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组自学读本-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303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组自学读本-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一语文组自学读本-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一语文组自学读本-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 者:温长军 于春霞 张 羽 谭世珺主 讲:于春霞时 间:2008年4月26日地 点:语文办公室参与人员:石远琴 李晓荣 于忠滨 温长军 于春霞 张 羽 谭世珺 马锡永 徐青松 张晓娜 王秀丽 邵克昱开启课堂教学的“金钥匙”课堂教学导入管窥第一节 教学导入技能概论一、教学导入的内涵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的起始针对教学目标,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动机,引入新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导入技能主要是指导入语,或称导语,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授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言语,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教学导入的功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精彩得法的导语,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习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生讲授新课内容缔造了良好的开端。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有这样一段: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正如白居易诗所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那王小玉不但善于说书,而且非常懂得开场艺术,这一全方位目光扫描,已将所有听众征服好的开头便等于成功了一半,更何况她又是身怀绝技! 我们何不借鉴王小玉的成功经验呢?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每一堂课的开场就和说书的开场一样重要。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彩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它像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它像发动机,启动学生的思维;它又像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个时代的热点焦点都可以成为精彩的导语,其独特作用是提问语、释疑语、点拨语、过渡语、小结语等所不能替代的。那么,导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1、是吸引学生注意的磁石上课伊始,有的学生由于刚刚进行了有趣的课间活动,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兴奋点仍停留在课间的活动上;有的同学由于课间忙于做作业,上课后兴奋点还没有及时转移;有的同学在课间趴在桌子上休息,神经还没有兴奋起来,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也没有准备。显然,上述种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此时教师精心设计的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导语,就会像磁石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其心理达到最佳状态。2、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ole,前384前322年)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所以,讲解新课前,教师应紧扣教材,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花中的牡丹。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中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和理性思维的增强,发散思维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有关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思维活动才能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思考、如何思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所思。讲授新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疑问和悬念,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机器发动起来,并循着老师提问的路径去思考。3、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但教材是按课、节、框来安排这些知识的,从而使各课、节、框的知识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学生容易忽视各课、节、框知识间的关系,这对他们理解、运用知识是不利的。而按照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设计承上启下的导语,就可以使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防止知识之间的割裂,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孤立性,易于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4、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这就是导语的沟通作用。导入语的“沟通”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沟通。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匆匆开讲,而是先用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语言架设信任、理解的桥梁,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二是教学内容的沟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或做与教学有关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有时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偶发事件,如学生随便说话、搞恶作剧等。这时,教师要用诙谐、风趣的语言作为导语,将偶发事件与将要讲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委婉地向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提出批评,从而淡化了矛盾,缓和了气氛,避免学生被批评时出现的抵触情绪。此类导语像润滑剂,可使师生间的关系和感情融洽。5、是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教师将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脍炙人口的诗词、诙谐的寓言、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引人入胜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等作为课堂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兴奋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学生消除疲劳,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心理条件。总之,导语在教学环境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教师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出精彩的导语,就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润物细无声”,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教学导入技能的构成因素语文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技能一般都具有以下基本的构成要素:引起注意,激起动机、建立知识联系和组织引导等等。1引起注意(Gaining attention)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保持。导入阶段,即学习的准备阶段,学生的心理存在以下几种状态:(1)处于从学习的抑制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渡;(2)处于从已学过的旧知识到尚未学过的新知识的过渡;(3)学生心里充满疑问,但尚未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期待。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转入到学习行为上,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应迅速停止。让学生专心于教学活动,集中注意力,为转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创造条件。