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2349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不同情景中“星星”这一黑夜中的光明的闪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前者分别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 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能够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感情等 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 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四、教学设想: 1、寻找一个切入口,营造学诗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如: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起到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突破一点,解决一片的作用 3、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规范”,侧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个性化理解、感悟,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之余,能由作品生发开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真谛 4、鼓励学生拓展品读诗歌,互相推荐课外好诗好词,互相介绍鉴赏心得 一、沁园春雪 【教学思路】 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自主学习 1毛泽东:(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展示其书法作品 2了解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难字:莽、娆、竞、骚 4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不当之处予以更正 三、合作探究 (1)上阕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详细分析上阕: 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极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详细分析下阕: 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5)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6)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四、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8226;长沙 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想象描写(虚) 上阕:描写热爱祖国山河 过渡(承上启下)评论历代帝王歌颂无产阶级抒发豪情壮志下阕:议论、抒情 二、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思路】: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雨说是他在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的未来和儿童的成长,于是写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把握“雨”的形象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练习反馈 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六、作业布置: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2、齐读第七、八节,品味其中的“笑” 3、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4、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合作探究 1、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雨说中的“雨”,象征着什么?其意义何在? 四、课堂小结:我们从郑愁予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从诗人的笔下感受到真、善和美其实,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真、善和美只要用心去体会,相信我们也能写出一首首美丽的诗歌.三、星星变奏曲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把握“星星”的意象,联系特定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蕴和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通过诗歌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体验与反思,通过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畅谈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充分搜集诗歌背景资料,做好相关课件,能有感情的范读本诗 学生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课前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和写作背景【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星星点灯,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 导语: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节奏 3、请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简要评点 4、齐读全诗,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并思考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四)品读诗歌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把认为写的好的诗句画出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好在哪里? 2、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五)问题探究 1、两小节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六)课堂小结 四、外国诗两首 【教学思路】 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2、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 2、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 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型】课内自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作者简介: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仅25岁 三、配乐范读 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四、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发欢快的轻音乐) 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等会儿请同学讲讲,你在诗歌情感表达上发现了什么(抓住关键的情感词) 自由朗读谈发现齐读评价齐读 五、个别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但如果深入品味,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疑问我想请一位同学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你不大理解的诗句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自己不理解的诗句了,请将你的问题找出来,让我们共同来研究,看看能否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如果同学所提问题你能解答,就由你来为他解答,好吗? (师生共同解答)六、个别朗读,整理收获,个性化赏析 大家都积极参与了诗歌的感悟,那么,你应该有所收获了,将你对诗歌的理解再次还原到诗歌中,请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可从内容、情感、结构、技巧、字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 我最欣赏“盛夏的豪华”“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白天蝈蝈“乐音”的美妙 (学生自由发言) 七、朗读(男女生比赛) 八、小结:九、指导自读 十、学生自学,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自学问题: 1、诗歌抓住了“夜”什么特点? 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试比较夜与蝈蝈与蛐蛐的异同 (两首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朗读前者时可以感觉到诗歌充满生机活力,后者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学生自由发言) 十一、总结: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是极为平常的昆虫叫声,在诗人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极为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人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诗歌的感悟有所不同但是,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这有限的45分钟,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赏析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进入诗歌美妙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