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3350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刘占兰(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老师们:下午好!上午的报告老师们听的非常辛苦,下午老师们又要非常辛苦的听一下午。我今天想和老师们交流的题目就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今天上午领导们的报告,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教育质量的问题。就我们幼儿教育这个领域来说,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从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各个方面有了巨大的变革,但是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怎么样呢?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在不断的追问我们自己。今天我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的问题也不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全部,我只讲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几个重要的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游戏、教育教学。与大家一起探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问题,怎么样通过我们的研究、通过我们的教研,怎么样真正能够使得孩子们能够积极、有效地学习。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和老师探讨一下在不同的活动中,我们如何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一、关注生活细节,提高教育质量。 在关注生活细节,提高教育质量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下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关注生活细节,使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支持作用。我们怎么样做到这一点,怎么样使得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支持作用呢?在这里我就想给老师们举三个例子。看一看这几个不同的做法,如何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而不是说我来这个幼儿园怎么创新求异,我这个幼儿园想怎么样,我这个园长想怎么样,而是真正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这三个例子,一个就是关于房间颜色的问题。我之所以选这个例子呢,因为这个例子来自我们杭州幼师附幼,她们在去年第二次贯彻纲要的研讨会上介绍的一个做法,当时我听了以后,我就觉得她们的这一做法恰恰体现:任何一个生活环节或者是简单的事件,怎么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来思考问题。第二个例子举的是卫生间的温馨环境如何营造,这也反应了生活的细节。第三个是关于睡眠室的一个环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例子。1.房间的色彩。幼师附幼在刷墙的时候,先调查了自己幼儿园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颜色,根据调查孩子们选择最多的是红色、黄色和绿色,然后幼儿园又结合心理学上的研究成果,请了相关的心理专家来分析孩子们喜欢的三种颜色对孩子们有什么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红色会刺激神经兴奋,但是容易使孩子们产生焦虑和颤动,有的时候还会使孩子们感到压抑。绿色容易缓解人的心理紧张,但是容易使孩子们注意力松散、不集中。所以尽管孩子们最喜欢红色、黄色和绿色,但是她们经过分析还是选择了黄色和绿色为主的混合的色调。因为黄色能使人思维活跃产生温暖的感觉,但是有时候容易使孩子们情绪不稳定,所以就以黄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的混合色既可以使孩子们思维活跃又有和平、平静的感觉。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让我们所有幼儿园的墙都去刷成黄绿色,而是说仅仅是刷墙这样的一件事可以看出这个幼儿园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的学习出发来思考问题。我也去了很多地方,很多幼儿园几年就装修一次,去了以后有些园长会特别自豪的说:“刘老师你看,这是我的创意让它层层不一样、班班不一样,你看我的创意怎么样?”她自豪的是她自己个人的创意。有时候可能是幼儿园领导层协商的成果,很少从儿童出发、考虑孩子对这样的颜色有什么感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我们去参观海电的附校高中部,他们也是研究环境,学校的棚顶怎么样的花纹和颜色能使学生感到心理平和又有一定紧张感,还能产生一种对学习的追求。我举这个例子目的是让我们的老师们、园长们怎么样把这一些生活细节从儿童出发来进行思考。看资料,这个园也是由儿童出发,墙是以黄绿色为主色调加了橘黄色来点缀。我们南方还好一些,北方好多幼儿园都是大红大绿的,觉得特别花哨、刺激性。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们深入思考、注意力专注等等,反而会有一种躁动的感觉。2.安全温馨的卫生间。这是我在北京的一个幼儿园拍到的,现在北京的好多幼儿园也比较关注卫生间的环境。很多幼儿园都是有隔板的,开始逐渐注意到保护孩子们的隐私,逐渐跟国际接轨。在外国人看来,上厕所不关门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事实。现在都有所改进。老师们都看到了现在环境的创设,不同的小炕的旁边,它的小动物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本来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或是新生入园不愿意上厕所这样的一个情况可以改善。让环境温馨一些,不同的班有不同的提示。还有一个:男孩子上厕所老对不准,特别难闻。老师就设计了一个十环的靶心,中间是十环。老师们就发现有了这个标志以后,孩子们就不把小便弄到外面了。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老师们,怎么样能让我们的环境充满教育意义。使得孩子们在一种生动、有序的环境下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3.有助于安静休息的睡眠室。 怎样通过一些温馨的布置能够营造睡眠的氛围。图一:鸟妈妈摇着鸟宝宝,边上还注有“小声点,别打扰它们入睡”。图二:月亮妈妈摇着小宝宝。都是非常和谐的、温馨的布置。 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度的追求这些,把卫生间搞得比活动室还吸引人,使孩子在那停留,肯定是不合理的。在北京,做的太过了。