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2525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漳县三中 牛宏丽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既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又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非常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主要是写鲁滨孙初上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它证明中国人也是有强烈的探险精神的。 真正的英雄是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位置、处于一个多梦多思的美好岁月。他们好奇心强特别对自然未探知领域有着一种出于本能的探求欲望他们渴望征服、崇拜强者。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和口头表达能力了。基于此在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做情感态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上的一次次“探险之旅”。 教学目标 情感和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爱的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 文章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重难点1、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探险精神的同时加深对人类精神、成功与失败的理解。 2、品味一些充满深情或富有深意的关键语句。 教学设想 1、本单元作品有传记、小说、通讯、演讲辞要引导学生了解这几类体裁的特点掌握对这几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提高快速默读、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 2、 本单元前三篇作品全是节选最好能结合原文或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资料全面了解作家作品以拓宽学生阅读面。 3、 文言文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1、 伟大的悲剧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有丰美的语言、丰厚的情感、丰蕴的思想教学时应注重在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鉴赏作品的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脉络。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联系语境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人类南极探险的图片资料 同学们设立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但隐藏在这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却是那样撼人心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走进历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斯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3、 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轻声诵读全文后初步感知情节。2、 学生快速默读自选角度,概括本文,从记叙内容看,是写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传记。 从抒发情感看,是倾注作者真情,赞颂之情融入字里行间的传记。从行文顺序看,是以时间变化为经、地点转移为纬,层次清晰的传记。 从形象塑造看是斯科特、埃文斯、奥茨等群星闪耀、人物栩栩如生的集体传记。 从氛围渲染看,是笼罩悲壮色彩给人巨大精神震撼的传记。 从语言表达看是文学味浓,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四、畅谈阅读感受 1、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感受或心情吗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如震撼、崇敬、钦佩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2、寻找文中最让人激动难忘的细节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阅读感受。5、 作业6、 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小组交流预习作业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二、研读赏析 1、 自由品读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文中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呈现渲染了探险的悲壮颂扬着英雄的伟大。深入作品情感和内涵还需细细品读。在品读中再现人物形象触摸人物心灵感受作者挚情。用情朗读第2、6、7、9、10、11、12、13、14段2、 深入评说探究主旨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明确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南极探险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坚毅、执著、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归途中与死亡抗争是何其悲壮、何其豪气冲天。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生命奥茨独自走向茫茫风雪去迎接死神只为减轻队员负担即是撼人心魄的例证。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斯科特还具有令人敬佩的诚信风度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人格的高尚令人敬佩。 2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明确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 3结合课文对比体会题目“悲”与“伟大”的内容。 (用“悲在而伟大”表述) 如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伟大。 悲在失去朋友亲人而无私的爱伟大。 3、 课堂小结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的确一向以来我们把记忆空间留给了那鲜花、掌声相伴的成功者。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并将他的事迹与其他叙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共同收录在一本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集子里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胜利与失败的定义的思考。斯科特南极探险壮丽毁灭但给人震撼和启迪。那是因为他的无比高尚的心灵。所以我们能更深刻理解“伟大”的含义尽管故事是悲剧。 四、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待成败请动笔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500字读后感 22、荒岛余生 【教学思路】 本设计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主。丰富的说话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激活学生创造的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有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读与说让多形式多内容的说话活动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思维的舞台。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作家作品情况 2、了解小说人物性格丰富、情节曲折的特点 3、学习心理描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2、熟读课文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2、理解鲁宾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难点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本第251页“名著导读”的相关资料2、早读课朗读课文三遍 3、查工具书看注解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4、有条件者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就是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总之鲁宾孙漂流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自己去课外阅读去领略鲁宾孙是如何在海上域狂风巨浪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情境体验鲁宾孙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28年生活。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小说中的一段荒岛余生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宾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宾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只是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变换角度说课文中的话 本文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一读变文中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变描述性语言为概括性语言然后说话。这既能迅速整体把握全文又可在对比中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筛选文中语句用第三人称说鲁滨孙所想。 2用概括性的话说鲁滨孙所为。 四、走进人物说理解性的话 鲁滨孙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优秀品质的精华从不同角度解读可全面、深入地感知人物。二读可结合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鲁滨孙。如 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可用差不多一整年的功夫仅仅做完小小的木栅栏围墙。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为找到合适的工具他先用重木头失败了又用起货用的铁棒。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信心而热情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一个爱劳动的人他为解决衣食住行寻找食物、打造围墙、制造工具等。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一个开拓创新的人他创造性地用刀刻痕计时寻找工具打木桩 五、小结 本文主要描写鲁滨孙被陷落荒岛之初所遇到的生存问题、物资问题和精神问题鲁滨逊在前途暗淡的绝望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并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潇洒活出了人格。 第二课时 一、设身处地说说鲁滨孙的情况 1、课文第一部分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第2自然段中“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另外一种力量”指什么? 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二、小结 鲁滨孙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于勤于创造。他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终于调整好生活的心态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鲁滨孙身上拥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鲁滨孙精神”。 三、体验感悟说创造性的话 1、你曾经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某种不幸或挫折是仿照课文中“借方” 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2、你有过遇险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度过来的请与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训练写作 小作文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 要求:1、想象合理2、 字数不少于300字。 3、 板书 荒岛余生 笛福英国小说家。代表作品鲁宾孙漂流记 起初 后 来 启发 前途很暗淡 观测位置、记录时间 孤立无援 决定生存下去 保留小物品 沮丧无聊 解决衣食住行 记日记 伤心绝望 乐观对待 意志坚强 新年执著 怨天尤人 孤身创业 务实肯干 勤于创造 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思路】 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 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 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屏幕显示1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 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 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 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六、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附板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 一、 5月24日9时30分四名登山队员向珠峰最后380米冲刺 二、 登山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三、 刘满连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四、 登上顶峰完成创举 不怕牺牲 勇往直前 团结协作 活动与探究 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不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并经常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如2002年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在登山活动中就有几位同学罹难。