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无锡高三期末语文Ⅰ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2970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无锡高三期末语文Ⅰ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届无锡高三期末语文Ⅰ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届无锡高三期末语文Ⅰ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巴黎恐怖袭击让人们认识到,现时恐怖主义虽是针对某国具体实施行动,但本质上并不以国家为 。因此,任何 的想法,甚至站在所谓的文明冲突框架下对暴恐采取 政策,到头来将被证明不过是在恐怖名单上的排序比较靠后而已。A界限 隔岸观火 妥协 B界限 隔岸观火 绥靖C界线 置身事外 绥靖 D界线 置身事外 妥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山林中行走,脚下踏的,不是泥泞腥臭的泥土,而是凋零飘落的桃花,它们虽已风华不再,清香却依旧不绝如缕。B我国高校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可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高校科技研究成果推广步履维艰。C近日,85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是第一位中国公民在本土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D民族间的形体语言,许多形式看起来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南辕北辙,如果不了解其间的差异,就可能会闹笑话。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 忍到更深枕上流。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王主编说:“李先生,奉上新近刚出的一本拙著,请批评,请惠存!”B.拜读了您的大作,恕我直言,这篇论文的逻辑性有问题,说服力不强。C.我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多功能豆浆机,竭诚欢迎新老加盟商来人来电垂询。D.对学生话剧团要上马排练经典话剧雷雨这事,学校一定会鼎力支持。5 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1) 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选项对象学生市民 非常希望19.08%11.90% 希望68.79%59.52% 不希望5.20%5.95% 无所谓6.93%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选项对象学生市民 家庭20.23%22.62% 学校9.83%8.92% 社会4.62%11.13% 以上都是65.32%58.33%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何氏仆录毛奇龄邑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王师渡浙江,江上军溃,兵入城,何氏谋走避,而难守者,谓:“相卫家人出城,己主守可乎?”相曰:“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叩头别。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相不告,死。齐于氏曰:“江上军溃时,军无守者,而相独为何氏守其家,可不哀乎?凡人,进事人,退则亦自爱其身。向使相既出,自营其余财,终老于外,谁则厌之?又或者好言致主,指画慷慨,其忠诚似亦可信;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甚或予敌以主者,悲哉!闻方相,亦少愧矣!”(选自西河集卷一一八)【注】邑:浙江萧山,与作者同邑。王师:指清军。齐于氏:作者的号。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 老:终老B予弟有子,当后予 后:后人C退则亦自爱其身 爱:爱惜D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 鬻:出卖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相削了块木牌,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在方家,自己如同已经死了一样。B何家因家道中落,遣散仆人。几年后,方相却带着所买的田园返回了何家。C清军入城,何家主人难以守护家院,就与方相商量,责成方相留下看护。D方相认为何氏相貌不凡,又是世家大族,会被众人关注,性命难保。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4分) 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4分) 9作者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用意是什么?简要概括。