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会计准则衔接注意的问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081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会计准则衔接注意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旧会计准则衔接注意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旧会计准则衔接注意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规定,上市企业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旧准则转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衔接转换原则(一)企业2006年度财务决算仍然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和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将当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处理完毕,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决算会计报表;(二)以2007年1月1日作为新准则实施首次执行日;(三)按照38号准则的要求,以2006年12月31日的数据为基础,对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调整,并按照2006年当年的调整数据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四)以编制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转换对照表并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初始化的方式实现账务系统的衔接与转换。二、衔接转换程序首次执行日衔接转换的具体步骤如下:(一)以200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编制从旧科目到新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对照表。(二)在衔接对照表的基础上,对新准则规定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调整,编制2007年1月1日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调整对照表,形成2007年1月1日新会计科目的初始化余额。(三)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在2006年结账后,按照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新的核算标准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将新会计科目的初始化余额录入系统,完成初始化建账工作,正常进行2007年的会计核算处理。(四)编制财务报表衔接转换对照表1、企业在系统初始化完毕后,编制衔接转换财务报表和新格式主要财务报表。2、衔接转换报表采用以原会计报表项目对照新会计报表项目的方式,原会计报表项目及其金额与企业2006年12月31日决算报表数据相符。三、首次执行日需要追溯调整事项的衔接与转换 追溯调整首次执行日留存收益的,应追溯调整2006年利润数和2006年年初留存收益。对于需要追溯调整事项的衔接与转换的,一般按下列原则操作:(一)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集团公司所属各级企业之间因控股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2、除因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之间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首次认定成本。3、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上市流通股),首次执行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未分配利润。该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还应当追溯调整2006年度利润数及年初未分配利润。(二)对于2006年12月31日之前发生的企业合并涉及的商誉1、在集团公司所属各级企业之间合并下,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当全额冲销,并调整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应当将商誉在首次执行日的摊余价值作为认定成本,不再进行摊销。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应当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三)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将影响金额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1、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考虑企业以后能否产生盈利能力(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对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按其类别分类计算并予以调整。4、所得税首次执行日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四)将所持有的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将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五)对于未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或已按成本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不包括套期工具),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调整未分配利润和2006年度利润。(六)因按追溯调整法调整未分配利润的,以调整的未分配利润为基数,按以下原则调整盈余公积:1、调整减少未分配利润的,以盈余公积的账面余额为限,按原计提比例冲减盈余公积;2、调整增加未分配利润的,以弥补原未弥补的亏损后的余额为基数按原计提比例计提盈余公积。除盈余公积以外的其他利润分配,不再追溯调整。(七)合并会计政策变更的衔接与转换1、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衔接与转换(1)母公司应合并所有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子公司。(2)原采用比例合并法合并的合营企业不再按比例合并法合并财务报表。2、合并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转换在编制衔接转换财务报表及新格式财务报表时,将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损益在合并利润表净利润项目下单独列示;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不再单独列示,包含在净利润中列示,一般由母公司承担。(八)准则规定的其他需追溯调整事项1、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部分,应当按账面净额转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集团公司统一要求所属企业于首次执行日对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即以账面净额作为投资性房地的认定成本。2、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3、在首次执行日,应当将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确认为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四、采用未来适用法需调整事项需要对2007年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进行调整的事项衔接与转换如下:(一)对子公司按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改为按成本法核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首次执行日确认的成本作为认定成本。(二)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应调整销售费用和营业成本。(三)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计入管理费用。(四)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应予以资本化。(五)非流动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再允许转回。(六)符合资本化条件一般借款费用应当资本化。(七)工会经费、教育经费应根据受益对象分配计入资产成本或计入损益。(八)政府补助应当调整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九)在长期待摊费用挂账的开办费余额应转销。(十)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十一)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交易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增加取得资产的账面价值。(十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摊销,并进行减值测试。(十三)接受捐赠会计和无法支付款项应计入当期损益。(十四)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的应计利息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十五)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首次执行日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确认收入。(十六)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按计入固定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净额转入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并按剩余租赁期与截止下次装修剩余期孰低原则进行摊销。(十七)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用于出租或增值目的时,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五、原会计科目与新会计科目的衔接与转换各单位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首次执行日的原科目进行分析,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衔接与转换。(一)核算内容与原制度对应科目相同且不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29个),将其余额直接转至新账科目,以原科目余额作为新科目余额。