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2541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度江苏省 XX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 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初步设计 XX 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 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一 建设地点及规模 1 二 建设内容及投资 1 三 项目效益 4 四 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 5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8 一 自然概况 8 二 社会经济状况 10 三 现状基础设施情况 12 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布局规划 15 一 指导思想 15 二 目标任务 16 三 设计依据 17 四 建设标准 18 五 总体布局 21 六 水资源供需分析 23 七 科技推广方案 31 八 规划建设内容汇总 34 第四章 主要单项工程方案设计 36 一 土方工程 36 二 水利建筑物工程 37 三 道路工程 47 四 林网工程 53 第五章 施工组织设计 58 一 施工条件 58 二 工程施工方法 59 三 施工总进度 64 第六章 项目概算与资金筹措 65 一 编制方法 65 二 编制依据 65 三 工程概算汇总 76 四 项目总投资 76 五 资金筹措方案 77 第七章 项目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78 一 经济效益 78 二 社会效益 80 三 生态环境效益 81 第八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82 一 项目实施与组织 82 二 项目管理 83 附件 一 附图 1 项目区位置图 2 项目区现状图 3 项目区规划图 二 附表 1 建筑物概算汇总表 2 各分项建筑物概算表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4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种植业情况表 5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6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预期效益表 三 项目工程设计图纸 1 目录 2 工程图 1 2012年度 XX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 田项目初步设计 第一章 综合说明 一 建设地点及规模 一 建设地点 XX县 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金 北规划区位于 XX县金北镇陈渡 董河两个村 项目区基本集中连片 具体范围为 西起陈大涧河 东至丰收港 北起老三河 南到洪金 南干渠 规划区总面积 9 36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耕地面积为 1万亩 总人口 4428人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 地面高程在 7 0m 8 8m之间 地面起伏较大 是个易涝易旱的地区 土壤均为粘土 透气性好 土壤肥沃 适宜发展优质粮食基地 该地区属提水灌区 引用洪泽湖水源 二 建设规模 项目将围绕优质稻米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1 0万亩 打造 1 0万亩优质稻米 小麦生产基地 二 建设内容及投资 一 项目主要规划建设内容如下 1 水利措施 1 土方工程 2 开挖疏浚沟河 64km 土方 26 86万方 2 灌排配套建筑物工程 新建 改造 800ZLB 125排涝泵站 2座 新建 250ZL 2 5灌溉 1 泵站 15座 400HW 7 灌溉站 2座 新建机耕桥 32座 其中新建中沟 12 5m机耕平板桥 2座 2 新建中沟 8 5m机耕平板桥 3座 新建中沟 6 5m机耕平板桥 4座 新建小沟 3 5m机耕平板桥 5座 新建小沟 2 5m机耕平板桥 18 座 新建节制涵 147座 其中包括 60 5m 农渠节制涵 30座 60 6m农渠节制涵 30座 80 6 斗渠过路节制涵 34座 80 8斗渠过路节制涵 16座 100 8 斗渠过路节制涵 7座 100 1 0斗渠过路节制涵 7座 100 10m 过路涵 3座 拆建 B 2 5m节制闸 2座 拆建 B 3 0m节制闸 1座 拆建渡 槽 1座 新建 1 2 0 5 1 0防渗渠 6 2km 2 田间道路设施 根据生产需要 项目区内新建 3 0m宽砂石机耕路 11km 3 5m 宽砂石机耕路 4 72km 新建 3 0m宽水泥路机耕路 8 18km 4 0m 宽 水泥路机耕路 0 2km 2 2m 宽水泥路机耕路 2 0km C30 混凝土路 面厚 15 0cm 3 农业措施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改善灌溉面积 7200亩 新增灌 3 溉面积 2800亩 新增除涝面积 4000亩 新建各种大小防渗渠 6 2km 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平整土地 改善灌溉条件 4 林业措施 田间机耕路两侧使用球型矮生灌木 使之既不会产生遮阴作用 又有起到景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作用 总植树造农田防护林面积 0 01万亩 植树 0 32万株 5 农业科技推广 围绕项目区优质水稻产业发展需要 本项目着力推广有机稻米 的生产技术 秸秆还田等 2项先进适用技术 技术培训 400人次 示 范推广面积 0 4万亩 推广单位为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由高级 农艺师黄建国进行指导 二 项目总投资及投资构成 项目概算总投资 1363 7万元 土方工程投资 120万元 水利措 施投资 906 47万元 田间道路工程投资 399 63万元 林业措施投 资 9 6万元 科技推广措施投资 10 0万元 项目管理费 26万元 工程维护费 12万元 项目总投资 1363 7万元 申请中央资金 600万元 省级配套 570万元 县级配套 30万元 农民自筹资金 163 7万元以投工折资 农民投工投劳累计 6万工日 自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区开挖疏浚渠 道 机耕路修筑 四级渠整理 田间道路修筑 土地平整 累计土 方量 26 86万方 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 项目区的筹资投劳全 部由项目区的农户负担 并予以公示 4 三 项目效益 一 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稻 麦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提高效益 大力推 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当地粮食产量每亩均能 提高 100公斤以上 亩收入 2000元左右 每年可新增粮食产量 157 万公斤 新增油菜 7万公斤 新增产值 232 32万元 项目区农民纯 收入增加总额 230万元 人均增加收入 500元 本项目建设后 稳产年作物年生产能力达 936万公斤 比项目 实施前增加生产能力 157 33万公斤 其中水稻亩生产能力增加 60 公斤 幅度达 12 0 小麦亩生产能力增加 