当学生举目凝视,或侧耳细听,或顿时寂静,或紧张屏息的时候,标志着学生已经进入了学习的准备状态,注意力集中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经常运用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导入活动方式的变化和强度的差异,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比如,教师生动的语言,停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的变化,走动,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此外,新颖的导入内容也会吸引学生。相反,教师总是千篇一律地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讲”导入的方式和内容刻板平淡,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导入活动中引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途径有: 交待学习的重点、关键,介绍所学的知识对学习后面知识的作用;提出问题,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在导入活动中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某件事情。比如看书、查图、练习,回答问题等,在活动中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2激起动机(Arousing motivation)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1918)在他的学校的学习一书中提出:在学校情境中学习动机至少应包含三方面的成分,即认知内驱力,交往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他所说的三种内驱力也就是三种学习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认知需要即获取知识的需要,它直接指向知识本身,并以接受刺激获得知识为满足,好奇心就是这种倾向的一种表现。认知需要是学习情境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学习需要。导入时教师提供新颖的学习内容,创设新奇的,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产生新奇感,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交往的需要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它并不直接指向知识的本身,而是把知识作为交往的手段或是为了赢得赞许。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发育阶段,他们最羡慕那些知识渊博,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的人。在导入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结合生产、生活、社会实际,结合中国、世界上发生着的事情,常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以满足学生现在和步入社会以后交往的需求。自我提高的需要是指追求升学,完成个人志愿,实现远大理想等的需要。这种需要也不直接指向知识本身,而是把学习当做实现某种愿望的基础。导入时,教师把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将来的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相联系,与升学择业相联系,与家乡、国家或者人类的发展相联系,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3建立知识联系(Making links)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题,使导入和新课题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的作用。导入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温故而知新。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很多。比如,教师可设计一系列提问,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旧知与新知发生了联系,顺势引入新课。教师也可在将已有知识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引出新课。4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有时还要介绍学习方法和提供思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导入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相联系,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惊奇也是无意义的,反而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枝节问题,影响课堂效果。四、教学导入的特点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出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说来如下:(一)导课要有针对性导课要有针对性,即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捷,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忽略了这点,使导入与内容脱节,尽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吸引人,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设计导入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整体。导入只是一个开头,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如果脱离课堂整体,即使是再精彩的导入也失去它应起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如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第课时导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宛如一枝枝绽放的奇葩,装点着文学永恒的春天。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笔挟风雷的诗人。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生活,记载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他的诗词,既是他革命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我们学过沁园春雪,能不能背诵一遍?从这首词作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连忘返。例如我有一个梦想的导语从“梦想成真”这句日常祝福语转入学生各自的梦想,由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由此转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引入课题。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梦想,将之与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进行比较,自然而然地懂得要树立远大理想。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二)导课要有启发性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浅显而简明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它能使课堂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1918-1970)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系,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语文教材有的课文就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不同的课文合为一篇,如乡愁诗两首,就可以用比较导入法导入:乡愁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主题,故怀乡是许多离乡文人蕴藏在心底最深最真的情结。情郁于中,发泄于外的风格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所学的乡愁诗两首就表现了这一点:余光中的乡愁浓郁低沉,席慕蓉的乡愁清新缠绵,除了风格外,在写作技巧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段导入是两首新诗的比较,同一主题的诗却存在差异,这自然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了。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三)导课要有新颖性导课要有新颖性,具有新颖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教育家、心理学家列符赞科夫(,19011977)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学习聂绀弩的我若为王时,设计导语如下:同学们,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三中,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有人想做科学家;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从事经济类工作;还有人想成为国家公务员等等,大家的理想各不相同,那么,想想看,我们古代的读书人,确切点说就是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之前,他们的理想会是什么?