(5分) 三、古诗词阅读(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如梦令建康作赵鼎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注】赵鼎(10851147),山西闻喜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小首小令写于春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 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不思其反。 (诗经氓)定乎内外之分, 。 (庄子逍遥游)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郦道元三峡)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无言独上西楼,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死生契阔, 。 (诗经邶风击鼓) ,任重而道远。(论语)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题凤 凰 眼 田双伶 茶人老陆,经营茶叶多年。他不像别的茶商忙着谈生意,而是每天端着紫砂壶,乐呵呵地和人品茶对弈,颇具陆羽遗风。可做生意毕竟不是品茶,这不,命运偏偏给了他一个大玩笑。老陆的仓库里囤积了一百多吨的普洱茶,说是囤积,其实是阴错阳差留下的。原来他通过茶城右邻老江的介绍,一时冲动,用本来准备买房子的钱从一家破产的茶厂买了整个仓库的陈茶。就是那次买茶的冲动,让他这几年的日子艰难起来。他的店里绿茶、花茶销路都不错,普洱却无人问津,他只好用卖绿茶的钱养亏损的普洱。老江眼瞅着老陆的生意冷清,心里惭愧得很,见着老陆就自责,而老陆却冲他摆手,连声赞叹杯里泡的凤凰沱:你看看,色泽褐红汤色明亮,你尝尝,香气馥郁回味尤甘,好茶啊。别愁,总会有懂茶的人来的。一天,在茶城闲转悠了半天的那个人进了他的茶店。那人说是台湾来的,用浓重的闽南口音和老陆聊普洱经,又品了几种陈年的普洱,临走时老陆连卖带送地给了他两块印有“”的凤凰沱茶。过了没几天,老陆接到一个电话,那个买凤凰沱的台湾人说,你那里还有多少这种茶?老陆笑着说,几十吨呢,够你要的。第二天那人就签单订货,而且还拉起了长线。谁也没想到普洱开始热销,价格扶摇直上,老陆专销普洱自然占了风头。茶城的人都知道老陆发了财,但不见暴发的样子,他背个包跑到山里的茶场,对着满目的青绿,悠哉地晒太阳或是摆兵布垒和人下棋去了。春末的一天,忽然有人来茶城搜集凤凰沱茶。那人看来是个行家,说,看这种茶主要是看包装上凤凰的眼睛,双眼皮的是上品。几家茶商忙回去翻仓库,倒是找出了几摞。老陆在一旁听了,也回到仓库把那些存货翻出,确实挑出不少双眼皮的凤凰沱,他看看茶饼上的红凤凰,撕开看看内飞的纸质和字体,又掰了块碎茶,放到杯里泡了,仔细啜饮。末了,他随手将茶饼扔到了茶垛上。 双眼皮儿的凤凰沱茶一时成为珍品,价格猛涨,可这种茶全茶城只有老陆的库存多,但他却不卖。几个茶庄的人都来找他,说老陆你被钱烧了还是怎么了?市场上双眼皮的凤凰沱都空了,你还压着不卖? 老江也劝他,你那几年受够了压货的苦,还不趁着行情好卖个好价钱补补亏空?老陆说,一样的凤凰沱,为什么还要分出个贵贱糊弄人呢?话说得僵了,茶城的人来调货,老陆阴沉着脸抱着紫砂壶走了。几家茶庄的人恨巴巴地说,老陆这次还要囤积,等着卖高价呢。突然有人说,有几家老客户收到了老陆的凤凰沱,价格没变。茶商们都快疯了,就是找不着老陆。他们要把老陆恨死了。只有老江知道老陆的性子,在他常去的茶场找到了他。老陆正在和一个茶农下棋。老江说,茶城的人都快被凤凰沱搞疯了,等着算你的账呢,你还有心在这儿下棋?老陆磕了磕烟斗,说,什么单眼皮双眼皮的,那是印刷时的错影。普洱茶的标志,是它的外包装和内飞。我看过,这两种内飞的纸质字体都是一样的,味道也没有丝毫差别。买茶卖茶不能只靠标贴,还要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靠个什么单眼皮双眼皮的噱头去赚钱,算什么做生意?做我们这行的,外行卖外行,图个热闹;内行卖外行,讲究实诚;外行卖内行,学个门道儿;内行卖内行,以心换心。你看看,这满山的茶都是云雾所养,天涵之地盖之人育之,除了制茶工艺上的不同价格上有个区别,有什么贵贱之分?老江张口结舌望着他半天没愣过神,老陆忽然止住了话问他,你看什么看?老江笑了,嘿嘿,没事儿,我看看你是单眼皮儿还是双眼皮儿。 (有删改)注:内飞:压于普洱茶茶饼中起防伪作用的纸片标识。12 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4分)_13小说围绕普洱茶设置了哪些波澜?试分条简述。(6分)_14依据小说具体内容,概括老陆的性格特点。(4分)_15试探究小说以“凤凰眼”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_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说来说去,做人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尊大心,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我们是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要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颠倒错乱。我们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而这茧就是自己对于自己所错认出来的幻象。