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二单元主讲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608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上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上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我给江主席献花8虎门销烟)主备人:陈艳一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四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本组课文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有人物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其中25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4、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6、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四、教学建议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领悟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统筹安排课后练习,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训练目的。四、课时安排10-12课时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八、课时简案5.我给江主席献花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2、学生发言。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毯、频、董”五、布置作业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1、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1、学习“等待”一部分。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a、请看这些资料: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c、指导朗读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3、学习“忘不了”部分(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a、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b、有感情地朗读。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5、延伸: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总结课文。2、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6.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2、提问: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呢?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二、初读课文1、要求自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并且正音,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进行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默写,反馈指导。“碑”的关键笔画“”,“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得比较流畅,有一定的速度。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组长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组员评议,打分。3、大组汇报:教师抽读,大家评议,给小组打分。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思考: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安门广场的?2、小结:广场上的景物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广场清晨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3、再读课文思考,仍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段落?怎样分?4、小结:一(1)二(23)三(4)四(56)五、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2、讨论: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最重要?3、齐读。六、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初读了课文,你对于天安门广场有着怎样的印象?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听写生词。完成习字帖,注意间架结构。请以“宽广”、或者“壮观”为主题搜集资料,给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词语2、同桌交流反馈,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3、提问:天安门广场是一座什么样的广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你愿意就哪一个特点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1、指名读2、3段,思考: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2、完成课后第四题:出示挂图,指名介绍各个景点的位置。重点理解并且用好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思考:观察点有变化吗?3、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把你认为写出天安门雄伟壮观的语句勾画下来,在你觉得写的好的地方加上着重号。4、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勾画有关语句。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他们有什么特点?5、看图完成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三、讲读课文第四段1、指名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2、抓住重点词指导理解:“向往”是什么意思?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3、齐读第4自然段。四、讲读5、6自然段1、小声读,思考:这两段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清晨升旗仪式;节日之时。2、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3、出示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提问:你对于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指导朗读: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受来?4、小声读第6自然段,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向大家介绍你的阅读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想像来谈。5、朗读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评议朗读: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6、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能用上它们也描述一段类似的景象吗?7、出示填空题,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1、小结:通过学习,你对天安门广场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想去吗?为什么?2、出示图片,要求仿照课文第二小节的写法描述图画上的景象,注意方位的顺序,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7.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一、 揭示课题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谁见过,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2、谈话:它的作者就是(板书课题)3、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4、组织解题:“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二、 初读课文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3、指导写生字: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音。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说说。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3、小结:一(13)二(47)三(8)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听写词语。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中国的世界上地位。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2、组织反馈。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 细读课文1、小声读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立下了什么志向?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这段话有几层意思?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提问:那么,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提问:“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7、指导朗读:8、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原句比较体会。指导朗读,9、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10 、组织交流。