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221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3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周宁一中 郑正宝 355400【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与季节”。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标准解析: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地理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而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新生,他们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其认知水平处于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天文知识,但空间想像能力差,对于天体位置、运动等天文知识的理解有难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量运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教具,学具,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逐步归纳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四季的形成原因。同时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及新课标中“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学具。通过完成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思维的能力。(3)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太阳直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学具的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四季的形成和划分,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和科学的态度。 (2)激发学生探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四季的形成和划分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影象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难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卡纸一张(50cm50cm)、直尺、圆规、剪刀、图钉、蓝色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蓝色有机玻璃)一张(30cm15cm)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问题1:图1中寒暑假早起床的时间分别是几点?问题2: 图2中南北半球的圣诞老人的服装有什么差别?问题3:图3中为什么两个不同纬度的小朋友正午的影子会不一样?同一地点同样是正午,冬夏小朋友的影子会一样吗?问题4:图4南极极昼图中,南极的太阳为什么一直挂在天空中?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图片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可观察的现象设置为情景,并设疑。这样可以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回答转折以上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可以解开疑团了。多媒体课件(地球公转)注意观察地轴的指向;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公转在不同位置的速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提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怎样?怎样表示?多媒体课件(黄赤交角)地球绕自转轴自转产生什么平面?地球绕日公转产生什么平面?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产生赤道平面,公转产生黄道平面。教师归纳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二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保持6634的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板书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1、黄赤交角的形成课件演示,提示学生注意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运动的变化学生讨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又有什么变化?如果黄赤交角为45,太阳直射点又有什么变化?教师演示讨论题的课件,并纠正学生讨论结果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基础。为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做准备。2326S2326N课堂练习布置学生看第19页第二段和第20页第一段,完成练习:在左下图ABCD处分别填二分二至及日期,并在右图中绘制出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及时间。设计意图:巩固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板书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具制作(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完成)步骤:1、 把卡纸剪出一块30cm20cm的纸片,在正中画一条竖线。2、 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15cm的圆,并用剪刀剪下。在圆上过圆心用粗线画出地轴,用细线画出赤道,用虚线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并标上经纬度。3、 用图钉把圆固定在卡纸正中上,并在右侧画平行的箭头表示太阳光线。2326S2326N6634S6634N4、 用蓝色塑料透明薄膜遮住左侧表示夜半球(如下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太阳高度角)板书(1)、太阳高度角播放多媒体课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要求学生边看课件边转动圆看看直射点是如何在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要求学生把北回归线转到直射点处(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2、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北半球的昼弧与夜弧长短如何?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3、 地轴与晨昏线是怎样的关系?4、 太阳高度角如何分布?2326N要求学生把南回归线转到直射点处(如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北半球的昼弧与夜弧长短如何?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2、 地轴与晨昏线是怎样的关系?3、 太阳高度角如何分布?学生回答:要求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责备批评,要做到正确评价,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评价学生,共同进步。教师总结全球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板书(2)、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不断的转动圆,使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模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思考下列问题:1、 从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期间,地轴与晨昏线的夹角如何变化?北半球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如何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分布的?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又是如何变化的?2、 从南回归线移到赤道期间,地轴与晨昏线的夹角如何变化?北半球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如何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分别的?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又是如何变化的?3、 假设我们把蓝色塑料薄膜放在右边,太阳光线移到左侧,这时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昼夜长短如何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分别?板书2326S2326S(3)、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设计意图:这一学具的制作过程,正符合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要求;而且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的观察能够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易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的规律。而且也正是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演示课件: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学生思考1、从天文含义上来看四季的成因是什么? 2、我国和欧美四季划分有什么不同? 3、气候统计上怎样划分四季?板书3、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1)、四季的形成原因 (2)、四季划分教师总结1、四季的成因: 2、四季的天文含义: 3、四季划分:设计意图:说明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综合表现,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通过课件可以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大家是否还记得开始时我给大家提的几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可以意识到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课堂练习【教学反思】1、 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本节课能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采取小组合作制作学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2、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本节课教学活动中的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既直观又便捷,而且能形象地把地球运动这一最难想像的天文现象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使用制作学具这一既传统又新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学具的使用本节课学具制作是亮点,学具的使用是关键。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点评】本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的项目上重视了对新课标的解读分析和学情分析。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确定了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使学生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调了新课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基本例念。特别是教具的制作,实现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