43公斤 幅度达 10 78 油菜亩生产能力增加 10公斤 幅度达 9 09 无项目稳产年项目区 总收入为 1501 08万元 有项目时 稳产年项目区总收入为 1733 40万元 有项目总收入比无项目增加 232 32万元 增幅达 15 48 二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和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单产 增加总产 确保粮 食安全 项目建成后 促进项目区的结构调整 所有产业项目将得 到充分发挥 不仅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而且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改善生产生活质量 同时 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可观的优质安全农产 品 为高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交易 展示的平台 项目区机耕路的铺 设 便于机械作业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益 加快了农 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解放了农业劳动力 促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向 5 二 三产业转移 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为社会提供了大量 的就业岗位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推广优质稻 麦生产技术和技术培训 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有利于该 地区干群增强生态环境意识 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壮大优质稻 麦 产业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三 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 遵循循环农业 绿色农业生产理念 以生态环境建 设为基础的安全农产品生产 实施绿化工程 使农业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 建成蓝天碧水 空气清新 环 境优美 生产持续发展 生态结构优化 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高效 现代农业示范生产基地 项目区建设将重点推广有机农业技术 减少化肥和高残留农药 的使用 逐步减少农业的面源污染 同时积极推广病虫害的生物 物理防治技术 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 土壤肥力得到显 著改善 推广秸秆全量还田 减少因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 节水措 施的实施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基地上 还防止了水资源的污染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 改善了示范区的生态小气候 保证示范区的生 态环境的平衡 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 XX县 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 目建设情况见下表 6 表 1 1 项目建设情况汇总表 项目名称 XX 县 2012 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 XX 县金北镇陈渡和董河 项目申报单位 XX 县农业资源开发局 法人代表 杨红梅 电话 051786888734 项目规划 XX 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资 质 丙级 设计单位 负责人 周开富 电 话 0514 87637485 建设规模 万亩 总土地面积 1 42 耕地面积 1 0 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 0 63 万亩 项 目 作 物 布 局 情 况 作物种类 水稻 小麦 大豆 油菜 大棚蔬菜 合计 面积 万亩 0 84 0 83 0 11 0 1 1 88现状种植情况 单产 kg 亩 500 399 150 110 作物种类 水稻 小麦 大豆 油菜 大棚蔬菜 面积 万亩 0 85 1 0 0 15 2 00规划种植情况 单产 kg 亩 560 442 120 项 目 主 要 建 设 内 容 其中 投资占总投 资 备注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投资 万 元 财政 自筹 1 水利工程 906 47 786 47 120 66 48 1 土方工程 万方 26 86 120 00 120 2 建筑物工程 1 排灌站 座 19 00 226 73 226 73 2 衬砌渠道 公里 6 20 79 55 79 55 3 渠系建筑物 座 183 00 480 19 480 19 节制涵 100 10 3 00 9 47 9 47 节制涵 100 8 7 00 20 04 20 04 节制涵 100 6 17 00 46 71 46 71 节制涵 80 8 16 00 39 40 39 40 节制涵 80 6 34 00 76 13 76 13 节制涵 60 6 30 00 33 86 33 86 节制涵 60 5 40 00 42 53 42 53 12 5m 平板桥 2 00 28 44 28 44 8 5 平板桥 3 00 26 83 26 83 6 5 平板桥 4 00 28 30 28 30 3 5 平板桥 5 00 15 16 15 16 2 5 平板桥 18 00 44 43 44 43 2 50m 节制闸 2 00 35 55 35 55 7 3 0m 节制闸 1 00 27 37 27 37 1 0 1 5 20m 渡槽 1 00 5 97 5 97 2 田间道路工程 公里 399 63 355 93 43 7 29 30 1 硬质路 公里 10 38 268 19 224 49 43 7 1 4 0 0 15m 混凝土道路 0 20 7 15 4 4 2 75 2 3 0 0 15m 混凝土道路 8 18 220 91 179 96 40 95 3 2 2 0 15m 混凝土道路 2 00 40 13 40 13 2 砂石路 公里 15 72 131 44 131 44 1 3 5m 砂石路 4 72 43 44 43 44 2 3 0m 砂石路 11 00 88 00 88 00 3 林业工程 9 60 9 6 0 70 1 防护林 万亩 0 01 9 60 9 6 4 科技推广 10 00 10 0 73 1 技术培训 人次 400 00 2 00 2 2 示范推广 万亩 1 00 8 00 8 5 其他措施 38 00 38 2 79 1 项目管理费 元 26 00 26 2 工程管护费 元 12 00 12 项目总投资 1363 70 1200 资 金 筹 措 计 划 总投资 万元 1363 7 占总投资 中央财政 万元 600 44 00 省财政 万元 570 41 80 县 市 财政 万元 30 2 20 其中 项目区自筹 万元 163 7 12 00 项 目 经 济 效 益 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0000Kg 166 83 年新增粮食收益 283 77 万元 年新增大豆生产能力 10000Kg 16 5 年新增蔬菜收益 82 5 万元 年新增油料生产能力 10000Kg 7 年新增油料收益 31 05 万元 年新增水果生产能力 