(投影展示,完成选择题)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A当一名诗人 B、从事商业贸易 C、平民百姓 D、考取功名他们最可能选择考取功名,为什么呢?古代读书人为什么不选择A?(怀才不遇)为什么不选择B?(地位低被人瞧不起)什么不选择C?(亡,百姓苦;兴,百姓苦)因为有了功名就可以做官,做官就有MONEY,有了MONEY就可以拥有平常人得不到的东西。为官如此,那为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杂文我若为王。以选择题的方式导入,形式新颖,学生们也乐于接受,学习兴趣因之被害人调动起来了。(四)导课要有趣味性导课要有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如孔乙己一文: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叫孔乙己。”教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回答道:“是绰号。”老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面对这个异军突起的问题,沉思起来,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和课堂教学中的沉闷气氛被打破了,掀起了他们思维活动的波澜,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此时开讲正文,正值妙时。这样导课是极具情趣的,但只具情趣尚嫌不中,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入的上乘佳作。(五)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象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所以设计导入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如果导入是为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感染力的。无论是讲解富有激情的科学成就,还是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或饱含轻蔑的讽刺等,教师语言的情感色彩都应该十分鲜明。语言即要清新流畅、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使每句话都充满激情的力量。这样的教学语言,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如果导入选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或借助实物、标本等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富有启发性的。无论是对实物演示的说明,还是对学生操作的指导或借助实物的讲解,教师都应该选用恰当的词句,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教材的内容,说明直观的作用。运用这样的语言能启发学生思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很好地探求新知识。如果导入选用审题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严密、准确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导入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富有启发性,发人深思。这样的语言能激发学生深思,活跃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导入的方法,教学语言都要求确切、精炼,有画龙点睛之妙。教学语言应该朴实,通俗易懂,实事求是。除此之外,教学语言还要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给人以幽默感。(六)导课要有灵活性导课要有灵活性,具有灵活性的导入能够让课堂精彩纷呈。课堂导语应因势变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防止“千篇一律,千课一面”。在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令你措手不及,难以应付,会让原先设计好的导语难以甚至是无法实现,不能“水到渠成”。这时,教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临时变通。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精髓,“吃透”学生,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七)导课要有简洁性。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语言大师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在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三场借波洛涅斯之口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导课因其简洁凝炼、巧妙、新奇,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自讲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从而达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如此,学生能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有备而战,师生能配合默契,教师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导入的原则对于导入,我们要精心设“导”,引人“入”胜。导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符合教学的目标要求。 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每上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的。无的放失的导入,要么信马由缰,要么画蛇添足,最终必然弄巧成拙。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进行导入设计。 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有一定的顺序性,又有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三)导入要短小精悍,以三至五分钟为好,在“精”上下工夫简洁性。 语文课文的导入的趣味性较高,学生对于导入的兴趣要浓的多,如果教师在导入时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 (四)因文制宜,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文,应作不同的导入设计。 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多种文体,我们在设计导入时亦应有所区分:文情并茂的散文可以导之以情,以情激情;平实浅易的说明文宜导入以趣,激发学习情趣;富于哲理和逻辑力量的议论文应当导之以理,启发学生思考第二节 教学导入技能的方式类型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导入的方式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还有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而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力求达到“实”(讲求实效),“精”(简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引趣导入法雅名贝斯说“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因为陶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传承、教育、家庭的祖先、团体的本质有关。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唤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论语雍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这个意思。引趣式导语,如故事引趣、问题引趣、谚语引趣等等,它是直接引逗学生的心理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一)引用导入型恰当地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把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引证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讲陶渊明桃花源记时,先板书白居易题浔阳楼中对陶渊明的评价而后引入:吾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作者受到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他如何的“高玄”吧。这样导入新课,自然和谐,学生爱学。、谜语式谜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成员。猜谜、说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娱乐,将它们引进语文课堂,很应该也很必要。幽默感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法宝。一个谜语,一个动作就可能带来一阵欢笑,一片温馨,使得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比如在学习茶馆介绍老舍时,并不是一上来就讲他生于何时何地,哪一年写了哪些作品,做做了哪些事这样势必让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可以这样开场师:我出两个谜语给大家猜,看谁先能猜出来:第一,挑嫩的;第二,晚年离婚。两则谜语谜底相同,打一作家名。 有学生反应很快,答道:“老舍。”其他同学恍然大悟。师接着说:猜得很对!大家很聪明嘛!