当你研究什么的时候,老师们都去关注这个,把这个弄的特别好,使得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转过去了,毕竟这只是一个盥洗空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孩子们入厕、喝水,不能让孩子们在那里久留。如果搞得太好了,太过于刺激孩子们,太有趣了也不行。怎么样通过温馨的布置提高它的教育质量,使得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够学习。图片:灭火栓和过道,这个幼儿园的灭火栓是锁着的,大班的孩子们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来表征灭火栓的功能,灭火栓是干吗的呢?是消防员叔叔来灭火的,我们小朋友是怎么样的呢?一个叉叉,我们小朋友是不能随便摸的。一个非常小的细节,能够把它作为教育资源,让孩子们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表征。(出示图片:走道)进门的一个用柜子搁起来的走道,在走道上可以看到来园后我要做什么。是由孩子们自己表征的:第一件是向老师问好。然后和伙伴一起拿椅子、洗手。这就把早晨来园,需要坐的几件常规的事情都用这样比较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孩子们就不需要老师提醒,逐渐成为自觉地行动。(二)第二点需要关注的问题: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使每一个平常事件都成为教育契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1.冲突事件的利用。情景:三轮车事件。小莉:骑车幼儿。宝宝:抗议幼儿。内容:户外活动的时候,因为班里只有两辆三轮车。莉莉骑上了其中的一辆,这时候宝宝就跑到老师那告诉老师:“老师,莉莉不让我骑三轮车。”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件,老师应该如何反应呢?这是我从迈向专业化之路的书里摘出来的,为什么摘呢?这是因为这个实践和我几年前在北京一个比较好的幼儿园看到的实践是相同的。当你作为一个教师面对这样的事件,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质量,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层度。下面这些做法被列林凯斯认为都是非专业人员的做法。我们现在都强调专业化,我们幼儿教师都要成为专业的教师,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园本教研的项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下面的好多做法都是我们老师作为特别好的经验交流的,但是这些做法都是专业话层度不高的被认为是非专业人员的做法。面对这样的一个实践,另一个孩子向你这里来告状了,怎么做呢?(1)转移注意力。 是我们曾经用过的,这种方式是非专业人员常用的一个方式,宝宝来找你了说莉莉不让我骑车。你马上就说:“来,宝宝你看看,老师这有多么漂亮的一个球,我们俩一起玩。”转移注意力,当然还有别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2)大声呵斥。改革以来,这个肯定是少多了,除非老师特别生气,当情绪不好的时候会说:“莉莉你怎么还不下来,人家宝宝都要骑了。”(3)把三轮车推开或者锁起来。“你们两个不是要争吗?那就都不要骑了。”(4)威胁。这种威胁并不是说老师多么恶毒,会说:“莉莉,你知道这个周末我们要干吗去吗?”莉莉一想要秋游了。“你想想,我们要干吗去呢?”“你想想会怎么样呢?”孩子马上就下来了。(5)承诺给予某种好处。“莉莉你下来吧,一会老师让你分饼干,一会老师让你发餐巾纸。”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特别愿意为老师做事,孩子会觉得为老师做事特别光荣。(6)隔离,到旁边思过。 “莉莉你下来吧,你座在椅子这,老师什么都不说了,你自己想想是怎么回事呢?”态度很温和。(7)说教。 “莉莉你知道你这样做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叫什么孩子呢?你这样做你是谦让了吗?宝宝还比你小呢。你看看宝宝都着急了。不谦让不是好孩子,大姐姐就应该谦让。”(8)受害者至上。 我相信我们现在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倾向,你看我前面说的都是骑在车上的人,而没有宝宝什么事。受害者至上不管情况怎么样,不管起因如何,不管事件发展怎么样,老师感情的天平总是倾向于受害者(没骑上的孩子)。(9)追究起因。 “好了宝宝你也过来,莉莉也过来,你们两个说说到底怎么回事?谁先拿到这个车的?”“我先坐上的”莉莉会说。“我先抓到的车把。”宝宝说。“你们就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都讲清楚了,给我从头说一遍”这是冲突事件中老师会做的,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小朋友的小夹子不见了。那老师就去调查,老师就会说:“眼睛都看着我,我从你们的眼睛里就知道是谁干的这件事。”就跟侦探那样特别的不好。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比较轻松的说:“*小朋友的小夹子不见了,要是谁看到了那就放在我们教师里的*地方。”就可以了,千万别去追究、调查这件事,对孩子们的发展都是不利的。(10)强调成人的感受。 “莉莉你这么做,你让老师太失望了。”这些都是强调教师的感受。(11)以约定俗成或错误的“传统观念”来判别幼儿的行为。 北京沈老师就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年龄比较小,个子长的也比较小,是班里公认的小弟弟,这个小弟弟就成了班里约定俗成的形象了。当这个孩子成了班里的小弟弟,大家都照顾他。有一天,这个孩子来找沈老师,“沈老师,*他又没谦让我了,我还是小弟弟。”他把这个作为要挟或者说是谋取自己特权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些孩子,我们在无形中有时容易同情弱者,个子矮的、年龄小的孩子,而在班里造就很多“约定俗成”的人。有的班级质量不是特别高的,或是老师不太注意的,班上谁最乖,谁最调皮,都有一些被老师“约定俗成”的人。以这些来判别孩子的行为都是不适宜的。2.专业教师的反应。专业教师的反应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一个小事件,一个平常事件的分析来看到我们老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得我们的行为质量能够提高。(1)专业教师的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过程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个真正的专业的教师,她在判断及思考以及这样一个事件反应的过程中,思考这么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此情景可以发展幼儿什么?教育价值判断。第二,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是什么?第三,课程和管理上应如何处理? 当任何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都要去判断它的教育价值。老师们可以通过个人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这样的一个情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你就能够判断出这样一个情景可以发展孩子什么。