10000Kg 年新增水果收益 万元 年节约灌溉用水量 万方 年节水收益 万元 年节省用工 工日 788 年省工收益 2 32 万元 年节约农本 万元 2 32 年节本收益 2 32 万元 项目新增年总收益 万元 备注 8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 自然概况 XX县位于江苏省中部偏西地区 属淮河下游高宝湖地区 三面 环湖 东濒白马湖 南傍高邮湖 境内入江水道横穿腹部 陆路与 宁连路 盐金公路相连 与京沪高速公路相通 水陆交通方便 县 境属水网地区 湖河沟渠较多 水面 70多万亩 水产 水禽 水生 植物等水生资源丰富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 75万亩 素有 鱼米之乡 美誉 规划区总面积 9 3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为 1 0万亩 项目 区有行政村 2个 18 个村民联组 农业人口总人口 0 4428万人 农业人口 0 4428万人 农业劳动力 0 2326万人 项目建设 1 0万 亩 一 气候 光热资源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北缘 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属亚热湿润季风 气候 常年受太平洋暖湿气候和西伯利亚寒流交替控制 雨水充沛 日照充足 年平均降雨量在 900 1100mm之间 年降雨量季节分布与 气温同步 夏季充沛 冬季偏少 春秋相当 降水量全年集中在 4 月上旬至 9月下旬 降水量达 796 7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 79 1 7 月份平均气温 15 2 最热日为 7 8 月份 日平均气温 27 3 和 27 2 全年 0 的积温为 5530 2 10 的积温 为 4748 7 全年无霜期为 218天左右 太阳无辐射总量为 110 9 6千卡 平方米 光热 水资源较为丰富 二 地形地貌 土壤状况 2012年 XX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金北规划区位于 XX县金北镇陈渡 董河两个村 具体范围为 西起 陈大涧河 东至丰收港 北起老三河 南到洪金南干渠 规划区总 面积 9 36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耕地面积为 1万亩 总人口 4428人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 地面高程在 7 0m 8 8m 之间 地面 起伏不大 是个易涝易旱的地区 田块大且方整化较好 透气性好 土壤肥沃 适宜发展优质粮食基地 项目区现有中低产农田 6300亩 其中渍涝田 2200亩 干旱缺水型 2800亩 其他 1300亩 项目区土 壤为二合土 是湖积冲积过渡母质 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全 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1 6 全氮 0 17 碱解氮 140ppm 全 磷 0 13 速效钾 150ppm PH 值 7 5 三 水资源 项目区位于 XX县东北部湖西地区 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带 四 季分明 气候温和 XX 境内东部有白马湖 宝应湖 高邮湖 中国 知名的淮河入江水道自西而东横穿腹地 项目区位于亚热带北缘 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常年受太平洋暖湿气候 和西伯利亚寒流交替控制 雨水充沛 日照充足 年平均降雨量在 900 1100mm之间 年降雨量季节分布与气温同步 夏季充沛 冬季 偏少 春秋相当 降水量全年集中在 4月上旬至 9月下旬 降水量 达 796 7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 79 1 7 月份平均气温 14 6 10 最热日为 7 8 月份 日平均气温 27 3 和 27 2 全年大于 0 的积温为 5530 2 大于 10 的积温为 4748 7 全年无霜期 为 218天左右 太阳无辐射总量为 110 6千卡 平方米 引水源为 洪泽湖 光热 水资源较为丰富 雨涝也由固定电力排涝泵站向高 邮湖抽排 在 2012年规划区 有洪金中干渠 洪金南干渠和朝阳河由西向 东贯穿项目区 此外还有陈大涧 丰收港和老三河等排涝河道 水 资源总量 2100万立方米 年 规划区内水资源丰沛 灌溉水源有保 障 排水有出路 周边环境较好 交通相对方便 但由于规划区内 基础设施差 建筑物配套不完善 排灌不分 水系混乱 水路长 建筑物配套不够完善 导致灌溉 排涝不通畅 水的利用率较低 农田的灌溉用水 排涝还存在较大困难 虽然近年来项目区内陆续 疏浚了一些中沟 并新建了一些建筑物 但是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 二 社会经济状况 一 基本情况 2012年项目区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北側 涉及金北镇陈渡 董河 两个村 规划区总面积 9 3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为 1 0万亩 项目区有行政村 2个 18 个村民联组 农业人口总人口 0 4428万 人 农业人口 0 4428万人 农业劳动力 0 2326万人 二 土地利用现状及农业产值概况 2012年项目区 土地总面积 1 42万亩 耕地 1 0万亩 其中 11 林业用地 0 1万亩 水域河流面积 0 12 村庄和其它用地 0 2万亩 项目区规划耕地 1 0万亩 项目区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稻麦两 熟粮食生产为主 种有少量油菜 是本地区农民生活和收入的基本 来源 但土地生产力不高 产出率仅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的 90 而项目区内所能使用的排灌站多为上个世纪六 七十年代修建 年 久失修 排灌设备动力严重老化 月降 80 雨量 该项目区内发生 严重涝渍 灾害的现象常有发生 农区内灌溉多由小型临时水泵抽 水 渠道硬质没有硬质化 造成水资源不足或浪费严重 项目区内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结构以油菜栽培 种植水稻和小 麦为主 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 常年种植水稻 8300亩 小麦 8400 亩 油菜 1000亩 水稻亩产 500千克 小麦亩产 399kg 油菜亩产 110kg 年产粮食 750万 kg 农业总产值 1523农民人均收入 5662 元 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平均水平就全镇而言 居于中等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项目区内所能使用的排灌站多为上个世纪六 七十年代修建 年久失修 排灌设备动力严重老化不足 排灌设施 的不配套 土地利用率不高 产量低 效益低 加之涝渍等灾害常 有发生 影响农业产量进一步的提升 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耕地的翻耕 开沟 灌溉 排涝 等主要农艺过程全部实行机械作业 小麦的播种 植保 收脱全部 实行机械化 水稻除插秧外 其他生产环节也全部机械化 全区的 粮食种子都由县种子公司统一供种 各村有农业植保队伍 实行有 偿服务 产品收购由公司统一向农户收购 12 项目区 2010年农业总产值 1523万元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5662 元 均居全县中上等水平 项目区属全镇平均水平 经济基础较好 