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思考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8955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发展经济学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1&21最常用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什么?(1) LIFE EXPECTANCY OF BIRTH(2) INFANT MORTALITY RATE(3) ADULT LITERARY RATE2GDP(GNI),名义,真实之间的区别、含义。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GNI(即GNP)=名义GNP*通货膨胀率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是指定之前某一年为基准推算出来的GDP。实际GDP更有价值,名义GDP不考虑通货膨胀。3世界银行通常以何标准划分LDCs和DCs?(1) 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每平米人口数(2) 国民收入总量,人均PPP(3) GDP增长率(4) 出生时预期寿命(5)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4LDCs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劳产率低(2) 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富差距大(3) 人口多,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4) 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5) 文化教育水平低,卫生保健条件差(6) 国际经济地位脆弱5什么是72规律?所谓“七二法则”,就是一笔投资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为72除以该投资年均回报率的商数72/年增长率e.g. PRC 72/7.2=10 10年翻一番US 72/3.6=20 20年翻一番 6一个百分点与1%有何相同与不同?他们两者都表示增长的幅度如某工厂去的产量是100顿,增长率为10%,现求今年的增长了1个百分点和产出增加了1%的不同。增长了一个百分点:100*(10%+1%)=110增产了1%:100+100*1%=101 可见其字面意思相差不远,但实际数字却相差不少!7为什么讨论GDP的缺陷,分别是哪些?你认为还有什么?因为GDP的增长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其缺陷有:(1) 仅仅是个总量,不能反映结构和收入分配(2) 没有体现品质,如豆腐渣工程,假药也被计入GDP(3) 没有包括地下经济(4) 没有计入家务劳动(5) 没有扣除污染的代价,反而把治理污染的费用计入GDP8什么是经济增长,为什么重要?经济增长就是真实GDP的增加。(1)经济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有新增财富的增加才有收入的增加,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2)GDP增长是落后国家追上先进国家的唯一途径,只有比其他国家增长的更快,才能追上它.(3)经济增长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犯罪率。(4)经济体制的改革本质上是利益再分配,经济增长,可以分配的资源多了,使改革变得更加容易。(5)经济增长可以大幅度减少穷人数量。9什么是PPP,2007年1美元PPP价格个人民币是多少?PPP是指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真是购买力,同样品质同样数量美国与中国的价值之比率。2007年为1.9310为什么出生时的预期寿命重要?假定“死亡率格局”不变,各年龄阶层能活多少年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11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三层含义,解释经济发展是人均真实GDP(GNI)的长期增长,特别包括绝对贫穷人数不能增加和收入分配不能变得更加不平等。(1)贫困是相对概念,经济发展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绝对贫穷线指的是每天过日子不足1美元的人数为2.158亿和不足2美元的人数为6.071亿。(2)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份额下降,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收入的增加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反哺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又反哺经济发展。12 5个LESS GROWTH的含义?讨论这些问题的目的何在?(1)ruthless growth 指经济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的恶化。财富的扩大带来了新的贫困阶级。(2)futureless growth 指的是经济增长对失态、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消灭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3)voiceless growth 指经济增长未能带来民众参与和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可能性。在很多国家,经济增长与政治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4)jobless growth 指经济增长未能制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甚至恶化了就业形势。