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繁昌一中201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436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繁昌一中201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省繁昌一中201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省繁昌一中201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通史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文等多方面内容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考点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知识体系建构】【时空框架】夏 约前2070年-约前1600 商约前1600-约前1046 西周 约前1046-前771年春秋 前770-前476年 战国 前476-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4)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2)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小农经济形成。(3)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4)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梳理知识】一、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一)概况:(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经济1、中国原始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1)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2)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 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3)工具革新:距今7、8千年,耒耜的出现(读导言)(4)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2、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知识链接】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3、商业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就出现了。(三)原始社会时期的政治禅让制: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四)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1、文字的源头: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绘画的起源:(1)特点:质朴与浪漫(2)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彩陶画)3、戏曲的源头:原始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原始社会的历史阶段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二、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依据课件简介中国奴隶社会的沿革)(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1、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耜: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耜、骨耜和石耜(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3)经营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4)农业生产状况: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手工业(1)青铜铸造的繁荣: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知识链接】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P8图的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中国于199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2)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3)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4)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5)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核心知识整合】官营手工业(1)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这些产品主要供给军队、官府、贵族消费,不在市场流通。(2)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典型例题】(2010福建三校模拟)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精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典型例题】(2011蚌埠模拟)考古人员在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一个破损的铜簋底部隐约可见“丰般作文祖甲齐公”铭文(右图)。按铭文规律,“丰”一般是国家,“般”是人名,“文祖甲”的称谓属商代风俗,它后面说“齐公”,就把两个国家联系到一块。这件青铜器及铭文不可能用于研究( )A.西周分封制B.隶书艺术C.早期齐文化D.当时的冶铸业【解析】选B。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青铜器用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典型例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D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3、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4、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1)基本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所有制关系)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形状)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看本课第16页的甲骨文图)。(2)瓦解A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B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1、 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1)王权特点: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2)行政管理: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3、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2)主要内容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参见教材P5图表) 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a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b权利: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3)作用:(1)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2)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3)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典型例题】(2010惠州模拟)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周天子”、“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典型例题】(2010吉林模拟)“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诗描述的是“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等义务。【典型例题】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 )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 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A都正确 B都错误 C正确 D正确【解析】选A。这种题型是组合判断题,要对组合选项有基本的认识,再把它和题干作相关的对照,再作判断。根据我们对分封制概念的了解,最早诸侯国的含义包含了开发边远地区,镇守疆土等,故两项都符合题意。【典型例题】(2010滁州模拟)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诸侯B.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C.春秋末,晋国大权渐渐落在几个诸侯手里,是分封制衰落的一个突出表现D.司马光的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图片中可知,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的史实,排除C项,参与分晋的“三家”是赵、韩、魏三家大夫,不是诸侯,排除A项。资治通鉴从西周开始记起,排除D项。三家所分的“晋国”就是西周初同姓分封的诸侯国之一,故选B项。【典型例题】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关系体现了封建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关系A B C D【解析】选C。本题要求学生对分封制能够全面了解,西周的分封制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分封的范围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首先排除答案,分封制是依血缘亲疏划定的等级建立诸侯国,规定受封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务,并随从作战。可见,分封制既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又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故答案为C。【高考真题】(2010全国新课标文综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解析】选C。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各省的简称,迁移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进行分析。山东、山西简称鲁、晋来自西周封国鲁国、晋国。河南省简称为豫;河北省简称冀因古为冀州;湖北省简称为鄂;湖南省简称为湘;广东省简称为粤;广西简称为桂。故答案为C。4、西周的宗法制 (1)起源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2)目的:稳定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4)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宗法制的特点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以父系血缘关系的疏亲定政治等级;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家”与“国”密切结合。【高考真题】(2010广东文综T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A。