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大兴).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3419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大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大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大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大兴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12分。第3小题3分,第5小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题。(10分) 汉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方块字,鹊跃着鲜活的文化生命,潜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媚力,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个汉字,犹如一支支灵动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字体描绘万物;每一个汉字又像一朵花,在你最美的心情里 甲 (摇晃/摇曳)芬芳。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 每一朵花,优雅而生,最后从容飘落。每朵谢落的花,都如和蔼的脸庞, 乙 (安详/安静)而舒展。每一个人也是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 丙 (隐藏/隐瞒)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凋零。落尽一生一世的繁华,名留青史,也或者鲜为人知。 人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文字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书写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和蔼(i) 媚力 B. 绽放(zhn) 抵御 C. 氛围(fn) 鹊跃 D. 鲜为人知(xin) 叹为观止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摇晃 安静 隐藏 B. 摇晃 安详 隐瞒 C. 摇曳 安静 隐瞒 D. 摇曳 安详 隐藏3结合上下文,对第段中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心情轻盈或者沉重,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黯淡。 B. 心情轻盈或者沉重,文字之花就会开得娇艳或者绚烂。 C.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黯淡或者娇艳。 D.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黯淡或者沉重。4根据上下文,仿照第段中“在最美的文字里绽放”这一句式,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最符合意境的一项是(2分) A在最美的季节里凋零 B在最美的心情里盛开 C在最美的季节里盛开 D在最美的心情里凋零5.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王羲之何如帖 张旭肚痛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 A. 楷书 草书 行书 B行书 楷书 草书 C行书 草书 楷书 D草书 行书 楷书6习近平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请你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选出下面匹配不正确的两项(2分) 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 相关诗句 A. 春 节 贴春联 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清明节 赏花灯 扫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端午节 吃粽子 赛龙舟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D. 中秋节 赏月 吃月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 重阳节 登高 赏梅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二)填空(12分)7默写(限选其中3道题)(6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波涛如怒,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主题,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两句诗则尽显与朋友作别时的洒脱与旷达。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生动描绘了战士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使词人昂扬奋发的报国热情跃然纸上。 (5)近两年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有胆有识,排除干扰,洞察真相,以空前力度打击腐败行为,为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两句诗注入了新的内涵。 (6)2014年11月,荷兰王后来到充满丰收气息的大兴青云店东辛屯。质朴的村民准备了丰盛的农家宴,热情招待这位远方的客人,这情景让人不由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_,_”的诗句。8名著阅读(6分)(1)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头戴纶巾,身衣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描绘的人物是 ,他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由此体现出他 的性格特点。(3分)(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 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选自其中的 。(3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11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此:指滁州。掇:拾取,这里指采摘。刻露:清晰地显露。幸:庆幸。本:根据。上:皇上。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 发: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3)掇幽芳而荫乔木 芳: (4)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翻译: 11【甲】【乙】两个文段都紧扣一个“乐”字来写,请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乐”。(用文中词句或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阅读画廊,完成第1214题。(15分)画 廊李广田 “买画去吗?” “买画去。” “看画去,去吗?” “去,看画去。” 在这样简单的对话里,是交换着多少欢喜的。谁个能不欢喜呢?年梢岁末,再过几天就是除日了,大小户人家,都按了当地的习惯把家里扫除一过,包括门后边积了一年的扫地土,都运到各自门口的街道上去了。如果这几天内走过这个村子,你一定可以看见很多人家门口都有一堆黑垃圾。有些懂事人家,便把这堆脏东西倾到肥料坑里去,免得叫行路人踢一脚灰;但大多数人家都不这么办,说是用那样肥料长起来的谷子不结粒,容易出稗。这样一扫,各屋里都变得空落落的了,尤其是那些老人的卧房里。他们便趁着赶集去买些年画,说是要补补墙,闲着时看画也很好玩。 那画廊就在市集的中间。其实,哪里是什么画廊,也不过是村里的一座老庙宇。多少年前,这座庙也许非常富丽,从庙里那口钟上也可知道。近些年来,这地方变得荒废,连仅存的三间土屋也日渐颓败,说不定,在连雨天里就会倾倒下来,颇有神鬼不得安身之虞。院里的草,还时有牛羊去牧放,敬神的人去践踏,屋顶上则荒草三尺,一任其冬枯夏长。门虽设而常关,低垣断处,便是方便之门,不论人畜,要进去亦不过举足之劳耳。平常有市集的日子,这庙前非常热闹,庙里却依然冷清。只有将近新年的时候,这座古庙才被惊动一下。自然,门是开着的了,里边外边,都由官中人打扫一过。不知从哪一天起,每天夜里,庙里也点起豆粒般大的长明灯火来。庙门上,照例有人来贴几条黄纸对联,如“一天新雨露,万古老禅林”之类,却似乎每年都借用作这里的写照,然而这个也就最合适不过了,又破烂,又新鲜,多少人整年地不到这里来,这时候也都来瞻仰瞻仰了。每到市集的日子,里边就挂满了年画,买画的人来,看画的人也来;既不买,也不看,随便蹭了进来的也很多。