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103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2013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2013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中学高2015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语文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I卷 阅读题(共6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1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批判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依据。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D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共16分)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劬:q 勤劳;窳:y 懒惰;惄:n 忧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皆种瓜,各有数 数:数量 B此梁之阴让也 让:责备 C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效:效法,学习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 ) 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 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 B C D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 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C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高兴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7. 翻译(7分)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3分) (2)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7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分)答: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答: (三)古诗文填空(共8分)9古诗文填空。(5选4,每空一分,共8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2)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3) ,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5)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10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答: 11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答: 12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13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7分)答: 第II卷 表达题(共87分)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 歆享(xn) 间或一轮(jin) 笑靥(y)如花B便宜(bin) 吞噬(sh) 皮开肉绽(zhn) 翘足而待(qio)C霓裳(chng)砯崖(png)少不更事(gng)模棱两可(lng)D朱拓(t) 青冢(zhng)心广体胖(png) 厚古薄今(bo)15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俨然 迷罔 炮络 猿猱欲渡愁攀援B放诞 阑干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C驯熟 伶俐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C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会不发生矛盾,但一旦发生矛盾,就不能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而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D为精简字数,这篇文章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农妇邱玉春正准备走进猪舍喂食,大猪小猪顿时乱作一团,沸反盈天,发出一阵阵嘈杂的“嗷嗷”的吼叫声。B目前,在个别地方街头巷尾的地摊上,摆着一种看手相的书,这种书装帧粗糙,里面的内容大都是些不经之谈。C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管理着一个拥有好几万员工的大企业,还准备做大做强,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D在中国达人秀半决赛上,无臂钢琴师刘伟自弹自唱的一首爱的代价让全场一片感动,许多观众甚至泪湿司马青衫。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孟郊等。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C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D杜甫,字子美,也被称为“诗圣”、“诗史”。 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9参考下面语段,请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句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4分)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量词,一个字用下去,就把事物的形态神韵揣摩表达出来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智慧。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呀,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 _ _ _ _ 20为下面一段话排序 。(3分)李白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有人同饮,他 ,喝出了万丈豪情;无人对酌,他 ,喝出了浪漫飘逸。得意时,他必须尽欢, ;失意时,他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莫使金樽空对月 抽刀断水,举杯消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1请你发挥想象,将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扩写成散文。(5分)要求:(1)用第一人称。(2)侧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感情和景物意境要忠实原诗。(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不少于80字。 五、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1)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