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现状调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511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录1.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1.1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1.2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1.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性格形成有重要作用1.4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知识的积累、学习的提高有重要作用2.本次调查的数据与分析2.1 家庭基本情况2.2 亲子情感2.3 学习方面2.3.1 对孩子学习的态度2.3.2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2.3.3 对孩子学习困难的帮助2.4 生活行为习惯及心理方面2.4.1日常生活行为2.4.2对孩子要求的态度2.4.3对孩子的赞扬2.4.4孩子的攀比心理2.5 与学校的配合程度2.6 教育理念2.6.1 教育观念2.6.2 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希望得到的帮助3.本次调查总结4.对策与建议4.1家庭层面 4.3 社会层面4.2学校层面乐山市区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以小学一年级学生家庭为例1.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1.1 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早,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父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孩子早期学习的特点是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言必行,行必果”,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俗话说:“言教不如身”。1.2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父母不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健康,对小孩身体的健康发展在每个家庭中都做得很好。但是,是否每个父母都关注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呢?答案恐怕不尽如人意。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积极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得精力充沛、不怕困难、反应灵敏;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干u评价别人,能经受挫折,面对现实。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不断灌输这些正面思想,积极引导孩子用健康的思想来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就能在无形中养成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1.3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思想性格形成有重要作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和谐的成长环境,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能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学习动力大,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良好的家庭是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思想性格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推动作用。1.4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知识的积累、学习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固然是孩子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亦有很大影响。父母经常跟孩子一起学习,探讨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讨论对各门功课的态度,与孩子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都无疑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有莫大的帮助。父母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或者经常给孩子讲各种故事,朗读各种儿童文学作品,就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丰富孩子的知识,增长孩子的见识,陶冶孩子的情操,而且无形中也将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2.本次调查的数据与分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我们通过对乐山城区某两所中学的家长发放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共发放问卷683份,收回问卷579份,其中有36张空白卷,以下就是我们对数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2.1 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如何开展正确家庭教育,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而如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家长的文化素养,父母双方的配合程度,家庭结构模式等等。通过调查的反馈情况我们了解到有55.7%的孩子家庭结构模式是主干家庭及三世同堂,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其中有44.78%的家长是大学及其以上的学历,有35.22%有高中学历,只有20%的家长学历是初中以及以下,总体说来本次调查的家长素质都不低(见表1)。家长的学历(表1)初中(以及以下)高中大学(以及以上)20%35.22%44.78%2.2 亲子情感所有的教育都是在爱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可能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喜欢某位老师,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学得好一些,那位家长我更爱他(她)一些就更听他(她)的话,这些现象都表明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十分愿意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和谐友爱的关系,可是许多家长用了错误的方式方法,到头来,家长认为奉献出了无比的爱,而孩子却说爸爸妈妈不爱我,这都是家长用了“错误的爱”。其实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最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把他(她)当做“人”,而不是你的附属品。从数据中看绝大多数家长错怪孩子能主动向孩子认错,但还是有少部分家长从来没有向孩子认过错,反过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绝大对数家长是帮助孩子寻求原因,与孩子谈心,只有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个体,孩子才能被尊重才能感受到爱。亲子关系式相互的,只有当孩子得到了爱他(她)才会爱别人,有44.9%的孩子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比较关心,32.2%的很关心(见表2)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孩子多家庭成员很少关心,究其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的角色转换不够好,孩子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建立感情是最有效的,可能由于经济的原因,比如留守儿童,家长忙于奔波生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让孩子从小很难接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缺乏精神交流,从而出现代沟,也谈不上教育了,可见在日产生活中,特别是孩子早期,多于孩子玩耍,学习,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是家长与孩子形成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孩子对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表2)2.3 学习方面2.3.1 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曾经有人这样说过,“现在世界上最辛苦的就是学生”,每天6点过就得起床,晚上熬夜做作业到9、10点钟,以前这种现象可能只有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才看得到,可是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同时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要想找个好工作就要读个好大学,读个好大学就要读个好高中,读个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上好初中就要好小学导致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背着重重的书包,面对着升学压力。在本次调查中61.9%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压力适中,只有4.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见表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孩子对自己学习的态度,特别是在早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若这时家长不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在课堂上坐不住,到后来学习成绩自然更不上,也会导致孩子做其他事情不认真。 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负担(表3)2.3.2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句老话: 三岁看老, 说明的也就是从小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小的细节,其实主要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孩子小学入学之初, 甚至是提早至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的早教之时, 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引导孩子养成认真、专注、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特有的特点非常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易事,还是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有做作业拖沓的习惯,绝大多数的家长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每天回家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可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坚持21天,所以坚持也是很重要的。2.3.3 对孩子学习困难的帮助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作息时间,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能很多家长都发现在自己的孩子刚进入小学时体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如:学习成绩跟不上,伙伴关系处理不好等等。