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理论改造我们的学习.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2093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理论改造我们的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用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理论改造我们的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用精神分析和潜意识理论改造我们的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精神分析与潜意识理论改造我们的学习1 人的天性是“勤奋的”首先我想先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人到底是勤奋的还是懒惰的?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懒惰的”,其实是吗?大家可以先从我们的日常现象中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人是不是总会禁不住自己东看看西看看,是不是总是禁不住自己产生各种念头,是不是经常感觉“无聊”和“闲得慌”,是不是很多时候开始变得坐不住想跟着外面事物跑出去,是不是动不动喜欢抓抓痒痒,是不是喜欢尝遍各种山珍海味,是不是喜欢旅游去观看和感受各种景象,是不是对很多东西很容易产生好奇心?而一个人坐在家里没事情做,那才是真的无聊和难受。如果人天生是“懒惰的”,似乎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这些事情上,人们往往会表现得如此“勤奋”?如果把你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好几天,那是一种残酷的惩罚,因为把你关在黑屋子里实际上是剥夺了你的“勤奋”的欲望。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这篇故事寓言:有一个人死后,在去天堂的路上,遇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主人请他留下来。这个人说:“我在人间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吃只想睡,我讨厌工作。”主人答道:“好极了!这里有山珍海味,有舒适的床铺,吃、睡随意,没人阻拦;而且,我保证无任何事情让你做。”这人高兴地住下了。起初,他感到很快乐。渐渐地,他感觉有点寂寞、空虚。于是去见宫殿的主人,抱怨道:“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也没意思,对这种生活我已经没一点兴趣了。你能不能为我找份工作。”宫殿的主人答道:“抱歉,我这里从来就不曾有工作。”又过了几个月,他实在忍不住了,又去见宫殿的主人:“这种日子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下地狱,也不住这儿了。”宫殿的主人轻蔑的笑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为什么我们经常感觉到无聊和空虚,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自己正在工作和学习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感觉到自己现在无事可做,往往觉得别人要求我学习和工作的事情不是我想要的事情,没有内在驱动力。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每天的工作生活是充实的,是不是内心里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而很多人从清闲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出来创业,追寻这种充实的感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当人们感到无聊和空虚的时候,内心便会出现一种躁动的情绪。这种躁动的情绪驱使着很多人去吸烟、喝酒、打游戏、上网闲逛、打扑克、看电视甚至吸毒,做这些事情可以很好地麻痹自己那种无聊和躁动的情绪。这也就是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堕落或无所事事的原因。2 学习需要的是“专注”当我们每天都工作或者生活地很充实的时候,就不会产生这种因无聊而产生的躁动情绪。可问题又出现了,不是说人都是勤奋的吗?为什么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人往往会表现得好像“懒惰”起来了呢?答案在于:其实工作和学习需要的不是你的“勤奋”,而是你的“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够让你学习和工作效率高。心无杂念的时候,学习和工作效率才会高,东看看西看看,或者脑子里总是在想入非非,最后进展肯定非常缓慢。有些人看书看了半天,最后还是停留在刚开始那一两页;有些人写材料写了半天,最后只写了不到一段话。这都是不能自己逼迫自己专注造成的结果。我们之所以很难专注下来,是因为我们脑子里总是喜欢突然自由联想出很多念头来,有些念头一旦出来,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这、干干那,不然那个念头有未尽的愿望没达成,当时会特别惦记着那个念头。如果你真的去东看看、西动动以满足那些不断闪现出来的念头,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无形中大量地流失走了。尤其是有了网络以后,一个念头出来了,人们喜欢动不动就百度一下自己那个念头,百度出来的结果看上半天,这个还没看完,又一个念头出现了,于是又百度一下。此外还有不停的对话框和QQ信息弹出。因此人们会发现,除非工作一定要用到网络,否则没有网络的时候比有网络工作效率要高。