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837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1经济危机下的推手经济长波理论:每一次的经济低谷必定会催生出某些新技术,而这种技术一定能为绝大多数工业产业提供一种全新的使用价值,从而带动新一轮的消费增长和高额的产业投资,以触动新经济周期的形成。 过去的十年间,互联网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目前的经济危机让人们不得不面对紧迫的选择,物联网技术成为推动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特别重要推手。2传感技术的成熟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涉及人类生活,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传感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例如常见的无线传感器(WSN),RFID,电子标签等。3网络接入和信息处理技术大幅提高 目前,随着网络接入多样化,IP宽带化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跃发展,基于海量信息收集和分类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二 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提及物联网概念,但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并指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并描绘出“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啊主人忘带什么东西等等。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物联网本质就是让地球上的物品能说话,让人们能通过网络智能地听见物品说话、看见物品的行为,同时又能让物品智能地听话,智能地动作,达到让物质世界与人智能对话的目的如果说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即将到来的物联网的时代更将逐渐消除人与物之间的隔阂 ,人与物、物与物的对话将得以实现。三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EPC物联网应用层:应用层是构建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之上的应用系统,包括商业贸易,物流,农业,军事等不同的应用系统。网络层:即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包括Internet,wifi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网络。信息采集层:数据采集指包括条码,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蓝牙等在内的自动识别与近场通信技术获取物品编码信息的过程。编码层:编码层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信息交换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字。编码是物品设备,地点,属性等数字化的名称。 EPC物联网 1 .EPC系统是一个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它由EPC编码体系、RFID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EPC编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和EPC信息服务(EPCIS)。PML: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2.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目前,日本支持的UID(Universal Identification,泛在识别)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码)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我国的RFID标准还未形成。EPC编码有通用标识(GID),也有基于现有全球唯一的编码体系EAN/UCC的标识(SGTIN、SSCC、SGLN、GRAI、GIAI)。这类标识又分为96位和64位两种。 3 .ONS系统架构4 .EPCISEPCIS以PML为系统的描述语言,主要包括客户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查询模块三个部分(在EPC1.0中称为PML服务器;在EPC2.0中,完善了功能并称为EPCIS服务器)。客户端模块主要实现物联网EPC标签信息向指定EPCIS服务器传输;数据存储模块将通用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在产品信息初始化的过程中调用通用数据生成针对每一个产品的属性信息,并将其存储于PML文档中;数据查询模块根据客户端的查询要求和权限,访问相应的PML文档,生成HTML文档,返回给客户端。四 世界各国物联网战略计划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2008年美国“智慧地球”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基础设施)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该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具体来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段,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施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全球的“智慧”状态,最终实现“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IBM 还进一步推出其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与智慧城市系统等。“智慧地球” 的核心是“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其基础是传感网、物联网和因特网在各行各业的高效融合与综合应用。这种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随时随地沟通的全新网络环境称为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物联网、因特网与空间信息系统基于(RSGISGPS的SIS: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的高效融合,将使数字地球、智慧地球从理念逐步转为实际应用。2009年欧盟 物联网行动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具体计划,并且决定投入100亿至120亿欧元用于智能城市建设。目前,欧盟智能城市建设主要包括智能建筑、智能能源网络、智能城市交通和智能医疗系统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欧盟的智能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智能经济。目前,欧盟已经挑选出大约30座城市作为建立智能城市的首批试点。2009年日本I-JAPAN战略 日本IT战略本部于2009年7月6日正式推出至2015年的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该战略命名为“I-Japan战略2015”。即日本政府以完善2006年1月份公布的“IT新改革战略”为基础,沿用其成果,制定了新的“I-Japan”战略。“I-Japan”战略描述了2015年将会实现的日本数字化社会蓝图,阐述了实现数字化社会的战略。日本旨在通过数字化社会的实现,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参与解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确保日本在全球的领先地位。“I-Japan”战略改变以技术为主的方略,真正从“以人为本”出发,着眼于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普遍为国民所接受的数字化社会。“I-Japan”战略分为“3大核心领域(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医疗保健、教育与人才)”和“激发产业与区域活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及“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3个范畴。2009年韩国U-KOREA战略 继日本提出u-Japan战略后,韩国也在2006年建立u-Korea。“u”(ubiquitous,意指“无所不在的”)来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韩国是目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同时它的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也居世界前列。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u”化战略的政策动向,韩国制定了u-Korea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韩国信通部推出IT839战略以具体呼应u-Korea。韩国信通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Humanism in the Digital World:IT839 Strategy)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配合 u-Korea 推出的 u-Home 是韩国的 u-IT839 八大创新服务之一。智能家庭最终让韩国民众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远程控制家电设备,并能在家享受高质量的双向与互动多媒体服务。.2009年中国“感知中国”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2009年11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还成立了由7名顾问和20名专家组成的市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和无锡市“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把关。无锡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订并出台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纲要关于开展传感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同时编制完成了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空间布局规划和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20102015年)。规划确定了到2012年全市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2015年达25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中科院是率先与无锡市全面合作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研究机构。无锡市政府依托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基础,专门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重点开展物联网产业化顶层设计,组建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攻关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核心平台,为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国内物联网方面有较深入研究的高校已分别在无锡规划、建设和推进其物联网研发机构的设立工作。五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物联网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其中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监控,远程医疗,智能城市,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追踪与物品管理 (GPSONE)等方面。