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3683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壤制图与调查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报告班级:农业资源与环境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1日一、 实习地点:都江堰青城山、成都崇州三、 实习用具:土铲,普通土钻,土壤速测工具箱四、 实习意义:所谓的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土壤调查制图意义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实习主要分清实习所在地的母质和气候、土壤、地形、 总之,土壤调查对于研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自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土壤调查了解土壤形成的过程,就有可能使我们以有效的措施来控制作为历史自然体的土壤的发育和调节其性能,使其适合于农业生产。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几千年耕作土壤的经验,通过土壤调查,了解我国农民培肥土壤的经验,以及载长期耕作下土壤肥力的发生、演变规律,土壤特性的变化,制定出农业土壤的发生分类系统,这对于发展土壤科学本身,具有特殊意义。五、 实习概况: 1、 温江区川农实验基地 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主要分为:长期淹水地表水下渗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土属),灰潮油沙田(土种)。 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条件下,经人为的水耕熟化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产生水耕熟化和交替的氧化还原而形成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 )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 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我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水稻士可以根据水文状况分为淹育、渗育、潴育、潜育等亚类。渗育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平原中地势较高地区,及丘陵缓坡地上,受地面季节性灌水影响。或种稻时间短的旱改水地区。土体构型为WAp2 BeBgC型,渗育层( Be)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有铁锰物质淀积。渗育层中铁的晶胶率比剖面中其它层次明显提高。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渗育水稻土相当于底潜铁渗水耕人为土。 2、寿安镇旺家湾村18组金马河河漫滩 主要是金马河河漫滩,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河漫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分类:土育初育土(亚纲),新积土(土类),冲积土(亚类),新冲灰沙土(土属)沙土(土种)。 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河漫滩草甸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河漫滩的平面和剖面结构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河漫滩表面常呈现微地貌起伏,从水边向里,分别有天然堤、鬃岗、废弃的汉道和背河湿地等 3、石羊镇丰乐村11组 主要为淹育水稻土,母质为近代河流灰色冲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短期淹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渗育灰潮田。 淹育水稻土分布在丘陵岗地坡麓及沟谷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水源不足,周年淹水时间短,土体构型为WAp2 C型,或WAp2 BC型。有耕作层,犁底层已初步形成,以下土层特性与起源土壤基本一致。为幼年型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部分淹育水稻土相当于简育水耕人为土。 4、青城山脚 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砾岩,地形为低山,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成土过程:自然风化淋溶。土壤分类:石质初育土(亚纲),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棕紫砾土(土属),紫泥土(土种)。5、崇州市桤泉镇川农基地 此处主要为渗育水稻土,母质为第四纪冰水沉积物,地形为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成土过程:长期滞水人为水耕熟化。土壤分类:人为水成土(亚纲),水稻土(土类),潜育水稻土(亚类),潜育黄潮田(土属),黄泥田(土种)。6、土壤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除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将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剥夺,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再通过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从而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农业改良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六、 实习心得: 此次一天的土壤调查与制图野外实习,感触颇深,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解说,我们加深了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得出了新的体会,真正做到了“实践出真知”。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习是两方面的,一边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一边是实践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真正做到实践源于刻地理解土壤资源/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程序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土壤/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技能。要牢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技术技能的实践不可能成功。 此次的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我体会到了这门学科极强的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植物学、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测量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要想学好本课程要求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内容,并能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本课程是一整套研究土壤的工作方法,只有善于联系各个环节,才能掌握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