(5)rootless growth 指经济增长对文化的多样性造成的破坏,经济增长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家园和历史。13讨论less growth的意义。讨论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联系,指出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而没有发展的增长是无意义的。CH31什么是收入-支出流?指一国国内收入等于支出,卖出的等于买进的。不花钱和购买外国产品会造成泄漏。2从国民收入恒等式推出Harrod-Domar模型GDP=C+Ig+G+(x-m)C+S+T=C+Ig私人部门总投资+G+(x-m)S+T+mleakages=Ig+G+xinjections设S=Ig=0T-G=x-m均为负数设x=m=0S+T-G公共储蓄=IgS=II=K新增资本S=sYk=资本存量/真是国民收入=K/Y=K/YYk=K (I=S=sY)Yk =sYY/Y=s/k=GH-D模型此G非前G3从投资等于储蓄起推出H-D模型解:I/S=S/YY/Y.I/Y=S/Y, S.t:G=Y/Y假设I=K, 则V=K/Y又因S=S/Y所以G.V=S得G=S/V(S为储蓄率倾向,Y是资本产出比率)4为什么说H-D是刀刃上的均衡?如果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即GAGw,那么在储蓄率既定的条件下,实际资本一产出比小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这样厂商就会增加投资以便提高资本一产出比。投资增加使得产出量增加,实际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提高。结果实际经济增长率会更大。同样的道理,在GAGw时,资本家的投资行为将使得实际经济增长更低。这表明,不存在一种自发的力量使得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故哈罗德将上述稳定增长条件形象地称为“刀锋”。5H-D是否考虑了劳动力增长因素?若考虑后对其增长速度有何影响?为什么?H-D模型没有考虑“劳动力增长率”若将“劳动力增长速度l”也计入,则有n+l=s/k通常:G=s/k有保证的增长率n+l=s/k自然增长率(H-D是将n&l同时考虑的)此乃“Knife-edge equilibrium”,相等乃偶然;一旦偏离,无法自我纠正。若允许劳动力与资本相互替代;并令K/Y、K/L的固定比例可变,将大大增加该模型的解释能力。事实上,新古典增长模型(Solow)就允许L&K的相互替代。6从新古典增长模型推出其均衡增长方程。解:Y=f(k,l)人均Y/L=f(k/L,1)即y=f(k)K=k/l , 得dk/k=dK/K-dL/Ldk/k= -ndk/k=sf(k)/k-ndk=sf(k)-nk当dk=0时,其均衡增长方程sf(k)=nk7写出新古典增长模型,并图示均衡所在,并解释为什么是稳定均衡。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sf(k)=k+nk 这一基本公式说明,一社会的人均储蓄(sf(k)=sY/L)可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则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增长率的分解:G=aL/L+(1a) k/k G代表增长率,L/L和 k/k分别代表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a和(1a)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所做出的贡献。 (1a):a即为资本与劳动比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含义:为使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s/k)和自然增长率n相一致,既可通过劳动增长率的变动,也可通过资本增长率的变动,还可通过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动。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变动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其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增长率Y / Y应该等于资本增长率K / K,即nk与sf(k)的交点。为什么8黄金分割定律的定义是什么?在均衡条件下,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如果对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得其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那么,人均消费水平就会达到最大化。用公式表示就是:。支持该人均资本存量的储蓄率,就是实现人均消费最大化的最优储蓄率或合意的储蓄率。9新古典增长模型下,在和条件下储蓄越多越好,何时相反?,表明经济处于黄金律状态,储蓄率是合意的;,表明经济低于黄金律状态,储蓄率偏低,这时增加储蓄有利于达到黄金律状态;,表明经济高于黄金律状态,储蓄率偏高,这时减少储蓄有利于达到黄金律状态。10跳出新古典增长模型,单对宏观经济而言,储蓄的利与弊。短期而言,储蓄的增加会使得消费的减少,从而使得收入-支出流规模下降,最终GDP减少长期而言,储蓄的增加会使得资本增加,从而生产力增加,最终GDP增加。11资本深化,资本广化深化:投资增加导致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增加广化:投资增加,人均资本占有量不变(新增资本=武装新增人口所需资本)一社会的人均储蓄(sf(k)=sY/L)可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则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12写出考虑了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均衡方程,并解释。