乐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的缘故,因此,歌唱,舞蹈,奏乐源于同一母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乐舞”2. 原始乐舞在内容上都反映了远古人类时期人类的宗教,祭祀,战争,图腾等种种内容,有的也反映了同自然界斗争的劳动生活。敬神意识和“万物有灵”观念在原始人思想中占有极大比重但是所有原始乐舞作品都是原始社会那种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生活的生动写照3. 形式主要是:歌 舞 乐三位一体的形式4. 举例:葛天氏之乐 朱襄氏之乐夏商音乐:夏商音乐和原始音乐都属于奴隶制社会大夏:夏代歌颂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是一部以编管乐器龠(yue)为主奏乐器的多段体乐舞作品,礼记记载:“八佾(yi) 以舞大夏”说明是由64人表演,富于浓郁劳动气息的规模宏大的群舞这是一部对夏禹治水功绩进行历史性歌颂的乐舞作品,另外,这部作品中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乐舞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大濩hu:商朝初期创作的乐舞,是一部歌颂商汤伐桀(jie)的乐舞作品,大濩乐舞的名称可能包含歌颂正义战争获得胜利,夏桀的到应有惩罚的含义雲舞:商民族盛行的祈雨乐舞,甲骨文中的“雲”字,是“雨”的形符下加一个“呼号”的乎,象征人们在雨中呼号歌唱的激动神态。这种舞是要执着牛尾巴跳的,而且牛尾要在若干舞者之间轮流传递,所以又叫“代舞”或者“隶舞”,跳这种舞的时候,武者要跳出周围盘旋的舞步或者舞姿。因此又叫“槃隶”。由此可见,商代跳舞降神祈雨是十分普遍的形式,也是祭祀仪典的主要内容桑林:商代的乐舞,商民族有在“桑林之社”举行祭祀祖先和男女相会的习俗,后来这样的乐舞被认为是“商之遗声”,公元前563年,宋公在楚丘设宴招待晋侯,请求表演桑林之舞,让晋侯欣赏,被晋国大夫辞谢了,因为表演这样轻浮的乐舞是不合礼仪的,后来,人们还将“桑间濮上之音”比喻为“郑卫之音”和“亡国之音”都是对商民族怀有偏见和怀有贬义成分的称谓虎纹特磬:1950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为商代晚期遗物,也是商代乐器中的精品,通体用大理石做成,饰以虎纹造型精美,磬体上册右方钻有一个“悬孔”,耳部有显著的磨损痕迹,说明是一件久被使用的乐器,音色浑厚,颇类似于青铜之声,虎纹特磬应是奴隶主贵族生前死后享乐生活的历史见证,目前发现的商代特磬有虎形,鱼形,三角形,长条形等近30件之多夏商音乐的文化属性在进入阶级社会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例说明1. 自夏禹开始,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相继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社会王朝夏王朝和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王朝2. 夏商音乐形态和原始音乐一脉相承,形式上未见很大变化;内容上则鲜明的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后乐舞作品文化性质的重大演变,夏代的大夏和商代的大濩都是以“人”为歌颂对象,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这是原始乐舞中见所未见的,由“颂神”转向“颂人”是夏商乐舞的时代特色。同时,夏商乐舞依然没有摆脱敬神意识的制约,尤其商人是十分崇尚迷信的民族,他们事无巨细,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请命于鬼神,因此,商民族的乐舞既娱神又娱人,这是进入阶级社会后中国音乐史上一个十分瑰丽的岁月西周春秋战国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音乐的等级化,体现在佾和乐悬制度两个方面佾:乐舞行列,一般指8人为一列,不同等级的贵族享用不同等级规格的乐舞,周朝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统治,以周天子为中心,实行分封,形成一种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并根据君臣,上下,亲属,高低的区别,又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一种阶梯式的等级制度,天子可以想用64人,诸侯48,卿大夫32,士16乐悬:是指悬挂钟士为16人,县通悬,即规定天子可以四面悬挂钟磬,诸侯则想用三面悬挂的规格,卿和大夫享用两面排列,士只允许排列一面郑卫之音:又叫新乐和女乐,郑卫之音是我国歌舞伎乐之滥觞,这是一种娱乐性,观赏性极强的歌舞与艺术形式,也有滑稽,的成分,这样的新月,已经将娱乐作用上升到首要位置,甚至谈不上有什么教育意义,只是为了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享乐需要而产生的心得音乐内容与形式,它具有四个特点1. 表演者为女性,倡优,侏儒2. 唔到前进后退都作出俯身扭腰的夸张动作3. 音乐放纵而没有节制4. 说不出有什么具体内容,更没有什么深刻的历史内涵古乐:即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的乐舞和演奏的音乐,其名称的由来当取其歌辞“典雅纯正”之意,它用于郊社,宗庙,宫廷仪礼,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这是周代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的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原因在于周人汲取了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周人认为,商人之所以亡国,和商统治者十九,好色,淫乐有关,所以把商朝音乐称为亡国之音,周朝建立后,统治者提倡一种有节制的,适度的音乐,这就是雅乐,1. 它是一种有队形变化的群舞形式(表演者多为男性)2. 音乐的演奏有滴定的程式规范3. 有特定的内容和历史内涵4. 