好,现在我们就来走近老舍 再如数字杂说可这样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几个谜语,看谁先猜中:99(打一字:白)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数字: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四字词:无衣无食)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王)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猜出谜底后,教师顺势导入:数字,不仅用于记数、运算,还有很多妙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字杂说这篇课文吧。、诗词式我国是诗的国度。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用诗词导入,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名诗、名句,也可以自己编写。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雅名贝斯说“陶冶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因为陶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传承、教育、家庭的祖先、团体的本质有关。正是在陶冶的过程中,我内在的精神才被真正唤醒。”用诗文名句导课,正是教师试图“唤醒”学生的过程。新的课标突出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应用,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等,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习现代诗再别康桥时,可吟诵一首诗: 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 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 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 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 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 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这首诗既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又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为后面的诗歌教学创设了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孙犁的散文名篇黄鹂时,教师先问“大家能说出哪些有关黄鹂的诗文?”,这是课堂上的一个“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能够说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然后教师总结“在这些诗文中,黄鹂作为春天的使者,给大好春光增添了盎然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那么,在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孙犁的笔下,黄鹂又是怎样的呢?”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例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丽:十里长堤,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 ,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打油诗,听其名就感觉滑稽可笑、饶有趣味。若合理地引入导语,必将增色不少。如在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最近在杂志上看到一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 多情是蠢猪,痴情真糊涂。无情才叫帅,绝情最冷酷! (众生笑) 当然这些话说得有些偏激,但是也真实地反映了某种不良现象。比如我们今天要学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如此。杜十娘是何等多情和痴情!李甲又是多么无情和绝情!又例我的空中楼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语句,(请同学背诵原文)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再如呐喊自序导语设计:(多媒体投影显示)自题小像 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这首诗写于1903年。鲁迅先生在矿路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于1902年东渡日本,日本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清爱国运动,并毅然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并在断发照片上留下了这首明志诗,“风雨如磐暗故园,我以我血荐轩辕”,从诗中可看到二十一岁的他便有以身许国的志向。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思想精神贯穿鲁迅先生的一生,无论是苦闷彷徨时,还是战斗呐喊时。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一文。如庄子秋水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指名学生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殆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庄子秋水。如过秦论导语: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投影(一)贾 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投影(二)贾 谊 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巧妙利用引语顺势引出课文的主旨,既能切合教学内容,又能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可谓一箭双雕。对联式对联是中国文化艺苑中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以工整的对仗及精炼的内容、风趣易记的特点而受人青睐。引入内容的新颖、有趣,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它,学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教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引郭沫若济南辛弃疾纪念词的一副对联:“铁板铜瑟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先工整书于黑板,后作简要解说:上联形象概括了宋词豪放派苏辛作品的风格及两人的承接关系。下联用“美芹之献”“(黍离)之悲”的典故,评点了辛词慷慨激越,爱憎分明的特色。揭示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寻欲望。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对于对联中所描绘的悲惨命运深感同情。然后我说:这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和杨德群两人而作的对联,周作人对两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对于两人的遭遇,鲁迅先生也拿起他那匕首般的笔,写下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根据对联,学生很快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悲愤之情,理解文章方便了很多。“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可用来导入司马迁鸿门宴;“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可用来导入孙中山先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在上促织一课时,先投影一副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师: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位文学家?生:蒲松龄。师:蒲松龄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生:聊斋志异。 师: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作品? 生:它是一种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丑恶的文言短篇小说。 师:怎么知道的? 生答:结合对联和课下注释。 巧用对联,可为课堂教学增添文学情趣,可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迅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他们通过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一种获取胜利的愉悦和满足。如勾践灭吴导入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写的一副对联。对联中的“苦心人”就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史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勾践是如何在失败中崛起,最终报仇雪耻,吞并吴国的。上面提到的记念刘和珍君还可这样导入: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写小记、写散文、写诗歌、写杂文、编刊物、搞翻译,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正如孙伏园挽鲁迅的对联所写的那样: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这副对联是由鲁迅的作品和他主编的刊物组成的,它概括了鲁迅战斗的一生,给我们熟记鲁迅作品提供了方便,为我们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提供了帮助。