G-n=sf(k)/k=E(effective labor)=+n劳动率的增长率(技术进步)n 劳动力的增长率dk=sf(k)-nkdk=sf(k)-(+n)k均衡时 sf(k)=(+n)kG=sf(k)/k=+nG-n=sf(k)/k =s/(k/f(k)=尽管yf(k)?不变,因为大于0,Y还是增加。13储蓄提高对均衡有何影响?画图。人口增长率提高、资本折旧率提高对均衡有何影响?解:A 在短期,储蓄率的增加是产出率增加;它影响产出的长期增长率,但它提高了人均产出y=f(k),人均资本k的长期水平。. B 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的提高,使(n+d).k向左移动,人口增长率的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稳态水平。 f(k) nk nk sf(k) sf(k)=I/L=i k(K/L)k k* k k*14从k=K/L出发,推出新古典增长模型。Y=f(K,L)考虑人均 Y/L=f(K/L,1) y=f(k) k=K/Lln(k)=ln(K/L)=ln(K)-ln(L) dk/k=dK/K-dL/L =sY/K-ndk/k=sf(k)/k-ndk=sf(k)-nk15为什么说假设边际报酬递增原则石破天惊,Paul Romer是如何处理的?因为传统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当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可变的生产要素和非可变生产要素就形成了一个最佳的搭配比例,从而达到产量的最大值,这就形成了一个静态的最优效率。但是这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下的。Paul Romer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增长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而不要求增加传统劳动或者资本条件下实现,既边际报酬是递增的。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投资,他没有外溢利益;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本、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等的投资,具有外溢利益,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所有劳动力和积累性物质资本生产最终产品时的效率会逐渐提高。16亚当斯密如何划分人类发展阶段?马克思又如何?亚当斯密:狩猎畜牧农业商业制造业马克思: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7Rostow的五阶段是哪五阶段,他的起飞点的条件是什么?1.传统社会阶段 2.起飞前预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迈向成熟阶段 5.高消费时代条件:(1)生产投资增加,投资应占国民收入的5%到10%的水平(2)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也部门得到发展,并具有较高的增长率(3)已经存在或正在出现的政治、社会制度框架,能够并充分利用现代社会扩张的冲力、经济起飞的外部经济效应,从而导致经济增长。18刘易斯的双元结构是什么?假设(1)LDCs存在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产权”上没有一致,有私有化,也有公有(2)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农村的边际生产率为0结论:(1)只要没有吸收完农业劳动力,工资就不涨 (2)工业部门是增长动力,农业是被动的 (3)工资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 (4)工资全部用来消费,工业利润是增长关键 (5)如果劳动力供给紧张了,工资就上涨。二元理论认为,经济是由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构成的。工业部门的比重在这两个部门中的增大过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工业化引起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一)刘易斯理论的概要刘易斯(W.A.Lewis)把不发达部门叫做“最低生存费部门”,他强调这个部门的经济特征是处在马尔萨斯的最低生存费均衡状态。他把最低生存费叫“传统的工资”。刘易斯认为,最低生存费部门的实体是农业部门。农业的边际生产力为零或近乎于零,构成这个部门的成员享受平均的收入分配,与边际生产力无关。刘易斯认为,在这种“传统的工资”水平下,无论多少劳动力,最低生存费部门都能提供。以图5-3的曲线WP表示劳动力供给,即在传统的工资率为OW的水平下,无论多少劳动力,农业部门都能提供。与不发达部门相对而言,在先进部门,与资本量相适应的劳动力边际生产力曲线决定了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图5-3的曲线NR表明了这一原理。在先进部门,就业量OM和工资率OW是由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状况WP和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NR的均衡决定的。因此,在工业部门也存在“传统的工资”,但它与工业自身的边际生产力无关,就是说只要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先进部门工人就要接受工资水平极低的传统工资。只要这个工资高于不发达部门农业部门的传统工资,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会不断地向先进部门工业部门转移,直到两者工资水平相近为止。因此,先进部门可以加速资本的形成,从而先进部门的劳动力需求曲线NR便向右移动,因此可以加快工业化的速度。同时,他还认为,在一定的低工资水平下,农村劳动力可以无限地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因此,刘易斯理论也叫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二)刘易斯的两部门概念刘易斯把现实中的农村部门列为最低生存费部门,把城市部门归为先进部门,这一认识很重要。