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新教材第二册语文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8726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新教材第二册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年级新教材第二册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年级新教材第二册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新教材第二册语文期中试卷一、18分1、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前仆(p)后继 惴惴(zhu) 涅槃(pn) 管辖(xi) B公正不阿() 偈(j)子 回旋(xun) 执拗(ni)C仓皇(hung)失措 禁锢(g) 炫(xun)目 庇(p)护 D竦(sng)身一摇 磋(cu)商 粗糙(co) 癖(p)好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A瞬息万变 为之一新 发号施令 人心惟危 B挈妇将雏 延口残喘 刚健质朴 情随事迁C唉声叹气 谬种流传 相形见绌 皓月当空 D滥调文章 飞扬跋扈 天网恢恢 迫不急待3、下列句子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1)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 ,何等贫乏。(2)我希望读者能原谅我作这些 的陈述。(3)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 而又神秘。(4)我们希望中英两国就此进行友好的 。A肤浅 琐碎 安详 商量 B肤浅 琐屑 安详 磋商C肤泛 琐屑 祥和 商讨 D肤泛 琐细 祥和 磋商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不论是近百年的还是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B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不屑一顾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C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袄,汗流浃背,彼此都不禁失笑。D此情此景,此时此地,面对金碧辉煌的极光图形,亲爱的读者,你说能不令人心醉?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B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我几乎和他完全相同。C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D看他旧作品,不管有多么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6、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 ,是 , 是 ,是 ,是 。 (1)人民的大敌 (2)民族的大敌 (3)共产党的大敌 (4)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5)工人阶级的大敌 A(4)(1)(2)(3)(5) B(5)(3)(1)(2)(4) C(3)(5)(1)(2)(4) D(3)(1)(2)(5)(4)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与元微之书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万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想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7、下列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置于胡越之身:胡在北,越在南,形容相距遥远。 B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札,短信。C余习所牵:余习,这里指作诗。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故人,死去的人。8、下列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B牵挛乖隔,各欲白首。C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金銮殿后欲明天。9、下列各组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B 置于胡越之身 今以钟磬置水中C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D 瞥然尘念 理固宜然10、下列都表现白居易与元稹相互关怀和信任的一组是(1)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2)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3)终论平生交分(4)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5)瞥然尘念,次际暂生 (6)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A (1)(2)(4) B(3)(4)(6)C (2)(3)(5) D(1)(3)(5)11、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夜深不寐,以笔墨畅谈,抒写了元、白两人深厚的交谊,抒发了离别相念之情。B信的开头直呼友人,分隔三年的离愁别绪随之一呼而出,表现了白居易身陷困境的消极与悲观。C文中提到的“左降诗”即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一诗,是元稹被贬通州时写的。D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由熊万登带来一封短信和一些文章,白居易倍感悲伤;看到元稹的“残灯无焰影幢幢”诗后,更是百感交集,足见两人相知甚深。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12分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正因此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了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办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般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12、作者将“明明白白”与“不明不白”相对照是为了A显示“我”的堂堂正正,清白无辜。 B揭露“官厅”专横腐败,昏聩黑暗。C揭示“我”不愿意去辩解的理由。 D表明自己与反动势力尖锐对立及其不调和的态度。13、引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一例的作用是A赞赏高僧对于专制势力的反抗。 B嘲弄高僧消极应付专制势力迫害的可悲。C提供自己面对敌人搜捕应做出怎样决定的反面参照。D否定奴隶幻想脱离苦海的自在办法。 14“我于是就逃走”意味着A曲折地表现“我”韧性战斗的精神。 B“我”对苟且生存下去的依恋。C “我”对统治势力追捕的恐惧。 D直接地揭示“我”在白色恐怖中对于生死的选择。15、这段文字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否定了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做法,指出应采取更有效的斗争。B用委婉的借喻表明自己的愤慨和坚韧不屈的精神。C批判奴隶或空盼“剑侠”或“自在”而死的脱离苦海的不切实际的幻想。D 当时的白色恐怖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就是牺牲再多的人也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所以作者反对无谓的牺牲。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8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黄留珠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自三代到明清,形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对此,历史上不少学者曾作过总结,例如苏轼指出:“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一总结有一定的道理。 