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第8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8951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第8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第8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高考语文考前冲刺第8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包庇 媲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B暧昧 令嫒 白雪皑皑 自怨自艾C遗赠 憎恶 锃明瓦亮 铮铮悦耳D汲取 辑录 佶屈聱牙 疾恶如仇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B对联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尺幅千里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青睐。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对其被调查的原因,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央视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革命性的改革来说应该被给予掌声和鼓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B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有一部分网友却对雷锋及雷锋精神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所谓质疑。C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D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对古兰经的亵渎行为,并要求美方将巴格拉姆监狱交由阿富汗政府管理。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A B. C.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论“以文为诗”朱自清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有诗文分界的问题呢?这有很长的历史。原来古代只有诗和史的分别,古代所谓“文”,包括这两者而言。此外有“辞”“言”“语”。但这些都没有明划的分界,诗与史相混,从雅颂可见。诗、史、辞和言、语相混,从老子庄子等书内不时夹杂着韵语可见。至于汉代称为楚辞的屈、宋诸作,不用说更近于诗了。汉代是个赋的时代,那时所谓“文”或“文章”便指赋而言。汉代又是个乐府时代,假如赋可以说是霸主,乐府便是附庸了。乐府是诗,赋也可以说是诗,班固两都赋序第一句便说:“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赋出于楚辞和荀子的赋篇,性质多近于诗的雅颂,以颂美朝廷,描写事物为主,抒情的不多。晋以后的发展,才渐渐专向抒情一路,到六朝为极盛。按现在说,汉赋里可以说是散文比诗多。所谓骈体实在是赋的支与流裔,而骈体按我们说,也是散文的一部分,这可见出赋的散文性是多么大。赋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那么,汉人所谓“文”或“文章”,也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了。乐府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不缺少抒情的成分。它发展到汉末,萌芽了抒情的五言诗。可是纯粹的抒情的五言诗,是成立在魏、晋间的阮籍的手里,他的意境却几乎全是楚辞的影响。魏、晋、六朝是骈体文和五言诗的时代,但这时代还只有“文”“笔”的分别,没有“诗”“文”的分别。“有韵者文”,“无韵者笔”,是当时的“常言”。赋和诗都是“文”,和汉人意见其实一样。另一义却便不同:有对偶、谐声的抒情作品是“文”,骈体的章奏与散体的著述是“笔”。这个说法还得将诗和赋都包括在“文”里,不过加上骈体的一部分罢了。唐代的诗有了划时代的发展,所以当时人特别强调“诗”“笔”的分别。杜牧有“杜诗韩笔愁来读”的句子,可见唐一代都只注意这一个分别。杜牧称韩愈的散体为“笔”,似乎只看作著述,不以“文”论。韩愈和他的弟子们却称那种散体为“古文”,韩创作那种散体古文,想取骈体而代之,也是划时代。他的努力是将散体从“笔”升格到“文”里去,所以称为“古文”。他所谓“文”,似乎将诗、赋、骈体、散体,都包括在内,一面却有意扬弃了“笔”的名称。唐人连韩愈和他的追随者在内,都还没有想到诗文的对立上去。宋代古文大盛,散体成了正宗。骈体不论是抒情的应用的,也都附在散体里,统于“文”这一个名称之下。王应麟困学纪闻有评应用文的(骈体居大多数),虽分评,却都称为“文”,这个“文”的涵义,正是韩愈的理想的实现。这样,“笔”既并入“文”里,“文笔”“诗笔”的分别,自然不切用了,于是诗文的分别便应运代兴。诗文的分别看来似乎容易,似乎只消说是“有韵者诗,无韵者文”就成了。可是不然,宋人将诗从文里分出,却留着辞赋,似乎自己找麻烦,但一看当时“文体”的赋的发展,便知道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成立了诗文对立的局势,而二者的分别又不在韵脚的有无上,所以有许多争议。争议虽多,共同的倾向却很显明,那就是风诗正宗。(选自朱自清文集,有删改)5.下列对于“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诗与史组成的古代的“文”与“辞”“言”“语”几者间没有明确的区分,老子庄子等作品是其有力的证据。wW.KAo8.CcB.汉代所谓“文”就是赋,赋与诗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赋的支与流裔的骈体又是散文的一部分,故“文”也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C.魏、晋、六朝时期对“文”有另一种释义,所谓“文”是与“笔”相对的有对偶、谐声的抒情作品,包括所有的赋、诗和骈体。D.宋代,散体成了正宗,“笔”并入“文”里,“无韵者文”,形式包括赋、骈体、散体等,这些也都统于“文”这一个名称之下。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楚辞的屈、宋诸作,近于诗,但不是诗,这说明古代诗、史、辞、言、语之间的划分不明显,诗文分界也无从谈起。B.汉代的赋与骈体逐渐从诗中分离出来,且二者都具有浓郁的散文性,这是因为作为散文一部分的骈体是赋的支与流裔。C.纯粹的抒情的五言诗成于魏、晋间的阮籍之手,且可见楚辞之影响,而汉末的乐府孕育的五言诗也不无抒情的痕迹。D.宋代,将“笔”并入“文”里,所以“文笔”“诗笔”的分别就不甚明了,只是“有韵者诗,无韵者文”的说法也非楚河汉界。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文对立在出现之前,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如汉代、魏晋六朝、唐代,先后出现了诗史的分别、文笔的分别、诗笔的分别。B.唐代的诗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当时只注意到“诗”“笔”的分别,即使韩愈和他的追随者扬弃了“笔”,也还未料及诗文的对立。C.到了宋代,诗文才出现分界,这与历代文学样式的发展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唐诗的飞跃与突破、“笔”归到了“文”中等。D.诗文对立存在许多争议,是因为根据韵脚的有无不能区分出诗与包含在“文”中的用韵的“辞赋”,而“风”是诗的正宗却显而易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以一言寤意 特:只。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 狱:案件。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流:殃及。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3分)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公独明其不然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劝上施恩惠,缓刑罚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处1分,每错、漏、增字扣1分)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陆游游山西村)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杜牧阿房宫赋)6 ,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8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9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潜桃花源记)10越明年, ,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11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3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白居易观刈麦)14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1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陶潜桃花源记)16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7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范仲淹岳阳楼记)18 , ;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19其乡人曰:“ ,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左传曹刿论战)20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1呜呼!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陶潜桃花源记)2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范仲淹岳阳楼记)24若夫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3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9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3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7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0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