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0142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戴松崟【试卷综析】本套试题考查全面,题量较大,经典题目居多。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命题坚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依托历史材料来支撑题干,创设问题,融入情境,探究问题,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践性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请认真填写班级姓名、考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1、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申候起兵的理由应该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得民心者得天下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D.顺乎天而应乎人【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C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宗法制规定周天子及诸侯的位置由嫡长子继承。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违反了宗法制度,申侯以此为由起兵杀掉幽王。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2、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做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有利于宰相的擅权专政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A B. C D【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B解读图片信息,隋朝在皇帝之下设置三省,并在尚书省之下设置六部负责执行,这一制度即可判断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将相权分割,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题文】3、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B“天人感应”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知识点】O1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 A项强调的是贵族享有法律特权,C项强调人才的重要,D项强调维护诸侯权力的扩张,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一方面突出君权,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君权进行一定的制约。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4、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亩收税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县制始于秦朝C民国初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了一部分的人群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当代欧美各国民众存在严重的精神困惑【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C A项只能说明当时鲁国开始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但不能推广到各个诸侯国,所以叙述错误,依据所学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B项错误;战后艺术的发展并不都是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也有积极的方面,所以D项说法也不正确,C项说法比较客观准确。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5、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它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D根据材料信息“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可判断该制度设置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判断可知该制度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6、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D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期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证明了其错误,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7、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B依据材料强调天下大事必须由宰相审查成熟以后才施行,否则就需更改,这实际上是阐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8、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答案】B “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一种文明冲击另外一种文明,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政治文明,也就是中国接受并融入西方文明。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这是侵略战争造成的,侵略战争并不是文明。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知识点】C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从时间上来看,A、B、C、D项都符合;从社会转型的特征来看,洋务运动对应的是经济起步,戊戌变法对应是的政体变革,而马列主义的传入对应的是思想解放,故A、C、D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并不具有社会转型。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题文】10、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知识点】J1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A“粤匪”指太平天国运动,“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题目的意思是指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希望救亡图存,维持清朝的统治,药方就是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 。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1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知识点】R1近代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答案】B萧功秦认为,由于民族危机而激发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与题目中的民族危机无关,故排除A项。B、C、D三项都与民族危机有关,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出现于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出现在1915年以后,B项符合“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1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新观念”主要是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C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甲午战争失败和义和团运动后,清政府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一系列措施。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13、1905年,慈禧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D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需先行调查谨慎进行【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B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清朝统治者实行立宪的目的是使“满洲基础永久确固”、“ 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据此可知清政府是为了对抗革命而实行立宪,其真实目的还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14、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有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由此可见A.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的核心 B.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政治革命C.民生主义是民主革命的目标 D.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缺一不可【知识点】R3近代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A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而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治革命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据此可知,孙中山认为,要想推翻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单靠民族主义是不能成功的,必须实行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1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案】A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作者认为要想学习西方的文明,其学习的顺序是先学思想变革人心,再学制度改变政令,最后学西方的科技。而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则是从洋务运动学西方的器物,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到学西方的制度,最后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顺序与此正好相反。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16、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B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案】A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分别指的是1851年与1911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可得出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17、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武昌起义新青年A. 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 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 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 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知识点】C2 R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答案】C汉阳铁厂和京师同文馆分别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企业和新式学校;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对统治;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四幅图片都是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18、革命党人陈天华曾经说过:“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其实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主共和 D民贵君轻【知识点】R3近代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B材料中强调“东家”(即百姓)可以撤换“舵工”(即皇帝)和“水手”(即官府),说明人民有权来决定由谁来掌握“国家”这艘大船,即“主权在民”。故选B选项。A项主要是强调人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任何人不能随意的剥夺;C项强调的是君主立宪制,君主依然是国家元首;D项是传统的重民观念,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19、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A孔子改制考 B革命军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论人民民主专政【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C“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说明要防止专制独裁,制约权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20、近代史专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的是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改良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A“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说明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不正确,涉及题干片面的意思;C不合乎材料的主旨,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21、“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遭到挫败 B. 