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819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4.8.29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金块珠砾, 。( 杜牧阿房宫赋)(2) ,往来无白丁。 ( 刘禹锡陋室铭) (3)商旅不行,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5)当余之从师也, 。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于则为君助灯火,可平?”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速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注】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 权子母: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 C领异标新,迥出意表 迥:远 D顾不伟耶 顾:难道 3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离奇”的一组是( )(3分) 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A B C D 4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好朋友千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一笑了之。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D本文作者既批判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自己内心的感伤。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3分)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途经秦始皇墓唐 许浑龙蟠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帝。(1)这首诗中“势入浮云亦是崩”熔铸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请结合诗歌一、二句作简要分析。(3分)(2)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涅赫柳多夫来到彼得堡全力为马斯洛娃上诉。他十分反感贵族社会,没有住在姨妈家,而在旅店租了一间套房。参政院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参政官以上诉理由不充分而驳回上诉。B涅赫柳多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他首先把继承的母亲的田庄土地贱价出租给农民,后来看见农民苦难的生活,又放弃姑妈家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要求农民拿出一些钱用于公共事业,但农民并不十分满意。C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外婆无力抚养她,涅赫柳多夫的两个姑姑便收养她,取名卡秋莎。妹妹索菲娅是她的教母,收养她为养女,姐姐玛丽娅让她成为侍女。卡秋莎过着一半养女,一半侍女的生活。D“难怪你忽然对两位姑妈恋恋不舍,在她们家住了一个礼拜。”申包克看到卡秋莎,对涅赫柳多夫说。“我要是处在你的地位,也不肯走了。真迷人!”涅赫柳多夫以为申包克猜到他同马斯洛娃的关系,这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E马斯洛娃在监狱见到第一次来探监的涅赫柳多夫,把他当作风月场上的男人,向他要钱,之后又几次向他要钱。后来是因为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而感动她,使她重新爱上她。但最后为了不拖累涅赫柳多夫,她还是决定和西蒙松结婚。 8简答题。 (5分) 这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请问她是谁,并简述其身世、性格与命运。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谈“仁”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如选段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以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看似矛盾的说法。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 10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D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B论语没远离普通老百姓,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 C论语提倡的“守孝”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解释出自孔门。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的人没有被轻视。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山看人楚楚紫,其实是距离的色彩。是山在远方的色彩,是梦在对岸的色彩,是心在高处的色彩,是灵魂在大自然的色彩。很难形容山这弥漫氤氲了整个武夷山水的紫色在色谱中的具体位置。但它是武夷独有的,我便叫它武夷紫。倘若让我画武夷,这紫色便是基本色调,而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流香涧是呼吸、云窝便是气质。武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我看武夷,不是一座美得眩目的山,它是真山真水真性情。因为过于玄艳的自然造化会使人产生疏离感,而武夷是这么平平实实的人间山水,可以让人随脚出入、悠然可见,让灵魂可以得到真正休憩的真正的山。任何穿凿附会的神话传说都没有它本身美,因为有血有肉有灵性的生命最美。人类之所以会以轻慢浮滑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之所以会盛气凌人地来君临山水,正是由于不把它看成生命,不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返与默契。武夷是朴实的,又是清高的,荣枯的故事都在里面,有缘无缘随价钱。有人看一看热闹,评一评山水,拍一拍照片,就心满意足,算是看过山了。喜欢的人说它已含了漓江的诗情画意,庐山的雄伟神奇,黄山的奇险伟岸,又是什么山的什么;不喜欢的人一句:“不过如此”也是看过山了。“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不同的人看一座山、不同的山被一人看,各各不同,这是人看山;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这便是山看人了。游客在看山的同时,山也在看游客,游客也在看自己。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清楚或模糊。我看武夷,是颇具禅思美感的山。山中多的是幽洞玄天,但不适合坐下来思索,要看一眼就懂,思索便错了,它属于顿悟的层境。铃木大拙禅师说得好:“人来自自然,复看见自身的自然。”这样的境界只有不断在山水中学习如何去乐山、如何去乐水,最终得以亲证我们就是山,我们就是水的最高境界。你才真正是与山有缘的人,这之后,无论你走到哪里,你却可以望见自己心中的山水。而武夷山水,山有仁、水生智,这里的山峰大仁大义,这里的水流大智大愚,正是成就这份悟性的好境界。在武夷的日子,我把眼睛听成了四季,把耳朵望成了八方,武夷怎会是空山?在武夷的日子,我空旷着一颗心,无物不容无物不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日日是好日,武夷怎不是空山?肉眼观武夷,满;心眼观武夷,虚。虚,不是虚假,虚假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而虚,使人达到更高的真实。空山是空,以灵为性。空山不空,空的是心。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如画家,向我们展示绝美山水:山中紫色,山的朴实清高,山中的幽洞玄天等。B. 本文表现形式多样,作者如导游,引我们领略武夷的雄伟神奇。有记叙,有议论,有说明,有抒情,有描写。笔法灵活。C.“天游是脊梁、九曲是血脉、玉女峰是心脏”作者如睿智学者,畅谈游玩山水的境界,运用拟人排比手法写出了武夷的有血有肉。D.“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中看同一座山又不同”此处从山看人的角度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E.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山水面前我们空旷着一颗心,有了真正的人性,有了更高的真实。 14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武夷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15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心眼观武夷,虚。”中 “虚”的含义。并结合全文,分析本文“山看人”这标题的妙处。(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的形式写两个句子。(6分)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 送别诗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优势。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一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 一120 分)。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 ,1957 年作文分占100 %。一一摘自南方周末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著名钢琴教师鲍里斯戈尔德夫斯基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按照谱子演奏时才被发现。 2007年,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播放“北极之旅”的新闻节目。节目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进行报道。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转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感觉有问题,芬兰一个13岁男孩觉得电视画面可疑,他发现该画面居然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2008年4月,一个来自密歇根州的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27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错误,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上述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译】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了之。”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2)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1分)。同样的青山秋草,路人只向汉文帝墓前参拜(1分)。汉文帝的仁爱谦和与秦始皇的残暴刚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含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1分)。7AE(A涅赫柳多夫住在姨妈家。E除第一次外,马斯洛娃再也没有向涅赫柳多夫要过钱。) 8.贾探春。身世:贾政与妾室赵姨娘所生。性格:因为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91)B(孔子赞同子贡所言,但认为这是子贡做不到的)2)不矛盾,二者内涵上是统一的。“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是从积极的方面说要待人忠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强调的是宽恕待人。这两个方面就是忠恕之道,将心比己,推己及人。如日常生活中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正是源于不能将两方面统一,父母要求儿女怎样怎样,都声称是“为你好”,然而儿女往往对此不以为然,结果演化出种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