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8650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存。一、语言基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蓊郁(wng) 癸丑(ku) 廿四桥(nin) 方枘圆凿(ru)B混沌(dn) 平仄(c) 梵婀玲(fn) 揠苗助长(y)C敷衍(f) 肄业(y) 会稽山(ku) 否极泰来(p)D愀然(qio) 哽咽(gng) 潭柘寺(zh) 溘然长逝(h)2、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嘻戏落寞崇山峻岭义愤填膺 B踯躅 蛰居 良晨美景放浪形骸C戕害 喧嚣 曲水流觞 没精打采 D弦律掂念夙兴夜寐 游目骋怀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C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静,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及长,辩赡 赡:丰富B.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抵抗C.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 意甚悦,固求市之。 /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志向。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投入。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8.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3分)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三、现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德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再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 周语上载历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勃”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 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德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演说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补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的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现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9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起来11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20分) 瓷器的意味 池莉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及时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团,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乎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12、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13、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14、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15、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4分)(三)、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16-17题。(6分)【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6、“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17、“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积累(10分)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 (2)、 ,长路漫浩浩。(3)、卫风 氓中“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两句诗刻画了一个纯真、热情的女主人公形象。(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田园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 , 。(5)、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6)、杜甫蜀相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惜的两句是 ,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19仿照给定的句子的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4分)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20.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晚会节目单(1). 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2). 氓(原作诗经 ) 演出:高一(5)班(其他略)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氓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50个字。(6分)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 _, _, _, _, 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A B. C. D. 六、作文(60分) 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有乐音,有噪音;有美的,有丑的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怀,是美的;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也是美的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答题卷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客观题答题卡 题号1234567910答案主观题答题卡二、(19分)。8、(10分) 三、(35分) (一)(9分)11、(3分)答: (二)(20分)12、(4分) 13、(6分) 14、(6分) 15、(4分) (三)(6分)16(2分) 17、(4分) 四、(10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 2、 ,长路漫浩浩。3、卫风 氓中“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两句诗刻画了一个纯真、热情的女主人公形象。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田园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 , 。5、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6、杜甫蜀相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惜的两句是 , 。五、(14分)19(4分) , ; , 。20、(6分)21、(4分) 六、作文(60分)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题号1234567910答案CCBCBDDDC主观题答题卡二、(19分)。8、(10分)王羲之很喜欢服丹食药,颐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到浙江,便产生了终生住在这里的念头。如果有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三、(35分) (一)(9分)11、(3分)答:答案:诗诗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医师形态的工具.(二)(20分)12、(4分)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前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瓷器的价值了。13、(6分)(1)、从陶器到瓷器 (2)、从实用到艺术 (3)、从粗陋到精致14、(6分)(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15、(4分)分析俗与雅是相互依存和辩证统一的。超越俗雅,尽自己本色。(2)评价 略(三)(6分)16(2分)借代、反问。17、(4分)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四、(10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2、 ,长路漫浩浩。3、卫风 氓中“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两句诗刻画了一个纯真、热情的女主人公形象。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回归田园后,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诗句是: 户庭无尘杂 , 虚室有余闲 。5、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6、杜甫蜀相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诸葛亮之死深感惋惜的两句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五、(14分)19(4分)水是生命的源泉,让他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20、(6分)只要结合教材内容,从人物相似或相反处等方面寻找结合点,自圆其说,都可以。但要有文采。21、(4分)D六、作文(60分)荷塘月色导学案 (教师版)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4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意。