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存在分歧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始形成 D“左”倾分子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 【知识点】C3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答案】B材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因此A错误; C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22、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颁布标志着预备立宪的开始B.“明定国是”诏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C.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D.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知识点】C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政策【答案】D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A项错误;“明定国是”诏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立宪制的变革,B项错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C项错误;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这一说法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23、“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了,同时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了。炼污的政府,反动的集团,让它们都随着旧年滚到后面去吧!”(钱家骏日记)材料表明作者当时看到了A.共和取代帝制的现实 B.袁世凯军阀统治的彻底失败C.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D.解放战争即将赢得全国胜利【知识点】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答案】D提取材料信息:“去年年初国内战局毫无开朗现象,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片光明的远景”、“大半个中国今年绝对可以在安定中开始建国工作”、“民主与反动势力的实力也是越见优劣分明”,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形势是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24、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产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应苏联的官方态度【知识点】C4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答案】B依据材料“(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再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是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25、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知识点】E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C 1954 年政协性质变化, 指的是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改变为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机构,原因是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 A 错误,近现代中国历史社会性质变化年份可以考虑1840、1949 和1956,即1840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 年新中国建立,半殖半封向新民主 主义社会转变,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B 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 D 错误,中苏关系恶化发生在50 年代末期。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26、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点】K1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D解读材料信息,“新乐园”的特征是“吃喝穿用不要钱”,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基本特征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符合题意。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27、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知识点】F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答案】A 依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发表的联合公报确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局势的和平和安定。故选A,排除D。B项是1979年元旦;C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张。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28、刘少奇的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里的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知识点】E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29、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知识点】E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答案】D注意材料的时间限制,是“1978年至1992年”,据此排除A项;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排除B项;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排除C项。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30、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知识点】F1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答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结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该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后来国际社会上处理过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31、梭伦时期的四百人议事会和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议事会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A. 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B. 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C. 前者对所有公民开放,后者基于等级选出 D. 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从古代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了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每个部落选出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前者基于血缘部落选出,后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32、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政治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答案】A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B项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符合两者;C项中“小国寡民”仅仅是古希腊的特点;D项中“分封诸侯”是中国周代的特点。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题文】3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一条规定,经济活动中缔结契约,“其所用的法定语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这一条款的规定 A.维护了平民应有的立法权 B.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 C.提高公民的社会政治地位 D.适应帝国境内民族间贸易发展【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答案】B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对经济活动的规定,确立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故选B。A、C两项与材料内容无关;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适应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故D说法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34、“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它是唯一而一同的法,永恒而不可改变,约束所有时代的所有民族。”此材料体现的是A社会契约论 B民权平等说 C理性主义 D自然法精神【知识点】A3古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从题干“真正的法律是与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的永恒”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一种法律观念,即自然法。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史结论。【题文】3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议会与国王在权力上实现了分权【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案】B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之后只是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非结束,排除A;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并非平衡,而是以议会为中心,排除C;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逐步确立的,并非光荣革命之后就立即确立,排除D。故本题选B,它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题文】36、魏源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国立宰辅大臣,共商事务。国家费用,先与乡绅会议,而后征纳。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对此评论最为恰当的是A魏源对君主立宪的运作机制作了较真实叙述B魏源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C魏源未能抓住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本质特征D魏源主张中国应效法英国君主立宪体制【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案】C材料中的“国立宰辅大臣,有要务则国王召议事百十三员会议”是对君主立宪运作机制作了较为真实叙述,“与中国军机、都察院无异”是对中、英的政治制度作了相应的对比,但是中英两国属于不同的社会性质,本质明显不同,所以说C更符合题意。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37、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多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A.君主立宪制尚待完善 B.王在议会王在法上C.君主专制影响尚存 D.国王意志影响立法【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案】A 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不对国王负责;C、D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光荣革命”后国王仍然保留一定的权力,但是毕竟不像革命之前那样独揽大权,实行君主专制,“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只能理解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史结论。【题文】38、四位同学讨论西方民主制度,其中最有道理的是A甲:现代民主制度渊源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B乙: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启了现代民主制先河C丙:美国分权制衡模式是民主共和唯一蓝本D丁:西方民主制是人类文明遗产的继承发展【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答案】B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是代议制民主,而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A项表述不准确;美国分权制衡模式是民主共和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形式,但并非唯一蓝本,B项表述不准确,西方民主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是近代社会的制度创新,D项表述不科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用法治取代了人治,开启了现代民主制先河。