他关于两部门发展理论为了追求理论的明确性,采用的是农业和工业两概念,因为农业和工业在经济理论上的特征比农村和城市更清楚。但在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刘易斯本人明确地划分为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就是说,他已注意到了农村与城市间的劳动力转移,不同于农业和工业间的劳动力转移。在亚洲、非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确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把这种现象看成是农业向工业的劳动力转移是错误的。从农村流出的劳动力虽然流入了城市,但在现代工业中就业的人仅仅是极小部分,大部分形成了亚洲等城市的特有贫困阶层。19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为0,与农业劳动力的劳动时间边际生产不为0是什么?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为0指农村劳动力无法生产,他们没有工资制度,吃的也是家庭制,吃在一个锅里。农业劳动力的劳动时间边际生产不为0指留在农业内的农民无论什么时间20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对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发展中国家如何将农业部门的劳动转移出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业为主乃至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动态过程,就是改造传统产业中最顽固的农业的过程。在一定的低工资水平下,农村劳动力可以无限地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条件。CH41资本的广义与狭义定义。广义: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狭义: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2贫穷的恶性循环贫穷收入低无储蓄无投资资本储备少生产力低GDP低更穷3MPS与APS的含义与关系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边际储蓄倾向,为储蓄增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平均储蓄倾向, 是指储蓄总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APS=S/YMPS=S/Y当APSx的时候,即美国进口大于出口,中国人在美国投资,买美国国债(买国债为资本流入)m=x+资本流入,从而外贸赤字=m-x=资本流入。资本流入的前提是,有中国人热爱美国,觉得投资美国可以赚钱。8理解中央政府对债务的一般分析政府债务的形成:赤字的累计成为国债(1)政府债务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完全来自国内,即公共债务,对于人民来说是公共债权,不负外国债,可多可少。外债:完全来自国外,得用资源,即购买力,来还给外国人,这样资源就流失,从而使得总需求的下降,进而GDP发生变化。(2)赤字原因又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生产性的指可以生钱的,非生产性的指不能生钱的(3)生产性支出导致的赤字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发展中国家市场不成熟,所以政府配置更好。(4)印钞票引起的通胀在衰退时是好的:物价上涨使得产品好卖,业绩好,企业就增加生产,就业机会增加,价格成为工具。(5)中央政府的债务与法人、自然人的债务截然不同。中央政府通过印钞票和收税有无限清偿能力,债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没有信用。法人、自然人能不能还债取决于清偿能力。第五章1.简述世界2000以来,从公元元年开始的人口增长形势。 答:世界人口一直在增加,表现为:1) 人口总数在上升;2) 增长率在上升,但是至1970s后开始下降(人力资本在减少);3) 其中中国“贡献良多”:a. 人口总数上升;b. 虽然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但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是最低的。2.马尔萨斯人口的均衡及其含义。总产量(Y) SBA C人口规模(N)O N0 N* N1N*乃均衡人口规模。在N*处,人口零增长。若人口为N0,N0 N*,在N1处的人均产量小于在N*处的人均产量,生活水平下降,人口减少(因为死亡率上升),向N*移动。如果向穷人提供额外的福利、补贴等,降低死亡率,结果是穷人增加,新的均衡人口在N*的右边,即生活水平下降。*如果向穷人提供额外的福利、补贴等,降低死亡率,结果是穷人增加,新的均衡人口在N*的右边,即生活水平下降。3.马尔萨斯说对穷人的补贴救济是反生产的,是什么意思? 答:老蔡的原文:向穷人发放补贴,使穷人的生活水平上升,死亡率下降使得图形中均衡点N*向右方N2 移动,即导致了人口规模增加,平均生活水平下降死亡率上升最后还是回到了均衡点N* 。 根据马尔萨斯原著第五章,英国当时实行的济贫法也就是向穷人发放救济补贴,并没有使穷人摆脱极端的贫困,反而由于被救济的穷人无偿消费的食物增加,相应减少了更勤劳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本应该享有的份额。被救济补贴的穷人更加懒惰更浪费,因为他们的后代有了特定的补助,他们明知无力养家糊口,也要豪不担心自己的养育能力,并且持续增加生育而不负责地任凭自己的子女因为缺乏营养和医疗保障而死去。贫苦的劳动者花掉所有的现钱(尤其是男性)及时行乐,恰恰是因为他们指望着教区救济,从而削弱了储蓄意愿和能力,也损害了周边其他劳动者的节俭勤勉精神,因此说,向穷人发放法定的救济不但没有推动经济增长,反而削减了社会创造财富的动机。4.马尔萨斯模型没有考虑什么因素?有何影响? 答:马尔萨斯模型的缺陷有二: 1)尽管马尔萨斯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分析,但是在讨论收益递减时,他从来没有充分预计到工业革命会带来的技术奇迹。