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课拍摄的点滴体会.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2270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录像课拍摄的点滴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录像课拍摄的点滴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录像课拍摄的点滴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录像课拍摄的点滴体会如何来完成一节比较好的录像课呢?下面我就录像课的拍摄技术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录像课拍摄最基本要求就是画面清楚、声音清晰,镜头运用恰当为最基本原则,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拍摄前的准备 第一,要有专业的拍摄团队。拍摄人员2-3名, 而且至少有一名懂得基本的教学常规。我们的拍摄人员,大多数来自学校的电教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每人的拍摄经历都在200节以上。第二,要有合适的教室,并且要有合适的灯光系统。拍摄的环境多为多媒体教室,除了能让教师和学生上课外,还要有足够的空间供摄像机、监视器、切换台等设备的架设。要有足够的供电能力。拍课中需要封闭教室门窗,使用灯光照明,以便获得统一的色温和均匀的照度。教室的供电功率最低不能小于2KW。在拍摄中,光的运用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拍摄至少有二个机位,所以为了保证拍出的带子色调一致,在拍之前必须调好白平衡、色温。在不使用投影设备的教室里,光线最好能用反射光,如将红头灯打向房顶;如果教学中使用投影,布光时要考虑到投影的使用,要注意摄像机光圈的控制,既不要使投影幕上什么都看不见,要不要使教师脸部太暗。对教师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应给予较强的布光,而对投影区给予较暗的布光或不布光。最好使用聚光灯,而不要用散光灯,以避免影响投影区域的光线。第三,要有好的拍摄设备。摄像机的质量是首要,再好的摄像师没有好的机子同样拍不出好的作品。拍摄录像课至少要有两台摄像机。一台主机位主要拍摄教师及全景,另一台主要拍摄学生活动情况及游动捕捉各种特写,为避免色彩差异,尽量选用同型号的摄像机,3CCD是基本要求。(我们使用的机型:索尼Z5C、250P、松下180B、DVC15)第四、机位的选择一般的录像课采用双机位拍摄。机位的安排是课堂教学录像拍摄的重要准备工作。一个教室的硬件一般由计算机、视频投影系统、音响系统、供电照明系统、教师控制台、黑(白)板、窗帘等构成。上述设施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了摄像机机位的确定。从拍摄对象来看,课堂教学重要的镜头有:教师镜头、学生镜头、学生讨论回答镜头、黑板和投影内容等。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又有明显差异,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课堂表现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课,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在定机位时要考虑的因素。要注意不要互相“穿帮”(就是不要拍摄到对方的摄像机),不要“越轴”。 最后,要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了解。上课教师要把教案送到拍摄人员手中,请其能对课的结构、内容、重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只有摄像师对你的课堂内容有所了解,熟知你课堂进展情况,才能录制体现你教学思想的最佳画面。二、拍摄过程中的若干要点1、教师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教态。教态不优美,教师的一些恶习让人不可容忍,如不顾摄像镜头掠发、掏耳朵、摸鼻子、打喷嚏等不雅行为尽管是小细节,但正是这些小细节破话了整个摄像的画面。一句话缺乏上镜经验。2、教师也要学会与摄像师合作。适度的照顾摄像师,比如咱们老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一定要看准学生,请学生回答,千万不要犹豫来犹豫去,让镜头无法及时准确的捕捉画面。3、教师的对设备的操作要熟练,不要出现过多失误。尽管有人会说,有后期制作可以完成,但后期制作过多,势必如给衣服打补丁一样,补丁多了,断头肯定就多,漏洞也就越多。暂停不易过多。4、时间把握要准。不要超时,也不要时间不足。最好标准时间超1-2分钟。5 、在拍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中走动范围要小、要缓或者相对固定,讲解、示范时,多把目光对准摄像机,同时学生最好积极能配合,做到落落大方而不拘束。6、教师的服装要简洁、大方,颜色要比黑板浅一些,色彩不宜过于鲜艳,要和黑板的亮度拉出一些反差,但反差也不宜过大。学生的服装也应该用低饱和度的浅色调。服装能统一则更好。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化一些淡装,这样在电视上会显得更有神采。7、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在40人左右为宜。镜头前最好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和摄像人员在课前进行必要的沟通,做到心中有数。8、如果不出现错误,尽量不要中途打断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样容易破坏教学节奏。一但发现教学或拍摄中出现错误,应立即要求停止拍摄。9、师生语言清晰,声音洪亮。教室要求隔音能力要好,话筒布置要考虑到师生的发言情况,布置也要注意不要出现在画面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站定后再发言,要大声,不要边站起边说,以方便拍摄。教师的拾音最好使用领加式无线话筒。10、教室布置要注意避免学生站起时桌、椅产生噪音,可能的话,可以对椅子腿进行处理。11、各摄像机的拍摄内容要分工明确,拍摄景别要相互协调。教师机位:将一节课的内容完整地摄录下来。