如果一下子没了网络,人往往会变得非常不适应,因为好多自己的念头出来以后,没有网络可以帮你顺着自己的念头到处看看,那种有未完成的愿望老是惦记着的感觉,会让平时一直泡网络的你非常不适应,于是你就往往内心躁动坐不住了。但这些内心里不断冒出来的念头绝大部分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念头必须是建立在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上,并且反复琢磨里面是不是有没有考虑到的不妥之处,在专注的思考中对问题的认识不断上升,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深思熟虑,这样的念头才有价值。举例说:如果有人能够专注地想一个问题一小时,其他什么杂念都不想,就只专注在那一个事情上,他可以解出一道数学难题;如果有人专注思考一整天,连吃饭睡觉走路都丧失觉察,他可以想出一个定理、哲理或者重大发现;如果有人专注地思考七天七夜,不悟出真理就一直坐着想,连饭都不吃,历史上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在菩提树下冥想七天七夜创立佛教的释迦摩尼。所以,工作和学习需要心无杂念才能效率高,也就是需要人的专注。可人的大脑也总是喜欢自由地支配人的行动;而工作和学习要求人的大脑专注于一件事情,一个没有经受过长时间专注训练的人,想一下子克服人的天性变得专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经常说这么一句话:“心理上的规律就是要让人欲罢不能,否则就不是心理规律了”。就好比是否爱上一个人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一样,工作和学习是否可以集中注意力也很难由自己来控制。3 学习专注的心理学方法其实,要想让人专注,同样可以运用心理学规律想出很多办法来。根据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当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你的超我约束那层外衣很容易就自我脱掉,反正一个人没人管,自己的行为和念头都是按照本我欲望的快乐追求去行事。我们不能每天都压抑着自己的本我欲望,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内在动力或外在约束来逼迫自己,帮助自己的人生更加成功。可有时候人总是管不住自己,而且这种管不住还往往表现得非常隐性,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可以找到借口来逃避,比方说工作的人会说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哪有时间和心情来学习啊。我想要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想做某事,他总是可以找到方法;如果一个人不想做某事,他也总是可以找到借口。事实上,任何可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借口都会妨碍最后努力结果的实现,如果没有这些心安理得的借口,人们就会因为很担心完不成任务不能面对其他对自己任务有所期待的人,这种忐忑会让人能够专注和集中注意力下来,甚至会爆发出许多灵感,从而为按时完成任务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当人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说明靠自己来帮助自己走出及时行乐的坏习惯已经不行了,这时候确实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来约束自己。这种外在约束可以是父母的鞭策、老师的监督、亲戚朋友的关心、领导同事的鼓励等,甚至可以是来自于为人父母、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好习惯也就是这样逐步养成的。具体来说,让学习或工作专注下来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逼迫当事人。这一个办法不推荐使用,因为它有时候有效果,但很多人不能有效利用这个办法,往往使得效果适得其反。因为单纯的施加压力和提要求,在没有与当事人形成共同愿景的情况下,有时会激起学生学习或员工工作的抵触情绪。因为没人愿意别人把想法和意志强加在自己头上。父母如果想强加意志给孩子,孩子会逆反;老师想强加意志给学生,哪怕你是他的博士硕士导师,也会引起他的反抗或者消极抵触情绪;老板想强加意志给员工,你得给他发工资,发了工资人家还往往不情愿,而且只能在工作时间内分配给人家与工作相关的事情,这也是人家入职时候跟老板签订的隐形心理契约。2)制造心理上的紧迫感。在很多方面相信大家都会深有体会:比方说明天就要交材料了,今天晚上肯定效率高;马上吃饭了,赶紧再处理处理手头事情,吃饭前那一小会的学习或工作效率就很高。因为心理上的紧迫感可以有效压抑那些不断浮现的念头出现。而熟悉此规律的很多人却对这种心理上的紧迫感容易形成依赖,凡事总是喜欢拖到最后再做,这一点从提高效率上来讲是个好习惯,但从工作责任心的角度来讲又是一个坏习惯。3)观众效应。如果做的事情能够引起别人的关注和羡慕,容易激发出做事情的崇高感和使命感;如果做的事情根本不会有人关注也就是没有意义,则不容易产生内在驱动力,甚至会产生烦恼和痛苦的感觉。而且不仅仅是对结果的关注,别人对过程的关注也非常重要,因为对过程的关注可以让你自始至终充满动力。4)集体无意识的传染。当一群相互之间有感情链接的人,都处在那种集体鸦雀无声并且埋头学习的氛围下的时候,人会不自觉地由于从众心理和观众效应而内心安静下来,我们在第四部分里将重点提到如何营造一个集体无意识传染的团体学习氛围。4 团体学习氛围的感染与营造1)为什么需要一个团体来强化其驱动力?人都需要周围一定圈子内的认同感,这样其他人的瞩目和监督就可以成为其内在驱动力。比方说约人一起上自习,到时候自己哪怕不想去,有人推动着你去你就有了驱动力了,而且越是自己在乎的人,这种驱动力越强,自己女朋友约你上自习的驱动力最强。所以很多人为了防止自己到时候没有动力去做什么,会想办法约个人一起做。