庙里很热闹,真好像一个图画展览会的画廊了。 画呢,自然都很合乡下人的脾胃,他们在那里挑着,拣着,在那里讲图画中的故事,又在那里细琢细磨地讲价钱。小孩子,穿了红红绿绿的衣服,仰着脸看得出神,从这一张看到那一张,他们对有余图或莲生九子之类的特别喜欢。老年人呢,都衔了长烟管,天气很冷了,他们像每人擎了一个小小手炉似的吸着,暖着,烟斗里冒着缕缕的青烟。他们总爱买些老寿星全家福五谷丰登或仙人对棋之类。一面看着也许有一个老者在那里讲起来了,说古时候有一个上山打柴的青年人,因贪看两个老人在石凳上下棋,竟把打柴回家的事完全忘了,一局棋罢,他才如梦醒来,从山上回来时,无论如何再也寻不见来路,人世间几易春秋,树叶子已经黄过几十次又绿过几十次了。讲完了,指着壁上的画,叹息着。也有人在那里讲论戏文,因为大多数画是画了戏中情节的,那讲着的人自然是一个爱戏又懂戏的,不知不觉间你会听到他哼哼起来了,哼哼着唱起戏文来,再没有比这个更能给人以和平之感的了。是的,和平之感,你会听到好些人在那里低低地哼着,低低地,像一群蜜蜂,像使人做梦的魔术咒语。人们在那里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就这样,从太阳高升时起,一直到日头打斜时止,不断有赶集人到这座破庙来,从这里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 “老伯伯,买了年画来?” “是啊,你没买?补补空墙,闲时候看画也很好玩呢。” “五谷丰登几文钱?” “要价四百四,还价二百就卖了。” 在归途中,常听到背着年货的人这样问答。 (原文有删改)12.文章第段,都围绕“画廊”来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内容。(每空须有“画廊”二字)(4分) 第段:人们趁着赶集去画廊买年画 第段: 第段: 13.结合上下文,说出第段“又破烂,又新鲜”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其表达之妙。(4分) 答: 14.文章借“画廊”描绘了和平的乡村生活图景。请你具体分析文中是怎样体现“和平之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517题。(11分)文段一 2014年11月11日晚上,APEC领导人欢迎宴会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参加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抵达现场时,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据介绍,此次的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 ,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 “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款式上,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如立领对襟,明代就已出现,盛行于清;开襟,商代就已出现,盛行于唐宋;连肩袖,是中国最古老的服装结构。面料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如宋锦,始于宋代,属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始于明末清初,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纹样上,展示传统纹样的精华。如海水江崖纹,宋代已出现在服装上;万字纹,汉代已应用于服饰上。工艺上,采用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如宋代就已使用的盘扣,盛行于清代的镶滚等。色彩上,选用了故宫红、靛蓝、金棕等厚重大方的传统色调。 “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2014年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规格高、影响大、举世瞩目。领导人服装,既要传达“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又要符合场合要求、人物身份;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这一系列服装在款式上,既严谨庄重,又包容大气;在纹样上,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贵而不显;在色彩上,既喜庆热烈,又纯正时尚。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 “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款式上,如“立领、对开襟”的创新款式更赋有传统正装意味,丰富的层次增添了生动洒脱之感。面料上,如电脑提花机织大大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少量的羊毛纤维、富于色彩变化的纱线,使其更为挺阔、保暖、鲜亮。纹样上,如海水江崖等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使其更便于传达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剪裁工艺上,中西结合,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15根据文段一的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是(只填序号)(3分) 【甲】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 【乙】其魂为“中”,其形为“礼”,其根为“新” 【丙】其形为“中”,其根为“礼”,其魂为“新”16有人说“这套新中装,很多细节既能体现传统,又不完全是复制传统”,请你结合文段一的相关内容,对这句话作出合理的解释。(5分) 答: 文段二 织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丝织物。在中国数千年养蚕缫丝的历史里,织锦作为丝绸中最美丽的部分,曾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驼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船队,走遍当时的世界。这种前所未见、光彩夺目的织品,令当时的西方世界对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无尽的神往。宋锦是丝绸的一种,因其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它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华而不炫、贵而不显,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锦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由于工艺复杂,产量较低,一般不作为衣料使用。而这次领导人却把宋锦这一“非遗”穿在身上,在APEC舞台上盛装亮相。宋锦是如何登上APEC的呢?中国十佳设计师楚艳介绍,按照北京APEC会议组委会要求,此次参加APEC的领导人服装一定要适合国家级礼仪场合,既要严谨庄重,又要包容大气,既要体现较强的仪式感,又要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宋锦的特征与组委会的要求完全吻合,所以被确定为“新中装”的制作面料。17.请结合两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2014年APEC“新中装”选择宋锦作为面料的。(3分) 答: (三)阅读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完成第1820题。(10分)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历时五千年,虽与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步,但也出现了文化的长期沉积问题。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比如尊师重教,就要注意批判地继承。不久前,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身着灰色长衫,双膝跪地叩首,双手奉茶谢恩,跪拜老师。此事引发强烈争议,很多网友认为,如此跪拜是一种倒退。 “我们拜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传统文化。”凤凰岭书院跪拜者这样的自说自话,遭到了广大网友的非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跪拜这种现象?跪拜尽管是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曾经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伦理内涵,但是这种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内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文化传承不是照搬历史。在今天,跪拜早就背离了现代文明,依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还增加了庸俗的江湖气息。