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文言文练习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0925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二下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二下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辄( ) 酿泉( ) 潺潺( ) 弈者( ) 阴翳( ) 伛偻( )( )提携 觥筹( )( )交错二、填空。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文中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3、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 4、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5、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 6、文中为后人传诵的成语有 。 三、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蔚然而深秀 ( )(2)、翼然临于泉上者( )(3)、饮少辄醉 (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6)、野芳发而幽香 ( )(7)、佳木秀而繁阴( ) (8)、临溪而渔( )(9)、伛偻提携 ( )( ) (10)、杂然而前陈者( )(11)、山肴野蔌 ( ) (12)、颓然乎其间者( ) (13)、觥筹交错 ( ) (14)、树林阴翳 ( )(15)、泉香而酒洌( ) (16)鸣声上下 ( ) (17 )太守之乐其乐也( ) ( )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D、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五、一词多义归: 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而:临溪而渔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卷卷有爷名乐: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六、翻译。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字者,太守也。 小石潭记二、翻译语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三、课文理解题: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动态句_,_。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小石潭是如何发现的_,_,_,_,_,_。描写小石潭石头的句子_,_,_,_,_,_,_。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3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4、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看,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5、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第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请你就此做些品析。6、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7、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8、“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_9、“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11、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答: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12、“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答: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答: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14、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答: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赏析 第一段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闻”、“伐”、“取”、“见”等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全石以为底”一句写出了小潭最为独特的地方石底,“小石潭”也是以此命名的。然后又写了石的变化,突出了山水之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了潭边的青树、藤蔓,有形有色,有动有静,生动传神,细腻精炼。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顺序是: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第二段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突出潭水的澄清。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写游鱼时,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写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相互取乐,这是作者把自己的快乐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明灭可见”更是生动传神。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写小溪的岸势又用了个比喻:犬牙差互,显出参差不齐。 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突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空灵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心有不平的痛苦心情。文章结构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第二段: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第三段: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第四段: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第五段:记录同游者马说(一)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B.“天下无马!”呜呼! C.其真无马邪? D.其真不知马也。1“策”的意思是_,“策”的意思是_。2“食”通_,“材”同_,“邪”同_。3朗读时,A、B、C、D句应分别读出什么语气?答:_4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译句,答案写在括号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A世上一有了伯乐,就有了千里马。B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马夫叫它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称呼它。B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B千里马很多,而伯乐却常常得不到。5下列句中的“之”是代词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执策而临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真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_7作者用“真不知马”的人喻指什么?答:_四)读马说一文,答16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2“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无从致书以观C俯身倾耳以请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 B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D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作“_”,而以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5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译句,答案写在括号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A世上一有了伯乐,就有了千里马。B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马夫叫它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称呼它。B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B千里马很多,而伯乐却常常得不到。6下列哪一项中的“之”是代词?( )A马之千里者 B执策而临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五)阅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三个加点“食”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个都读“sh”,后一个读“s”B前一个读“s”,后两个读“sh” C前一个读“sh”,后两个读“s” D三个都读“sh”2跟“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句意相符的一项是( ) A想得到许多平常的马却不能得到B想跟平常的马等同也不可能C想把平常的马看成千里马也不可能D希望平常的马等自己一起驱驰是不可能的3对两个加黑的“马”字所指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马”都指千里马B前者指所有的马,后者指千里马C前者指千里马,后者指所有的马D两个“马”都指所有的马4对马说一文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 )A该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D选段开头三句话,作者从反面发出呼吁:对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E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马说练习题答案(一)1鞭打、驱赶 竹制的鞭子2饲 才 耶3A.陈述、排比B.感叹 C.反问 D.推断4B B A5B(A和C中的“之”是助词用法)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昏庸无知、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四)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D3D4食马者 千里马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5B B A6B(五)1C 2B3A4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