(2)社交技能:包括轮流、协调、克服困难。这实际上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尤其是让宝宝知道“你看什么时候莉莉骑累了,该换你骑了。你再去向她请求,她就会给你了。”或者说“你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也可以去试一试。”而不是老师上来就前面说的一些方法。根据利连凯斯的观点,非专业人士的做法被认为是灭火器式的做法。很容易就把冲突熄灭了,但是这样对孩子们几乎没有发展性。轮流、协调,还有怎么样和同伴协商。用怎么样的技巧或用什么样的玩具能够把莉莉叫下来,我和他交换啊这些做法,还包括克服困难,使得孩子们知道不是所有事情,只要你一要求就能够满足。也许莉莉是个特别胆小的孩子,她好不容易终于骑上了三轮车,如果这时候老师把她给叫下来,对她的发展、对她的自信、对她争得应有的机会都是一种损失。这时候我们应该教会来告状的孩子,让他能够克服困难,不是事事都能够满足的,是需要等待的。可以说:“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这一些,你喜欢那一类,你可以挑选,等一会莉莉就不玩了,你再玩。”车也不提的转移注意力对他的发展是不好的。(3)语言技巧:用清晰、有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明确的语句,对话技巧。有时候,中班的孩子根本没说清楚,上去就去抓住车把,没有和莉莉说什么,他以为莉莉已经明白他想骑这个车子。实际上他都没有说话也有可能。所以说我们强调在这样的时候,老师要能够帮助孩子们清晰的表达自己,如果莉莉已经骑了一段时间了,就可以建议宝宝去说“我已经等了好久了,我好想骑一下”。这样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可以用适当的示范来供孩子模仿和学习。(4)社交知识: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 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值得难过的,玩不到三轮车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值得这么伤心、埋怨。正义观念,这个时候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这时候旁观的幼儿都在看着,使得旁观的幼儿也能够学到相关的技巧。一般来说,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就不应该对莉莉说“莉莉,你该下来了,该让宝宝骑了,我看见你已经骑半天了。”你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莉莉是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而应该说:“莉莉,现在该轮到宝宝骑了,你可以去玩别的,如果你有什么困难,你来找我,我会帮你的。”让莉莉觉得她也同样收到老师公正的对待,不是说她玩了她就是一个犯了多大错误的人,决不能用这样的口气和方式,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旁观的幼儿也能够看到你老师是不是正义的,(5)情感与品质培养:同情心及助人的品质,尝试的勇气,避免抱怨和搬弄是非。专业的教师维护的是正义的行为,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哪个是受害者,哪个是挑衅方,哪个是犯错误的,哪个是好孩子,哪个是坏孩子,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让孩子们以某种方式谋求某种特权。如果有孩子一过来哀求你就答应他,他就会常常用这种手段来谋求更多的玩具,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3.专业教师的临床诊断。(1)宝宝今天的行为在过去是不是经常发生。如果经常发生,就不能支持他这种行为。你就应该意识到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谋取自己的特权。别人一说他,就来告状,玩不上新玩具他也会来告状。宝宝这个时候能接受的挫折有多少。宝宝如果经常是这样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得以改正,得先看看她能接受的挫折有多少。你可以说“宝宝,你再等一会,老师跟你一起去和莉莉说。”(2)小莉当天的行为对她而言是不是一种进步。如果说莉莉今天第一次勇敢的去玩新玩具,老师应该鼓励她更长时间的来玩这个玩具。她才有尝试的勇气,为什么?老师都知道在我们的区域活动中,很多孩子为了争得自己做一个好孩子的形象,放弃了自己玩的机会。尤其是在有观摩课的时候,你会听到老师说“我知道你们肯定会有好孩子会谦让的。”这样一说,原本大家都喜欢的、拥挤的区角,肯定有孩子会走开的。为了当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孩子就放弃了很有游戏和常识新事物的机会。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孩子。(3)如果让这两个幼儿自行处理这件事,他们会不会学到“适当的”概念和行为?我不知道杭州的情况怎么样,在北京,不是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吗?一遇到什么情况,老师就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协商,问题就在于如果你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个事情,他们能不能学到自己解决这个事情。“你们在想想,我相信你们俩一定有办法解决。”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但是现在老师在自己没有招数的时候就会提这样的问题,把这个球踢回给孩子。(4)参与实践的两位幼儿目前所表现的行为模式如果不加以修正,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宝宝老是以“某种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来谋取自己玩的机会,这样做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不利的,会留下后遗症的,而如果小莉是经常能玩到新玩具的,你应该支持宝宝得到这个车,如果是小莉今天是第一次勇敢的拿到这个车,对于小莉来说就应该鼓励她。所以要对这两个孩子目前的行为模式和以往的做法、今后将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要进行判断。(5)当事幼儿是不是会为了符合别人所赋予的“形象”个性而表现出某种行为?例如“好孩子”的形象、“小弟弟”的弱者形象而表现出某种行为。如果是那是不好的,建议老师在教研的时候,老师把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当我们有了这些经验以后,我们就能比较好的、有发展性的处理这些问题。我在北京看到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一个舒华杯的半日活动的评优。一个孩子骑上三轮车了,另一个孩子握着车把不肯放,老师过去就说:“我看你们两个谁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结果是两个孩子都下去了,都想做“好孩子”。