三 现状基础设施情况 一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灌溉 排水 防洪 水土保持等 1 防洪设施 金北镇区位于入江水道北堤和老三河防洪堤内 防洪圩堤 6 8 公里 基本达到防洪标准 2 排涝设施 主要骨干排涝河道有陈大涧 丰收港和学田港 3条排涝河 排 涝泵站 4台套 184kW 排涝流量 2 6m s 防洪涵闸 2座 排涝建筑 物大多建于七十年 代标准偏低 不能满足排涝要求 另外 项目 区处于洪泽湖下游 地势低洼 内涝及渍害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项目区现有中沟以上建筑物 27 座 需要拆建 3 灌溉设施 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 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已得到较大改 善区内水利工程大 中 小沟已形成 灌排渠道总长 122 26公里 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达 60 田间工程配套率为 45 有效灌溉面积 1 0万亩 目前已配套中沟以上建筑物 27 座 二 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由于村组集体经济薄弱 田间建筑物严重缺乏 田间工 程配套率仅为 45 田间交通 水利设施明显老化 桥梁多为简易 13 桥梁甚至年久失修已成为险桥 涵闸老化严重 已出现漏水现象 灌排水系不畅 沟渠淤积严重 灌排矛盾突出 难以满足农业现代 化发展要求 此外 项目区位于洪泽湖出口下游 地势低洼 遇到 汛期和雨季项目还承受上游部分汇流 需要拆建 1座排涝站 新建 1座排涝站 另外 对于部分地势比较高的田地需要提水灌溉 因 此需要加强灌溉措施 提高灌溉保证率 三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拥有农机动力 5068千瓦 农业机械 2063台 其中联合 收割机 10台 大中型拖拉机 40台 小型拖拉机 50台等 农机服务 设施良好 现有农机服务队 1个 能够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四 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好 交通十分便利 宁连高速公路贯穿南 北 项目区内主要有 X203 省道 S331 S332 S328和新建的金桥 公路 为项目区主要运输大动脉 但项目区内机耕道路条件较差 多为土路 如遇雨天就严重影响农用机械下田作业及出行交通 电 力设施方面 项目区内现有电力线路不足 需要新建输电线路 以 满足排灌站的用电要求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平均水平就全镇而言 居中等水平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水系不通畅 建筑物配套不完善 有的田块每年 排涝期间高洼混排 有些低洼田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 土地利用 率不高 产量低 效益差 14 1 水利设施 项目区由于位于入江水道和宝应湖畔 境内地势低洼 项目区 内沟 河淤塞严重 田间渠道通而不畅 排涝动力不足 水利工程 建筑物配套率低 不能满足控制调度和节水 治水要求 农作物有 涝难排 遇旱难灌 受渍难降 一旦遇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将 造成农田减产 农民减收甚至绝收 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制 约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了村级工作难度 2 田间道路设施 项目区交通路道骨架已经形成 但大部分地方的机耕路还是土 路 有些种养承包户集资铺设的砂石路由于标准太低 早已毁坏 尤其是土路面 每到汛期泥泞不堪 防汛抢险的民工和物资运送车 辆无法通行 3 农业措施 该区土壤肥沃 透气性好 气候适宜 稻麦种植是该区的主导 产业和优势项目 传统的农业生产是高投入 低产出 只能解决温 饱 不能发家致富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优质稻米和大棚蔬菜 基地建设 必须排除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提 高水利工程建筑物配套率 使沟渠相通 道路相连 提高农业生产 水平 改善交通条件 4 林业工程 农林防农田林网覆盖率低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水土流失 严重 15 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布局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的决定 和江苏省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 意见 文件 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 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该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 明确信号 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 夯实农田水利重要 基础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 确保粮食的生产 本项目规划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 按发展现代农业要求 以农业增产增收 农民增收致富为目 标 以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为原则 提升农 业基础设施水平 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 推 进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利用先进技术的方针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注重效益 按照现代 化农业的要求进行土地开发治理规划 本次规划具体遵循如下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布局的原则 坚持集中连片 项目管理的原则 坚持效益优先 务求实效的原则 坚持综合投入 激励先进的原则 16 具体措施是 1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根据地形条件 水源位置和当地 农民的种植习惯 合理确定田块规格和布局 统筹安排田 林 路 沟 渠系统 2 切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发挥 项目区的综合功能和综合效益 使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 效益协调发展的统一 3 以发展高效农业 增加经济效益为目标 形成土地规模 化经营 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以先进工程技术为基础 确保工程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 合理性 二 目标任务 本项目规划按照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 加强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把项目区建成 