马尔萨斯以后的一个世纪里,技术进步使欧洲和北美各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缘向外移动,技术的迅速变革使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人口增长,结果是实际工资迅速上升。 2)他并没有考虑资本积累。5.乔根森模型的假设与内容? 答:人口流动模型的假设: a.双元结构 b.农业产出是土地&劳动力的函数 c.工业产出是资本&劳动力的函数 d.技术中性 e.工农业的工资同比例上升 内容: a.人口的增长未到最高值时,农业总产出与农业总人口同比例增加,人均产出水平不变。没有剩余产出,无法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人口增长达到最高,人均产出增加,使得产出有了剩余,农村劳动力就可以转移到城市;c.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为工业所用,使得工业发展,从而使利润上升,扩大了生产,并带来转移人口数的继续扩张。6.托达罗模型的含义: 答:假设:农村人口是否向城市流动取决于“预期收入最大化”的目标。或者说,为了将预期收入最大化才要采取行动流动或不流动。这自然涉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此其一重要因素。其二,流向城市之后,找到工作的概率。模型:V(O)= V(O)是流向城市过程中预期“净收入”的折现值。(解释折现的方法)Yu(t)是受雇于城市的个人的平均真实收入,是时间(比例“月”)的函数。(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平均)Yr(t)是受雇于农村的个人的平均真实收入,是时间(比例“月”)的函数。n代表流入城市后的时期,以月为单位,n代表n个月。r代表折现率。t就是时间。P(t)代表流入城市人员在t时间内确保找到一个挣平均收入的工作的概率。C(O)代表移民成本。托达罗认为,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会发生,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收入乘以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几率)比在农村的高。1)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决策,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资水平,二是就业概率。 2)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 3)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就会如此。因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高失业率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经济机会不平等的必然结果。7什么是折现率? 答:老蔡的简述:“折现是积累利息的反方向。” 折现率和利息率都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只是计息标准不同,贴现率可以视为利息率的“反方向。利息率的计息基础是期初资金,假设期初资金为1,利息率为i,则期末增长为1+i。贴现率的计息基础是期末资金,假设期末资金为1,贴现率为d,则期初金额为1-d;或者说期初的1-d,在贴现率d下,期末增长为1。 将以后(未来)的价值折现到现在某一点的价值,这样就叫折现或者贴现 由于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一块钱和一年后的块钱在价值是是不能等同的。如何把一年后的一块钱和今天的一块钱在价值上进行比较呢,那就要把一年后的一块钱折成今天的价值,这叫折现。公式是: 一年后一块钱在今天的价值=一年后的一块钱/(1+折现率) 二年后一块钱在今天的价值=二年后的一块钱/(1+折现率)2(注:平方) 三年后一块钱在今天的价值=三年后的一块钱/(1+折现率)3(注:立方) 依次类推。 在进行折现时,折现率一般采用当前的市场利率,如同样期限的贷款利率等;或用资金的实际成本作为折现率。折现是由收益率反推过来,老蔡的公式上有写。收益率就是用投资收益除以总投资,比如你花了10元了一只股票,12块卖出,那么你的投资收益是2块,2/10=20%,这就是你的收益率。8托达罗模型中的e-rt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 答:它的意思是折现。由老蔡给出的那个金融利率计算公式反推过来: FV=A(1+r)t=A(1+r/2)2t=A(1+r/m)mt 若m=Alim(1+r/m)mt9.托达罗模型的实用价值何在?(我答的是意义,可能不太对) 答:托达罗模型不仅纠正了刘易斯模型只侧重于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指出城乡人口的盲目流动会加重城市已有的失业问题,而且指出要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不能仅仅在城市创造就业机会,还必须重视农村的发展,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该模型纠正了他们只注重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人口的盲目流动不仅加剧了城市已有的失业现象,还会造成其他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并提出诸如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城乡发展失衡,重视农村发展,从根本上转变人们流向城市的愿望,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措施。第六章1身体素质的含义? 答: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平均寿命,以上是现代经济学用的三个衡量指标。我国则采用了五脏六腑的健康标准。2.身体素质的决定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主要决定因素有? 