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1155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花生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教学难点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教具学具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教学时间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倘若有限枯燥厌恶譬如通俗风俗 见识屠场疏忽署名黯然泪下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二、检查预习。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3、学习新词。“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4、分角色朗读课文。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五、完成思考练习3。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六、完成思考练习4。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八、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板书设计:20 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准备过收获节吃花生味美、榨油过收获节谈花生价格便宜论人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七、教学后记拾穗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欣赏充满三理解课文内容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板书(收获)读一读。(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4说说你画的句子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右边腰落下毛病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7 指名读第6、7段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四情感升华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板书设计收获中间:承担生活重担拾穗右边:腰落下毛病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评价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四、交流、评议:1、小组交流。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五、总结。板书:动作具体生动仔细观察神态合理联想真实感人七、教学后记:语文天地四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活页卡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三、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四、出示活页卡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2、齐读摘录的词句。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六、读一读1 自由读一读。2 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七、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二、自读课文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三、交流自读情况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1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2 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5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五、齐读。六、小练笔: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七、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第三课时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六、作业: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第四课时一、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三、全班开展交流。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四、笔下生花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4、教师点评。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七、教学后记:飞夺泸定桥目标:情意:感受、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知识: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能力: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初步学习总结中心思想。重点: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难点: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言行的语句品味,来领会中心。突破口:红军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表现?教学时间: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通课文。2、交流朗读。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交流出示句子。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5、理清文章脉络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出示:17、飞夺泸定桥 赶到夺下交流:2-5 6-86、按事序分段。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二、自学课文1、过渡: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遇到哪些困难呢?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选择完成: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赶到,夺下)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在此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填空: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困难_ _ 红军表现_ _ 3、自学三、导学组织交流,随机点拨。(一)飞:读句并概括:时间紧: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各小时了路途远: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路难行:漆黑的夜里,泥泞天气恶劣: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出示:赶到泸定桥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师引:红军战士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1、时间紧2、路难行3、天气恶劣4、敌人增援谈感受夺:读句并概括: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出示:夺下泸定桥困难桥险,水急,敌狂感受:比以前更危险了。师引: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时,同样遇到了重重困难,1、桥险2、水急3、敌狂红军虽然遇到了,但他们毫不畏惧。在课文第三节中有两句重要的句子,快速找出,出示齐读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齐读1、2、3节,说说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师: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红军就难以夺下泸定桥。他们如何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的呢?(二)小组分角色朗读,思考红军与敌人赛跑有几个来回?从“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开始到第五节结束。1、回答:几个来回?(3个)2、出示填空,概括交流,然后两组读红军,两组读敌人。敌人点起火把,红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敌人问红军哪个部分的,红军告诉敌人是碰上红军撤下的。敌人停下宿营,红军冒雨摸黑前进。(三)谈感受说表现:红军表现: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穿过,冲进,搏斗自由读7、8节,要读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出示填空: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指名读填空,引读第7、8节。(四)揭示文章中心出示:课文记叙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四、引申1、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非常多,在我们课文中已学过不少,请你说说看?大雪山,草地夜行出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65年前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战争史上惊动天地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过程中谱写的最为壮丽的英雄诗篇。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象征中华威、民族魂,它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2、推荐课外读物:山水狂飙(作者:伍近先)(发资料)草地龙虎(作者:陈宇)长征丰碑长征路寻胜(作者:元麟)地球的红飘带(作者:魏巍)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或西行漫记(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3、介绍影片长征一场悲壮惨烈的湘江之战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江西苏区,突围西征,此次由于湘江之战的重创,中央红军从86,000人锐减为3万余人。在这危急时刻,已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力挽狂澜,经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终于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再越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接着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越大渡河,巧妙地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翻越大雪山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共同北上。到达西康阿贝地区后,张国焘恃兵自重,公然分裂红军。面对危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率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东部胜利会师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导演:翟俊杰主演:唐国强、刘劲、马晓伟、李琳)板书设计:17、飞夺泸定桥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桥险,水急,敌狂天气恶劣,敌人增援红军表现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穿过,冲进,搏斗七、教学后记:桥之思一、教学目标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教学策略初读美读欣赏感悟课前准备教学媒体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课: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出示课题:桥之思二、初读课文导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语: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导语: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导语: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请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是纠正发音。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导语: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导语: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课文会有满意的答案。三、美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你是从那里读到的?学生交流。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学生交流。导语: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就更加的方便、美观。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评价朗读情况。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学生自由交流。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布置作业: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导语: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学生们自由交流。指导书写。三、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四、全班交流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师生共同评价。五、总结并布置作业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作业设置学写生字读课文写读书笔记板书设计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七、教学后记:语文天地五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二、指导练习1.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2.