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 节水高效 的高标准农田 在项目区内新建 维修排灌站 增强项 目区内的排涝防洪能力 新建改建渠系建筑物 田间配套建筑物 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开展新品种 新技术 新工艺的示范和推 广 完善农田林网建设 改善项目区内的排灌条件 满足控制 调 度和节水的要求 铺设砂石路 改善项目区内的交通条件 推广优 质农产品种植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种田水平 建设高标 准农田 10000亩 其中 优质稻 10000亩 优质小麦种植 8500亩 油菜 1500亩 植树 0 32万株 折合面积 100亩 17 三 设计依据 本项目规划主要依据如下法律 法规 规范及相关基础资料进 行编制 1 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及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 的意见 2 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暨财务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 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4 全省 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及各地编制的农业综合 开发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实施计划 5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土地处和江苏省财政厅农发办联合 发布的 关于编报 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 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 6 2010 年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概 估 算编制办 法 苏农开土 2010 22 号 7 淮安市工程造价信息 8 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B50288 99 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T16453 1 6 1996 10 水闸设计规范 SL265 2001 11 泵站设计规范 GB T50265 97 18 1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D60 2004 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 1989 1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 2004 1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1992 16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1998 17 江苏省农田水利八条标准 四 建设标准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 行 和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要求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现代 农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 配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 先进的农 业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 其内涵具体可概括为 田地 平整肥沃 灌排设施配套 田间道路畅通 林网建设适宜 生产方 式先进 高产高效低耗 通过本项目建设总体上要达到 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 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项目区达到田成方 林成网 渠相通 路相连 旱能灌 涝能排 渍能降 同时 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 示范带动作用 具体建设标准为 一 规划标准 1 土地平整工程标准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 田地相对集中连片 淮北平原区条田面 积 200 400亩 其他平原区条田面积 50 100亩 丘陵区条田面积 19 20 100亩 水田田面坡度小于 1 1000 旱地田面坡度小于 1 800 平原区田面平整达到 5cm 以内 丘陵区田面平整达到 8cm以内 农田水土流失治理达标率达 90 以上 2 农田水利工程标准 灌溉标准 项目区土地整理后 主要种植稻麦和荷藕等作物 根据项目区现有灌溉条件 结合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要求 依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项目区灌溉保证 率设计标准为 95 项目区实行斗农渠两级灌溉方式 农渠为土渠 农渠水利用系数 农 0 75 斗渠为硬质渠 斗渠水利用系数 农 0 9 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 0 95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 7 排涝标准 项目区属于湖滨圩区平原地区 保持土壤的适宜含 水量 排涝标准为日降雨 200mm不受涝 雨后一天排出 降渍标准 控制地下水位在田面 0 8m以下 防洪标准 提水枢纽工程建筑物防洪标准 根据单站装机流 量及单站装机功率 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确定建筑物等 级为 5级 对应的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设计排涝模数为 0 7m s km 2 灌排建筑物灌排渠道的防洪标准 根据灌溉流 量 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确定建筑物等级为 5级 对应 的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 3 道路工程标准 田间道路分机耕路 生产路两级 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 路面净宽不少于 3 0米 高出田面 0 3 0 5 米 先推去表面的种植 20 土 6 10 灰土基层夯实 地面软弱层较多处 采用 10 灰土为 基底层 其厚度为 15cm 基底层施工时应分层碾压 每个分层厚度 不大于 20cm 最终压实度不小于 0 9 主要路段硬质化 便于农机 作业与农产品运输 路面两侧配合衬砌渠道建设和绿化工程 生产路 路面净宽不低于 3m 高出田面 0 2 0 4m 采用土质 压实或泥结石路面 配套桥 涵和农机下田 地 设施 便于农机 进出田间作业 4 田间工程标准 田间工程要做到田面平整 灌排分开 配套完善 具体要求是 农田做到田面平整 灌排分开 配套完善 格田南北向布置 一般 长 100m 宽 20 25m 大 中 小排灌沟渠配套 灌排沟渠按照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标准 