答:它的决定因素有:遗传,后天营养,医疗卫生条件,生存环境。3你认为文化素质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影响文化素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文化素质应包括: a. 受文化教育程度; b. 社会道德水平;遵纪守法的自觉程度和法律观念意识;尊重传统民俗,民间习惯;具有环保意识,有节约能源的意识;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c.沟通的能力,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沟通; d.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接纳能力,具有一颗宽容赤诚的心; e.对宗教,政府,政党,法律,权力,权威,民间团体的态度等等。影响文化素质的因素有:1.社会经济制度; 2历史文化传统; 3生存与物质条件:社会、家庭、经历4从何意义上讲劳动力素质可以表现为人口素质? 答:因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因素,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人口素质时,人口素质直接表现为劳动力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即是从事劳动的人口素质,并且劳动者的素质越高,所带来的劳动效率就越高。5人均寿命的延长为什么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为什么人类营养状况改善可以有助经济增长?6解释BMI指标。知晓这一指标与研究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答:BMI指标,Body Mass Index,主要用来预测人类的生命率与死亡率,其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7什么是人力资本?它与物质资本的根本差别是? 答: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也指人具有的知识和技术。 它和物质资本的本质差别在于其产权性质:物质资本的所有权归个人,所产生的物质回报也归个人所有;但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是归本人所有,只能是通过被雇佣(即“租”)和激励机制才能产生高效的生产率。8人力资本积聚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狭义与广义的人力资本投资? 答:人力资本积聚的主要途径是正规教育。 狭义的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正规教育形成人力资本,而广义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人类的寿命、品质、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退休养老、卫生保健,因为营养状况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是生命是活物,因此全面的提升会带来劳动力更大的提升。9你至少要知道5种以上教育的外溢利益,为什么叫外溢利益?有这种利益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答:教育带来的外溢利益有以下几种:1) 技术传播速度加快;2) 劳动力的双向选择效率提高;3) 受教育者本人的健康状况提高;4) 子女更健康;5) 生育率下降;6) 犯罪率下降;7) 和谐程度上升;8) 提高储蓄率;9) 家庭内部生产力提高;外溢本身有利益有成本,之所以称为外溢利益是因为教育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易利益外溢到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社会身上。社会分享了教育带来的筛选过的人才以及以上提到的种种好处,因此称为教育的外溢利益。而这种外溢利益的直接结果是使经济运行变得更为顺畅,使生产效率提高,加快了经济增长。如:教育的副产品,文凭,成绩专业等使企业的雇佣成本降低,让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更自动更合理,从而使得社会经济环境的运作效率更高。再比如:受教育者自身的健康改善,也提高了其后代的品质,使得社会获得了潜在的劳动力队伍。10解释教育如何改变人们对闲暇与工作的价值判断? 答:由于良好的教育会使人们得到好工作的几率加大,因此随着好工作带来的收入提高,选择闲暇而放弃赚钱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增多,使得闲暇变得昂贵,而工作挣钱变得相对便宜。如果把工作和闲暇分别看作两种产品,由于替代效应的存在,人们更愿意用便宜的工作替代昂贵的闲暇。11为什么教育降低生育率?请以经济学观点分析。 答:从替代效应来看,非孩子更便宜,应当选择少生孩子; 而从收入效应来看,有财力则能享受更昂贵的产品,应选择多生孩子。教育的介入使得两效应得以权衡:但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虽然收入增加,却更愿意将增加的收入分配到非孩子的方面,此时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而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一旦富有了,很可能直接将资金投入到生孩子上,此时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12什么是教育的个人成本/社会成本?什么是教育的个人收益/社会受益? 答:教育的个人收益是指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多得的收入,成本指以下两个方面:各种费用,包括学杂费,学术费,食宿,文化娱乐费;扣除家教工资、奖学金后的上大学的时间机会成本(相当于48月的高中生工资) 教育的社会收益是指教育带来的外溢利益和公民多上学多挣钱就能多交税款;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政府拨款,补贴,基金和间接成本:因办教育放弃的收入。