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知道你自己”一句古训所以被称为希腊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知道你自己”,谈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计中,道理总是自己的对,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品格也总是自己的高,小的优点放得特别大,大的弱点缩得特别小。人常“阿其所好”,而所好者就莫过于自己。自视高,旁人如果看得没有那么高,我们的自尊心就遭受了大打击,心中就结下深仇大恨。这种毛病在旁人,我们就马上看出;在自己,我们就熟视无睹。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一位美少年纳西司(Narcissus)自己羡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栏上俯看水里自己的影子,愈看愈爱,就跳下去拥抱那影子,因此就落到井里淹死了。我们都有几分“纳西司病”,常因爱看自己的影子坠入深井而不自知。照镜子本来是好事,我们对于不自知的人常加劝告:“你去照照镜子看!”可是这种忠告是不聪明的, 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纳西司一样,他愈看愈自鸣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对于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镜子是世界,是和他同类的人。他认清了世界,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 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学识经验。 德尔斐神谕宣示希腊说:苏格拉底是他们中间最大的哲人。而苏格拉底自己的解释是:他本来和旁人一样无知,旁人强不知以为知,他却明白自己的确无知,他比旁人高一着,就全在这一点。苏格拉底的话老是这样浅近而深刻,诙谐而严肃。他并非说客套的谦虚话,他真正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有了这个认识,他不但认清了自己,多少也认清了宇宙。 这种认识就是真正的谦虚。谦虚并非故意自贬声价,作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返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是对自己所不知所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的一种仰望。 (节选自朱光潜谈谦虚)16从全文看,“自己不易对付”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文中第段引纳西司的故事,阐明了哪些道理?(6分) 18结合文本内容,简述什么是真正的“谦虚”。(6分) 七、作文(70分)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美国诗人约翰堂恩说: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都是无边大海的一部分。鲁迅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哲学家说:世界的本质是关系。1.B【解析】“界线”和“界限”两个词都指不同事物分界,但此处重在强调“限度”,是抽象的,非实指国家界线,故宜用“界限”。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此处强调态度,故用“隔岸观火”。绥靖:安抚,保持地方平静。常与“政策”搭配。妥协:以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指在冲突双方互相让步的过程中以达成一种协议的局面。)2.B【解析】A项,使用对象错误。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C项,褒贬色彩误。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D项,望文生义。表达的意思只能相差万里,不可能南辕北辙。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B项,符合句意语境。步履维艰:行走艰难。3.C 【解析】此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4.D【解析】敬词误用。“鼎力”,敬辞,多在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5.C【解析】“依次为社会和学校”错误,市民与学生在这一点上意见不一致。6B (后:做后人)7C(是方相自己要求留下。)8方相也按例(或:照例、按照规定)离开何家,就拿出以前所赏赐的钱经商(或:做生意、经营买卖货物的事)。(“以”1分,“出”1分,“营贩”1分,句意1分) 城被攻破,众街坊家中凡是让仆人看家、仆人又告诉清军自己的主人在哪里的,清军就放了那仆人。(“城破”句式1分,“访人”1分,“所者”1分,句意1分)9讽刺守兵逢敌即溃,不能像方相守护何家而死一样捐躯。批评那些平时说话慷慨、看似忠诚,临事却投敌卖主的人。(一点2分,2点5分)【参考译文】本县何家有个仆人叫方相。何家两代担任御史,家中富有。方相尽力服侍主人,积存了若干贯赏钱。何氏家道中落后,将众仆人遣散。方相也按例离开何家,就拿出以前的赏钱经商。耗费精力经营,总共才几年,就买了几处田园。