2运用多媒体手段,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画面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教学重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感手法的运用。2对本文语言技巧的鉴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课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写出了背影、绿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二、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认为“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又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这种矛盾心情 ,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荷塘月色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四、检查课前预习1正音煤屑(xi) 霎时(sh) 弥望(m)蓊蓊郁郁(wn) 羞涩(s) 酣眠(hn)踱着(du) 妖童媛女(yun) 乍看(zh)敛裾(j) 梵婀玲(fn) 鹢首徐回(y)2多音字荷处曲 娜颤 挨脉 差五、文本探究1阅读全文,理清全文层次结构 ,学生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全文层次结构(游踪): 想荷塘 去荷塘 赏荷塘 离荷塘2讨论解决如下问题()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2)文章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讲,这句话是组织文章材料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相对于作者的游踪是一条暗线,它是从感情的角度串穿全文的。 从思想内容表达的角度来说,它具有以下作用 .为全文确定感情基调。所谓的“不宁静”是说心中有愁闷,无法排解。这自然就为全文笼罩了一层愁得色彩,但这种愁似乎无以言说,故而调子显得有些低沉。.造成一种悬念,引出下文。疑问的产生自然会引起阅读的兴趣。同时,它也是下文作者漫步荷塘边的小路,欣赏荷塘月色的起因。.与下文写环境的幽静形成对照,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借助环境之静来求得内心平静的愿望。(3)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 这一句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4)作者在第4段中选取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来描写? 归纳月下荷塘的总体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来源:高考资源网先总写荷塘,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体现了素淡,宁静的特点,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5)关于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例: 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6)第5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7)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8)作者欣赏荷塘世界、想起六朝采莲情景、惦记江南风物,这三者有共同点吗?因为在外面的世界中没有自由,作者才躲到荷塘世界中寻求自由,但他不能总待在荷塘中,这只是逃避;正因为现实世界中缺少真情,他才想起六朝采莲时那充满情爱的光景,但人是要生活在现实中的,这也是逃避;正因为在北方的清华园中不得宁静,他才惦记起江南,寻找家园,但他要在北京生活啊,这也是逃避。由此可知,原来荷塘、六朝、江南都是作者的精神避难所,它们都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江南在空间上拉开距离,六朝在时间上拉开距离,而夜深人静又幽僻、白天也少人走的荷塘,既在时间又在空间上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9)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富有韵味。作者是如何使语言表达得如此美的? 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神的意境。本文是怎样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文章表达的感情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作者按游踪一路写景,一路抒情。在“淡淡的月光”下,小路幽僻、寂静,树木阴森森的,此景暗合作者心中的“淡淡的哀愁”;写荷塘,作者依次写了田田的荷叶,像舞女的裙一样动人;白色的荷花,呈现出各种情态,像明珠像星星一样迷人;缕缕的荷香,像渺茫的歌声一样诱人。写月色,则从正面、侧面来展现。月光本如流水一样明亮,但因为薄雾而有了几分朦胧,这是从正面写。以灌木丛的黑影和杨柳的倩影来衬托月色。这一切构成一幅宁静清幽的美景。这自然美景,使作者产生一种淡淡的喜悦。而蛙叫蝉鸣又使作者产生一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愁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六、课外作业 (1)收集一些描写月的诗句。(2)背诵到段。 (3)自由命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方法,在选用动词与叠词上下点功夫。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二课故都的秋导学案【教学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重点)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难点)【使用说明】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适宜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一体的写法。学习本文首先要求自读文章,带着美好的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来读,读出作品的“原味”来,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再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问,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掌握方法,再延伸到课外阅读。2、建议一课时。预习要求: 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文章中勾划出来。 2、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 3、文章是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绘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试着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基础案(5分钟)在预习基础上,独立完成,展示点评1、 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钟)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槐树(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 颓废( ) 鲈鱼( ) 2、 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情况。(1分钟)郁达夫(18961945),现代家、 家。“社”主要成员之一,主编创造月刊。1921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 ,1923年写了小说 和薄奠。 3、 熟读课文,并填空。(2分钟)(1)更待菊黄家酿熟,。(白居易);(2),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升华案(25分钟)反复诵读,生成问题,理清思路,展示点评一、鉴赏思考 (熟读课文,讨论交流,11分钟) 1、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请用文本的句子回答。(诵读课文6分钟,解决问题2分钟)参考答案:1、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题目是文章的线索,其中“故都”明确了_,“秋”明确了_。为什么不用“北平的秋”代替?(3分钟)参考答案:“故都”两字指明了描写的地点,因为即含有一种文化底蕴也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确定了描写对象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二、理清思路(小组讨论,14分钟)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找出文章的文眼)(1分钟)答案:清、静、悲凉2、第一二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分钟)参考答案:用对比手法写对北国、南国之秋的感受,写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3、3-11自然段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物,试以3、4自然节为例说说这些画面是如何体现文眼的?(11分钟)参考答案:5幅图:牵牛花(秋花、秋院静观)、槐花落蕊(秋槐)、秋蝉残声、秋雨凉风、枣树奇景(秋果)。举例分析:(1)牵牛花:“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是在写“静”,又突出了“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2)槐树落蕊:整段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巩固案(8分钟)再读课文,生成问题,小组合作,展示点评,课外阅读一、(A级,形近字辨析)组词(2分钟)撕( )凋( ) 椽 ( ) 嘶( ) 费( )调( ) 缘 ( ) 厮( ) 废( ) 二、小组合作,质疑答疑(6分钟)1、(C级,体会情感,品味语言)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小组交流。(3分钟)2、(C级,质疑答疑)提出你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三、课外拓展阅读:1、阅读罗兰的秋颂,比较它和故都的秋在结构上的异同。秋 颂 罗 兰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2、课外推荐阅读: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 想北平老舍 苦念北平林海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