13在何条件下,个人收益低于或高于社会收益率? 答:当社会高等教育成本与个人高等教育收益率社会收益率的差额,大于大学生收入所交税和高中生收入所交税的差额时,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受益率;反之,则个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第七章1知识的具体内容? 答:知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know what(信息、知识),why(原理),how(如何做事),who(人力资本)。前两个组成科学知识;后两个组成技术。2科学知识的特点? 答:科学知识的特点是: a.科学知识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non-rival)和非排他性; b.并设有专门的所有权,具有无损耗性; c.中断获取科学知识的成本高昂,但其传播成本低; d.它通常在大学,研究所,实验室中产生; e.没有政府的介入很难产生;3技术知识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涉及几个角色? 答:技术知识是改造世界的能力,科学知识是认识世界的能力; 技术产生在实际应用中,而科学知识可以产生在纯理论研究的研究所里,也可能产生于实际应用里。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在于:科学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技术则是实用研究;基础研究面对的是历史性的、长期的课题,是需要普及的知识;应用研究面对的是一定时间段的(比如国家的5年计划)、即将应用的、已经可以看到其应用前景的知识及工艺;而实用研究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现实的、眼前的知识,解决的是与市场、产品目前的问题。 这里涉及到四个角色:大学,企业,实验室和政府。 国家、政府直接资助、参与,科学知识的研究,而技术知识的开发则是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了!但实用研究(或技术)是离不开基础及应用研究的,没有这种基础,实用研究就无法开展或无法进行灵活运用和技术进步。4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如何从Y=f(L,K,t)推出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A一点”的含义是? 答: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也被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指所有影响产出的要素,但不包括生产率。它衡量投入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单元所产出的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是产品生产技术、要素组合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等诸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公式推导(略) “A一点”的含义是:在经济增长的全部要素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增长以后的所有贡献,就是这个符号的全要素生产力技术贡献。5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合适的技术? 答:该技术应该符合以下条件:a. 技术所需要的资源和技能可在本国得到;b. 生产规模和本国国情匹配;c. 组织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技术应该适用于本国;6如何评价熊彼特对企业家所下的定义?熊彼特对企业家有如下定义:a. 具有一个创建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梦想与意志;b. 具有征服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愿望;c. 把创造过程当作快乐体验; 评价: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第二章写道“只在第一类动机中,作为企业家活动的结果的私有财产,才是使得这种活动起作用的必要因素。而在其它两类中则不是。金钱上的收益的确是成功的一个非常精确的表现,特别是就相对的成功而言;而从为之奋斗的人看来,它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它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大都不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这些以及其它伴随渴望得到财富的社会的机制的特点,使得难于取代它作为工业发展的动力的地位,即使我们摒弃它在创造一笔随时可以用于投资的基金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可是第二类和第三类的企业家动机的确在原则上可以由其它社会安排去照顾,而不包含来自经济创新的私人利得。”7创新条件中的风险投资是怎么回事?如何将风险回收? 答: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的第四章中提到的“寻求新的市场以销售某种既为该市场所不熟悉,同时该市场又从未生产过的物品,乃是企业家利润的一个非常丰富的来源这种事情的原则是,购买者们简直把一种新商品视同天赐或古代巨匠的作品,因而其价格完全不是由生产成本来决定的。于是就有超越其成本来售卖的可能性,(此处所谓成本,包括一切为克服无数困难以进行该项商业冒险而引起的费用),开始只有少数人看出这种新的企业,并且能做这种需要胆识的生意。这也是一种企业家的行动,实现了一种新的组合(通篇都提到)。