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015秋最全面)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52679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015秋最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015秋最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015秋最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1) 种子的基本结构。胚根、胚芽、胚轴构成的整体,叫做胚双子叶种子单子叶种子同都有种皮和胚都贮存有供植物发芽的营养物质胚都是由胚根、胚芽和胚轴构成的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异无胚乳有胚乳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两片子叶肥厚,储存着营养物质一片子叶,不肥厚,种子萌发,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2)种子萌发过程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3)植物的休眠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4)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1)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外界: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2) 实际应用第二章 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第一节 根的生长(1)根的生长具有向地、向水、向肥性。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关系。(2)根尖各部分的功能:各部分名称位置结构特点功能根冠根尖顶端较大,排列不整齐保护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面,被根冠包围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整齐、细胞进行分裂(细胞增多)具有很轻的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细胞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迅速伸长(细胞增大)细胞纵向伸长,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成熟区在伸长区上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细胞内有一个大液泡,停止分裂,内部细胞开始分化成导管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1) 形成了中空的导管,有利于水分的运输。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4)实际应用1.根尖的各个部分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根尖,使其少受损伤,这样可以使根得以快速恢复生长,有利于成活。2.植物体“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注重根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1)蹲苗农作物定苗后,要先使土地干旱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灌溉,这种锻炼幼苗的方法叫做蹲苗。蹲苗能使植物的根向纵深发展,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防止作物倒伏。2)烤田当水稻秧苗成活后,要将稻田里的水排干,这一措施称为烤田。通过这一措施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水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3在山坡或河堤上植树种草,可利用植物根系的分布来蓄水、固堤。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1) 细胞吸水与失水1)当细胞质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2)当细胞质浓度周围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2)根从土壤中吸水的过程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水分。根毛在土壤中与土粒紧密的贴在一起。土粒之间的水分含有无机盐,这样的液体叫做土壤溶液。在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土壤溶液里的水份就通过根毛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到液泡里。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根表皮以内各层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导管,也可以逐步渗入到根表皮以内的每层细胞,最后进入导管,再由导管疏松到茎和其他器官(2) 实际应用如果一次施肥过多,肥料中的无机盐溶解后,就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就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甚至会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样根不但不能吸水还会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造成“烧苗”。发生这些情况时要及时灌溉(浇水必须浇透),稀释无机盐,降低土壤溶液浓度。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无机盐缺乏症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氮肥(叶)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枯焦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磷肥(果实、种子)植株矮小;茎叶暗绿或成紫红色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化的开放,提早果实、种子成熟。钾肥(根、茎)茎杆细弱,易倒伏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锌肥(苹果树)小叶病硼肥(油菜)只开花不结果(3)实际应用合理施肥就是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和不同的发育时期来施用肥料。1) 对叶菜类作物多施氮肥,对果菜类作物多施磷肥,对根菜类作物多施钾肥2) 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各类无机盐需求量不同,苗期应多施氮肥,中、后期应多施磷肥和钾肥3)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施肥,如碱性土壤应多施酸性肥料,沙土地保肥能力差的,多施农家肥。第三章 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1)芽轴发育成茎幼叶发育成叶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最终发育成顶芽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2)实际应用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林业和园林艺术等实践生产中,对各种树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进行整枝、打杈、造型,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或抑制顶端优势,调整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果树、农作物的品质及园林花卉的观赏价值。第四章 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2)光合作用的实质: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4)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制造的这些有机物不仅供植物体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包括人类)的食物来源。