XX 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标准 进行规划设计 中沟间距 1000米 小沟 斗渠 间距 200米 毛沟 农渠 间距 100米 腰沟 毛沟 间距 50米的标准规划 农田高低差 控制在 3cm 之内 5 土壤改良工程 加大田地平整 实施测土精量配方施肥 秸秆全量还田 增施 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1 2个百分点 耕作层厚大于 20cm 6 防护林工程 主要道路 沟 渠两侧应适时 适地 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适 宜造林长度达 90 以上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应符合 江苏省农田 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 95 以上 三年后保 21 存率达到 90 以上 五 总体布局 一 种植布局 规划种植水稻 10000亩 亩产达到 560公斤 种植小麦 8500 亩 亩产达到 442公斤 种植油菜 1500亩 亩产达到 120公斤 二 工程布局 本项目拟对项目区内现有的中低产田开发 修建 完善灌溉渠 道系统 排水排涝系统 建设灌溉泵站 改造排涝泵站 以保证项 目区的农业用水 渍能降 涝能排 旱能灌 兴建桥 涵 闸 洞 做到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相协调 修建 完善道路系统 形成纵横 交错的交通道路网络 满足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洪的需要 修建农田 防护林体系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为项目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 础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从而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改善农 业生产基本条件 开展新品种 新技术 新工艺的示范和推广 完 善农田林网建设 具体内容为 1 完善输水 配水渠系 新建和改造排涝泵站 2座 其中规格为 800ZLB 125配备电机 55kW的 2座 新建灌溉泵站 250ZL 2 5的 15座 400HW 7 灌溉站 2 座 新建机耕桥 32座 其中新建中沟 12 5 5m机耕平板桥 2座 22 新建中沟 8 5 4m机耕平板桥 3座 新建中沟 6 5 4m机耕平板桥 4座 新建小沟 3 5 4m机耕平板桥 5座 新建小沟 2 5 4m机耕 平板桥 18座 新建节制涵 147座 其中包括 60 5m 农渠节制涵 40座 60 6m农渠节制涵 30座 80 6 斗渠过路节制涵 34座 80 8 斗渠过路节制涵 16座 100 8 斗渠过路节制涵 7座 100 10 斗渠过路节制涵 7座 100 10m 过路涵 3座 拆建 B 2 5m节制闸 2座 拆建 B 3 0m节制闸 1座 拆建渡槽 1座 新建 1 2 0 5 1 0防渗渠 6 2km 新建配套建筑物以控制水位 分级排涝 增加排涝动力 排除 内涝 控制地下水位 以满足降渍要求 做足土方工程以达到排水 畅通 拆除和新建外圩防洪建筑物 防止涝水倒灌 减少排涝费用 避免农田受淹 2 改善交通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建设砂石与混凝土机耕路 改善交通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项目区内新建 3 0m宽砂石机耕路 11km 3 5m 宽砂石机耕路 4 72km 新建 3 0m宽水泥路机耕路 8 18km 4 0m 宽水泥路机耕路 0 2km 2 2m 宽水泥路机耕路 2 0km 3 疏浚河沟 保证排水畅通 按照排水标准 对河沟清淤疏浚 项目区共规划疏浚大 中 小沟 64km 开挖土方 26 86万方 以保证排水畅通 23 4 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 主要道路 沟 渠两侧应适时 适地 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项 目区共规划种植香樟 0 16万株 紫薇 0 16万株 有利于生态环境 的改善和美化景观 5 着力推广新技术 本项目着力推广有机稻米的生产技术 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 栽培技术等 2项先进适用技术 示范推广面积 0 4万亩 技术培训 400人次 六 水资源供需分析 由于项目区灌溉面积不大 不具有代表性 本次规划根据项目 区的实际情况 水资源平衡分析资料选取所在灌区的水文资料 从 而推求项目区水资源的平衡 选取 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 2012 年 为设计水平年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采用长系列法与代表年法相结 合的方法 并根据不同保证率的供用水量选取不同保证率的代表年 型 根据 XX县 40年 1967 2008 年 降雨资料经验频率计算 以历 年年降雨量为主选取的保证率为 50 平水年 75 中等干旱年 95 特殊干旱年 代表年分别为 1991年 1976 年 1999 年 现状 年为 2010年 一 可利用水资源量 1 降水 24 项目区位于 XX县北部地区 临近入江水道 区内水网密布 外 来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内雨量丰沛 据观测资料统计 1967 年以 来 多雨年份雨量一般在 1200毫米以上 少雨年份雨量一般在 850 毫米以下 其中汛期 7 8 9 三个月雨量 400 500 毫米 占全年 45 左右 而用水高峰的 5 6 两个月只有 200毫米 仅占全年的 20 据雨量观测系列大于 40年的雨量站资料进行频率计算 得雨量 的统计参数如表 3 1 依据分析的年雨量和汛期雨量频率曲线 求 得不同频率的年雨量和汛期雨量如表 3 2所示 表 3 1 雨量统计参数表 项目 均值 mm Cv Cs 年雨量 998 0 0 25 0 5 汛期雨量 575 9 0 40 0 80 表 3 2 不同频率雨量成果表 年型 年雨量 mm 汛期雨量 mm 平水年 P 50 998 0 547 1 中等干旱年 P 75 827 5 408 9 特殊干旱年 P 95 638 1 259 2 表 3 3 项目区降雨径流统计参数表 项 目 均值 mm CV CS CV 年雨量 998 0 25 2 年径流量 215 2 0 66 2 表 3 4 项目区各种保证率的当地地表径流计算成果 保证率 50 75 95 年径流量 mm 215 2 137 7 73 17 25 年径流量 万 m 218 2 139 6 74 2 径流可利用量 万 m 98 2 76 8 44 5 2 径流量 2011年项目区无系统的河川径流量实测资料 基本无外来径流 径流主要为自产径流项目区土地面积 1 42万亩 根据降雨资料推求 地表水资源量 保证率 50 75 95 代表年的径流可利用率分别 为 0 45 0 55 0 6 项目区降雨径流统计参数见表 3 3 各种代表 年型的当地地表水资源量如表 3 4所示 3 过境引水量 过境水是本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资源 洪泽湖是项目区引用的 水源 各种保证率时的可引用水量要要受到取水许可及省水利厅水 资源平衡分配量的限制 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时 过境水可 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 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时 