突然有一天,对他的弟弟说:“我是何家的仆人,打算在何家终老。虽是这么说,我原是方家的子孙,不可不确立后嗣。你有儿子,应该给我做儿子!”就削了一块木牌,写上了名字,好像自己已死的样子,留下一些余剩的钱;而把自己和田园一起回归何家。清兵渡过钱塘江,不上守军一触即溃,清兵即将进城。何家主人打算逃走避难,一时难以找到看守家里的人,就说:“方相保护家人出城,我主持护家之事如何?”方相说:“不对。您虽穷了,但是额头宽阔、双颊丰满,又姓何,会被众人关注,恐怕会死,您死了,那么家中谁来作主呢?保卫家人的,应该是您啊。把车马、房屋、仪仗器具,交我负责就行了。”方相磕头,与主人分别。城被攻破,众街坊家中凡是让仆人看家、仆人又告发自己的主人在哪里的,清军就放了那仆人。方相不肯告发,就被杀了。齐于氏道:“江上守军溃退时,军中没有坚守的人,方相却独自一人替何家看家护院,难道不让人悲哀吗?凡是人,进的话好好给人做事,退也爱惜自己的性命。假使先前方相离开何家以后,自己经营自己的余钱,在外面终老,谁会压迫他(回去)呢?又有一种人用好话讨好主人,慷慨激昂地指手画脚,他的忠诚看似可以相信;等到一朝有了急难,却暗中出卖谋划的事情;甚至也有把主人来交给敌人的,悲哀啊!听了方相尽忠报主的事迹后,(这种人)也应该稍稍惭愧了吧。”10.烟雨、细风。(一个意象1分,共2分)写出了楚天的空旷与寂寥(1分),暗衬出词人心境(1分);为全词最后的情感表达积蓄了力量。(1分)(每点1分,共3分)孤独(凄凉)之感,寂寞思乡之情,忧郁(忧愁)茫然之意。(1点2分,共6分)附原词赏析:一开始词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滚滚的江水,写道:“烟雨满江风细”。由于国难当头,心怀悱恻,因此,虽然江流滔滔、烟雨迷濛,但在词人心头撩起的却不是充满诗意的朦胧而飘忽的雅怀,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的忧虑。而“江上危楼独倚”一语正是词人内心忧郁在形象上的写照,“独”字不但含有形影相吊的意思,而且还反映了词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凄凉。“歌罢楚云空”是写词人内心受到景物的感应,不由自主地放声高歌。“楚”代指建康,因其古属楚国,故云。词人说他歌罢以后,楚天一片寥廓,危楼之下的江水依旧无语东流。这两句虽未直接刻画词人内心的痛楚,但通过文中“楚天空”和“流水”两个鲜明的意象所流露的空旷、绵长之感,也让人不难体会到他寂寞忧愁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能生发出以下两句:“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迢递”是悠远的样子,杜甫送樊御侍赴汉中诗云:“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文中的“迢递”虽指江水的悠长,但同时也象征着词人愁思的绵延不绝,词人说他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看到孤鸿也随江流远去。无疑,“孤鸿”这一意象的突然出现,给词人的愁思中又增添了一些况味。因为“孤鸿”历来被人们看作是孤独、哀伤的代名词,李商隐夕阳楼诗云:“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词中的“孤鸿”和李诗中的孤鸿形象完全相同,都能于孤独中见凄凉、飘忽中见迷茫。从整体上看,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容量却很大。虽然没有一句直抒胸臆,但其中的每一个意象无不折射着词人忧郁的面影。这种尺幅千里的效果正是该词的特色所在。11信誓旦旦辩乎荣辱之境回清倒影扪参历井仰胁息弃掷逦迤月如钩与子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12(4分)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交代普洱茶的来历;为叙写后文的“艰难”“发了财”等情节蓄势。(答出1点2分,答出2点满分)13(6分)普洱茶从囤积到畅销;凤凰沱热销,但老陆又囤货不买;所有人认为老陆要抬高价格出售普洱茶时,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出售。(每点2分,共6分)14(4分)淡定平和。比如“每天端着紫砂壶,乐呵呵地和人品茶对弈,颇具陆羽遗风”。待人宽厚。比如当老江向他道歉的时候,他“冲他摆摆手”。为人实诚。比如当需方哄抬双眼皮凤凰沱的价格时,老陆没有借机发财,却揭出了真相。(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只写人物性格没结合具体内容的每点只能得1分。)15(6分)“凤凰眼”是小说中的普洱茶;“凤凰眼”是智慧之眼,代表老陆识茶懂茶,是行家;“凤凰眼”茶分不出茶品,但分出了人品、为人之道与为商之德;这个社会像老陆这样的实诚人已经成了“凤凰眼”;“凤凰眼”呼唤实诚之人,呼唤诚实待人。(每点2分,任意3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结论应酌情给分。)16.对自己调剂安排,不能恰到好处当局者迷,不易认识自己一个人所好者莫过于自己。(1点2分,3点6分)17.人都会陷入自恋的困境;要把世界和同类作镜子才能认清自己;对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1点2分,3点6分)18.知道人类知识是有限的;意识到自我是渺小的;懂得敬仰自己不知不能的事物。(1点2分,3点6分)19.题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