(地球上的一切食物来源都来自于光能)1) 动、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2) 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动、植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3) 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延长光照有效时间,即延长光合作用有效时间,是植物体内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农作物产量也可以得到提高。采用地膜覆盖、大棚的方法来延长光合作用有效时间。2) 增加光合作用有效面积也可以使作物增产。农业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立体种植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3) 植树造林、爱护植被是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1) 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 水(2) 实际应用1) 在水肥具备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2)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场所(1)叶片的结构一个叶包括:叶柄、叶片、托叶;一个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个部分1) 表皮表皮有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2) 叶肉叶肉有大量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内含有许多个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的绿色色素叫做叶绿素,叶片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含有这种色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叶肉大体分为上下两层: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的比较整齐,有些像栅栏,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排列整齐而不紧密这样有利于光线透过栅栏组织,是海绵组织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的比较疏松,有的像海绵,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较少。(下表皮气孔较多,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可以使空气到达栅栏组织,是栅栏组织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也上面的颜色比下面的神秋天落叶反面照上的多的原因就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数量较多,叶绿体也较多,所以产生的有机物也较多;而接近下表皮的海面组织的情况则与其相反,所以上面比下面重,秋天的落叶反面朝上的也就较多。3) 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里,它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叶脉中有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输送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筛管输送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2)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即把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换,即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1)呼吸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吸进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呼吸作用的场所:所用生活的细胞的线粒体。(5)呼吸作用的能量去向及其意义植物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只有一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其余的能量则转变成热散失。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的呼吸,呼吸作用一旦停止,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因为缺少能量而终止。(6)呼吸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呼吸作用的强与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7)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 深耕松土给农作物深耕松土可增加土壤中含氧气的含量,根部供氧充足,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的生长核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2) 增加昼夜温差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农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3) 延长果实、蔬菜的贮藏时间贮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延长果实、蔬菜的贮存时间。第六章 植物等蒸腾作用与植树造林(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2)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在叶片中进行,并且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其次,在叶柄和幼嫩茎处也能进行(很微弱)(4)气孔得开闭与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当气孔开放式时,蒸腾作用旺盛;气孔关闭后,蒸腾作用减弱或停止。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调节。在白天,由于叶片要进行紧张的物质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无机盐等。此时气孔开放,蒸腾作用旺盛,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5)蒸腾作用的意义:1) 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带走水分,同时也带走大量热量,避免叶表面因温度过高而被灼伤。2) 植物体内所吸收的99%的水分都在蒸腾作用中被蒸发了,所以,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3) 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对水份和无机盐的吸收及体内对水份和无机盐的运输。4) 降低周围的温度(6)蒸腾作用的条件:1) 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2) 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3)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7)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1) 当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大于根的吸水量,植物体就会出现萎蔫现象,这是要即使浇水。2) 在花卉或农业生产时,移栽幼苗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后有时要去掉一些枝叶,并要设法遮荫,都是为了降低植物蒸腾作用,以利于幼苗成活。