具有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安定社会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九歌:最早能体现除此特色的作品,实质是一部多神崇拜的大型祭祀歌舞,共有11首,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其中湘夫人,少司命,山鬼等有着歌舞形式的性质特征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他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推开开明政治,这个相当唱的说唱本子分为三个大段落,包含着同一节奏的五十六次重复,以相位伴奏乐器,也说明这种说唱音乐形式是从劳动中间发展而来的三分损益法:我国最早的生律法,也是确实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是一种弦上求律的方法,是一种用增加或者减少弦长三分之一,往返交替,不断求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生出了徵羽宫商角五音师旷:晋国著名的宫廷乐师,他自称暝臣,盲臣,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敏锐的政治见解,听觉特别灵敏,敢于直谏,师旷具有相当精湛的演奏技艺,还能在琴声中表现大自然的电闪雷鸣和风雨声等震撼人心的声响,实况探亲的记载说明春秋时期的音乐还没有摆脱鬼神意识的束缚秦青:战国时期以教唱为职业的歌手韩娥:韩国的民间歌手,是我国古代以唱情见长的典范,也是历代音乐家十分推崇的民间歌手,她的歌唱特色对后市的声乐艺术有着深远影响,歌唱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伯牙:战国时期一位具有出色即兴创作才能的琴手。乐记:1. 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原有23篇,现存其前11篇2. 核心内容是系统的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全书由五篇将礼,乐并列加以论述,对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总结,这是论述周代社会礼乐文化体系最具价值的灿烂篇章3. 对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它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有着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4. 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强调了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符合于当时巩固新兴封建统治阶级政权的时代要求5. 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把音乐的谐和看作是宇宙万物谐和和规律的体现6. 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乐记这部理论著作两千多年来对于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有着深刻影响,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编钟65个,编磬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均钟)1件。二十五弦瑟12件,箎2件,排箫2件,笙六件,鼓4件,曾侯乙墓的七月组合形态已经具有使用于新乐而非雅乐的面貌特征,黄翔鹏说它是春秋之交的今乐,新乐,也是i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歌舞伎乐之祖。 秦汉魏晋南北朝乐府:乐府是秦汉时期,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为统治阶级创作的新作品和管理,改编民间音乐,并进行表演乐府的贡献及其意义: 乐府在搜集,整理民间音乐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强了各民族和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的融合,对汉代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以后几百年的民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乐府的兴衰: 乐府兴建于秦朝,一直设立有“乐府官”官的官职,到了汉代,汉承秦制,宫廷一直设立有“乐府令”,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强民富。公元前112年 ,对乐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扩充了搞民间音乐的人员,集中了一批文学家,为乐府整理和改编;集中了大批音乐家,为乐府改编和创作曲调,到汉哀帝的时候,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剪,乐府开始走向衰落鼓吹: 是秦汉时期得名并发展起来的,从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相和歌: 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最初是由没有伴奏的歌曲“徒歌”发展而来后由“徒歌”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后来由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歌曲形式,是一种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演唱者手里还要拿着一种东西敲打,这种节奏型乐器叫节歌舞戏: 南北朝时候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并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伴奏的戏曲雏形,唐人称之为歌舞戏,主要的代表作有大面钵头踏谣娘嵇康: 魏末琴家,思想家,音乐理论家,世称嵇中散,著有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称为“嵇氏四弄”,著有声无哀乐论这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带有自律性色彩的著作1. 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精神被触动后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联系,即:心知与生,明为二物。2. 从作曲的角度上来说,音乐只能引起人们情绪上的燥静,不能使人产生感情3. 从音乐感情上来说,人们欣赏音乐时所产生的感情,不是来自音乐本身,而是来自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所产生的,音乐只起诱导作用京房:是汉代的易学家,曾提出了六十率的理论,她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最先提出了用管定律与用弦定律的不同,即首先注意到用管定律需要“管口校正“的原则何应天:新律南宋何应天创造新律,他是在三分损益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创造出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是世界律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成就魏晋音乐文化交流:1. 