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8647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答: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颏。2、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答:可以从几条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3、海蚶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答: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4、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答:山顶洞人在工具的制造上已经不再局限在打制石器,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造和使用骨针。生产活动上区别于北京人的采集、狩猎还会捕鱼,会人工取火。懂得爱美的观念,会制造简单的装饰品。在社会组织上开始告别原始人群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了定居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答: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第三课 华夏之祖1、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答: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答: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3、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1、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答: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的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2、夏商西周重要表格: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夏桀,商汤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亡,西周建立商纣王,周武王公元前771年西周亡3、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每层人物的身份:自上而下分别为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位著名的考古学家说:商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么看?答: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的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从而促进社会全面的分工和发展。综上所述,商代文明较全面的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以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命运上的“文明”。第六课 春秋站过的纷争1、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答: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求霸权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方面的内容。2、这一时期的著名成语: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老马识途、数典忘祖、管鲍之交。3、判断:答: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家辨伪正误。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该采取科学的批判态度。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词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答: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头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答: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本课提及的春秋战国时期具体的变革事例: 开始出现铁农具,已经使用牛耕,修都江堰,一些土地由国家所有转变为私产,奴隶主转化为封建主,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等。5、阅读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使用的历史事实。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 答: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戈”,用戈砍人头就是“伐”字。(“人”和“戈”都是象形字,“伐”字是会意字。)2、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想一想,这件事能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能够取得重大成果。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答: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2、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3、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答:孔子的“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