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不大。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制。【典型例题】(2011蚌埠模拟)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显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衰微【解析】选C。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贵族通过血缘关系,受封土地等,在封地内拥有较强独立性,使整个国家处于分散、松散的状态。【典型例题】汉书元帝纪载:(汉元帝)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从材料看“安土重迁”观念出现主要是深受( )A.分封制度的影响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宗法观念的影响【解析】选D。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安土重迁”的含义, 即安于故土,不轻易搬迁。中国古代安土重迁观念的形成与农耕文明、重农抑商、宗法观念等有关,但是从材料信息看,“骨肉相附,人情所愿”说明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注重亲情的独特传统,这与宗法制密切相关,故答案为D。A项与之无关;B、C两项虽然与安土重迁形成有关,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典型例题】(2010西安模拟)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解析】选 A。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意味着对祖先的敬重。追本溯源,应是“宗法制”的影响。【典型例题】(2010济宁模拟)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传位于第四子”等信息可知,材料违背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核心知识整合】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合作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即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合作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2)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典型例题】(2011苏锡常镇模拟)“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明。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周代实行“避讳”目的的理解。题干中“人生既冠则固以弥文矣”说明“字”、“谥”都是人的一种称号,以示加以区别,被后世所沿用并逐步演变成一种制度。从时间上排除A、D两项。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典型例题】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解析】选C。据材料理解,尊命就是信天命;尊神就是敬鬼神;尊礼就是重礼制。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制定宗法制和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的工具,故周人“尊礼” 指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答案为C。【典型例题】(2010盐城模拟)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等信息体现了分封制,材料中“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体现了宗法制,结合“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知,材料体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典型例题】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解析】选C。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宗法制的概念及特点,搞清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但是相对于周天子来说却是小宗。(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1、文字: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2、文学: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3、教育:西周:“学在官府”三、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一)概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典型例题】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农具 B牛耕C曲辕犁D筒车【解析】选B。本题以形象的图片呈现,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耕作均以人力为动力。春秋时,人们开始以牛力为动力进行耕作。【典型例题】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除井田,民得卖买”B.“秋七月,初税田”C.“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D.“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解析】选D。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推广,一方面说明手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大发展带来诸多方面的进步,推动井田制的瓦解,农业动力的革新,赋税制度的变化等,A、B、C均正确,D不是铁器产生的影响。(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的垄作法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3)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4)经营方式的发展进步 由大规模简单协作过渡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形成。【核心知识整合】小农经济(1)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铁犁牛耕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注重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典型例题】(2010山东枣庄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解析:B,此题从题目中提炼有效信息,一家之中三个男子都要服兵役,老妇人被官员征召服徭役。【合作探究】: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典型例题】(2011芜湖模拟)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解析】选B。材料描述的天灾、兵役等使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合作探究】: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核心知识整合】封建土地私有制。(1)内容: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土地制度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展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较为彻底。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3)土地兼并产生原因: a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主要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 c直接原因是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影响: a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b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历朝政府都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所以土地制度往往和赋税制度相结合,政府往往把土地作为收税的依据之一。a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b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c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两个特点:即土地私人所有(区别与西欧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根治的弊病,封建政府的各种措施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2、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知识链接】这个时期出现的大商人除了课本上讲的越国的丞相范蠡,还有孔子的弟子子贡和吕不韦等。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高考真题】(2011北京文综T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 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理解。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与燕国有贸易往来。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当时齐国的临淄等地都是战国时期的商业中心,排除。故A正确。【核心知识整合】 “重农抑商”1、原因(1)根本原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2、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4、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评价(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典型例题】(2010杭州模拟)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解析】选B。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体现了“重农”,但没有体现出“抑商”。(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商鞅变法【选修复习 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1、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1)表现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铁农具和牛耕推广;兴修水利(如都江堰);农田施肥;开垦荒地(主要指开垦井田以外的私田)。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夹纻技术)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2)影响:经济(生产关系的变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阶级关系变动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引起政治领域的变化(见下)2、政治(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设问:谁要求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什么?