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3063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盈盈一水间, 。 (迢迢牵牛星)2.晴川历历汉阳树, 。 (黄鹤楼)3.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4. ,雪尽马蹄轻。 (观猎)5. ,虎啸猿啼。 (岳阳楼记)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次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_。(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绝。 B.“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C.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D.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上文作者是 (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 (篇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四)阅读卞文,完成第12 -15题(12分)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释】疽(j) 一种毒疮。踵(zhng):脚后跟。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吴起之为将( ) (2)卒有病疽者( )13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卒之母认为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4.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终于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 B.士兵的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C.终于母亲知道这件事哭起来。 D.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哭起来。15. 从上文中可看出吴起与士卒相互间的关系是 。(3分) 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9分)最耐渴的动物 方舟子 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商死亡,但骆驼却可以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哺乳动物作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分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昀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选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鸵也有类似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空气可以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去。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它可以储存更多的体热。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的。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儿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为了防止脱水,大羚羊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犬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就这样,通过种种独特的方式,大羚羊巧妙地适应了既炎热又缺水的半沙漠环境。这种适应性是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文字有删改)16.第段中“这个产出比”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7.第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_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18.不属于弯角大羚羊“储存体热”降温方式的一项是( )(2分)A.储存体热促使体温上升但不超过46摄氏度。B.维持高体温使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减少。C.晚上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D.通过蒸发体内水分达到散热降温目的。19.本文介绍弯角大羚羊适应半沙漠环境的独特方式有:(9分)(1)白天储存体热,晚上散发。(2) 。(3) 。(4) 。20.从全文的思路来看,第段和第段能交换顺序吗?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21分)失去的桑树 徐鲁我所居住的武汉东湖路靠近梨园的地方,曾经有一棵巨大的桑树,每年春天,都会结出满树紫红色的桑葚。像这样高大的、能结出满树桑葚的桑树,在城市里是难得见到的。因此,我曾颇为得意地向朋友们炫耀,我家住在这棵犬桑树旁边。 之所以会有这种炫耀和得意,是因为我曾经为给女儿寻找几片小小的绿色桑叶,而在这个城市到处奔波。那是女儿正在读小学一年级,我家还没有搬到东湖路上的时候。有一天中午,女儿双手捧着一个小纸盒,兴奋地冲我大叫着:“爸爸,蚕宝宝!快看啊,蚕宝宝!”原来,她用自己买橡皮的钱,从校门口的小摊上买了四只白色的小蚕回来。 呵,四只小小的白白的蚕宝宝,使女儿和我兴奋不已。我们为蚕宝宝换了一个更火的纸盒子,然后铺上了仅有的几片碧绿的桑叶。蚕宝宝长得很快,当然,它们吃得也很多,从早到晚,好像一刻不停地在吃桑叶。 眼看仅有的桑叫就要被它们吃光了,我和女儿都有点着急了。我向人们打听,附近什么地方有桑树,他们都摇摇头,好像都没注意到哪里有桑树。 桑叶终于被四只正在长身体的小蚕吞吃光了。四只小蚕饥饿难忍,身体不停地扭动着,在寻找着食物,我和女儿看着都觉得心痛,可又毫无办法,女儿急得直掉眼泪,摘来最青、最嫩的小白菜叶子喂小蚕吃,但蚕儿们尝也不尝。终于,院子里的一个读五年级的小男孩告诉我,他曾找到过一棵桑树,摘过桑叶,不过那地方很远。“管它有多远呢,快带我去!”炎热的正午,我拉上小男孩就上了公交车。坐了四五站路,下了车,又拐过一条胡同,我们果然找到了一棵桑树 一棵真正的桑树。可是,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桑树呢?树干、树权、细枝都在,就是没有桑叶,一片也没有!我还从未见过桑叶被人采摘得如此干净的桑树。可怜的桑树,在这个春天和夏天里,不知道放多少人采摘过了呵!连树梢上的小芽都好像被人摘去了!我于是想到,这么大一个城市,也许正有不少孩子像我的女儿一样,面对着自己喂养的几只小蚕儿流泪呢。 没有找到桑叶,怎么回去向女儿说呢?那四只小蚕,岂不是只好看着它们饿死么?唉,如果是那样,女儿该多么难过!我这做父亲的,还有什么用昵!连几片桑叶都找不到。“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找到桑叶?”