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1、2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2786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1、2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桃花源记1、2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桃花源记1、2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 今天在上课的开头我先请大家欣赏几副风景画,等到放完这几幅画,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提问。请2-4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2分20秒左右)小结辞:正如同学所说,桃花源是个令人是神往的地方,像一个美好的梦。相信大家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桃花岛”并不陌生,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精致的楼台还有俏丽的黄蓉。那么关于桃源的美梦是谁最先开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个叫陶渊明的东晋文人,他将自己的梦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35秒)二、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提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吗?知道陶渊明的故事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4分钟) 关于作者陶渊明,书上只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也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手握重兵,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然不像当时的名门望族一样显赫,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但他仍然属于士族阶层,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士族是比较牛的,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心态上都是高高在上的。陶渊明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归隐了。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当陶渊明四十一岁的时候,再次出来做彭泽县的县令,前后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为什么他辞职不干了呢?因为在他到任81天的时候浔阳郡派遣“邮至”,也就是相当于督察的这么一个官员来视察,有个小官告诉他要穿戴整齐迎接那位官员,他说“我岂能因为5斗米而向这么一个乡村小官点头哈腰的”,一气之下就辞职了。)也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里之后,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并且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期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中国的诗歌史上可以担得起“杰出”二字。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个部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而最出名的就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这位老先生喜欢喝喝酒,喜欢种种菊花,喜欢恬淡的隐居生活。但是他的作品却影响了唐宋元明清的后世文人,比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他的田园山水诗,比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朱熹都非常地推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崇拜陶渊明,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是说,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因此,陶渊明才会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找个地方隐居。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孙绰和许询。然而,在东晋玄言诗中却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而且,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玄学本是超世的哲学,它强调人不仅在社会中存在,而且每一个人即每一个精神主体,都是直接面对宇宙存在的。因此人生的根本意义,也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世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现。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加以江南山水,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更引起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兴趣。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但王羲之的兰亭序,却可以说是一篇佳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桃花源记就横空出世了,下面我们来对课文进行解读。三、(一)初步感知: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遍(一读),要求注意读音(课件展示)。2、指导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b、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具体是:a、第一段平缓语气,第二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语气,第三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四、五段读出感慨语气。(课件展示)3、 学生按以上要求自由朗读全文。(二读)4、同学们,请找出还有哪些文中难解的注释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5、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难以读准的句子,其他学生解答,教师点拔。(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6、全体同学齐读课文(三读)。(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课文朗诵FLASH(3分15秒),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四、品读赏析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展示课件。即: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课文基本知识教授和翻译(20分钟)(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2)第一段翻译与评点: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流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木,芳香的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很是惊异。又继续前行,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宇,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3)重点词语:行:指船行。忽:说明是偶然的。之:指见到的景象。异之:为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穷:穷尽,走到头。(4)翻译技巧的指导:(a)翻译时除了注意上述这些词的词义,其他字词一般都是沿用我们现在的意思,且一般都是用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表达文言中单音节词的意思。所以翻译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大胆推断文言字词的意思。(b)国名、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帝号、年号、器物名称、度量衡等专有名词都照原文直接抄录。(c)文言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反问句等,平时遇到要及时积累,学会如何去调整句序如何去翻译。练习多了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d)文言句式注重简练往往承前承后或固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翻译时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3、落实全文翻译并逐段评点(1)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然后找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帮助指导。