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鲁迅先生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在学习戏剧单元时可设计由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本身的特点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板书于黑板一侧)。哪一位同学来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提示:同学们的回答要以积极鼓励为主)师: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板书课题、作者)还可选用以下的对联引入: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家传耕读,乘闲时扮作生旦净丑;戏作君相,结局后仍是士农工商。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方便;说好则好,说歹则歹,好歹只演三天。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三百付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内,燕子灯前。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到此打个哈欠看个戏;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就地伸个懒腰听段曲。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导语就可这样设计(板书)千万场秋月春风,弹指间蝴蝶梦里,牡丹亭中,琵琶弦下。三百付金尊檀板,关情处桃花扇府,西厢院内,燕子灯前。这幅对联中的“西厢院内”句即指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这是一出非常有名的戏曲,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来领略一下她的风采吧。、名言式古今中外许多至理名言,的确是字字珠玑,句句铿锵,言简意赅,寓理深刻,耐人深思。在教学之始,若引用相关的名言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境界。例如讲送东阳马生序时,不妨这样引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他是如何克服不利条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又如:学习臧克家新诗有的人时,导入道:“大家或许都听说过这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这是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的纪念活动。目睹纪念盛况,诗人深切追忆,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下这首短诗,抒发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切思考。”名言佳句简洁生动,明白晓畅,能拨动学生心弦。如教五人墓碑记时,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综观古今,无论是:“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凌云壮志,还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胸襟。五人墓碑记的五人为何而死?是否死得其所?后人为什么要立碑来纪念他们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人墓碑记感受一下英雄的壮举,豪杰的正气。这样导入,紧紧地攫住了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课文学习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思是:客观辨证的看待自己是难能可贵的。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一位这样的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比还是不及的,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想到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先秦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导语设计: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比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这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又如宽容序言导入新课林则徐曾说过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说的是宽容,人的胸怀之所以宽广,也正因为有了宽容。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那么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宽容序言。、熟语、谚语式熟语、谚语具有通俗性、哲理性,为人们所熟知所喜爱,不少熟语、谚语被人们挂在口头上,对它们耳熟能详。用熟语、谚语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愉快学习的氛围之中。比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可尝试这样导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天生愚笨,根本不是学习的料;我家境贫寒,父母拿不出更多的钱送我出国留学;或许,这种种“不幸”阻碍了你的成材之路。可一则英国谚语说得好:不幸带来的不一定是灾祸和危机。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位不幸孕育出来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体验这位盲聋者与众不同的辉煌人生。又如:介绍马克思时,我说道:1818年,一个娃娃出生了,在今天看来,他的诞生,用一个不恰当的歇后语来说是“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的!(众生笑)因为,这注定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生!再如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第课时导语:师: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你认为这句话是强调什么的重要性?生:外表、装扮、装饰。师:诚然,人的外部包装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漂亮就离不开衣着、化妆这些手段。那么,想把写景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得优美动人,又要靠什么呢?生:修辞。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自清是如何包装他眼中的景物的(二)掌故导入型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学生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欲擒故纵,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 1、故事式即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所讲的故事可以是根据课文而虚构编讲的,也可是与课文有一定关系的真人真事。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受到故事情节的感染,而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当然故事情节要生动、感人,教师的语言要清新流畅,条理清晰,感情色采浓厚。故事本身具有情节,青少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本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或有典故可引的作品,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中的一些情节或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本课。如在讲“标点符号的作用”这一课开始前,可以先引入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很吝啬的财主,常常找许多理由和许多借口赖掉长工的工钱,长工们对此只是敢怒不敢言。有一次,财主家要请一位塾师。一个聪明而仗义的秀才应聘了。他与财主签了一张契约,结果,这张当初使财主满口答应的以为便宜至极的契约到年终结算时却使财主赔了大大的一笔钱。原来是这位先生在标点上做了手脚。这张契约的内容是这样的:“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不得学费。”老师板书后说:“请同学们是试试看,怎样标点使财主满心欢喜,怎样标点又使财主赔钱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动手,认真思考。老师于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学习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用法。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这时候也充满了灵气。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拿来主义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作家冯骥才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