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而是落后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 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适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不能完全照搬历史。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爱国主义的崇高境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原文有删改)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持有正确的态度,谨慎对待。 B.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时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没有必要传承。 C.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而要去粗取精。 D.跪拜是传统礼仪,学生给老师行跪拜礼是表示尊重,应该完全照搬。19.下面一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放在文章第段和第段之间,请你完成下面两项任务:(1)为材料加上首括句;(2)在材料后加两句话,分析这则材料并得出结论。(3分) 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牌。广告牌上包含“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大家熟悉的典故。在“埋儿奉母”的广告插图上,画着一名男子正拿铁锹在树林里挖坑,一个妇人抱着小孩站在一边。这则典故的大致意思是:因为家庭贫穷,丈夫害怕有了儿子后不能侍奉老母亲,于是决定挖坑将儿子活埋。 答:(1) (2)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表明你对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态度,并结合文章内容陈述你的理由。(4分)【链接材料】 山东济宁是孔孟故里。当地政府计划斥资300亿元人民币在济宁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其理由是,“中华文化标志城”一旦建成,就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答: 四、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话。(150200字之间) 题目一:清末学者王国维说:“真正的文学在于能给人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初中三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这样的好书。请推荐其中一部,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内容具体,语言得体。 题目二: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时尚,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数字阅读迅速获取。这种“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你对这种阅读方式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园,是亲情停泊的港湾,是祖国锦绣的山川,是心灵成长的源泉家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请你以“家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读了画廊这篇文章,你可能对“过年买年画,贴年画”这个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年画趣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大兴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基础运用(共24分)(一)选择(12分) 1.C 2.D 3.A 4.B 5.C 6.BE(共12分。第3小题3分,如选C得1分;第5小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第6小题选对一项得1分)(二)填空(12分)7默写(6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6)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共6分。自选3道题,每空1分)8名著阅读(6分)(1)诸葛亮 赤壁之战 示例:足智多谋(2)诗歌 儒 风(共6分。每空1分,第(1)题第空与人物性格契合即可)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9. (1)开放 (2)滋长 (3)花卉 (4)命名(共4分。每词1分)10.(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事务简单(共4分。每句2分)11示例:山水之乐 禽鸟之乐 与民同乐之乐 地僻事简之乐 岁物丰成之乐 风俗安闲之乐 和平安定之乐(共2分。每个1分,多写不扣分)【乙】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事务简单,又喜爱它风俗安适悠闲。已经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于是每天同滁州人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卉,(夏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秋天)刮风落霜,(冬天)结冰飞雪,更清晰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景色,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那里的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感到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水,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这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命名这座亭子。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15分)12. 第段示例:画廊平日冷清而新年前热闹第段示例:人们在画廊享受着各种乐趣 (共4分。每空2分,没有“画廊”,该空得1分)13.示例: “破烂”是指庙宇平日的破败冷清,“新鲜”是指被临时当作画廊时打扫一新,热闹非凡;用这样看似矛盾的语言来写画廊,对比鲜明,突出新年前画廊里热闹欢乐的景象,有很强的表现力。(共4分。每个要点2分)14.示例:文章首尾的简短对话,不紧不慢,舒缓平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们为了点缀一下生活,能够轻松地到市集的画廊看年画、挑年画、讲价钱,悠闲地讲唱与年画相关的戏文。一整天,“不相拥挤,不吵闹,一切都从容,闲静,叫人想到些舒服的事情”,“带着微笑,拿了年画去”。这一切,自然地展现出了人们的和平之感。(共7分。内容5分,表达2分)(二)(11分)15.【甲】(共3分)16. 示例: 这句话是说“新中装”的制作在传承中有创新。款式上对传统服装结构进行创新,采用立领、对开襟;面料上在传统真丝面料基础上,加入羊毛纤维和纱线,并进行电脑提花,美观实用兼顾;纹样上对传统纹样进行了创新设计;工艺上中西结合。(共5分。每个要点1分)17.示例:(1)宋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体现中国传统文明。(2)宋锦能体现较强的仪式感,适应国家级礼仪场合。(3)宋锦庄重大气,能充分展现领导人的气质和风度。(共3分。每个要点1分)(三)(10分)18. C(共3分。如选A得1分)19(1)示例:再比如传承孝道,也要注意批判地继承。(2)示例:人是要讲究“孝道”,但用活埋自己儿子的办法来侍奉母亲,表达孝顺,绝对是一种极其愚昧、极其残忍的行为。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而是腐朽的东西,必须摒弃。(共3分。(1)1分,(2)2分)20.示例:我对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持否定态度。文中论述了传承传统文化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继承发扬那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建一座“中华文化标志城”就当是传承传统文化,这显然有只重形式而忽略文化内涵的作秀之嫌。真正的传承是要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得以弘扬。(共4分。表明态度1分,结合文章1分,陈述理由2分)四、作文(共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