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l****n07 文档编号:950569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第五单元一、无端崖之辞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赏美文庄子的翅膀叶春雷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课内挖掘】课内素材淡然物外的庄子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庄子那种逍遥豁达、积极乐观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代圣人。庄子的生活尽管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销蚀他的清高和孤傲,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章。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者的心灵。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沉重是自找的。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锃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浮沉中,飞翔一生吧。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会(Kui)稽得车数乘(chn)B履(l)危石 困窘织屦(j)C趣(q)灌渎 离而腊(l)之D逡(qn)巡 穷闾阨()巷解析:A项,“乘”读shn;C项,“趣”读q,“腊”读x;D项,“阨”读i。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处穷闾阨巷 穷:贫穷B履危石 危:危险C惠子相梁 相:辅佐D益车百乘 益:增加解析:A项,穷:荒僻;B项,危:高;C项,相:做国相。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之:均代鸱(猫头鹰)B已而大鱼食之之:代鱼饵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之:指“七窍”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之:代箭解析:A项,前一个“之”代“鸱”。后一个“之”代“鹓刍鸟”。答案: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匠石斫之 斫:砍B听而斫之 听:听凭,任意C当是时,犹象人也 象人:木偶人D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恂目:害怕的样子解析:D项,恂目:眨眼,眼睛转动。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嗔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项,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B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C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D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解析:断句时要注意关键词语“使”“则”所领起的两个分句构成的假设关系。“周”是庄子的名字。答案:C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服”是指儒家传统上周朝到明朝的儒者服装深衣,戴章甫之冠。与儒服相对的是短衣剑服。B“四夷”是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D“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宰杀牲畜的官员。解析:“宰人”,后泛指官员,此处指“掌管膳食之官”。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本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解析:A项,错在庄子并非真的剑术如此高明,是庄子为了劝谏赵文王而夸张的,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的是庶人之剑而非天子之剑”。D项,从原文可以看出庄子劝谏赵文王要有天子气魄,使天下臣服,而非无为思想。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_(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_答案:(1)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2)在赵国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好剑术,三千多剑士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每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太子就派人将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拜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对。我们大王见的,只有剑士了。”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用了三天,于是拜见太子。太子和他去拜见赵文王。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拜见大王。”文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吗?”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文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等安排好斗剑的时间场地再来请您。”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然后才召见庄子。文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文王说:“您使用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剑,只请王选用,请等我说后再行比试。”文王说:“愿意听您说此三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文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的石城做剑尖,拿齐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靠刑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向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文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的头发突出鬓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于是文王引他走上宫殿。掌管膳食的人送上食物,文王绕着座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三、语言运用9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答:_解析:这段文字中主要是使用了不得体的词语,可结合平时掌握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作答。答案:“府上”修改为“寒舍”;“令尊”修改为“家父”。“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改为“发表高见”,或删掉);“务必”删掉;“恭候”修改为“等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