第4单元 动物的生活与饲养第一章 动物的食性与合理饲喂(1) 动物的食性的种类动物吃料的食性,叫做食性1) 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料2) 肉食性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料的食性3) 杂食性动物:既以植物为食料,由以其他动物为食料的食性4) 腐食性动物: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遗体、遗物为食料的食性(2) 不同食性的动物的消化器官比较1. 牙齿:门齿: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食物;犬齿:撕裂食物(3) 食性与相应的消化器官动物名称特殊消化器官捕食特点蝗虫咀嚼式口器适于咀嚼植物枝叶蚊子刺吸式口器适于吸食血液和植物汁液青蛙口腔宽阔,舌根生长在口腔底部的前端,舌尖却伸向口腔外面。舌又长又宽,前段分叉,表面布满大量的黏液发现昆虫的时候,舌就从口腔里突然翻出,把昆虫黏住,卷入口中鸡没有牙齿,有砂囊食物被角质膜和沙粒研磨粉碎,有利于消化家兔门齿锐利,臼齿咀嚼面宽适于切断食物,研磨食物狼犬齿发达,尖锐适于撕裂食物(4)不同动物的消化道不同动物食性消化道特点植食性动物消化道长,有发达的盲肠分解纤维素,提高食物利用率肉食性动物消化道短牛消化道长,胃分为瘤胃、蜂巢胃、皱胃、重瓣胃具有反刍功能(5)特殊的牛胃牛的胃有四室,分别叫做瘤胃、蜂巢胃、皱胃和重瓣。牛吃草时进食很快,草料在口腔里粗粗咀嚼后就咽到胃里,食物暂时在瘤胃里贮存,等到休息时,食物又逆行回到口腔里细细咀嚼磨碎,然后重新咽到胃的其他室内消化,这种现象叫做反刍。(6)食性是动物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活习性,对动物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掌握动物的食性,对家禽、家畜、水产及其他经济动物的科学饲养,对一些野生动物的训化和部分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饲养场所(1)蚯蚓运动的产生1) 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肌肉可分为纵肌和环肌,纵肌、环肌的伸缩是交替进行的,蚯蚓是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交替伸缩,以及刚毛的配合运动的。2) 蚯蚓在运动时,身体后端的刚毛把身体的后半部固定住,这时身体的纵肌舒张,环肌收缩,身体的前端变细变长,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身体前端的刚毛把身体前部固定住,身体的环肌舒张,纵肌收缩,身体变粗变短,身体后端又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这样,身体靠纵肌,环肌的交替舒缩以及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这种移动方式叫做蠕动。(2)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动物与其他生物最为重要的区别之一,是它能够通过运动迅速的改变其空间位置。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爬行和蠕动等。(3)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与运动方式动物名称运动方式运动器官草履虫游动纤毛变形虫游动伪足蚯蚓蠕动体壁内的肌肉交替舒缩,并与刚毛的伸缩相互配合鱼类游泳靠各种鳍的作用和身体肌肉的舒缩,使身体左右摆动和前行昆虫飞行靠翅的快速震动,使它们能在空中飞行鸟类飞翔前肢进化为翼哺乳动物奔跑、跳跃、行走四肢强壮,能在陆地上奔跑跳跃(4)脊椎动物的运动脊椎动物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依靠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协调一致来完成的。动物全身的骨构成骨骼,骨骼是动物体的支架,骨骼肌附着在骨上,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着所附着的骨,以关节为枢纽产生运动。(5)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营养成分进入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贮存的能量释放出,以满足动物的运动及其他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动物每完成一个动作,不仅要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6)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他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能够满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生殖繁衍、逃避敌害、扩展栖息场所等的需要,从而提高动物个体的生命力和种族生存繁衍的能力。(7)动物的运动与动物饲养运动对于动物的生活十分重要。在饲养动物时,要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及饲养目的来选择适当的饲养场所。在饲养过程中,为了使动物能够正常发育,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场地要建立活动场所,保证动物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第三章 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1)不同的呼吸器官与不同的呼吸方式动物名称呼吸器官生活环境蝌蚪用鳃呼吸水中青蛙肺仅是一对简单的薄壁囊,还要靠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适于生活在水边潮湿的陆地上爬行动物肺的内壁间隔增多,是气体交换的面积大大增大适于在陆地上生活哺乳动物肺成海绵状,有较大的弹性。肺内有大量的肺泡,气体交换的面积比爬行动物更大最适于在陆地上生活鸟肺非常发达,还有气囊与肺相同飞翔生活草履虫没有呼吸系统,直接靠表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水中蚯蚓靠体表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土地中备注:动物的肺越发达,越适于陆地生活(2)鸟的双重呼吸1) 双重呼吸的概念:鸟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并在肺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2) 鸟肺的特点:大多数鸟类营飞翔生活。飞翔是非常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由于鸟类的肺非常发达,还有气囊与肺相同,这些气囊分布在体内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腔里。因此鸟在举翼飞翔时,外界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的氧气在肺里进行了气体交换,还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鸟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的空气又经过肺,在肺里再次进行气体交换。(3)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的关系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的关系的基本原理就是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1) 在鱼类饲养中,如果鱼塘里的鱼和其他水生物过 多,可能会使水中缺氧,严重时会造成大批的鱼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在渔业生产中,鱼塘里一般都安装增氧机,用来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氧气,以达到渔业增产的目的。