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3315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聊城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聊城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城四中2013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打靶题A卷语文试题 第卷(28分)一、(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湖泊水泊梁山 累赘连篇累牍押解浑身解数B隆重安土重迁拾遗拾级而上菲薄日薄西山C纾难别出机杼咀嚼咬文嚼字扛枪力能扛鼎D脉搏一脉相承屏风屏气凝神泄露藏头露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逾庖而宴 桅竿 铩羽而归 风驰电掣B哀声叹气 缘分 衰鬓先斑 风姿绰约C 水面清圆 吊销 改弦更章 桂棹兰桨 D诚皇诚恐 坐落 茕茕孑立 郑重其事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推”可以无声,“敲”就 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 ,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也不肯轻易把它放过。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是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 。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的发出声音, 借助声呐来察知周围的物体。它们也彼此交流,也发出咔嗒声和高调的问候。A.不免 奥妙 琢磨 从而B.未免 奥秘 琢磨 从而C.未免 奥秘 捉摸 以便D.不免 奥妙 捉摸 以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十七大”以来,中纪委严肃查处了刘志华、陈同海等大案要案,为国家挽回巨大经济损失,这些成绩有目共睹,不容置喙。B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完全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同时也是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里常年有大量中国商船驶过。C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圣诞节,过惯了大大咧咧生活的欧美人也开始捂紧钱袋子,只给孩子购买礼品,自己则能省则省。D美国目前的救市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两个多月前的3500亿用于拯救美国金融业、刺激美国经济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 满 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 都非常不便。B.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发生后,所有的地铁站都加强了警戒,大批 携带武器荷枪实弹的警察牵着警犬守在地铁入口处。C.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 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D.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 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二、 (每题2分,共6分)“生态建筑”如何“生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有人也叫它“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我们经常提到或者听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些东西,它们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绿色建筑”,跟绿化无关许多人理解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似乎就是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建筑环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跟绿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中,美国的“LEED认证”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认证体系,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能源与环境的领先设计”。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而就像我们生活中看到的许多“高档小区”,种植名贵的花草,需要昂贵的维护费用,虽然看起来非常“绿色”,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反倒最不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生态建筑的关键显然,“生态建筑”也好,“绿色建筑”也罢,强调的都不是把建筑修得更漂亮、更气派。它的核心是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途径,对整个自然界实行生态保护。但是,追求方便舒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生态建筑”也无法以牺牲建筑的功能为代价。比如,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而强行不许使用空调,是不现实和不必要的,这也不是“生态建筑”的目标。 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高科技的应用是根本途径。比如说,如果大量使用透明玻璃,那么对自然光的利用率就会增强,从而降低照明用电。但是用玻璃代替墙,一方面需要玻璃的强度足够大,否则玻璃易碎的话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就无法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玻璃的隔热效果足够好,否则对空调和暖气的需求就会增加,而这又会增加能源消耗。同时,生产强度和隔热效果满足要求的玻璃和生产普通的墙体材料相比,生产成本和消耗的资源可能会更高。只有把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可以说,“生态建筑”的评定标准,既然是“领先设计”,那么就会随着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建筑用于人,“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概念,也必将要通过人的努力和牺牲来实现。“生态建筑”鼓励节能的交通方式,如公交、拼车、自行车等途径,如果所有人都把驾车作为追求的话,建筑设计中为节能而做的所有努力都大打折扣;而节约与循环用水、分类回收废品等等这些,也都是要靠使用者的“生态意识”来保证的。“生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应该是一个噱头,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应用与人类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的结合。当政府、社会和公众都对“生态建筑”的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有意识地去追求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会得到贯彻。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 第19期,有删节)6.下列关于“生态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建筑”,也有人叫它“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B“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建筑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跟绿化没有什么关系。C现在有许多“高档小区”,种植名贵的花草,虽然看起来非常“绿色”,反倒最不符合“生态建筑”的理念,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D无论是“生态建筑”还是“绿色建筑”,它们的核心都是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这一途径,对整个自然界实行生态保护。7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的“LEED认证”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它追求的是在建筑的整个建造和使用期限内,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B“生态建筑”也不能以牺牲建筑的功能为代价,因为追求方便舒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C,高科技的应用是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的根本途径。