我有点可怜巴巴地望着带我来的小男孩。 “坐的士,到郊外的植物园去,那里可以买到桑叶。”小男孩说 我一听,心中大喜。对呀,植物园里,肯定有桑树的。为了拯救那四只小蚕的生命,我拉上小男孩,叫上一辆出租车,又直奔市郊的植物园而去。 我们果然在那里买到了新鲜的、绿色的桑叶,而且买了很多很多。小男孩说,把新鲜的桑叶用食品袋扎好,像放蔬菜一样放在冰箱里,整个夏天,小蚕儿都有新鲜桑叶吃了。我说:“是呀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更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我家搬到了东湖路上,我们家竟与一裸高大的桑树为邻了。这就是我为此在好几年间颇为得意的原因。 可是,好景不妊,就在去年,不知什么原因,这棵巨大的桑树,竟然在一衣之间被悄悄地砍伐了,先是只剩下一个粗大的树墩在那里,后来连树墩也没有了。 谁如此粗暴无情,竟然忍心伐倒了这么高大的一棵大桑树?还我桑树!不,还给大家的桑树!我曾经满怀愤怒地给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给当地的晚报和其他媒体,甚至给市长办公室打过电话,表达了我的惋惜和抗议。最终我得到的解释是:为了道路的扩建。而实际上,这棵大桑树根本就不靠近道路,根本不碍着道路计么事!“可是它已经在这里活了足有儿十年了吧?它的年龄也许超过了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许多人,你们有什么权利说要砍倒它就一夜之间砍倒了它?你们 你们还我桑树!还给大家桑树!”我对着电话怒吼着。对方不再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真是欲哭无泪!一棵曾经令我那么得意和自豪、每年都能结出满树满枝紫红色桑摹的大桑树,就这样从我居住的东湖路上永远地消失了。我从它粗壮和高大的样子来判断,它至少已经生长了五十年了。五十年历经风雨、艰辛走过的生命,一夜间就被粗暴地给终结了。愧我无力保护一棵无言的桑树 2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第、段方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贴规的一项是( )(2分) A.逗号, 冒号: 句号。 B.冒号: 句号。 问号? C.破折号 句号。 省略号 D.破折号 逗号, 省略号22. 从第段,“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 兴 奋 的变化过程。(6分)23“我”坐公交、拐胡同终于找到桑树却未见桑叶,“我”又坐“的士”到郊外植物园才买到桑叶,作者为什么要把“我”寻找桑叶的过程写得那么详细?试从全文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答案80字左右。(6分)。24.从全文看,以“失去的桑树”为标题所起的作用是 。(4分)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抒写大人和孩子对蚕宝宝的喜爱之情。 B.赞扬小男孩不辞辛苦乐于助人的品格。 C.谴责人们摧毁大自然生命的粗暴行径。 D.启示人们应在城市多种桑树以便养蚕三、综合运用(8分)汉字作为民族衷化的承载工具,横坚撇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下面的任务。26.(1)【汉字起源】“步()”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阶段 地步 旧制长度单位 用脚走 踩,踏 用脚步等量地 姓 同“埠”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步”的本义是 ,理由是 。( 4分)(2)【汉字魅力】汉语非常奇妙,同一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韵往往很不一样,表现力非常强。说说下列诗句中的“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4分)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四、写作(60分)27.题目:我能理解 写作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和具体的事例。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 600字左右。 (4)不得抄袭。闸北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脉脉不得语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无案牍之劳形4.草枯鹰眼疾 5.薄暮冥冥 6.其余则熙熙而乐(每句3分)(二)诗词理解(4分)7.岱宗(2分) 8.C(2分)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三)课内文言文(8分)9.陶渊明 归园田居(一空1分)10.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分)(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11.B(3分)(四)课外文言文(12分) 12.(1)担任,充当 (2)生病(每一词解释各2分)13.往年吴公吮其父疽。(2分)14.D(3分15.吴起爱护士兵,士兵对吴起忠心。(讲出一方给1分,讲出双方且正确给3分)二、现代文(40分)(一)说明文(19分)16.通常情况下,动物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2分)17.作比较,通过弯角大羚羊与骆驼不喝水时间的比较,更具体充分地说明弯角大羚羊耐饥渴的程度很高。(方法1分;作用2分,其中比较对象1分,具体作用 1分。)18.D(2分)19.浓缩尿液避免水分丧失 夜间进食摄取食物中的水分 深呼吸制造代谢水(每一句3分,意到即对,共9分)20.不能交换顺序(回答了“能”与“不能”,后面没写理由或理由全错不给分;没回答,后面理由正确也扣1分)。因第(1)段是讲弯角大羚羊耐饥渴这种现象(1分),第(2)段至第(7)段是讲大羚羊耐饥渴的生理机制(或原因)(1分),全文是按照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顺序来写的,第(1)段和第(2)段交抉顺序以后,就使文章思路不清,就不能把弯角大羚羊耐饥渴的事理讲得清楚透彻(1分)。(共3分)(二)记叙文(21分)21.C(2分)22.着急失望(或难过)大喜(6分)23.从结构看,是插叙,交代了“我”以与桑树为邻而得意的原因;从内容看,写“我”为寻找“桑树”到处奔波,能突出我在一夜之间失去这棵桑树的悲愤之情。(6分,结构和内容各3分,字数超过酌情扣分)24“我”以与桑树为邻而得意,为找桑树(桑叶)而到处奔波,为失去桑树而愤怒,全文的材料都通过“桑树(桑叶)”来贯穿,使得全文思路清晰;而如今桑树失去,形象而叉深刻地表现出“我”对桑树的喜爱之情及对粗暴摧残生命行径的愤怒之情。(4分,每条2分)25.C(3分)三、综合运用8分)26.(1)本义是行走、用脚走。理由是从甲骨文字形和表示的意义推断,两脚一前一后走路即行走。(本义、理由各2分)(2)罗敷的丈夫(古代男子、美男子等也可)迈着儒雅的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刘兰芝(古代女子、美女等也可)脚步轻盈细微、举止优雅得体,她是世上最美妙的女子。(能较合理写出两诗句中人物的举止即对。1句2分)四、写作(60分)27题(略)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淮,写字分2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