大家知道,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的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相“禅让”的传说,具体地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夏商以降,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以为礼”。这里的“大人”,旧注释为“诸侯”,实际还应包括官吏,而“世及”之法,不仅仅是诸侯的传位原则,同时也是官吏的任用规程。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秦誓上云“官人以世”,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西周世官制的特点,在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社会开始大变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唯功唯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前察举制刚刚建立,选官多出自客士,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按郡国人口规定察举的人数,每岁举孝廉、秀才两科,即岁举性科目。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隋唐之后,门阀势力衰落,中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明史选举制讲:“明制,科目极盛,卿相皆由此出。”清史稿选举志亦讲:“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这两段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科举选官鼎盛的情况,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然而也要看到,随着我国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的极度发展,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尤其是八股文这种内容空虚、形式呆板的经义文字,竟主宰明清五百余年的科举考试。所以,科举制极盛之日,也是它开始走向没落衰亡之时。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便宣告终结。考察以上三个时代,不难看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16、文章开头说“三代到明清”,结束时说“考察以上三个时期”,这“三代”与“三个时代”分别是指什么?(1) “三代”指 。(2) “三个时代”指 、 、 。17、战国时期选官制度与早期社会哪个时期制度相似,哪个时期的制度不同? 与 相似; 与 不同。18、西汉和东汉以后有哪两种选官制度?荐举的标准各是什么?(1)有 制和 制。(2) 19、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苏轼分析的“出于学”、“出于客”、“出于郡县吏”是指选官的范围,“九品中正”、“科举”是选官的制度。B战国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一次革命,它从此打破了历史上官位靠门第家世世代相传的世袭制,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C秦汉的察举制与魏王曹丕开始的九品中正制有本质的区别,表明选官制度又向世官制靠近了。D古代科举制度成熟的标志是建立了“学校科举”这种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E文章着重介绍了四种选官制度,即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又把这四种制度分成三个时期。五、17分20、续写下文,要求对海的声音用三个比喻或拟人进行描摹。3分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 ; ; 。21、以“科学精神的光芒”为开头重组下面句子,要求调整语序,不添、漏内容。4分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之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改文: 科学精神的光芒 。22、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任选10句) 10分(1)吟罢低眉无写处, 。(2)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 。(3)善始者实繁, 。(4)念高危, 。(5) ,秋水共长天一色。(6) ,官盛则近谀。(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8)有如此之势, 。(9)则或咎其欲出者, 。(10)抑本其成败之迹, ?(11)忧劳可以兴国, 。(12)盖叹郦元之简, 。六、10分23、翻译下列各个文言句段。5分(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4、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开头四句以一个“_ ”字统摄,按照由_而_的顺序,感情则由_而_,步步推进。(2)在春天草木繁盛的时候,诗人为何触发了伤感之情?(3)“溅泪”和“惊心”可以指诗人,也可以指花、鸟,这两种理解都可以吗?为什么?(4)诗人为何要“搔”“白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七、作文。60分有人感叹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而有人却觉得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甚至度日如年。为什么会有“短”和“长”的不同感慨呢?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每个选择题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DBAACDBBBBDCAD四、18分16、三代指 夏、商、周 ;三个时代指 夏商以后 、 秦汉 、 隋唐至明清 。17、与 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选贤与能” 相似;与 夏商以来的世官制 不同。18、(1) 察举 制和 九品中正 制。 (2) 察举制荐举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不全靠家世 ; 九品中正制开始具有选贤用意,后来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19、( B )( C )五、17分20、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 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荷花飘零在水上。(只要3句即可)21、科学精神的光芒 并没有因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凸显了强化人之精神课题的重要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而有所黯淡。 22、(任选10句) 10分(1)月光如水照缁衣 (2)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3) 克终者盖寡 (4) 则思谦冲而自牧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位卑则足羞 (7)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10)而皆自于人欤 ?(11)逸豫可以亡身 (12)而笑李渤之陋也 23、5分(1)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3)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4)被敲打时铿锵作声的山石,到处都这样。(5)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24、5分(1)望 ; 近 远 ; 隐 显 (或“弱”、“ 强”) 。 (2)都城沦陷,因战争破坏而草木茂盛,一片荒凉之状,因而诗人伤感。(3)两说虽有区别,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4)白发因愁而致,“搔”是为解愁,“更短”想见愁的程度,表现了作者忧愁、悲伤的内心 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