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所以说真正专业化的教师不应该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如果没有外人孩子们会表现的更自然一些,孩子们可能就不会顾及这么多,爱干什么干什么了,有外人在的时候,孩子们都要争得好孩子的形象。二、深入研究每一个区域,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 前面说的是我们怎么样关注生活来提高教育质量。从两个大的方面列举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使老师能通过关注孩子们生活来提高教育质量。下面,我们怎么样来通过区域研究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一)举两个区域的例子,使区域能够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从2000年开始,这几年的研究中,我们的实验员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区域(区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例如:图书角:有的书多,有的书少。科学角、角色游戏区。那么,这么多区域它们的核心到底是什么?2.孩子的发展线索、学习进程是什么?小、中、大班各是怎么样的,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幼儿园从小班走到大班,区域内容基本差不多,分不出年龄段。有时候可能还倒转过来了,这个小班的老师可能脑筋特别灵活,区域内容特别丰富。大班反而幼稚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好孩子们的发展线索和进程。小、中、大班的发展进程到底是怎么样的?3.教师怎样引导和提供材料的支持?我们的引导语常常在看到孩子们在搭一个高楼提问“孩子们你们在干什么?”,这就是明知故问型的提问,觉得好象不问就不合适没有尽到职责。到了娃娃家以后就说“这是谁的家啊,怎么这么乱啊?我看爸爸在哪?妈妈在哪呢?这孩子的被子怎么没盖好呢?”。我们经常会提一些非常表面的,没有意义的问题。居委会老大妈式的维持纪律卫生性的指导。不都是这样的,如果说要提高教育质量。仅仅这样做我们是不够的,还要有材料的支持。这些年我们对这个也进行研究,反正今天是跟老师们的经验交流,有的很合适,有的也未必合适,老师们主要进行南北交流,南方也北方毕竟有些不一样的。(二)从积木区和建筑区来说。1.核心价值。通过我的介绍,老师们也可以了解北京、天津,因为我主要在北京、天津做的比较多,他们在干什么,举个积木区和建设区,我们怎么样来研究它的核心价值呢?(1)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主要指动作的准确性、手眼的协调。(2)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语言。孩子们在发现的过程中,需要合作需要交流,他们会发展相关的语言。(3)增进科学与数学经验。在积木区和建构区才能增进孩子们相关的数学和科学的经验,平衡、数量、形体等等,空间关系、材料的质地、特性、颜色等等。(4)发展初步的美感河表现美的能力。孩子们所搭建的物品建筑应该是一种美的表现等等。这几个方面主要都是在积木区所具有的几个核心的价值老师们说还有别的,是还有别的,但是最主要的最核心的应该说是这四个方面,我们在给孩子们投放材料促进孩子们发展的时候,我们在想这段孩子们的活动我在这几个方面发展他们什么样的新经验呢?我提供这些材料能促进孩子们什么样经验的获得呢?我们要不断地用这些核心价值来追问自己的教育行为。2.幼儿的发展线索和进程。(1)搭建水平的发展。(空间关系、物理经验等)可能有些老师几年前听过我讲搭建水平的发展,可能大部分老师还没有听过,还有孩子们在积木区他们在搭建积木经历了由低到高几个不同发展水平的,要么我们了解了吗?如果我们没有了解,我们要赶紧了解孩子们在搭建积木水平,这个水平主要体现在空间关系和物理经验的,孩子们从小班到大班孩子们的搭建水平分几个等级。(2)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建筑物之间关系的再现与表达)孩子们还要再现现实生活中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动作通过、搭建的物品,来表达现实生活中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说,孩子们的发展线索是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衡量的。下面我们就从由低到高来看看孩子们的搭建水平,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是怎么样由低到高发展的。3.幼儿搭建水平的发展。(1)单一模型材料之间的关系。幼儿搭建水平的发展:最初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搭建的都是单一模型,单一模型他们体现的是材料之间的关系。这里水平低是包括横排、瞬间和垒高,当然了他们的水平还只有零级水平,零级水平孩子们的表现:是占有积木,拿着这个积木拥有这个积木或者是抱着这个积木到处走这是他们最典型的特征。什么都不干先搂着一大堆,先占有这个积木或者说我拿着这个积木东看看西看看,这就是零级水平。我们不算最低水平。当孩子们坐下开始搭建了,一般来说,第一级水平是横排,瞬间和垒高。二是调试;三是围拢。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第三级水平叫做围拢,第四级水平叫做覆盖。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个,但不是全部,这个是我们在北京进行研究,老师们记录图谱所概括起来的,第五叫做塔式结构,这个塔式结构又分成条式塔和网式塔,当然了,网式塔要比条式塔难,相对来说条式塔比较简单,网式塔比较难,这样概括。孩子发现一个东西,他会有5种结构出现。(2)模型组合模型与模型之间的关系。另外一种叫做模型组合,孩子搭建一个东西又搭建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两个东西之间就发生了相互的联系,这两个东西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就把他叫做模型与模型之间的关系或者叫做模型组合,有哪几种组合方式呢?那就叫做联结,一个和另一个连上了,一个楼和另一个楼连上了,一个桥和另一个桥连上了,一块和另一块连上了,这个连接又为平式连接和交叉连接两种,呆会儿我给老师们看看这个图。这个平式连接比较容易,交叉连接比较难,再向下就是转向,它方向还能转,这是更高的水平,最后是穿过,当孩子们能搭建穿过式结构,孩子们的积木搭建达到最高水平,老师们可以看到右边这个模型组合,我们把1和3分成由低到高的三级和穿过式的四级,左边从一到五分成五级,可以说孩子们的发现由低到高9种水平,下面我们对应看一下,哪个叫条式,哪个叫覆盖。面对一大堆,都是什么结构呢?老师们可以看横排、瞬间、垒高,垒高是向高空发展,条式是最初级的发生在小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搭建的结构,下面这个是围拢,围拢本身又难易不同。比如我用几块大的积木给动物搭建一个院子,这也是围拢,这是最简单的,四块积木的围拢,它可以用许许多多的积木搭起来的,联合起来围拢。覆盖,这边这个叫做覆盖,中空的老师们可以看到覆盖起来了。条式,当然这个条式不太标准,最标准的是两个竖的和一个横的,横在上面。这是条式塔,这个条式是条罗起来的。东西南北罗起来的叫做网式塔,当然网式塔比条式塔复杂一点,尽管他都在第5级上。模型组合叫做平式连接,一个桥和另一个桥连起来叫做立交桥。交叉,从东西南北两个方向走。转向,本来在桥上走的,下桥了,进到隧道里了。老师们看到这是一座桥,孩子们搭的一座桥,另一个模型覆盖的一个洞,进到隧道,一个到另一个两个模型之间的组合,通过一块积木的搭建下坡了,然后再向这里面转向,然后进入山洞穿过。