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诗词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532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诗词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诗词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语文诗词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韩文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大量的古诗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唐诗到宋词,在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难以言传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情操的陶冶,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现状:由于生活背景,时代的差异,由于知识层次与生活阅历的差异,现在的中学生很难在思想上与古人亲近,很难真正品味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也很难欣赏到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许多学生认为古诗词太枯燥晦涩,学习古诗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所以作为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常常是自己讲的有滋有味,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很难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何才能让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如何才能让古诗词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一 反复诵读,体会诗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国的古诗词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意韵优美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意韵。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和学生一起讨论诵读的形式,齐读,分小组赛读,男女生轮流读,听录音跟读。如学习登高时,大家先各自散读,很快读出二二三的节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先查字典对照注释初读,解决读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节奏,再读出语气舒缓轻重的变化,学生个个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很有兴致。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很快就能背诵了,我接着让学生说说在你面前呈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呢?学生把想象到的风、天、沙、渚、飞鸟、落木组成了一副悲怆的长江秋日图。我欣喜地发现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体会到了诗意,也感受到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二 通过想象,创设诗词学习环境。想象是创设诗词学习情境的重要手段。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见的,而是想象中一种东西。”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诗词学习中通过想象,产生一种入境的感受,使“境中有我,诗词中有我”。从而使学生潜入作者的内心,感受诗词的真谛。比如在教学商山早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自己放到诗境中,让诗中的人、事、景物变成自己可以看到、听到、触到的种种事物。“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这时旅店外面早已经响起了叮叮当当的车马的铃铎声,而旅店里面的旅客的套马驾车之类的活动就很容易想象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赶路的时候还在悲故乡,那么夜里住在“茅店”里能不思念故乡吗?这样设身处地地一想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过,最好的诗应该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有这样的特点。旅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早行”情景宛然就在眼前。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迈进作者在作品中用心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便与作品亲近了,与作者交流了,对诗词内容情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读诗词,但是要使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要善于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还要注意学生问题的形成,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学习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时,学生就提出了“江涵秋影雁初飞”中的“涵”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的问题。我引导学生从“涵”是“沉浸”的意思入手,通过想象,感受诗人对秋景的描绘,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色通过这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这种优美的景色读来令人神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问,才能增强他们学习古诗词的信心。四 创设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课堂氛围语言表达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和高等动物不相上下,头脑中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堂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课堂上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解读。我国古代的文人对语言一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看法,所以古典诗词中未直白表述的内容往往成了特有的含蓄美。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就需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创设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把古诗词中那些寄诸言外的情感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比如在教学苏轼的定风波时候,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无非是说:“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之中过来的,对此我早就习以为常、泰然处之了。”当然,这里的“风雨”,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更重要的使指政治上的风雨。这一句非常形象地描画出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我对学生能通过相互讨论、补充,这么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点睛之处感到欣喜,同时也进一步地认识到古诗词中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具有十分深广的思想容量,学习中需要鼓励学生反复咀嚼和品味。而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创设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课堂氛围,对于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以上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几者的相互渗透是增强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抓住这个关键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课堂上获得愉悦,获得对作品价值的感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会趣味盎然,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十分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