(1)目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2)变革的内容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取代世卿世碌制;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取代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3)实现目标的途径: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直接推动力);(1)春秋是争霸战争,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战争更加频繁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图:1956年出土与四川成都,表现了兵战的阵势,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的时代特点。(2)为实现富国强兵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发展生产,扩充实力(3)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典型例题】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解析:B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C项的叙述是错误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诸侯国之间的互相进攻,而不是新兴地主的武装夺权。D项叙述与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不符。答案:A4、思想(大争鸣)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1)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私学兴盛。【合作探究】1: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的原因?(1)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是社会转型期: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2)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3)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法家学说的主要主张:顺应时代进行变革;以法治国战国时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李斯、韩非子等小结: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是当时特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变法的的根本原因,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目的。(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时间国家改革者变 法 内 容作 用春秋(1)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2)内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3)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齐国管仲改革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注1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鲁国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注2战国(1)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2)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 权,实现中央集权;(3)特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魏国李变法经济:“尽地力之教注3”,发展农业;推行“平法” 注4,保护小农经济法制:制定法经注5,加强法制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为各国改革树立了榜样楚国吴起变法政治: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三代以后收回爵禄;强令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战国中的强国其它诸侯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注1:齐国“相地而衰征”:“衰”即等级次第;含义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用实物地租代替力役地租,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注2:鲁国初税亩(B594年)“履亩而税”:含义是:按亩收税;实质是:公开承认土地私有。注:“尽地力之教”:提高单产,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注:“平籴法”:是李悝平抑粮价的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乡里农民都不受损害。他认为粮价若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民(城市居民)。因太贵太贱,都不利于统治,于是他实施“平籴法”。其做法是:把好年成分为上中下三等,坏年成也分为上中下三等。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上等歉收年卖上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中等歉收年卖出中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下等歉收年卖下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只有“民不散”,政权才能巩固,这就是“平籴法”的目的。注:法经: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典型例题】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解析:战国时期,为了在兼并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正是这一动力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答案:B【合作探究】2:比较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春秋改革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改变社会性质,仍然是奴隶制国家。战国变法特点: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彻底,根本任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小结:春秋时期的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但主要是改革经济基础,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战国改革由经济基础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过渡: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浪潮中,秦国商鞅变法稍晚(BC356),但正是这些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商鞅将在类似的环境中,结合秦国特殊国情进行改革!(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改革必要性(1)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称霸西戎,但没有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秦国地理位置位于西部;秦穆公(7BC)称霸西戎,步入春秋强国之列;但与东方诸侯相比,秦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2)秦献公改革(4BC初)内容: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制定户籍制度结果:没有改变落后的整体面貌2、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1)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P21“历史纵横”:主要介绍了秦国质朴、强悍、尚武的民风。急公斗勇的民风士气,只要有合理严格的制度约束,就能凝聚成统一的意志,形成强大的战斗力。(2)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抓住历史机遇)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至秦,辅佐秦孝公变法【典型例题】材料1:“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材料2:“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 春秋公羊传材料3:“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2)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和材料二中的“宣公初税亩”各指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1)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李悝变法; (2)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按亩收税。客观后果: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平籴法”, 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4)促进个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典型例题】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B.C.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的变化又对经济基础的变化具有反作用。春秋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导致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私田的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向国君交纳,为了增加收入,一些国家开始实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此后,一些拥有大量私田的贵族开始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答案:D【小结】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客观:(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主观:(1)秦孝公支持(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1)献策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B356和B350年两次变法。(3)功勋卓著晋爵大良造,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合作探究】3:阅读“学习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合作探究】4:商鞅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1)客观:时代潮流的需要,秦国迫切需要改革人才,给商鞅提供了机遇。(2)主观:有真才实学。商鞅从小好学,热衷法家学说。 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商鞅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能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招揽人才,便携带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 要有毅力和韧劲,同时还要懂得采取策略。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先要求学生背)1、经济“以农求富”(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含义:“开”:重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实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