歌舞乐妓的交流:大批中亚,西亚和印度人陆续来到中国,前凉王张重华时,天竺乐传入凉州,龟兹乐吸收了天竺乐的因素,传入凉州与当地乐舞融合,形成了西凉乐,公元568年,北周武帝与突厥联姻,皇后带着西域各地的大批艺人来到了长安2. 乐器乐曲的交流:汉来许多乐器交流渐多,许多乐器的名称倡优混乱现象,在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相互借用,同一乐器读音不同和现象中透漏出中原乐器与西亚乐器交流的现象,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乐曲摩可兜乐一曲广陵散:最初产生于东汉时期广陵地区的一首琴曲,又名广陵止息一般认为是琴操中聂政次韩王曲它被保存于明,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全曲分为45段隋唐五代燕乐的高度发展: 燕乐又称宴乐,言燕乐,即宴饮之乐是天子及诸侯宴请宾客时所用1.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为燕乐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2. 它的繁荣是中外音乐文化大交融的结晶,不是外来音乐取代了华夏传统音乐,而是中华传统音乐吸收外来音乐的精华,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前提3. 统治阶级对音乐的提倡以及对音乐文化实行的兼收并容的政策,是隋唐音乐繁荣的又一重大原因教坊:是古代“大乐署”,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创始与唐,专管除雅乐以外的歌舞音乐,百戏的教学,排练,演出等,唐的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为宫廷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教坊的设立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声色音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培养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客观上促进了音乐的提高和发展梨园:是唐玄宗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专门排练法曲,唐玄宗有时亲自组织排练,梨园的设立反映出盛唐时期音乐开始专业化发展唐玄宗李隆基1. 是盛唐时期音乐的设计者与缔造者,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演奏乐器十分出色,尤其擅长羯鼓和玉笛,他造曲时,才思敏捷,所创作的霓裳羽衣曲紫云廻龙池乐等都是唐代名曲2. 他同时是以为接触的指挥家与排练家,他创梨园,扩教坊,设立坐。立部伎体质,对当时唐代形成普遍的喜爱音乐的社会风气和促进燕乐的高度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大转折?/宋元时期文化思想的本质特征?1. 由于市民音乐的繁荣,使宋元音乐文化出现了巨大转折,说唱音乐完整,戏曲艺术繁荣2. 就音乐的性质来说,音乐主流由宫廷转入民间,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3. 就音乐的形式来说,我国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形式,由歌舞转向戏曲,戏曲艺术的确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民族传统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民音乐是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瓦子勾栏,瓦子又称为瓦舍,或者瓦肆是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勾栏是栏杆或巨幕围成的用于艺人演出的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乐棚之称书会:指专门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剧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成员主要是可据实以但有一些才华和社会知识的文始,也有一些低级官员,医生,商人以及一些较有才学的艺人,一般称为书会先生和书会才人宋代曲子:主要来源是继承了隋唐以来的民歌,大曲,法曲等片段,其创造方法是音乐填词,填词时不仅可以在歌词方面做剪字和偷声的变化,而且可以在原曲牌的基础上采用摊破和犯调等手法,形成新的变体唱赚:曲子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清唱套曲的一种表演形式,具体结构有缠令和缠答,是宋代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诸宫调:是一种曲牌连套体,北宋时期有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一种大型的说唱音乐形式,使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以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说唱音乐形式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诸宫调作品,又称西厢zoutanci ,或 西厢,创作于金章宗时期,作者董解元,又称董解元西厢记,或董西厢,全书采用14个宫调,基本曲牌151个,连变体在内共444个,是宋元时期说唱音乐高度成熟的表现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因起源于浙江温州,又称温州杂剧或者永嘉杂剧,后为区别于北方杂剧,又称南戏或者戏文,南戏的四个传奇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口记 +琵琶记,南戏的特点:1. 在宫调运用方面,南戏不受宫调的限制且可以随时换韵2. 在演唱方面,南戏没有艺人主唱的规定,而是根据需要随时演唱,还创造了对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3. 在音乐风格方面,风格多,细腻委婉,一般采用五声音阶4. 在曲牌运用方面,南戏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十八律:蔡元定创立的十八律理论是宋代律学的重要成果,它根据三分损益法的基础算出十二律作为正律,再继续送出六律作为变律,从而得出的一种乐制,元杂剧:是以唱元曲为主的一种戏剧,所用音乐称为北曲,她的音乐属于曲牌体,采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健豪放,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