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提问: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联系徐悲鸿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默读第8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13、讨论归纳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提问: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4题。(3)为“真正的中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及时代背景1、出示林则徐画像,提问:他是谁?他曾经作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2、板书课题。3、解题:出示地图,介绍虎门的位置。圈点“烟”指什么?“销烟”又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教师相机介绍鸦片的危害,及十八世纪中国深受此毒害的境况。尽量让学生介绍)你对林则徐还有什么了解?简介人物。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检查预习:(1)在预习中,你了解到什么?给 大家汇报一下。(2)在预习中,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整理问题归类,并且板书。3、学生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4、读后讨论:帮助理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经过。5、再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6、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领读齐读。正音,重点强调“寨、渣”读准翘舌音;“分、担、缴、侮”读准声调。这些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你怎样记住他?(提示“讯、泄、侮”的笔顺写正确,“抛”字结构要匀称。)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在这些词语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齐读生字词。7、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准。8、易错之处,集体纠正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在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销烟”的经过?其他小节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3、小结分段方法:(一)1(二)2(三)35(四)6或(一)1(二)25(三)6(学生说清理由,两种方法都可以)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布置作业:听写生词;熟读课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词。2、集体反馈。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讲读课文1、谈话:那一天,虎门寨是怎样一个情景?带着问题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2、再读课文,思考: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在那里?把你认为描写得不同寻常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体会。3、讨论:体会人多:“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侧另一侧”相机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体会场面庄重:“彩旗林立,文武官员,外国商人都来了。”相机理解“林立”的意思。提问:人们都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朗读课文,展现这壮观场面。5、讲读35自然段默读,思考:这几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哪一段最具体?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节讲了哪几个意思?练习分层。小结:第一层:下令硝烟。第二层“销烟”经过。 学习第一层(13句)a、自读体会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气势,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b、朗读,读出气势。 学习第二层(45句)a、边读边归纳:林则徐是怎样硝烟的?尝试用词语列出小标题。b、思考:从“撒盐抛烟、到石灰”描写细致,不但毫不凌乱,而且使人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c、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词介绍一件步骤比较复杂的事情吗?D、指导朗读第二层,读中感受这些词的好处。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当时的场景。提问: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默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由此可见,老百姓对销烟的态度是什么?你知道是为什么?指导朗读,体会人们的心情。自读第五自然段,标出数量词,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销烟时间长,数量多,战果辉煌。)出示句子:“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提问:这是什么样的一幅场景?对于老百姓而言,卷走的仅仅是烟渣吗?想像一下,那些外国鸦片贩子此时的脸色怎样?你的感觉呢?齐读,体会。6、讲读首尾两段。谁来为我们读读最后一小节?采访:你读了有什么感觉?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哪些词语读了最让你感到兴奋?为什么?默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说“值得纪念”?指导朗读,体会。三、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2、布置作业:听写生词。习作2一、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1、自读例文1,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小作者的一个什么特点写的?用什么材料来反映的?2、再读例文, 了解突出特点,作者详细写了自己的什么?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4、小结:要围绕一个特点选材,要抓住动作描写,突出自己的这个特点。5、再读例文2,思考:这篇例文的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事例来反映的?6、小结:在写作时,要使自己的特点突出,就要选择典型的、能反映自己这个特点的材料。还要抓住细节描写,尤其要写出自己使怎么做的,这样会使特点更加突出。二指导选材1、示:上节课,我们开了夸夸我身边的小能人的交流会,你觉得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当时有哪些同学说的是你?是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选择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选材,确定写哪个典型材料?现在考虑一下自己的作文思路吧。2、织交流。3、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三、进行习作1、教师巡视。第二课时一、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修改。二、小结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3、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三、指导修改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2、组织交流。3、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四、尝试修改练习2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6、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2、组织交流。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三、交流资料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2、组织交流。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预习成语。 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第二课时一、指导学生学习清楚地介绍。1、指名读书上”开学了”这一段训练要求,思考:要是让你说,你会怎样说?2、组织交流,指名评议:你觉得他介绍得清楚吗?你能根据他的介绍想象出他家的走法吗?3、出示小芳的作业,思考:我们都没有去过小芳家,你现在能根据小芳的介绍想像小芳家的走法吗?4、再读书上的介绍,思考讨论:小芳的介绍并不复杂,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清楚呢?把小芳介绍中的关键词标注出来。这都是一些什么词语?由此可见,要想介绍清楚,要注意一些什么?6、学习运用:刚才我们围绕“怎样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地走法”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再来尝试着说一说。二、训练学生尝试画出路线图1、布置自学:请大家先仔细看小芳的路线图,然后把刚才的介绍给同桌听,让同桌按要求画出路线图2、组织交流。3、提问:要这么清楚地画出路线图,要注意什么?三、交流资料1、谈话:课前,我们请大家搜集了自己家地名地来历及变迁。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交流交流。2、组织交流。四、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预习成语。 小练笔:欢迎你到我家来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练习表演。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第一次与你的家人见面,你总会向他们做介绍吧。一般你会怎么做呢? 2、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师谈话: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师:叫我一声。哎,你后面的人是谁呀?2、师: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3、师: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吗?(教师介绍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应该是要博得父母的好感,所以,应该多介绍她的优点,表达自己的好感,语言可以有一些感染力。) 4、过渡:看,介绍原来也有这样的学问呢!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2、大组交流。3、小结:介绍不但要多介绍好朋友的优点,关键还要真诚。三、小结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小练笔我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