穿过,这是最难的,这个穿过是上一层和下一层没有实质性的连接,这个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低的积木来实现穿过这个结构,孩子们搭建的停车场老师们看这是什么结构,围拢,这是一个复杂一点的围拢。如果一个大班的孩子搭建的,大班的老师惊讶地说我们的孩子多能干,可以告诉你水平很低,水平不高,像这个老师们可以看到这个建筑主要是网式塔,这个是条式、网式、穿过这三个最主要的。这个是网式塔模式,这个中班孩子应该可以搭建,这个是我刚才说的几种都出现了,这个网式塔是搭的桥连接转向,别看这个搭了这么复杂,这个没有太高的水平,他只有这个桥,条式的平式连接,这个一看孩子们怎么搭得这么好,其实一般,只是搭得很多,没有穿过式的结构。搭了一大片,只是情节比较丰富,就搭建本身来说并不复杂,正因为有了这个研究以后,你就可以来判别这个班里的孩子搭建水平的高低,这样可以根据孩子的现状,提供适宜的结构来帮助他从一种简单的模型向一种复杂的模型发展,刚才讲的是搭建,搭建积木这个东西,孩子们发展的现状。4.主题和情节的发展。下面主题与情节的发展,主题和情节的发展是生活背景下关系的再现和表达,怎么表达的呢?(1)情节不断丰富。我只搭建一个小动物的院子,妈妈会搭一个房子,我在旁边又搭建一个公共汽车站,让人们坐着汽车来动物园看动物,比如说我还要建一个小区,孩子们只会搭一个高楼,慢慢的他会搭好几个高楼,然后他会在高楼上搭商店、医院,情节不断丰富,这个时候,孩子们从两个或两类建筑物逐渐发展到三个或三类建筑物,最后他还能再现幼儿园及其周围的环境,然后即小区。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概念,某一个中班,这不是刚第一个学期,你看你们幼儿园这个中班把整个小区都搭建出来了。老师是主要的,孩子是小工,搬这个搬那个,搭完了,孩子们发展不到这一步,他是一个一个,你能够看出哪些是摆样子的,哪些是孩子们真正的发展,一看就能看出来。我们为了应付检查,孩子们通常会说和小朋友一起搭的,确实是一起搭的?(2)日益符合生活逻辑。你还可以看孩子们搭建的东西是不是日益符合生活的逻辑。比如说他搭建的商店是远离社区,远离居民楼还是在附近,在附近说明孩子符合生活逻辑,为了大家购物方便才搭建,如果孩子们搭建的高架桥和搭建的楼群特别近,挨着说明还不符合生活逻辑,因为这个大马路应该和居民楼远一点等等,类似这些,老师们可以看一看,通过孩子们再现生活中的建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来看到孩子们在主题和情节方面的发展。我前面提了一个积木区,当然老师们可以看看其他区,进入深入的研究。(三)语言区的功能是多样化的。1.语言区一般来说,在北京好多实验园园区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我们强调以下四个功能和教育价值。(1)阅读阅读图书。(2)讲演讲述与表演。这个语言区可能就被分隔成几个部分,一部分是专门读书的环境,图书被分类摆放,傍边有温馨的环境,孩子们分类阅读。与之相隔的另外一个地方孩子们就可以进行讲述与表演,要有相应的木偶、道具、小的背景台,来供孩子们讲述拿到的故事。(3)编制续编、仿编和创编故事,自制图书。来体验图书、故事的可创作性,孩子们学着来续编、仿编和创编故事,来自制自己的小书,可以供同伴阅读。(4)管理管理语言区的图书和物品,一般都是由值日生来做,值日生有管理自然角的,有管理餐前、餐后服务的,还有管理图书的,分工很多,值日生要负责检查、来核对同伴看完书以后是不是放回原处了,有没有破损的图书,图书是不是都摆放到位了这些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怎么样来爱护图书、图书管理和归类、破损图书的修补,有的到了大班我们还做借阅登记与管理。 这么多的功能,就阅读本身这个功能来说。举例:师大幼儿园的亲子阅读,图书角老师和孩子怎么共读。2.区域阅读的核心价值。作为阅读本身这个功能,我要发展孩子们什么呢?孩子们通过阅读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呢?(1)激发幼儿对图书和阅读的喜爱。这也是我们纲要中的基本要求。(2)体会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让孩子读书,这两方面都是最核心的价值。围绕着这两个核心价值,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北师大幼儿园的大、中、小班每个班都有一个书比较多的图书角,有的把图书角叫小小图书馆,除了这以外,园里还有一个更大的图书室。孩子们可以在班里读,还可以去大的图书室借阅。3.阅读的过程。 怎么读呢?可以操作以下几个部分:(1)选书:先建设图书角,老师们给孩子摆放一些优秀的图书,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你的图书要孩子们选,你得拥有相当的数量,我在杭州看到的幼儿园不多,我觉得和北京的幼儿园相比你们的书比较少,我们比较多。读书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兴趣,崇拜、追求的一个氛围。(2)借书:每个孩子都有借书卡,老师帮助孩子填写借书卡。就和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一样的,当然北师大有他独特的条件,你们也可以根据我说的和你们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那些合适的做法。凡是能增强孩子们兴趣,孩子要借这本书,我就帮他填写借书卡。(3)读书 :读书的基本要求是:爱读书、会读书、读懂书。有时候孩子在图书区看书,他真看了吗?真看懂了吗?真学到东西了吗?他在那儿就瞎翻翻两下,就完了。每天日复一日,时间都浪费了。那怎么爱读书呢?他们是几种方式:是亲子共读、师幼共读、同伴共读、独自阅读。这些我们也都能做,看人家是怎么做得更深入、细致的工作。有的班是专门研究亲子共读的,就是幼儿园和老师怎么样支持亲子共读,亲子共读的书是从幼儿园借回去的,不是读自己家里的书,老师请家长怎样来支持孩子读书,当然还包括老师在幼儿园也和老师共读,实际上是怎么样引导孩子来爱读书、会读书和读懂书。当然还包括同伴的、独自的。4.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来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阅读。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写在借书卡上,这些问题就提醒孩子会读书、爱读书、读懂书。我们要研究每天我们都在做的问题,做的更加深入,对孩子更有发展价值。而不是说时间过去了。你想想区域活动,一天至少有两个小时,加上收拾东西,就这么白白的过去了,也是很可惜的。(1)小班提什么问题呢?比较简单。例如:你喜欢看这本书吗?只有让小班看懂了才能回答,谁陪你一起看的这本书?如果是亲子共读,那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其他的家庭成员,也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也可以说是我自己。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因为是小班,就不能太复杂、太深,所以他们就包括我喜欢的人物,或者续编故事某一句、一个非常简单的结尾等等。如果这本书是借回家的,就由家长帮助孩子把这些问题填在借书卡上。这本书才算你念完了。不是说拿书翻一遍就算完事。(2)中班上学期:你喜欢这本书吗?这和小班一样。书的名字是什么?这是新的,到了中班,这书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那太说不过去了。你和谁一起读的这本书?这和小班一样。看完书后,你学会了什么?这个就难一些了,你得想一想,看完了书,我学会了什么呢?