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8541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外抒情散文情趣与理趣教材篇目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单元目标1. 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词语。2. 2.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欣赏散文景物描写的语言。3.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欣赏散文的抒情手法。4.了解选做题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题答题规范。重点难点目标3、4课时安排2课时一、字音煤屑悄悄悄然独处踱步曲折曲调袅娜霎时刹那颤动颤栗脉脉脉搏参差倩影瞥见涸辙婆娑薄暮薄纱山坳黝黑船舶糟粕停泊湖泊湖沼二、字形 婷婷(亭亭)玉立点缀辍学拾掇流泻泄密水泄不通笼罩葱茏和谐胁迫无精打ci采五ci彩缤纷x嬉闹裙裾前倨后恭龙盘虎踞din惦记din惦量陪衬赔礼啼唱谛听缔造嘶叫厮打撕扯应接不xi暇闻名xi暇迩白璧无xi瑕蹒shn跚shn shn姗姗来迟深邃三、近义词1安静宁静(1)安静的夜晚,有飞虫的低鸣。()(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情趣情致(1)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2)这套家具颇有怀旧情致。()3萧瑟萧索(1)萧瑟的秋风又一次勾起我无限的乡思()(2)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4衰弱衰落(1)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2)一个强大帝国就这样衰落了,渐渐走向末路。()5受用消受(1)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2)夜色茫茫,夏虫低唱,我消受着这难得的安宁。()四、熟语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畏路途遥远。例:我们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不能自已:多表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控制。例: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例: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例: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例:人都有缺点,哪能十全十美呢?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五、素材集成1.荷塘月色素材与话题(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提示: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美。出去郊游,那“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素洁美,那“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含蓄朦胧美,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明丽鲜艳美,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活泼稚气美,那“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繁荣之美,那“杨柳青青江水平”的清爽明朗美定会使你心旷神怡。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朱自清具有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才得以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本素材适用“多彩的美”、“美在发现”、“精神家园”等话题。(2) 作者朱自清,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3) 提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浴血奋战。汉代使节苏武为保民族气节,被“徙北海上无人处”(苏武传)仍然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宋末名将文天祥面对元军,身处“境界危恶,层见错出”而视“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其正气震古烁今;销烟英雄林则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强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巾帼不让须眉,为家为国“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本素材适用于“做人”“民族气节”“修养”等话题。2.故都的秋素材与话题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的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提示: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有其魅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悟出许多人生的真谛。本素材适用于“感悟生活”“人生体验”“心灵空间”等话题。3.囚绿记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向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向原来的方向。提示: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本素材适用于“自然的智慧”“不屈”等话题。4.艾青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提示:这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诗中的海洋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海洋,更多的是人类生活的海洋,在诗人笔下,“礁石”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本素材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灵活运用。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考点解读】该考点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是指作者依托文本所阐明的观点态度,这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也是阅读者要把握的重点。在把握这一考点时,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句段,对关键词句的信息筛选,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内涵进行阐释,进而做出评价。“对审美取向做出评价”,是对作品的审美判断。要求阅读者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把握这一考点时,要抓住作品的形象,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形象的内涵,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生活内容,通过具体词句来体会作品的感情抒发。考点设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设题紧紧依托文本主旨,具有明确的设问指向;设题有一定的材料区间,往往从文章的关键句段提取问题;“审美取向”是指文章的审美主张,这也靠对文本词句的信息的提取和内涵的把握。【考题例析】(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外省人彭先生与台湾小姐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对话风趣而又细腻。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的作用,应考虑细节本身的内容,细节与上下文的关系,细节与主题的关系。(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定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酣眠”和“小睡”在文中的意思各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的情景却恰到好处呢?(二)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3.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用一个字概括。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区别,具体分析。4.上文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5.文中画线句子说明绿色给人带来了什么?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10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选自南方周末2004-12-23)6.本文的标题只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通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一个分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7.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你认为作者懂得的是什么?8.全文共15自然段,第13和第14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请简要说明道理。9.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10.这篇散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第一单元中外抒情散文情趣与理趣参考答案【考题例析】1、2、4(略)3.答案: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解析: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策略: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定点训练】1.月光朗照、月光不能朗照。(体会文中词语的含义)2.与作者的淡淡的喜悦心情一致。(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3.味;运用比喻、对比。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位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丰富生动的意象令人读后回味无穷,突出北国之秋的特征。(分析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爱恋至深。(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5.说明绿色给人带来了希望、快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6.(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或“你就找到了灵魂的归属”或“你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或“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7.懂得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懂得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懂得了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8.不能颠倒。原因:这两段是从个人到同类再到社区,逐层深入或由小到大的关系。9.(1)一句唱腔,灼痛了几十年的老伤疤。作者能够理解父亲一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的痛苦,但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或文化认同)。10.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采用因事见理的写法,借看戏之事谈论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化玄远为浅近,形象具体,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