2) 饲养家禽、家畜及其他动物时,也要考虑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养场所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第四章 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1)体温的概念:体温是指动物内部的温度(2)恒温动物动物的体温对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极为重要,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温,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些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又称温血动物)(3)变温动物除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外,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所有无脊椎动物的体温,赌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这些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4)动物体温的调节机制变温动物体内没有调节体温的结构,只有通过行为来调节体温的散发,或从外界吸收热来调节体温。许多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他们就躲在阴凉的地方,以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他们就在阳光下取暖,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提高体温。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某些行为来调节体温,如选择适宜的温度空间、选择适宜的活动时间、建立巢穴、集群等,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完善的自身调节体温的结构。在寒冷时,可通过增加体内产热来提高体温;当外界气温升高时,可通过所增加皮肤血流量以及出汗散热方式来散发体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因而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因此,恒温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5)不同动物的体温有所差别(直肠温度)马:37.538.2 水牛:37.038.5猪:38.040.0 鸡和鸭:40.341.7(6)动物体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人们饲养的家禽、家畜都是恒温动物。但是,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利用率影响很大。因此,在全封闭式饲养的猪舍、鸡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该种动物最适合范围内。2) 恒温动物自身调节结构在刚出生时是不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很低。因此饲养幼小动物时,一定要注意体温,饲舍的温度变化不要过大3) 温度对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他们的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2) 动物行为的种类:爬行、游泳、飞翔、奔跑、跳跃以及其他运动方式和动物的觅食、繁殖、攻击等行为;甚至包括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等。(3)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原因: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并且离不开动物体自身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作用。(4) 实际应用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是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人们掌握鱼类、家禽和家畜的行为规律,一方面可以提高对这些动物的管理水平,使这些动物生长快,反之多。另一方面,又可以对有害的动物进行防治。例如对付鼠害,可采用很多种灭鼠方法,使用器械法、药物法或生物灭鼠法。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类型(1) 动物行为的种类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包括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表现。类型概述意义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持续生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贮食行为为了度过不良环境而贮藏食物的行为。对于动物度过缺少食物的种种难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防御行为这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这种行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双方虽然斗争的十分激烈,但很少受到致死性伤害。攻击行为使强健者容易得到猎食、繁殖等机会,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有利的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越是高等的动物,繁殖行为越复杂。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繁殖行为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族的繁盛。节律行为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行为。对于种族群体之间的共同生存有重要的意义(2) 动物行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人类可以根据动物不同的行为类型,合理的加以开发、利用、从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1) 生物治虫青蛙以严重危害作物的蝗虫、蚱蜢、粘虫等昆虫为食,根据青蛙的这一觅食行为,农业生产上提倡护蛙治虫、养蛙治虫,这样做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有利于保护环境。2) 改变动物的繁殖周期经实验证明,的延长光照起,可以改变动物的繁殖周期,这些原理已广泛的应用到家禽、家畜的饲养中了。3) 预报自然灾害损失很多动物对周围环境很敏感,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映。人们可以利用动物的这些行为来预报自然灾害损失。第三节 动物的学习性行为与先天性行为(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性行为的区别与联系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性行为区别产生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新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通过学习经验、条件反射、尝试获得以及模仿学习逐渐形成的适应特征能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进化方向不明确,是低等生物的主要学习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占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行为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联系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2)动物学习性的行为的应用动物学习性的行为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a) 杂技方面在马戏团里,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如狗熊钻火圈、黑猩猩取香蕉、小狗做“算术等都是动物学习性行为的表现。b) 在军事上经过训练的军犬,除了完成正常的训练外,还能够协助海关、公安侦破案件。c) 在林业生产上在森林地区,人们利用受过训练的鸟来消灭危害森林的松毛虫,达到以鸟制虫的目的。