你认为作为大学生未来的人才他们这样做有价值吗试就人是否应该具有探险精神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24、真正的英雄 【教学思路】 这篇演讲词表达丰富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非常适合进行朗读教学。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初一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本文无疑是进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但不应留于空洞的说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教师用感人的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美好的情境中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 (本文是篇演讲词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丰富感情强烈可以运用朗读教学。通过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故设置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能更好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录音机里根演讲词磁带有关航天飞机的图片、资料。录像机、录像带。(有关“挑战者号”爆炸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解有关航天的知识。 (初一学生喜欢表现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而航天知识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故设置这一环节。) 2师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举国哀悼世界震惊。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力量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导语的设计应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读磁带。也可由教师范读。 (充满情感的朗读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 (1)这篇演讲词讲到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 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14自然段) 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 (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全文蕴涵着两种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对人类对亲人对朋友都是巨大的损失力量我们不能停留于悲痛而应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应该重视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去苛求见解是否符合标准。) 三、细读课文赏析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画出令自己感动的有些想法的句子然后四人为一组再一起读一读议一议。 主要是这几句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生命的归宿。 (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主要语句进行语言积累进行个性化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这篇演讲词中你体会到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精神?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 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屏幕显示1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三、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1、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 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2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 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4、 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2、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六、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教学思路】 这篇演讲词表达丰富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非常适合进行朗读教学。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 在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初一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本文无疑是进行此方面教育的好材料。但不应留于空洞的说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教师用感人的语言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美好的情境中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 (本文是篇演讲词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丰富感情强烈可以运用朗读教学。通过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故设置第二个教学目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能更好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录音机里根演讲词磁带有关航天飞机的图片、资料。录像机、录像带。(有关“挑战者号”爆炸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解有关航天的知识。 (初一学生喜欢表现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而航天知识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故设置这一环节。) 2师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0秒后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挑战者号”爆炸后美国举国哀悼世界震惊。当时美国总统发表了全国性的电视讲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充满力量的演讲一真正的英雄。 (导语的设计应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播放真正的英雄朗读磁带。也可由教师范读。 (充满情感的朗读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 (1)这篇演讲词讲到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 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14自然段) 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 (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全文蕴涵着两种思想感情悲痛英雄已死对人类对亲人对朋友都是巨大的损失力量我们不能停留于悲痛而应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应该重视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去苛求见解是否符合标准。) 三、细读课文赏析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画出令自己感动的有些想法的句子然后四人为一组再一起读一读议一议。 主要是这几句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生命的归宿。 (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主要语句进行语言积累进行个性化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这篇演讲词中你体会到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精神?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包括开拓创新精神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等。这种精神是全人类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精华。 (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够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设置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出示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图片报道请你也写一篇简短的演讲词。 2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号”已发射升空请你对宇航员说一段话。 (设置这一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体验同时也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五、课堂小结 茫茫宇宙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去发现去献身。从“挑战者号”到“哥伦比亚号”人类从失败中一次次站起来。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会冲出太阳系、银河系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资料链接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发生爆炸。 里根美国第49届、50届总统。 板书 真正的英雄 里根 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14自然段) 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25、 短文两篇 【教学思路】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子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学习时宜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同时尽可能对文本的解读进入文化的层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山海经和列子相关的常识学会自主阅读文言短文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熟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背诵课文 2、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课前准备】找资料了解山海经和列子相关的常识两篇短文朗读3遍以上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夸父逐日 一、谈话导入 中国的神话故事浩如烟海山海经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神话故事集。同学们能不能就你知道的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山海经。学生自由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味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师板课题。看看夸父是怎样“与日逐走”的结果怎样呢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3学生齐读。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说说你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文言字词读懂文言文的 学生说方法如看注释查字典组词法换字法联系上下文等 请你再认真地读课文用上你喜欢的方法结合全文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 屏幕显示 逐走 入日 河渭 北饮大泽 道渴 杖 邓林 2、学生自学。 3、学生发言交流自学成果。 4、你能合上课本只看着这些词把故事讲下来吗 学生自由讲述。 学生个别讲述其他学生注意纠错。教师要注意引导纠错并抓住翻译时的亮点作好点评。 5、背诵全文。 四、交流讨论 五、疏通文意 1投影两小儿争辩太阳的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孔子能解决吗 2请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利用关键词完成翻译。如遇到困难可与旁边的同学讨论也可请教老师。 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3班级交流 学生用文句的翻译解决投影的几个问题并交流每个问题相关语句对于翻译的关键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问题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关键词“以”、“去” 六、交流讨论 学了这则故事你有何启发 引导学生领悟孔子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两小儿的探索精神。 学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要探索的问题吗学生自由探究 七、教师总结 探究精神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勤于探究乐于探究。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小儿辩日。 2、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索人类探索大自然、探索太阳的有关资料以“探索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