事实上,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犯罪团体中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犯罪的罪恶感和内疚感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那些传销组织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特点,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其中的奥秘,推荐大家看一本描述群体心理学特点的书乌合之众。而学习团体事实上也跟其中的道理在本质上有很多共同点,时间长了,人在学习团体中就会受到良性习惯强化和潜意识思想影响。而父母往往在驱动孩子去做某些事情上丧失了影响力,因为很多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更多地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过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很少问孩子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青春期以后的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而且因为这些父母基本不从孩子角度去做共情,就丧失了与孩子在感情上的交融,你说的话孩子也很难有做的内在驱动力,最多出于畏惧心理去做。所谓良师益友,首要条件就是能够走入其内心世界,成为其内在驱动力的一部分。2)团体中如何保持人的学习驱动力?如果想让一个人变得有内在驱动力去做某件事,其中一个做法就是让他自己把“我要怎样怎样”向他在乎面子的人公布出来,并且这些人再一起对其过程和结果予以适度关心,不对其做出评判,只做出关心。为什么不去做出评判,因为这个评判的过程他自己就已经在内心里完成了。如果他对自己结果的评判是好的,其实他最需要你的赞许;如果对自己结果的评判比较糟糕,他最需要一份同情、理解和鼓励,而不是对他的否定,因为那样会逼着他找客观理由来掩盖自己。如果你做出的评判防碍着他的面子了,当他觉得你对而他错的时候,以后就会减少与你的接触;当他觉得你错而他对的时候,要么会当面反驳,要么会减弱与你的那份感情链接。所以说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关心比给予评判更有力量。5 不同于传统教育方法的读书会模式刚刚上大一的学生,受高考神圣指挥棒的影响,往往还跟中学一样,把课本当做圣经一样虔诚地去阅读。后来他会发现,原来世界上的好书有千千万,课本上的东西只是其中沧海一粟,而且课本也能不代表权威,语言也往往不是非常优美。这其实有个问题,就是很多大学教材(说很多算是客气的,准确来讲是几乎所有),其实都是抄来抄去的水货,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结果学生大学学了四年,很多真正的好书都没有去阅读,每天就知道去看那些枯燥而又没有营养的书。除非再一次出于考研等应试教育的客观需要,非得去认真研究什么“红宝书”之流,否则我不建议大家把教材当圣经去阅读,而是要批判性和选择性的吸收,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再继续延续那种重教条而轻创新思维、重灌输理念而轻视启发的垃圾教育模式了。你们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书籍,最好的阅读方式是同时带着接纳和批判两种眼光去感受(连四书五经都要如此,更别说其他书籍了),而不是死记硬背“某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有三条,分别是”,否则就陷入“回字有6种写法”的孔乙己思维当中了。其实,真正发人深省的东西,不是你讲给对方听的,而是因为对方深层内心里本来就有这一方面隐隐的感觉,但对方可能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述,或者对方也希望通过与别人的共鸣来验证别人是否也有自己那种隐隐的感觉,而你不过恰好把东西表达了出来,通过与对方或观众的共鸣提高了他人的认知。因此,我亲自选拔并领导了一个学生团体,通过读书会这种模式来进行这一项“百年树人的伟大工作”。读书会这种学习模式与传统教育方法很不一样。传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而读书会模式的主体是老师和同学们,客体是知识。这就决定了效果差异:传统教育的老师和学生不在一个频道上,没有启发性的让学生参与;而在读书会模式下,其实是一个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共同去探索内在和潜移默化提升的过程,更多地是加强各自的意识与潜意识间的探索和沟通,这一点与心理治疗中的团体治疗方法非常类似,老师其实扮演了一个团体治疗师、领路人和思想家的角色。阅读触发灵感和情景触发灵感是我们人类获取灵感最主要的方式,在阅读一些东西的时候,会发生与作者思想的碰撞,进过大脑加工之后就会产生新的东西,这就是灵感的来源;另外一种就是情景触发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和一些画面、场景接触,会进行联想和幻想,自己也会受到震撼,灵感也会喷发出来。在读书会里,我们会精选一些国外的管理学或心理学经典名著(中译本)来做启发式阅读,而且要求这些经典名著必须是名家呕心沥血之作,用具有感情和思想的语言精心雕琢其中的每一个文字,初次读这些名著的同学会感到很吃力,不像很多快餐式书籍一样可以一目十行。这种模式下的阅读过程会让人更多地产生一种顿悟或者说突然的一丝明悟,可以称之为思想火花的碰撞。后面还会安排一个讨论和分享感悟的过程,因为人们在讨论问题或遇到有感触的事情时,往往会随时冒出来各种念头,一旦你感觉其中哪个念头很新颖或者很有启发性,就喜欢找别人来讲一讲,而讲的过程让你很能够体会到一种被他人关注和欣赏的愉悦,有利于彼此间相互启发灵感并且相互印证自己的感悟是否正确,得到彼此印证的感悟往往会深入内心甚至会上升成为理念,最后不断地体会到一种塑造自我和开拓心灵的快感。感谢您的阅读!刘玉青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