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不是笼统的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就可以了,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还得说出个理由来,我想:要是我们从小就让孩子这么看书,他才能真正得会看书、看懂书。(3)中班下学期:和上学期又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中班半年以后他的问题就会变了,书的名字是什么?你和谁一起读的这本书?这都是一样的。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这个就更加笼统一些、抽象一些,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这和上面的是一样的。请你为这个故事创编一个结尾。这个有难度了,就一定要根据前面的内容和线索来说,包括看完这个故事以后的感想,这是让孩子们对全书在思想上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4)这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就有一个递进。这些问题也未必都合适,只是给老师们一个线索而已。老师们看一看把阅读卡放入自己的阅读袋中,每一个孩子读完了,我那些问题都回答完了,书换了,卡就放在这。老师们可以看到,他们每个学期都搞读书小状元,最后看一看,一个幼儿园里,你就看了三本书,人家看了十六本,不同的孩子相互之间也有一个竞争在里面。一学期下来,老师把这些借书卡和问题都用透明胶带粘成一个长窜,然后一个孩子名字下面挂一串,看谁的串长,这样就谁读的书多等等。像这些方式,我觉得是让孩子深入阅读非常好的方式。北师大特别支持他们的幼儿园,他们孩子的借书卡和大学生的完全相同,他们的条码都是可以找到的。让孩子们从小就进入一个氛围。但是他们都是在幼儿园借,但是幼儿园的电脑和北师大都是连接起来的。那天我去,一个特别矮的小孩去换书,妈妈也不太高,他妈妈是学法语的,特小的小孩就来换法语的书,读书的氛围和气氛是很重要的。三、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前面我们说了区域活动,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怎么样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生活、区域和教育教学,这是第三个大问题。(一)高质量的教育活动需要精心设计,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活动。讨论的问题是怎样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了,当我们组织综合主题,当我们组织更多教学深层次的课程,我们要想拿出一点像样的教育活动来展示非常的困难。老师们好像不会上原来的课了,就只会随机深层了,只会随着孩子们想干嘛干嘛了,搞一个好的活动很难了。这部分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怎样真正组织好一个教育活动、一个系列的教育活动。无论是领域的还是综合的,怎么样来精心设计,提高它的质量。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是随便拿来就做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活动需要具备下面几个基本条件:1.通透地把握学科知识和经验。在幼儿园叫做学科领域知识和经验,我们现在对学科领域知之甚少,这也是之前教育的许多问题和之后教育的一些问题,使得我们在这一方面有一些欠缺。2.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和发展进程。3.通透地掌握教学法,能创造性地形成和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的教育教学策略。现在好像都不敢提教学法,谁提似乎谁的教学观特别落后,我们现在不是多了而是没有了,只有充分的掌握教学法,才能够创造性地形成和采用适合幼儿特点和学习兴趣。所以这里面的三个方面是学科、儿童和教学法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三个方面可以被认为是幼儿园教学的三个支柱,这三个支柱你缺了哪个方面,都不可能组织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二)目前的现状。1.缺乏基本的学科知识和经验。很难确定:孩子们该学什么?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呢?由于缺乏基本的学科知识和经验,我们很难确定孩子该学什么。孩子们该学什么呢?哪些是所谓的关键经验呢?我们不太清楚。下面我们就会举例分析。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怎么办。比如说我们探究蚂蚁,孩子们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院里有蚂蚁吗?蚂蚁住在哪儿呢?它长得什么样子呢?他有鼻子吗?蚂蚁吃什么?是爱吃豆子吗?蚂蚁它是怎么传递信息?它是怎样搬运东西?怎样生宝宝等等。孩子们也许会提出一系列二三十个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个个都要探究吗?是个个都要学吗?肯定不是。但是哪个是主要的呢?我主要是学哪个呢?这就是需要运用你的学科知识和经验进行价值判断。怎么样进行价值判断呢?(1)儿童:孩子们感兴趣,能够理解的知识经验。我们以科学领域为例,首先依据的是儿童,孩子们感兴趣,能够理解的知识经验,例如:教育杂志上所登的关于探究“乒乓球的弹性”的内容,老师甚至给了孩子错误的概念。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杂志社邀请我写一个评论,当时我也不知道“弹性”的定义是什么?适合哪个年龄段,结果我上网一查是高二的内容。所以得是孩子们能理解的知识经验。(2)学科:某领域的关键概念。就学科本身来说它应该是某个领域的关键概念,就拿刚才提的蚂蚁,他是属于生物的范畴,对孩子们来说就要通过蚂蚁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今后建立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奠定感性的基础。生物包括哪些呢?我们常见的是生物和非生物,当然还有微生物。我们又要问自己,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大部分幼儿园老师不清楚,或者说不全,老师连生物最基本的特性都不知道,还种那么多的植物,养那么多的动物,最后什么也没学到。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四个大的方面适应环境,生长变化,新程代谢,繁殖后代。(3)教育: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我们判断的依据就是教育就科学领域本身来说,孩子们要能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虽然孩子们不能事事都探究,但是作为教师组织的或是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都应该让孩子们能够通过主动的探究来学习。2.缺乏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和发展进程的深入了解。很难确定: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能学什么?