(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已储备的知识大胆尝试通译全文,并建议学生不要借助翻译资料书,以免养成依赖资料书的习惯。)(2)合作小组完成后进行翻译接龙活动,比比哪个小组翻译最准确最完整。(课件展示评点)4、 中心和写法总结中心: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反映作者对上古大同社会的憧憬。师结: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赋税,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朝代的更替,远离外界的干扰,桃源醇厚,世事如幻,这不就是陶渊明心中的乐土吗?五、知识归类(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 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 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3) 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放弃、舍弃,动词)屋舍俨然(房屋,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休息,动词)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标记、记号,名词) 寻向所志(寻找,动词)未果,寻病终(寻找,动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寻常,形容词)复前行,欲穷其林(其:这、那)既出,得其船(其:他,代渔人)见渔人,乃大惊(乃:就,于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竟,竟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杀两尉)(并:一起,一同)武陵人捕鱼为业(为: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给)忘路之远近:(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看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4) 同义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豁然开朗屋舍俨然 怡然自乐 欣然规往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 文言句式1 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类判断)2 省略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语)便舍船,从口入(句前省略主语“渔人”)初极狭,才通人(句前省略主语“山洞”)问所从来(应为“问之所从来”,省略宾语)便要还家(应为“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六)精华集萃出自本文的成语: 1 世外桃源 是陶渊明描绘的与世隔绝、没有遭受战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就用“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幸福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也用以比喻一种想的脱离现实的境地。2 鸡犬相闻 本义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表示居住在附近。由“鸡犬相闻”,生成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彼此居住的地方连鸡狗的叫声都能听见但相互间却至死都不往来,没有交情。现在用来形容个人、单位或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桃花源记教案第二课时一、导入:(课件展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学生谈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教师理解注释(1)都:唐时的京城长安。(2)人面:一个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3)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译文: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 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 师结:桃花 迷茫虚幻的美好 桃花梦 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课件展示)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想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这里自然环境清幽,人们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这里没有烦恼,没有沽名钓誉,他们一直在寻找着,却无一例外地失望了,因为人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仙境,今天我们把这样的仙境叫做“世外桃源” ,“桃花源” (课件展示)它得名源于1600多年前的一篇散文和一首诗歌,这就是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 。 (板书“梦” “桃花源” )2、 赏读课文(一)自由朗读,思考完成(课件展示)渔人“缘”溪行走的路程忘渔人遇到桃花林的路径 忽 心渔人出桃花源后的路途 志-迷 (2) 拓展1、桃花源诗(课件展示)原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译文: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2、插入视频歌曲梦入桃花源(课件展示)高悬瀑布远叠山 动听雀鸣静听蝉不知松竹谁先绿难辨水天哪最蓝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红团牧笛惊花雨花蝶戏流泉忽逢桃花岸白云裹红团桃花源头随梦远忽在天际忽眼前桃花源 桃花源梦入桃花源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梦入桃花源桃花源 桃花源梦入桃花源桃花流水 福地洞天梦入桃花源日照小村 月照田午伴茶神 暮醉仙不说桃花几时去只见小姑又红颜眼含星点点腮挂霞片片风吹红裙动深秋花依然眼含星点点腮挂霞片片桃花源头随梦远疑是天上留人间桃花源 桃花源梦入桃花源红树青山 斜阳古道梦入桃花源桃花源 桃花源梦入桃花源桃花流水 福地洞天梦入桃花源 3、 【关于陶渊明】(课件展示)陶渊明少时就有“猛志逸四海”的大志和“大济苍生”的愿望。孝武帝年间,出任江州祭酒。因出身受人轻视而辞官。隆安四年,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但他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辞职。元兴三年,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起初对刘裕的功绩抱很大期望,但不久对官场黑暗感到很失望,于是辞职归隐。义熙元年,任建威参军,不久辞职。同年秋,叔父介绍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不满官场黑暗,授印去职。 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注 逸:超过。 / 济:救助。 / 苍生:老百姓归 园 田 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教师板书:理想破灭的苦痛 归隐田园的无奈【现实图景】 义熙七年,江州刺史刘毅上表陈述当地状况: 江州(陶渊明故乡,今江西九江)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战事紧迫,社会混乱) ,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殚(尽)力竭,无以至此。 晋书刘毅传 宋书武帝本纪:“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朝廷律政松弛),权门兼并,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 宋书荆州蛮传:“宋民赋役严苦(赋税严重,百姓艰辛),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荒野之地)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3、 我想对陶潜先生说 陶潜先生,你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年少即有济世猛志,不幸生逢乱世之时,彭泽县令太窝囊,潇洒转身向田园,生存不避艰辛,艰辛不失自我,你用淡定与从容,将朴素的田园显现为风光,将平淡的生活提升出诗意,将人生的理想具体化为那个芳香四溢的桃花源,从此每一个彷徨迷惘中的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四、课堂小结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五、教师寄语 今天,叫桃花源的地方很多,湖南的常德、湖北十堰、安徽、台湾、重庆等地都有桃花源,陶渊明所所述的桃花源究竟在什么地方,学术界尚有争议,真正的桃花源也许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同自己进行一场较量、一场抗争,我愿同学们多采撷古仁人的崇高,多汲取古经典的情怀,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