这事家长的作用就非常巨大的,在做好幼小衔接的同时,在孩子进入小学时要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学习的帮助,在学习方面有77.5%的家长有意识的陪孩子复习功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看来绝大多数家长是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并实践出来的。但是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难也是有技巧的,只有善于引导孩子的家长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17.3%的家长选着和孩子一起想办法,36.8%的选择先给孩子讲解再让孩子做,多数家长的选择让孩子自己思考必要时会提醒他解决思路(见表4)。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用什么方式帮助孩子解决(表4)和孩子一起想办法17.3%先给孩子讲解再让孩子做36.8%让孩子自己思考必要时会提醒他解决思路45.9%2.4 生活行为习惯及心理方面2.4.1日常生活行为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他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在孩子早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本次调查有绝大多数家长有意识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此外,家长要与学校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不然孩子在学校行为良好,回到家里却没有良好的行为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不会得到好的发展,而且,夫妻双方也要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不然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与此同时,调查中有83.2%的家长偶尔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其实在家庭中的琐事,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成为自家的小主人,什么事都要学着去做,家长不能因孩子小,做不好为借口剥夺孩子去学习的机会。 2.4.2对孩子要求的态度 面对孩子的要求上,有一半多的家长表示在面对孩子要求买喜欢的东西上通常都会满足孩子(见表5),有时孩子的要求不一定合理,在这时家长就应该睁大眼睛,理智的看待事情,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撒娇,无赖就妥协,许多家长心疼孩子觉得一点钱算不了什么,孩子开心就好,其实这就是在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在以后孩子就会觉得只要我哭,只要我耍赖,我的要求就能够得到满足,在第一次孩子有这种表现时就要扼杀掉,不然当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在纠正就很难了。孩子喜欢的东西要求家长买时(表5)2.4.3对孩子的赞扬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勇气,与家长如何利用赞扬有密切的关系。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有89.9%的家长表示当孩子做了好事时会表扬他(她),认为这会激励孩子,但任然有少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必要或者认为会使孩子骄傲,其实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家长的表扬方式有关,要记住没有孩子是不喜欢赞美表扬而喜欢批评的。2.4.4孩子的攀比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孩子是富二代、富三代,难免在经济上十分宽裕,同时也不能避免孩子比穿,比吃,比住,这种现象是很可怕的,让孩子从小的观念都如此现实,会造成很多观念上的误差,比如:歧视贫困的小朋友,好吃懒做,不知努力。在这方面的教育家长要十分重视。有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与同伴攀比,不是与自己教育和行为有关,而是在外面习得的(见表6)。在这方面,不少家长还存在误区,就算社会上有这种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潜移默化的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在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过于奢侈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尽量不要买,可能有些觉得自己没有在这方面教给孩子攀比啊,其实在平时你的行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与此同时,有一半的家长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在一方面这能激励孩子向别人学习,但是从另一方面会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同时总要和别人比较,所以这这些情况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次数要适中不易过多。孩子出现攀比,家长是否认为与自身教育和行为有关(表6)2.5 与学校的配合程度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说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就显的尤为重要。与学校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调查显示,47.7%的家长选择开家长会36.8%的选择打电话,11.5%的选择在作业本上留言(见表7)。,由此看来家长会成为家长十分喜欢的沟通途径,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出93.6%的家长每次家长会必到,可见家长还是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工作的,从中也可以得出很少有家长选择老师家访,老师家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行,同时家长与学校联系的方式过于单一。家长通过哪种方式与学校联系(表7)2.6 教育理念2.6.1 教育观念 教育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事,就是由每个小家才组合了社会这个大家,教育孩子每个环节,每个部分都不容小视,那小家中应该怎样合理的安排和配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呢?怎样获得家庭教育知识呢?在传统的观念上许多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这个“内”也包括了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纵观古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比例总要大于父亲,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6.3%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看来大家的观念都已经有所改变了,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有48.0%的家庭孩子的平时生活是由母亲负责的,有39.5%的是由(外)祖父母负责的,只有14.5%是由父亲负责的(见表8),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夫妻双方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父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够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而且父亲积极想法教育孩子的比例就更低。而实际上,教育孩子往往需要理性的思维模式,但母亲多比较感性,所以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不够冷静,而父亲大多比较理性,这样的心理特质最适合教育孩子,但我们调查出来的结果却是父亲介入孩子教育的比例远远低于母亲。孩子平时的生活是由谁负责的(表8)2.6.2 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希望得到的帮助。教育不像加工场,孩子更不是我们的“产品”,不可能做不好还可以重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随时都会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在的教育很难以得到良好的开展,孩子更是无所适从,有可能培养孩子“两面三刀”的坏习惯,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孩子人格的不健全。调查显示,48.5%的家庭表示家庭教育理念经常一致,47.6%的表示有时会一致,只有2.4%的表示从来不一致,看来总体情况还是可观的。除此之外,37.7%的家长表示教育孩子缺乏方法,35.8%的表示缺乏耐心(见表9)。面对诸多的教育问题,家长们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中50%的家长是通过书本,杂志,媒体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同时他们也有希望得到更好的学习,其中34%的家长希望得到家庭教育机构在遇到问题时得到及时的解答,41.8%的家长希望能够经常交流育儿心得。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缺乏的是(表9)3.本次调查总结从本次调查结果上看,现在家庭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1.家长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是每位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但一些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善,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达不到正确统一的理念和有效的分工。2.不少家长在孩子的金钱观上不注重培养甚至忽视,在这方面不少家长表现出来观念空白。3,家长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但沟通时间较少,缺乏沟通的技巧。家长与学校沟通方式单一,未能形成教育合力。4.家长遇到家庭教育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及时的专业帮助。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好的解决,但总体来看我们应该为未来家庭教育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本次调查存在有不足:本次调查是在乐山城区学校进行的,不能排除家长的素质相对较高等客观因素。4.对策与建议4.1家庭层面 每一位家长都要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要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赖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且积极主动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家庭中达到正确有效的教育理念,形成一致的教育手段,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的好孩子。4.2学校层面 形成多样化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不要只单一的局限在家长会上,改变家长会形式,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和考核办法,落实好家长学校的任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指导要跟上形式的发展。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密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4.3 社会层面 政府应加强社区家庭教育的管理、研究和考核,举办家庭教育学校,落实家庭教育经费,配备家庭教育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进一步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合力,形成时时处处教育的网络格局。面对处于不利经济地位和离异的家庭,我们社会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外,在工作上还应该对他本人进行更多时间上的宽松,让他们有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