故选: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题文】3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两部文献都颁布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是该国首部资产阶级宪法;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A BC D【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答案】C 美国历史中,并没有封建主义的传统,所以无所谓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判排除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均是正确的。故选:C【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题文】40、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知识点】B1 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答案】A 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各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如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说明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的形式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采用了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非选择题(60分)【题文】A2 H2 O2 41、(13分)历史“面面观”史学界有人认为,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时代,“弱宋”几乎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但也有许多学者主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时代。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造成“弱宋”的原因是什么?(6分)(2)你是否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并说明理由。(7分)【知识点】古代中国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商业的发展 宋明理学【答案】 答案: (1)水平1:能举出“弱宋”的具体表现,且原因分析到位。(表现2分,原因分析4分,共6分)如:“弱宋”的表现宋朝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始终与多民族政权并立;边境安全存隐患,长期通过“金钱换和平”的下策(澶渊之盟、绍兴和议);两宋最终分别被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所灭。(任意两点,各1分)“弱宋”的原因分析宋太祖采纳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解除将军将领兵权;以“重文轻武”为国策,防范武将,建立文官体制;内重外轻、更戍法等,形成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缓解边境安全隐患,长期通过“金钱换和平”的策略,加重政府开支;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加剧了“弱宋”局面。(任意两点,各2分)(2)水平1:基于题意的观点进行判断,并理由充分。(7分)如: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理由:宋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从科技方面看,有“三大发明”及沈括的十二气历;从思想文化方面看,理学达到儒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司马光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宋词的繁荣;另外,如文官体制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等。(4分)宋朝是中国的“经济革命”时代,表现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的诸多表现:三大贸易港、市舶司、番市番坊等,与亚非各国交往频繁。(3分)又如:不同意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时代的观点。理由:三大发明等科技发明依然是传统科技,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近代科技有本质不同;理学虽然是儒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但根本上说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是儒学的复兴,与西方文艺复兴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新思想也有本质区别。(4分)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繁荣,但未出现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经济大发展,因此不能称之为“经济革命”。(3分)水平2:基于题意的观点进行判断,但说明理由不够充分。(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水平3:仅对观点进行判断,无理由说明。(0分)解析:(1)解读本题要仅仅围绕“弱宋”来归纳表现,分析原因。表现可从多政权并立、边境安全存隐患、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等方面归纳,原因可结合宋朝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造成三冗二积的恶果予以分析。(2)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解读的关键在于根据选择的观点完整科学的提供适当的论据,理由充分。【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题文】A1 A3 R1R2 P242、(32分)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1)结合所学,试从形成途径、主权状态、首领产生标准和文化认同四个方面来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8分)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8分)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3)阅读上表,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12分)【知识点】古代中国 古代世界 近代中国 近代世界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启蒙运动【答案】 答案: (1)希腊城邦西周诸侯国形成途径自下而上/村落聚合而成自上而下/分封而成(2分)主权状态完整不完整(2分)首领产生标准才干、品德血缘关系/世袭(2分)文化认同侍奉同一保护神尊奉周天子/礼乐制度(2分)(2)核心主张: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完整的民族国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2分)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自由权利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2分)民族主义的原因: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才能谋求民族独立;(2分)维新派认为近代欧美因民族主义而强大。(2分)自由主义的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有名无实;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专制制度和专制思想是中国落后的主因;陈独秀和胡适等人认为民主、自由导致西方的繁荣发达。(1点2分,2点即可。4分)(3)第一种划分:6-13世纪、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17世纪晚期-18世纪,第二中划分:6-13世纪、14-18世纪,或6-13世纪、17世纪-18世纪。6-13世纪: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2分)背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整个欧洲,影响到法律的制定;东罗马帝国为加强对域内众多民族的统治,制定适用于各民族的法律。(2分)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2分)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2分)17世纪晚期-18世纪: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2分)背景: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解放。(2分)17世纪-18世纪:自然法是人性和人类意志的体现。背景: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中心,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解放。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希腊城邦是自然村落组成的,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则是自上而下的分封形成的;主权状态上诸侯隶属于周天子,没有完整的主权,而城邦则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主权;希腊城邦首领是依据才干选举产生,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则是世袭的;分封制下各诸侯都需要遵从周礼。(2)依据材料“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维新派主张建一个完全无缺的国家,即是从民族主义的立场来探讨救国方法;由“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则侧重于人的自由,主张自由主义,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情况加以回答。可以得出各自原因。(3)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阶段:6-13世纪: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体现;14-17世纪早期(或17世纪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体现;17世纪晚期-18世纪:自然法是人类意志的体现;17-18世纪(或14-18世纪):自然法是人性和人类意志的体现。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选做题部分【题文】T1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知识点】古代中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 答案: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解析:考查学生“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的“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需要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第(1)问的回答要精读史料,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第(2)问的回答要结合变法的背景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题文】T24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代表们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据材料概括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关于人权和公民权的主张,(5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4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仿照示例续写内容。(6分)【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仿写】颁布人权宣言【知识点】近代世界古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答案】 答案: (1)主张:天赋人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主权);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法津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4分)进步意义:否定了封建等级和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鼓舞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推动大革命深入发展等。(2分,答出1点即可)(2)仿写:颁布人权宣言目的在于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在将矛头指向封建旧秩序的同时,更重视对“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基本民主原则的阐述。(4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说明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说明主张主权在民;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说明主张法律至上,法津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公民享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利;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明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第二小问根据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回答。(2)参考【示例】“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可以得出主要是强调颁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和侧重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主要目的和侧重点的角度进行仿写。【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表格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题文】T3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一战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