尤其在一些建筑材料方面。D“生态建筑”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技术应用与人类日益增强的生态意识的结合。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些小区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小区”。B“生态建筑”、“绿色建筑”都想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因此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为了降低能源消耗不许使用空调也是合理的。C要想实现建筑或者城市的“生态化”、“绿色”需要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建筑的整个使用周期中的能源消耗。D要想实现“生态建筑”这一概念,就需要人的努力和牺牲,因此以后我们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三、(每小题3分,共12分)范增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文集)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私:暗中勾结 B. 独恨其不蚤耳 恨:遗憾 C. 增曷为以此去哉 曷:什么 D.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掩饰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而擢以为上将 自以为得之矣。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之间 D.诸侯以此服从 忽魂悸以魄动11、下列句子全都属于作者认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的理由的一项是( )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C.苏轼认为义帝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第卷(非选择题92分)四(19分)13、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译文: 。 (2)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3分) 译文: 。(3)所以隐忍苟活,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 ,而文采不表后世也。(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答柳恽吴钧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1)简要分析第二联中“扫”字的妙处。(3分)(2)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3分)15.默写(10分)(1)青山隔送行,_,_。(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 _。五(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灯 火萧 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是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注释: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16、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答:(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答:18、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六(2分)语言表达19. 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历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生与死是最丰富、最悲壮、最动情的话题。人世间的所有悲欢冷暖和人生的全部感悟,尽皆包含其中。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难”的豪迈悲壮,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断肠凄婉, , 。7、 (5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的普通农妇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妇,用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让九州动容。许多青年人大都心怀高远理想,意欲成就不朽功业,但由于不能坚持行动,终于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有人说,持续行动可以影响你的未来,可能影响中国的未来。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A中p,li/li,ji/xi; B中zhng, shsh,b; C中shzh,jujio,knggng;D中mi,pngbng,lu/l)2C(A、桅杆 B、唉声叹气 D、诚惶诚恐)3D(不免:免不了,能作谓语;未免:表缓和的语气,有“实在不能不说是”之意,不能作谓语。 奥妙:强调神秘;奥秘:强调深奥微妙。 琢磨:反复思索;捉摸:猜测,预料。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以便: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4、D(A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含有霸道的意思,改为“不容置疑”。 B 明哲保身: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C大大咧咧:随随便便,满不在乎。不合语境。改为“大手大脚”。 D 进退维谷:谷,比喻困境。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比喻进退两难。合符语境)5、6.B(说法绝对,应该是“基本上跟绿化没有什么关系”。)7.D“生态建筑不是一个口号”错,应该是“生态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口号”)8.A推断错误,因为“生态小区”不是从环境角度来说的,而是对能源的利用角度提出来的。9、D矫:假托君命10、C11、D12、B诸侯背叛他,是因为他杀了义帝。13、见译文14、(1)“扫”字写出寒风阵阵,落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肃杀气氛,令人想象出旅途之风霜之苦。(3分,每点1分)(2)这四句是写自己由分别而引起的悲哀。(1分)“君”远去,去向那参差的高原和平陆,因为路途遥远,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旧时情景虽历历在目,也只是能陡增伤悲。(1分)别情离绪,油然而生。(1分)15、略16、1、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7、(1)即使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2)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18、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 构 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 感的表达;营造了一中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解析】叙述中的人称,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根据作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叙述是指文章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作者以“我”的身份在文章中出现,所叙述的都是“ 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但第一人称中的“ 我”,有时指作者自己,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次要人物或全文的线索人物等。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叙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第三人称叙述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或“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这种形式的散文很多,高考涉及到的散文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事实上,三种叙述方法常常是相互交叉使用的,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为主的,常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19(4分)例示: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 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激昂。7 作文(50分) 文言文翻译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