过境水可利 用量为实际可引水量 项目区引水量表见表 3 5 表 3 5 项目区引水量表 年 型 项 目 平水年 p 50 中等干旱年 p 75 特殊干旱年 p 95 引水量单位 万 m 890 860 845 4 地下水资源量 本项目区区地下水主要用于农村生活及一些工业用水 开采措 施取决于用水需要 不同的水平年用水需要量不同 地下水资源可 利用量不同于地下水资源量 可利用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 26 下 在整个开采期内不明显袭夺已有水源地 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 地质问题的前提下 通过一定的开采措施 允许开采利用的水量 当开采能力大于地下水资源量时 可利用量等于地下水资源量 当 开采能力小于地下水资源量时 可利用量等于开采能力 因而不同 水平年的地下水开采量不同 由此可得不同水平年的地下水资源可 利用量见表 3 6 潜水层地下水资源量 包括降雨入渗补给量 灌溉入渗补给量 河湖库渗漏量待 其中主要的是降雨入渗补给量 平原地区土层厚 地面坡度平缓 河床切割线 地下水主要以潜水蒸发开式排泄 只 有很少部分由河道排泄 因此 平原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主要是地表 径流量和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 即天然资源量 降雨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式 1 0 FP 雨 式中 P 雨为降雨入渗补给量 万 m 为降雨入渗补给系 数 无因次 P 为降雨量 mm F 为旱地面积 km 2 表 3 6 项目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表 年 型 项 目 平水年 p 50 中等干旱年 p 75 特殊干旱年 p 95 地下水资水资源量 万 m 15 2 12 6 9 7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按包气带土壤岩性而异 随雨量和地下水埋 深而变 参照 江苏省浅层地下水资源 分析成果 根据 XX县各片 的土壤岩性和地下水埋深情况 选定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值为 0 15 据以推算得各代表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见表 3 6 27 5 灌溉回归水可利用量 回归水分为农业灌溉回归水和工业回归水 本区面积较小 不 计回归水可利用量 6 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 本报告中水资源总量是指在天然状态下某种保证率的水资源量 包括当地地表水 地下水及可以利用的上游来水量 但要扣除地表 水与地下水重复部分 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 技术可 行和生态环境容许的条件下 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一 次性水量 在求出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后 扣除二者间的重 复利用水量 即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由于在地下水可利用量计算 中未计及渠系渗漏和灌溉入渗补给量 因而本次计算无重复利用水 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和工程水量可供表见表 3 7 表 3 7 水资源统计表 年 型 50 75 95 项目区可利用总量 万 m 1003 4 949 4 899 2 项目区可供水总量 万 m 988 2 936 8 889 5 二 用水量计算 用水部门不同保证率用水量是指在某种生产条件下 遇到不同 频率的雨情 水情 旱情 各用水部门需要的水量 本项目区主要 28 考虑农业用水 而农业用水则与自然界的水文气象条件有密切的联 系 农业灌溉用水一般是由灌溉制度 灌溉面积 灌溉水利用系数 来计算的 1 农业用水量 要计算农业用水量 首先要制定各种代表年下各种作物的灌溉 制度 根据灌溉制度计算而得的项目区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表 3 8 2010 年和 2012年各种作物种植面积表 3 9 可得到净灌溉用水 过程和用水量 根据作物布局及用水量和计算的 2010年灌溉水利用 系数 0 56和 2011年灌溉水利用系数 0 70 可得农业总用水量 见 表 3 10 表 3 8 项目区主要作物净灌溉定额成果统计表 单位 m 亩 作物种类 水稻 小麦 油菜 大豆 50 393 1 21 7 20 2 11 7 75 449 3 38 3 38 3 50 4 95 515 1 72 6 73 3 93 7 表 3 9 项目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表 单位 万亩 作物种类 水稻 小麦 油菜 大豆 现状年 0 83 0 84 0 1 0 11 2012 年 1 0 0 85 0 15 0 表 3 10 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汇总表 单位 万 m 年型 P 50 P 75 P 95 现状年 621 1 740 1 903 8 2011 年 592 3 696 6 839 7 2 非农业用水量 29 非农业灌溉需水量主要为项目区内工业用水 村镇居民生活用 水 牲畜用水和环境用水等 a 工业用水量 本次项目区供水范围内基本无工业用水 故 工业用水不计 b 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主要考虑人 畜用水 按每天消耗 定额确定 城镇居民生活 农业人口生活及牲畜现状用水定额分别 为 150升 人 日 75 升 人 日和 20升 头 日 2010 年共计 19 6 万立方米 2011 年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110升 人 日 牲畜 20升 头 日 共计 25 5万 m 生活需水量如表 4 11 其他用水量主要包 括环境卫生等 现状水平年用水量为 10 0万 m 2011 年用水量为 13 0万 m 非农业用水量见表 3 11 3 11 项目区各规划年生活需水量 单位 万m 年 型 生活总需水量 生态用水 非农业用水量 现状年 9 6 10 0 19 6 2011年 13 5 13 26 5 3 项目区总用水量 项目区总用水量见表 3 12 表 3 12 项目区总用水量 单位 万 m 年 型 P 50 P 75 P 95 现状年 650 7 769 7 933 4 2012 年 630 8 735 1 878 2 三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 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 30 情况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考虑到各种可用灌溉水量 灌溉水源中 没有使用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被用作非农业用水 项目区现状水平 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如表 3 13所示 表 3 13 项目区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 万 m 年 型 项 目 水资源量 可供水资源量 988 2 总用水量 650 7 平水年 P 50 余 缺 水量 337 5 可供用水资源量 936 8 总用水量 769 7 中等干旱年 P 75 余 缺 水量 167 1 可供水资源量 889 5 总用水量 933 4 特殊枯水年 P 