它产生一种利润,归属于企业家的腰包”在今天看来就是指由创业者将风险资本投向新兴的迅速成长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未上市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为融资人提供长期股权资本和增值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数年后通过上市、并购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投资并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要将风险回收,只需要在企业的股份上市后,将股权公开卖出回收即可使资金迅速回笼。第八章1环境的含义?资源的大致分类与含义? 答:环境是指在地球上以及宇宙空间影响人类发展的全部无机因素(光,热,宇宙辐射,水,土壤,大气,地形等)和有机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总和。包括了:物质生存环境,生物、植物群落,生态链等。资源是指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资源大致分为两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如:草原,森林,植被等;不可再生资源指有限的,没有自我再制能力,采用后不可恢复的资源,如: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2环境问题指的是? 答:环境问题是指人类社会不断追求GDP的上升,导致环境过度开发和破环。3世界十大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答:世界十大急需解决的问题是:1)水危机;2)全球气候变暖;3)流行性疾病;4)人口与移民;5)营养不良与饥饿;6)政府管理与腐败;7)教育的缺乏;8)全球内战问题;9)金融不稳定;10)补贴与国际贸易障碍;4什么是安全卫生用水?什么是安全用水?解释绿色水,蓝色水?蓝绿水的比例? 答:安全卫生用水是指:由自来水管道,经过处理后的用水。用过后经过排污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场进行净化处理再排入水系统中。安全用水仅仅是没有经过自来水管道,取自江河湖泊井水的安全干净无污染的饮用水。绿色水是指由天空降雨,经植物地表吸收,在生长中土地的蓄养,再蒸发到大气中再形成降雨,即生态循环使用的水; 蓝色水是可再生的,河流湖泊地下水。它们的比例为60%:40%。5我国的淡水使用中,各类用途的使用比例是多少? 答:我国的生活用水,为20-50L/人,占10% ;工业重复用水25%,每年滴跑渗漏的水可装满一个三峡水库;农业用水占65% ;此外还有微量的生态用水。6什么是生态系统用水? 答:生态系统用水,即绿色水,是指由天空降雨,经植物地表吸收,在生长中土地的蓄养,再蒸发到大气中再形成降雨,即生态循环使用的水;7京都协议有效实行的条件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它的主要内容是:2008年至2012年,CO2的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低5.2%。 它的生效条件是:.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8世界最主要的流行病是什么?其中三种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流行病是:疟疾、结核、HIV/ADIS、破伤风、麻疹、天花。 其中三种最重要的是:HIV/AIDS、疟疾、TB(结核)9移民的原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 答:移民的原因是由于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存在经济实力与生活水平(尤其是福利水平)的差别,促使一部分人进行跨境移居、定居,追求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太大;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太大;3) (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经济状况差;4) 现在的移民交通成本不构成障碍;5)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外移;6) 发达国家对蓝领-苦力活的需求大。 其经济后果是:移民本身受益,资源得到重新配置,缩减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使世界GDP上升,并且如果可以自由移民,世界GDP可以翻一番。10什么是饥饿?后果是什么? 答:饥饿是指:人们缺乏基本食物摄入,不具有完全生产性生命的营养和精神。 其后果:低体重婴儿增加,且婴儿的智力低下,缺铁、锌。11什么是脑力流失?后果是什么? 答:脑力流失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才或是在国外受到完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人才,长期旅居(逗留)或定居在国外而不愿回国尽力的现象。它的后果直接造成高品质人力资本的流失12什么是腐败?其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国家捕获? 答:腐败(state capture)是指一小部分人的影响力非常大,利用公共权力谋求自己或集团的私利。它的本质是私人财富与公共权力的关系。state capture少数的社会精英对国家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国家为它所代表的利益服务13腐败的成本? 答:腐败的成本有:1) 行贿的费用;2) 使收入分配不均衡(拉大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悬殊;3) 对教育投资少,公共设施投资多(招标大量腐败);4) 腐败最终侵犯人民财产的权利,侵蚀民主制度;5) GDP增长率低;6) 政策效力降低;7) 公民缴税意愿极低;8) 政府治理统治的合理性降低;14战争的成本有多高? 答:战争的成本如下:1) 内战一年, GDP降低2.2%(而一次内战平均持续7年),需要10年才能恢复;2) 人口总量下降,残疾人数量增加;3) 军备竞赛资备增加;4) 内战一但开始,爆发第二次内战的可能性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