开头和结尾处的镜头以大全景为主,中间以中景镜头为主,拍摄教师讲解、板书、操作计算机的镜头,尽可能地拍好教师的近景和板书内容,其间为了丰富课堂的形式,可以穿插一些中景和全景转换的移动镜头。学生机位:要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镜头为主,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主拍摄学生听课、回答问题(快摇)、记笔记等内容,因此可以中景为主,穿插一些近景、特写,通过左右摇的镜头(慢摇)来反映全班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追求美感艺术感而失去录像课的本质。教师正面的摄像机以拍摄教师的中景为主,特别需要强调的地方可推至近景或特写。教室的全景通常在课的开头、结尾和中间教学节奏相对趋缓的时候偶尔一用。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和板书更加突出、醒目。教室前侧方的摄像机则以拍学生群体的中景为主,当有某个学生站起回答问题或做动作时,则应该迅速推至讲话学生的中、近景。当学生做实验时,前后摄像机都应多拍学生实验的中、近景至特写。镜头多给热点人物,偶尔穿插非热点人物的反映镜头,以使主题突出,又不失全面。3号机位:计算机或投影内容的记录。直接将摄像机对准屏幕,全程拍摄即可;如有条件,可用VGA转换器,将VGA信号转成AV信号,并用DV将其记录下来,在拍摄网络课时尤为重要。(我们使用的是台湾产的专业转换器圆刚550,效果不错)12、景别的选择。全景:课堂的全貌。主要用于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此景别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一个场面局部的画面。中景与全景相比,表现的范围缩小了,进一步接近了被摄主体;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此时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陪衬或烘托的作用,并与主体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中景主要是用来揭示主体人物的情绪、身份以及动作目的。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内容也更趋单一。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等。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如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等。实验课、音乐课应用的较多。13、镜头的运用摄像机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摇镜头:所谓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氛,就可用这种拍摄方式拍摄全景来完成。当然,在用该方式拍摄时应注意画面起幅和落幅时的停顿(一般为35秒)和画面内地平线的水平,同时还应控制好使用的次数与转动的方向,摇镜头过于频繁地使用或来回摇动都容易使观众感到不适。推镜头:所谓推镜头,就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向被摄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其目的就是“引导”甚至“强迫”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有突出主体、强调局部的作用。如用于引导观察板书、挂图、投影、人物表情或动作以及实验现象等。由于推镜头是通过画面的运动来引起观众对某个形象或教学环节的注意,因此,其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那种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表现摄制技法而推的镜头应该避免。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拉镜头是通过变焦使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由小到大、由近变远的一种拍摄方法。它强调的是主体与整体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如起幅是学生专注的眼神,然后再慢慢拉开,落幅是这个学生在专心做实验的近景;又如起幅是老师,慢慢拉开到老师与学生在交谈,最后落幅是课堂内学生激烈讨论的全景等。拉镜头在一个镜头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的变化中保持了表现空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跟镜头:跟镜头就是摄像机镜头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其特点是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老师或学生等),并且要求这个被摄对象在画框中要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利于展示运动主体的神情变化和姿态变化,如拍摄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表演节目等。拍摄时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调整(自动档除外),以免图像模糊不清。移镜头(移动拍摄):移动拍摄是将摄像机架在可移动物体(如装有滑轮的三脚架)上并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考虑到画面的稳定性,在课堂实录中一般不太使用这类镜头,只有当被摄体被前景挡住无法正常取景时才使用。组合拍摄:组合拍摄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有机结合推、拉、摇、移、跟等几种不同摄像方式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也叫综合运动镜头。如在拍摄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时,可先用全景表现课堂中热烈的讨论气氛,然后随着老师走动可使用跟镜头跟上,当老师走近某一组学生时,再用推镜头推至中景表现出老师和学生讨论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