我们缺乏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和发展进程的深入了解。即使你知道了探究生物得了解它生长变化的特点、怎样适应环境、怎样新陈代谢、怎样繁殖后代,但是每个年龄的孩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不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就很难了解孩子们的发展进程,很难确定他们能学什么。我们就要来研究不同年龄的孩子。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现成的东西,关于植物,小班、中班、大班分别应该了解什么?老师们要稍微放缓一下追新求异的脚步,看看周围的同事们已经有了什么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的是什么,然后把这些东西做得更加符合年龄特点。(1)案例:了解植物。比如说同样都是了解植物,小班能够了解什么呢?小班,就教育目标本身来说,孩子都要了解生长变化的过程,他对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等几个方面,但是小班,能够感知的就是植物季节性变化最典型的特点。春天来了,树都发芽了,小草都长出来了,成群的蚂蚁都出来了,孩子们看到的仅此而已。但是到了中班,孩子们就可以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比较发现植物的多样性,这是一个幼儿园根据幼儿园院子里已有的树,他们选择了玉兰、黄寿干、桃树三种,选择这三种典型的树来让孩子们猜想、比较它们的不同。从而感知植物的多样性。比如:玉兰,孩子们猜想花是这样的,有黄的、绿的、粉红的黄寿干是这样的桃树是这样的,最后我们看见了桃树、黄寿干、玉兰是什么样的。哦!它们长叶子了,它们的叶子也是各不相同的。孩子们通过不同阶段的探究,最后形成了一面主题墙饰。这个主题墙饰随着活动的开展而开展,随着活动的进行而进行。这是中班的特点。另一个幼儿园就是比较一棵树,孩子们认领不同的枝条,来了解榆叶梅有什么变化?大班孩子探究的什么?探究植物的生命周期。小班、中班的孩子等不了。大班就可以来探究植物生命周期、植物随季节所发生的重要变化。案例从种子到种子,先买丝瓜的种子,种种子,照料种子,收获种子。观察了解整个植物的生命周期。这是大班的种植。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幼儿园也种东西,但是你到底想干什么?前面我们说的这几个方面,将来你们不管种什么东西,你是想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想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还是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不要种了一大堆,最后不知道干什么。反正种完了就种完了。这个班自然角的摆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茎是各不相同的,直立性的,攀延性的,除了这个之外,孩子们也会发现植物的叶子的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当然还需要通过其他不同的活动来支持孩子们,来观察比较植物的不同。就不是怎么好看就怎么摆,而是最主要的是说让孩子们了解。你呈现的方式不同,孩子们获得的经验不同。自然角东西的摆放是要有结构的。比如:蒜,也是一个问题情景,这个蒜是单独的好?还是剥皮的好?这是孩子的问题。孩子们提了三个问题,你们就根据孩子们的问题种三盆就够了。不用人人种一盆蒜。你要发展孩子什么经验,你就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材料。这个大班的问题是:玉米怎么种长得好。是用拥挤的呢?还是稀疏的呢?就是说植物的生长的空间,就是说它占有的空间之间的关系。别说认为拥挤长得好的孩子还挺多,有19人。认为稀疏长得好的12人。这是孩子们的猜想。最后,他们不断地照料,然后发现、比较,最后证明还是稀疏长得好。这是我们通过自然角来看看小班、中班、大班他的年龄层次。(2)案例:天气预报。在北京都做天气预报。这是基本常规,而且是值日生的基本工作。每天都由值日生报天气状况。一般来说,作为天气预报员,他的工作内容包括温度的测量和记录。这个从中班开始,有的内容是中班能做才开始,有的内容是小班就能做的,温度的测量与记录、天气状况的记录,阴、晴、雨、雪、风力。爱心提示:今天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每天的值日生,天气报告员都要向全班报告今天的天气状况是怎么样的,它适合什么样的户外运动,它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就是说他们的这些工作是孩子们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还有包括小组向全班报告的,今天是我这三个人值日,那我们三个人要商量怎么向全班报告这些内容。这里有个合作分工在里面。到了中班末期和大班,还可以进行周、月、学期天气的统计,数学的学习都在里面。一般来说,我们从小班到大班就是这五项内容。小班一般都是非常简单的,报告一下天气,都是比较具有操作性的、生动形象的。然后难度越来越高。小班是富有趣味性、操作性的,天气预报情况报告。比如:刮风了,晴天、阴天,这个下面有子母扣,这个子母扣是尼龙的搭扣,下面都是粘粘的。晴天树就是直立的,这个都是用扣子扣上的,小班要发展小肌肉动作。这不仅是个报告天气,如果是阴天,就有个大云覆盖在上面,都粘粘的,因为是小班的孩子。他喜欢软绵绵的东西。小班就是操作性的,趣味性的。到了中班、大班,他就不一样了。前面说的内容他基本就在里面。你看,这个温度是几度?它用柱状图表示几度。老师们可以看到这个温度是在下降的。这个老师很巧妙地用格比较大的,跟记事本一样的挂历,往那儿一贴,孩子们又认识了日期,星期一是晴天,星期二是下雨,星期三是晴天这就便于他一周的天气的统计。如果是中班,我这一周都是晴天,就画太阳,太阳有几个?三天。证明晴天有三天。下雨了有几天?一天。阴天有几天?一天。数学非常自然地渗透在这里面。到了大班、中班第二学期,这是刚才看到的记到这儿的温度变化的柱状图,一个星期下来了,又一个星期下来了。四个星期下来了,可以知道这个月份天气的起伏和变化。他就为曲线图打下了基础。然后,老师们可以看到这个就是那个班记录的天气情况吗?这就是统计了。什么样的天气几天,什么样的天气几天。这个是我拍到的大班快毕业的时候,甚至有些孩子特别爱画曲线图,这都可以为将来入学做一定的准备。这些经验对他一辈子都是有用的,让孩子们学习是很重要的。包括找横、纵、坐标,虽然他现在没有任何坐标的概念。这些对培养他的耐心、细致、责任感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孩子光傻玩。孩子愉快,我们一点儿也不反对,但我们不能光玩了半天,最后却一无所获的孩子们就三年毕业了。这绝对是不行的。快乐而有效的学习这很重要的。我要快乐,还要发展。小学里,孩子们一坐就是一整天,孩子们从快乐的天堂一下子就落到水泥地板上。孩子们都受不了,这心理反差,你看幼儿园不管成功或失败,我都说你你真聪明,你真棒。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虚假的表扬,我觉得都是不至于的。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根据孩子们的活动根据他的发展,对他进行促进性的反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3.缺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很难创造性地形成和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的教学方式。前面自然角、天气预报我举得例子科学的比较多。因为我是做科学的。