95 余 缺 水量 43 9 据以上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表可知 现状工程状况 用水保证 率为 80 左右 表 3 14 设计水平年 2011 年 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 万 m 年 型 项 目 包含外来水资源量 可供水资源量 988 2 总用水量 630 8 平水年 P 50 余 缺 水量 357 5 可供水资源量 936 8 总用水量 735 1 中等干旱年 P 75 余 缺 水量 201 7 31 可供水资源量 889 5 总用水量 878 2 特殊干旱年 P 95 余 缺 水量 11 3 据以上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表可知设计水平工程状况 用水保 证率为 95 四 项目区设计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设计保证率分别为 P 50 75 和 95 的设计年水资源供 需平衡结果如表 3 14所示 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可知 2012 年用水保证率达到 95 五 灌溉水质分析 项目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 215mm 径流总量 232 5万 m 可 利用径流总量为 104 6万 m 亩平均地表水资源量 580 m 年 项 目区灌溉用水主要水源为洪泽湖 水质清澈 经有关部门检测水质 优于国家 II类水质标准 汞 铬 福 砷 铅等重金属均未检出 可满足有机农业发展用水需要 七 科技推广方案 本项目着力推广有机稻米的生产技术 秸秆还田等 2项先进适 用技术 技术培训 400人次 示范推广面积 0 4万亩 推广单位为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由高级农艺师黄建国进行指导 1 农业科技培训 开展水稻有机生产和高效农业技术培训 主要内容有 主推水 稻品种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有机稻米的生产技术 全量麦秸机械 32 还田轻简栽培技术 有机水稻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 科技培训包 括举办培训班 现场指导等形式 各种培训形式累计培训人数 400 人次 2 秸杆全量节能还田套稻技术 围绕秸杆烧 禁弃 资源化循环利用 促进耕地持续培肥和粮 食增产 农民增收 示范推广免耕套稻条件下秸杆全量自然还田技 术 留茬 20 30cm 余草就地散开 适用于麦秸 400kg以下的田块 留茬 20 30cm 余草就近埋入墒沟 适用于麦秸 400kg以上 的田块 留茬 20 30cm 余草自然条带 适用于种粮大户和无墒够的 地区 要求使用可形成条带状的收割机等 3 有机稻米的生产技术 优质稻米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好基地 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温度适宜 阳光充足 雨量充足 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空 气清新 水质纯净作为生产基地 同时要充分考虑相邻田块和周边 环境对基地的影响 必须远离污染源 如 化工厂 水泥厂 磷肥 厂等有污染的工厂企业 为确保基地符合有机稻米生产的基本条件 基地的周边环境 大气 土壤 水质 必须经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 品发展中心指定部门监测 大气按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33 1996 检测 土壤按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 检测 水质按照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92 检测 同时基地周边要 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避免常规田块的农药 化肥和水流入或渗入有 机田块 转换期 有机稻米生产必须经过转换期 老稻田转换期不少 于 24个月 新开荒或撂荒多年的稻田地也要经过至少 12个月的转 换期才可进入有机稻米生产 转换期间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 化肥 农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选用优质 抗病抗逆性强的稳产品种 实施系统内种源循环 统内肥源的应用增强土壤肥力效应 有机稻米的施肥原则是 禁止使用一切人工合成化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污水 污泥 必须 创造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养分循环条件 开发利用本地有机肥源 合 理循环使用有机物质 经无害化处理 和商品有机肥 饼粕等 也 可有限制地使用磷矿粉 褐煤 泥炭 风化煤作为辅助肥料 有机 农业的所有生产方法都应立足于土壤健康和肥力的保持与提高 本 着这一动机和尽可能地使用系统内的肥料资源的原则 采取稻肥轮 作 扩种绿肥 各季稻草还田 使用菜籽饼肥和人畜粪尿 全面实 施稻鸭共育技术 以鸭粪肥田 补施有机叶面肥和有机菌肥 达到 实施区的 70 面积秋播绿肥 每亩返回本田绿肥鲜草 1000kg左右 连作晚稻基肥或秋冬季改良土壤用肥为返回本田鲜稻草 700 800kg 亩 施用腐熟饼肥 50 80kg 亩 腐熟人畜粪尿 1000kg 亩 稻鸭共 34 育 使稻田生态中增加鸭子的成员 种养结合 二者在同一水田里 生长发育 成为相辅相承 相互促进的新型的稻田生态系统 以鸭 除草除虫防病 以鸭粪肥田沃土 提供给水稻生长的营养 成为有 机稻生产技术方法的骨干措施 病虫草害的治理 有机农业所追求的不是要消灭害虫 病原 菌和杂草 而是要达到相对的平衡 因此 在选用优质丰产抗病品 种和肥料有机化肥基础上 运用农艺的 生物的 人工的 物理的 方法 能有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 常发的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稻 飞虱等害虫发生量和水稻纹枯病 稻曲病 恶苗病的发病程度均低 于或接近常规稻区 基本可以解决稻田草害问题 并促进了病虫草 无害化防治工程技术的发展 收获 加工 包装 适期收获 做到单收 单运 单脱粒 单 存放 存放稻谷库房不与化肥 农药和其它有害物质同放 避免污 染 加工稻米车间最好是专用车间 没有专用车间要严格清理后加 工 严防污染和混杂 包装采用无污染的纸箱 草袋等包装 包装 时不准使用防虫剂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 4 技术推广的技术路线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 从品种选择 生产环 境评价 生产过程的调控技术与产品检测技术等进行集成 探索优 质水稻产业化开发的技术与产业集成的运行模式 推广高效农业种 植 生产优质高效农产品 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顺应人们的消费趋 势和消费理念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生活水平 具有较好的 35 社会效益 八 规划建设内容汇总 一 规划建设内容汇总 规划建设内容汇总见表 3 15 表 3 15 XX县 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规模 单 位 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