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第一章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1)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细菌的形态及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部分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1) 鞭毛:运动作用2) 荚膜:保护作用和营养作用3) 芽孢: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会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3)细菌的营养方式1) 异养:依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大多数细菌因体内不含有叶绿素,只能进行异养生活。不同的细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情况不同:腐生:有些细菌分解动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植物的枯枝落叶,从中吸取有机物来生活的方式,叫做腐生寄生:有些细菌从活的动物体内吸取现成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寄生。(4)细菌的呼吸有氧呼吸:不同的细菌需要的生活条件不同,有些细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做好氧细菌。无氧呼吸:有些细菌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呼吸,叫做厌氧细菌。(5)细菌的繁殖:细菌是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这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进行分裂,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有的细菌203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繁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 有利方面:a) 生活在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游离的氮变成含氮物质,供豆科植物利用。b) 甲烷细菌能产生甲烷(沼气),是宝贵的生物资源c) 苏云锦杆菌、杀螟杆菌能毒杀松毛虫、玉米螟、菜青虫、棉铃虫等多种农林害虫,利用他们制作生物杀虫剂,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防止环境污染。d) 利用醋酸杆菌制醋,利用棒状杆菌制味精,利用乳酸菌制酸奶、泡菜和清贮饲料等。e) 生活在人和一些动物肠道内的大肠杆菌,能过合成维生素B12维生素K,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大肠杆菌还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好材料。2) 有害方面:a) 结核菌可以使人得结核病b) 细菌性痢疾、霍乱、鼠疫、破伤风等传染病也都是由细菌引起的。c) 软腐细菌可以使白菜、番茄等腐烂d) 还有些腐生细菌能使肉类等食品腐败,人食后可导致中毒第二章 真菌的控制和利用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1)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它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型的细胞核(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为真核生物,细胞质里有明显的液泡。(2)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成熟的酵母菌向外生出与自身相似的突起,叫做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在不良的环境下,酵母菌会进行孢子生殖。(3)营养方式:酵母菌不含有叶绿素,进行腐生生活,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量)霉菌(青霉与曲霉):直立菌丝形态孢子着生状态孢子颜色青霉扫帚状成串青绿色曲霉球状成串黄色、橙红色、黑色(1)青霉:青霉常分布在腐烂变质的水果、蔬菜和粮食上,青霉为多细胞生物,由菌丝构成,菌丝具有横隔, (2)曲霉: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和土壤中曲霉为多细胞生物,由菌丝构成,菌丝具有横隔,备注:实际上,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颜色,都是由孢子的颜色造成的。它们的菌丝不含色素,是无色的。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1)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蒸馒头、制面包时需要加入水和面,还需要加入一些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葡萄糖,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所以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总是松软多孔的。(2)在酿酒业上的应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因此在工业上可以用它来酿酒或制酒精。(3)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有利:制药青霉素是医药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他是从青霉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青霉素对治疗肺炎、脑膜炎等疾病有显著效果。食品工业 有些曲霉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酱、酱油、腐乳等食品。有害有些产生毒素 生长在稻米上的青霉和生长在花生、玉米等子粒上的某些种类的的黄曲霉,能产生毒素,吃了会使人、畜肝脏致癌。有些使人致病有些霉菌能使人患病,如甲癣(灰指甲)和足癣(俗称脚气)。有些霉菌能使食品、纺织品发霉变质。有些霉菌能使农作物患病,造成减产。(4)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可以采用抑制霉菌繁殖,制造不良环境的方式,如真空、低温等方法来延长事物的贮存时间第二节 食用真菌(1) 蘑菇的形态结构蘑菇在地上的部分就好像是一把雨伞,伞盖部分叫做菌盖,伞柄部分叫菌柄,整个地上部分叫子实(菌盖下面的皱褶部分叫做菌褶)。蘑菇的地下部分是菌丝。(2)蘑菇的营养与生殖:蘑菇的细胞里不含叶绿素,它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从土壤中或腐殖质中吸收水分和有机养料,进行腐生生活。(2) 蘑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食用菌有高营养和保健价值使用真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极为丰富,所需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微生物,以及铁、钙、镁、钠、钾等多种矿物质。2. 药用菌:如灵芝、马勃、冬虫夏草和茯苓等都是名贵的中药材。3. 有毒菇:如毒红菇、花褶散(狗尿台)、毒粉褶菌等都含有毒素,不可食用。第三章 病毒的控制和利用:(1)病毒的形态:1.球形(腺病毒)2.杆形(烟草花叶病毒)3.蝌蚪形(大肠杆菌噬菌体)(2)病毒的种类(根据寄主分类):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2.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做细菌病毒。(3)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有核酸(DNA/RNA)组成的核心。(4)病毒的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这些被寄生的生物叫做寄主。病毒以寄主细胞里的有机物为营养,一旦离开寄主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5)病毒的传播对人类的影响:1.有害方面:病毒的传播会引起动物与植物的多种疾病。2.有利方面:可以利用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性,可以利用噬菌体来治疗一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同理,可以利用动物病毒来防治害虫。也可制成疫苗来防制疾病(6)病毒的防治:使用疫苗控制病毒感染。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