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地方课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286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2、背诵这首诗。学习传统知识,树立榜样重点与难点1、背诵 ,树立榜样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几岁了?在你们这个年纪有的女孩已经会做许多事了,想知道吗?1学生交流2揭题幼女词。(板书诗题:幼女词)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的小女儿。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幼女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诗歌,集体正音。(2)学生简单说说在做一件什么事儿。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与原文对照。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集体交流,了解幼女词大意。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讲七夕传说,学生谈感受。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幼女词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幼女词。板书设计:巧与拙“巧”学人陶者教学目的 1、背诵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贫苦和社会的不合理 过程设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2、解释课文大意,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3、熟读古诗蚕妇粟,体会这几首诗的共同之处。4、背诵陶者蚕妇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大意难点:背诵陶者蚕妇 学习资源 ppt课件 其他优秀教案资料 教学评价 总结反思 这首诗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合理,学生要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痛苦,珍惜现在的生活。 作业练习 一、 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来学题画,看到题目大家想说什生:题画什么意思?师:题画:为画写的一首诗,这是我们学的第一首题画诗。师: 作者是清袁枚,根据拼音来读一读作者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初读.师:你们有什么困难吗?比如:晚、晴、映、鲜、牧、欧、眠具体解释。师:谁能来读一读生:读师:谁来说说课文这幅画中有什么生:牛,欧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牛背一欧眠。师:还看到了什么?生:桃树、桃花师: 你怎么知道的?生:桃花映水鲜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生:傍晚师:哪句话?生:村落晚晴天师:谁把牛牵来的?生:牧童师:牧童何处去?生:猜二、 从情调入手,阐明文意师: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在一个清澈的小河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的桃树开花了,映在水里的师:下面我们把这优美的风景读一读吧师:找几个学生读(好的)大家一起读。多种形式的诵读(同位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师:那老师如果这样做,你能答上来吗?村落( ),桃花(),牧童( ),牛背( )师:我们不仅要把这首诗读熟,更应把他背过,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谁能第一个背过。生:背师:安排多种形式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让同学们给自己涂星。三、 理解诗意,轻松拓展 题画是我们学习的一首题画诗。还有一首诗也是一首题画诗画鸭。那根据拼音自己先来读一读吧!师:有几个生字宝宝又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了你认识它们吗?师:那我们把它们放回原文,再来读一读吧。多种形式诵读后感到自己表现不错就可以为自己图上一颗星五: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不错,为自己的进步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一、教学目标: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二、教学重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三、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布置初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2、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懂诗句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1、读学生练读。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有感情朗读2、说诗提出问题。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练说。教师引导指点“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3、写感受提出问题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交流评价。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1、背诵池上,并默写。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板书设计:偷采白莲回池上童真、童趣不解浮萍开目标核心指向:学会抓住表现方式和关键词层层深入、旁征博引欣赏诗歌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一、导入。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引古今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二、入情入境地朗读。三、品味诗歌1.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浮云游子意”)2.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3.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四、小结。五、背诵与默写。 【教学目标】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教学重难点】1、重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2、难点: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课前准备】配乐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小松树)。提出问题: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生:小松树。师:同学们见过松树么?你对松树有怎样的印象?这首歌的歌词是如何描述小松树的?(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松树的小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来描述小松树的。板书主题小松二、学习小松1、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下面我们就来细致的学习一下这首诗。2、自己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3、老师领读,集体朗读。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5、指名读,师生评议。6、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你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了吗?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学生思考回答)师总结: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7、看插图让学生理解后开始练习背诵。三、学一学 请同学们做小松树,边读诗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诗句的意思。能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诗歌。四、拓展练习1、这里还有一首描写松树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看看他是如何描绘小小松树的。(出示咏松)2、你还知道描写松树的诗吗?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描写松树的诗。神童诗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理解并背诵神童诗(二)这首诗。2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学文与拓展相关文化相结合。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修养身心,提高文化素养。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神童诗。教学难点:对劝学的了解。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愿意学习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吗?(神童诗)(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呢?那谁是神童呢?师:是啊,汪洙从小就聪明好学,九岁就能写诗,被誉为“神童”,他小时候写的诗被编成诗集,就是神童诗。今天学习劝学。二、经典回放,学习新知1诵读先听老师读一遍好吗?要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吗?注意读准字音哦。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好吗?下面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看哪个队读得最棒?2.理解诗意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诗里的哪个字或词吗?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字呢?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3.背诵理解了这首诗,你能更熟练地朗读这首诗吗?现在你能背下来吗?指生背。和同桌比赛,看谁背得又对又熟练。二、总结课堂,填成长袋短短的一节课过去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这节课上表现得都很棒,那就请你们把68页下面的两朵花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吧。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 学生一起说文意。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2、收集对联。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治家格言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名贤集(一)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计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学流程:一、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二、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末儿2、重点句子:3、翻译:4、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名贤集(二)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一、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1、重点字词:2、重点句子:3、翻译:3、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三、知识的扩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四、教师小结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逢老人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重点解释: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幼女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五、成长阶梯。陶者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陶者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陶者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2、寻找陶者的曲子,学唱。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题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题画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过这首诗。2、你还读过袁枚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池上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2揭题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2、默写池上。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偷采 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关山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及其关山月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五、成长阶梯。棉花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苏臣及其棉花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棉花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2、寻找棉花的曲子,学唱。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小松一、教学目标: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二、教学重难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教学过程:1、启发导入音乐播放:小松 (唐王建)小松初数尺, 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 看多长却迟。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2、出示译文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3、作者简介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四、教学反馈学生集体背诵,学生对抗赛。神通诗(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汪洙及其神通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五、成长阶梯。神通诗(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汪洙及其神通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五、成长阶梯。绕口令教学目的 理解绕口令意义 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绕口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游艺形式,由于它短小、活泼、有趣,富有生活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2.教师范读绕口令,请学生认真听,注意每个字的读音。3.领学生读绕口令。4.师生共同讨论绕口令的意思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A课本上的绕口令,同学们选一首来读一读,看谁读的准,读得快。B我们自己也去搜集一些绕口令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搜集得多。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