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对于物联网在国内市场空间,权威机构预测,仅“产业排头兵”RFID领域,今年国内市场规模就将达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 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而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约1000亿元产值,并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物联网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只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运用。常见的运用案例有: 一 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 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多万元,加上配件共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二 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 。我国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2010年6月18日在苏州科技城投用,该中心将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以往购票、检票的单调方式,将在这里升级为人性化、多样化的新体验。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让旅客可以摆脱拥挤的车站购票;与地铁类似的检票方式,则可实现持有不同票据旅客的快速通行。清华易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为应对中国巨大的铁路客运量,该中心研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票务系统,每年可处理亿人次,而目前全球在用系统的最大极限是亿人次。 三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四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 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五 智能电网是欧盟建设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智能电网的发展主要是由欧盟主导。欧盟负责制定整体发展目标和方向,并且提供政策及财政支持。在2010年至2018年间,欧盟计划对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额约为20亿欧元。早在2001年,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就率先在全国安装了3000万台智能电表,建立起智能化的用电计量网络。现在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来建立智能电力信息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一方面,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能够让电力公用事业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用户也不再需要靠自己的评估来计算自己的能源消费量,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和能源。另一方面,智能电网运行管理中心可以借助智能电力信息系统对电力供应和需求同时实施控制,不仅可以实现供求负荷变化的及时调节,而且可以调节用电设施的运行状态,稳定电网运行,改善供求双方的运行经济性。与以往供求双方以合同方式规定负荷水平的作法不同,智能电网可以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更为及时的反应和进行精确调节,从而确保电网的电能质量。此外,欧盟希望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将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融入欧洲电网。为了建立智能电网,英国已经宣布在2019年前为英国3000万处住宅及商业建筑物安装5300万台智能电表,法国则计划从2012年1月起将所有新装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欧盟委员会认为,建设智能电网是今后10年内欧洲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六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1)技术标准问题 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项目组。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PG1(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PG3(通信与信息交互)、PG4(协同信息处理)、PG5(标识)、PG6(安全)、PG7(接口)和PG8(电力行业应用调研)等8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一种能被世界各国认可的统一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难度很大。据悉目前我国正处于研究制定物联网标准框架阶段,需要集中力量制定标准化体系、产业链体系、研发与应用项目规范等。 (2)安全问题 物联网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互联,使用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协议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GPRS/CDMA、短信、传感器、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4)IP地址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5)终端问题 目前,我国处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关键在于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是一大挑战。七 中国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1999年 中国开始物联网研究。 2004年初,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国内代表机构,负责在中国推广EPC与物联网技术。4月,北京建立了第一个EPC与物联网概念演示中心。 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实现用RFID出库扫描,商业企业到货扫描。许多制造业也开始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尝试应用RFID技术。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2009年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访台期间解释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传感网发展相关政策。 2009年9月14日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2009年10月24日 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是我国第一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4G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采用0.18um数字CMOS工艺,集无线射频收发、数字基带、电源管理于一体,是目前同类芯片中集成度最高、静态功耗最小的产品。 2010年5月26日 中国物联网大会暨第三届通信发展(上海)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召开。发布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副会长余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坤、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小龙、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裁陆韧作为主办方和支持单位致辞,并将大会的五大亮点做出详尽地阐述。2010中国物联网大会暨第三届通信发展(上海)论坛于6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会议中心闪亮登场。大会将根据现阶段业界现状,覆盖全产业链,汇聚各方权威观点,深度解析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寻找中国物联网商业化之路。大会的举办使物联网成为国际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 2010年6月29日 中国电子学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物联网大会”,旨在把握物联网的实质内涵及发展趋势,探讨物联网对产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交流国内外物联网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物联网的应用的实践经验。 2011年10月20日 第二届中国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大会将发布2011年物联网发展年报,同时为物联网产业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风险投资机构共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推进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和产业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2011年11月16日 中国物联网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解读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研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应用趋势,推广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物联网拓展了信息产业发展空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将以此作为落实“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同时针对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中国政府将不断加强物联网产业发展保障、突破核心技术、统筹产业发展全局、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强调,中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面对国际竞争,中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今后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全国统筹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培育产业相结合,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张晓听众:989人+收听已收听最新消息 2011年12月13日 20:01嘿嘿更多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第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第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第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第四,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发展。参考文献1. 陶永才.物联网初步认识与关键技术研究2.十二五时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工作要点http:/www.wltx.cc/yejiexinwen/1001617.html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http:/www.dqjsw.com.cn/wulianwang/66864.html4.物联网导论http:/info.thss.tsinghua.edu.cn/iotbook/5. 物联网: 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http:/baike.baidu.com/view/4114160.htm6. 物联网时代,有哪些商机可以挖掘http:/www.myjmw.com/read-htm-tid-36243.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