当然其他领域完全相同。包括我前面举得读书,也是不同年龄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除了我要了解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发展线索以外,我们还要加强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没有能行吗?你说,以前那些特级教师做得活动真实精彩。当然个别的追求知识,那是不对的。但是,可以说那一辈的人,我觉得还是有许多非常可取的东西。而我们如果没有基本的教学策略,纲要中让我们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连最基本的教学策略都没有,我怎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所以说,很难,创造性形成和采用适合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的教学方式。所以,现在就是说,你们不用说我,也不用同意我的说法。我今天说的只是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现在在做什么?通过前十年高歌猛进的幼儿园教育改革之后,我们现在实际上沉下心来做这些事情。我们要来提高关于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那不是原来的三学六法,这些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是下面这几个:(1)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这首先是老师要具备的一个教学法和基本策略。我们原来怎样的表情、动作,行了,那个演员的时代已经过了。我们不要搞得跟真的,看了都肉麻了,现在也不习惯那样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我要教的那个东西,怎么变成孩子的需求。这是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记住的一个基本的教学法,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儿童兴趣与教育要求的有效结合。形成儿童兴趣与教育要求的有效结合,老师们要注意的是,光考虑儿童的兴趣是不可能的。没有要求的教育那可以说是不是教育,没有新的发展的教育也不是教育。光考虑教育要求了,像我们以前老一套的,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那也是不行的。途径一:通过顺应生成途径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一般来说,教育目标需求化有两个途径。一个叫顺应生成。我们现在做的比较多的是孩子们有兴趣了,有需求了,我就顺应孩子们生成了教育活动。另外一个叫预成和转换。在顺应和生成这条途径中,实际上我在前面讲的时候也讲到了。如果我想采用的是途径一,顺应和生成,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成性教育。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判断。前面举得蚂蚁的例子,一大堆孩子们对这么多东西都感兴趣,我怎么样在这一堆教育点上做教育判断呢?依据儿童学习特点和进程。另外,教与学的方式,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究进行学习。这是科学。当然社会性是通过体验的,这是不一样的。有了这几条,我们就可以判断了。如果不是所有的孩子的关注点,我都支持它。我得进行价值判断。得根据教育要求跟他形成有力的对接。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的教育目标变成孩子们的需求。判断的依据,就是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水平,学科领域的关键经验和基本特点,还有教与学的特点。我们牢牢记住这几点,作为我们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怎么把孩子们的这一堆的问题进行关键问题的归类,然后我们在考虑把这三个问题就是儿童的兴趣和经验水平,学科领域的关键经验和基本特点,还有教与学的特点。以一个幼儿园做的蜗牛为例,先让孩子们提问,提个几十个问题。在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价值判断,该删减就删减。幼儿问题探究的表述,这些都是孩子们那一堆问题中筛选出来的。是这个领域关于这个生物最关键的经验。比如说:蜗牛的壳能再生吗?蜗牛能听见声音吗?这个是它所属的关键经验范畴,是适应环境,蜗牛的外形特征与功能。蜗牛喜欢吃什么?这个是属于进食与代谢,是蜗牛的习性。蜗牛是吃什么颜色的食物?这是早几年在“做中学”中的案例。蜗牛都是吃什么颜色的食物的?拉什么颜色的屎?这也属于新成代谢范畴的。第二大行与第三大行中归属的是一个关键概念的范畴。第四个,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这是蜗牛适应环境的特点。白色的粒粒是什么?是繁殖后代。除了关键经验范畴是什么。根据孩子们问题作出判断以外,你还要考虑教与学的方式。这几个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而最后一个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来解决。就是孩子们不同的探究方式,类似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列这样的表格。前面举的是孩子已经有兴趣了,我怎么进行价值判断。情况二就不一样了,是孩子不适宜的行为,前面的这些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没有什么负面的行为影响。只不过哪个信息更有价值,而这个是讲的不适宜的行为怎么样转化与引导,孩子们有时候表现出的兴趣与追求,跟我们教育蛮拧,那怎么办?案例:啧啧声,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小班下学期有一天一个孩子就是“啧啧”发出怪声,一个孩子发了,其他孩子都跟着学,班里一片“啧啧声”,老师说“这样不好啊,我们应该”,孩子们弄得更响了,参与得更多了。对这类不适宜的行为,怎么顺应?后来,老师仔细一听,有的孩子还真有点节奏,干脆给动物的叫声配音,“小狗怎么叫啊?”孩子们说“旺旺”,“好,我们就用刚才你们发出的声音配音。大家一起说“旺旺、啧啧”。”“小猫怎么叫?”“喵喵、啧啧”,孩子们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有了一定的节奏,这个环节有了以后,然后又说了一个小动物的儿歌。“小花狗,啧啧啧。你真好,啧啧啧”,老师说一句,孩子们就用不适宜的、很烦的“啧啧声”来配音,而后又给一个小歌曲配音。使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又主动进行了节奏练习,这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何如把不适宜的行为进行转化和引导。途径二:通过预设转化途径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这个就是我们原来所说的设计教育活动,我怎么设计?现在好多老师说不会设计了,只会顺应、生成了。我相信我们前几天看的活动大部分都是设计的,没办法,有这么多人看这个活动,公开展示的大部分都是设计的,那天可能孩子们没兴趣,也能一段时间孩子们感兴趣,但是当天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