通过写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3.你知道字典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吗? (转)(引) (喻)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4.结合书上的插图朗读一下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5试着背诵一下这首古诗第二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那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著名的桥梁?2、你认为人类最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4、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5、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第三课时1 放音乐北京的桥2 自读课文北京的桥是首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3 引导学生诵读其他六座桥。第四课时自读课文看桥人1、初读课文。2、再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作者详细写了“刘老头儿”走马上任后都干了些什么?第五课时(综合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家长、翻阅书报、上网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桥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最新的建桥技术。七、教学后记:美丽的集邮册一、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12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激发集邮热情,仿写自己的集邮册。二、二、教学难点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三、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二、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4、出示投影神圣庐山琢磨轩辕敦煌歌颂不朽硕果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出示挂图):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6、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8、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9、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10、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三、课堂小结: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二、讲授新课:(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1、出示生字卡片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3、出示词语卡片(二)认识新生字,记忆新生字。出示投影你认识这些生字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老师巡视了解情况。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蔚乘”的写法。(老师范写)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并且在组内评选“书写最棒”和“书写进步最大”的学生。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个生字,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把这些生字写的十分规范,同学们在不断的进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把生字写的更美观。七、教学后记: 罗斯福集邮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4、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语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集邮可以培养我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班有同学集邮吗?2、 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总统也和你们一样,有着同样的爱好,他就是罗斯福总统。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罗斯福先生的资料,让人物的生平与集邮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4、谁查到了有关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二、互动: (一) 认识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圈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携带 参谋 揭下 捐献 慰问 图稿 避免 益处 提供 抵偿 (1)“携”右半部分的写法。 (2)“益”的写法。 (3)“供”的读音。 (4)“避”中间部分的写法。 (二) 了解在自读中圈点问题,做简单记录的方法。 1、再读读课文,把自己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比如画问号或直线。 2、学生交流各自的问题: (1) 字面上的问题,例如有关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实在比较生疏的词语,教师可帮助讲解。 (2) 有关课文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 (3) 有关课文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下节课深入思考。3、指导学生在问题的旁边做简单的记录。三、能动: 从课文中选出好词、好句,做摘录笔记。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互教互学为主。 分层次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导语: 1、 谈话:我们继续学习罗斯福集邮。 2、 罗斯福为什么会对集邮产生这样大的兴趣呢?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想法。 3、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互动:1指名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找出有关语句,做出标注。2 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最想了解哪一个方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自己的体会。 4四人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语和句子,谈感受)。 5相机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罗斯福为什么喜欢集邮? 6相机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找出令你感动的词 、句子谈谈 (2)重点理解: 从来不买价格昂贵的邮票把自己的邮票捐给伤员,一直到去世 请不要忘了我是一个集邮者 7指导学生读课文。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当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时候,要注意提示。 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9还有哪些让你感受深刻的段落?相机学习4、5自然段。 想想人们被罗斯福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0小黑板出示罗斯福的话:集邮者得到的益处是这样得多,以至于很难讲清楚这种业余爱好的最大益处是什么。但不论怎么样,集邮所提供的欢乐,证明我们的爱好是可取的,我们得到的足以抵偿我们付出的代价。 集邮给罗斯福先生带来了哪些欢乐? 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三、能动: 讲集邮故事:交流集邮的收获,讲一讲经理过的或看见的、听见的集邮的故事。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为习作做准备。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集邮的原因 学到知识 罗斯福集邮 邮票来源 收益大于付出 普及集邮 关心邮票印刷课题:第六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教学生怎样查找资料信息。2、记录一件事要求学生要真实。3、指导学生写作,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写作,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要求学生记录要真实。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日积月累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2、写摘抄笔记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二、阅读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三、巩固复习。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 ( n n) 参谋(mo mu ) 琢磨 ( zhu zu) 秦俑(yn yn)2 选词填空。 采用 采取 采纳 班主任( )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 )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 )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 赞扬 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 )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 )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 我的发言是2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 因为3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 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四、拓展延伸1、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2、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课题:第六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习作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指导学生习作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邮票)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关于邮票的文章,许多人爱好集邮或者喜欢邮票,因为设计精美的小小邮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你任选一项,写一篇关于邮票的习作。1) 邮票中的(历史、自然风光、伟人名人、科学、文学作品等)2) 我和邮票3) 为某张邮票写说明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1)合理、大胆地想象。 2)拓宽视角。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三、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习作情况做简单总结,对写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四、布置作业课题:第五、六单元测试 课型:测试 课时:一课时一、拼音,写词语。24分dichang xiedai juanxian weiwen houlong wei e( ) ( ) ( ) ( ) ( ) ( )gesong junxiu youjing hexie fengkuang guili( ) ( ) ( ) ( ) ( ) ( )二、一比,组词语.12分撒( )钧( )湍( )捐( )硕 ( )揭 ( )撤( )钓( )喘( )绢( ) 颂( ) 渴 ( )三、找出下面词语中用错的字,并改正。8分千钩一发( ) 随身协带( )壁波粼粼( ) 振耳欲聋(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0分千( )百( ) ( )工( )匠高( )峻( ) ( )光( )色心( )胆( ) ( )山( )岭震( )欲( ) ( )临( )境聚( )成( ) ( )少( )多五、读一课中的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题。16分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 )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版,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版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倾斜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1、用_在文中画出一句比喻句.它把( )比作 ( )。 2、这段文字从( )险和( )陷两方面写出了红军夺桥的困难。、课文写泸定桥的险更能突出红军战士()六、习作30分题目:我爱()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按一定顺序写,做到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课题:第五、六单元讲评 课型:讲评 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对这两单元的知识进行掌握,查漏补缺。2、进一步巩固这两单元的重点知识 。 教学重、难点:测试中出现的错题。教学方法:自学辅导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这两单元测试从整体上看大家对知识点把握的较好,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具体讲解注意的问题。二、总结测试情况1、测试的基本情况情况列表得分9010080897079606960以下平均分人数2、各题得分率及失分点题号一二三得分率失分点三、重点分析纠正答案试卷中出现的错题 四、矫正练习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两单元的重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第七单元:地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三、出示;青岛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 鲁迅公园 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 哈尔滨路 北京路 上海路等,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