(二)核算内容较原制度有所增加但不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将其余额直接转至新账科目,以原科目余额加上其他科目重分类转入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1、“应收补贴款”余额及预付大型设备款的余额转入 “其他应收款”科目2、在首次执行日应当按新制度的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和长期应收款进行减值测算,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坏账准备”科目。3、“待摊费用”科目余额转入“预付账款”科目。4、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计入“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三)核算内容发生变化不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应对原制度科目进行重新分类,将原科目余额重新归类或分解记入对应新科目,以重分类转入的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1、“应收账款”科目中包含的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转入“长期应收款”。2、“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3、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原材料中包含的可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转入“周转材料”。4、“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合并为“发出商品”。5、“待摊费用”并入“其他应收款”或 “预付账款”。6、“工程物资”中的“预付大型设备款”转入“其他应收款”、设置“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核算工程物资计提的减值准备。7、具有融资性质的应付账款转入“长期应付款”。8、 “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中“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属于职工薪酬项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9、“其他应付款”中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劳动关系补偿等属于职工薪酬项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10、“预提费用”中预提的借款利息转入“应付利息”,属于预收款性质的,转入“预收账款”,其余项目转入“其他应付款”。11、“专项应付款”中应计入以后期间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转入“递延收益”, 属于改制分流预留款项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12、成本类科目成本类其他各科目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将其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各新账科目。(四)核算内容发生变化并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应对原制度科目进行重新分类,将原科目余额重新归类或分解记入对应新科目,以重分类记入金额加上追溯调整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1、“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分别其持有目的进行重分类划分;“委托贷款”、“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持有到期投资”与“持有到期投资减值准备”。2、“长期股权投资”应分别是否集团内合并分别情况进行调整。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有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新制度的划分标准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长期债权投资”应按其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重分类调整。4、“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相关科目应分别进行重分类调整。5、“商誉”应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单列,分别集团内外合并分别处理。6、“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的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余额,应调整计入2006年度“管理费用“。7、“应付短期债券”应按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转入“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科目。8、“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9、“预计负债”科目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及弃置费用,应计入预计负债,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增加资产成本。10、“递延税款”科目企业应计算首次执行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11、“资本公积”应将“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五)核算内容未发生变化但涉及追溯调整的科目,应对原制度科目进行重新分类,将原科目余额直接对应新科目,以原科目余额加上追溯调整金额作为新科目余额,具体情况如下:“盈余公积”及“利润分配”科目经有关调整后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科目。六、新旧会计报表的衔接与转换衔接转换财务报表包括:衔接转换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新旧准则差异调节表,以及用于总部合并抵消的关联债权债务表。由于执行新准则后,合并范围可能发生变化,对增加或减少子公司的数据调整要在报表的合并范围变化栏予以反映;将原报表项目金额加上(或减少)合并范围变化的调整数据后,重分类分析填列到对应新报表项目上,再对按新准则规定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进行追溯调整,形成新格式财务报表的数据。(一)合并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转换编制说明1、与原报表编制口径一致,科目核算内容未发生变化的报表项目,应按原报表数据直接过入新报表项目,不需进行调整。此类项目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利润(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内部单位款、内部拨出款、内部投资、固定资产清理、工程物资、短期借款、内部存入款、应付内部单位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利润)、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本、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等。2、核算内容发生变化的但不需进行追溯调整的报表项目,应根据重分类转换后的科目余额直接填列;此类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应付利息、长期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递延收益、专项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3、新报表中取消的项目根据科目衔接转换表按转换后的转入方科目余额填列,此类项目主要包括:期货保证金、应收补贴款、应收出口退税并入其他应收款项目;待摊费用并入“预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重分类为“应交税费”及“应付职工薪酬”;预提费用分别并入“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4、部分报表项目名称及核算内容发生变化,需进行追溯调整的按科目衔接转换表衔接转换调整后的调整金额及余额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要求分析填列。如: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及相关项目、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预计负债、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递延税款借(贷)项等。5、合并报表项目,需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如:合并价差、少数股东权益、未确认投资损失。(1)合并价差:新报表未设置合并价差项目,在原制度报表中合并价差主要内容为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属于集团内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2)少数股东权益:因少数股东权益由单列项目改为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其中项反映,即仅改变列报位置,但将调整增加所有者权益。因追溯调整增加的权益按少数股东应享有的份额调整少数股东权益。(3)未确认投资损失:母公司应承担超额亏损,未确认投资损失并入未分配利润。如协议约定股东应承担超额亏损的,应将少数股东应承担的未确认投资损失转入少数股东权益。(二)衔接转换合并利润表编制说明1、主营业务收入、折扣和折让、递延收益、代购代销收入、其他:按原报表金额转入营业收入项目。2、主营业务成本:生产部门发生的修理费在管理费用中核算,转换时应将主营业务成本中包含的修理费重分类至管理费用;其余主营业务成本应转入“营业成本”项目。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按报表数转入营业税金及附加。4、其他业务利润:新报表取消了其他业务利润项目,转换时应将其他业务利润还原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并分别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5、营业费用:新的核算办法中销售企业的进货费用将计入成本,原在营业费用中包含的销售企业进货费用重分类至主营业务成本,其余营业费用转入“销售费用”项目。6、管理费用:转换时应将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存货跌价损失和坏账准备重分类至资产减值损失。7、其他:原报表未设置勘探费用项目,发生的勘探费用列入其他项,转换时应从“其他”转入新报表的“勘探费用”。8、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损失和短期投资减值损失发生额重分类至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在投资收益下设其中项,将联营企业、合营企业除处置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外的投资收益单列,期货收益并入投资收益项目。9、期货收益:并入投资收益项目。10、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及其他合并转入营业外收入项目。11、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损失发生额重分类至资产减值损失项目。营业外支出其中项由“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变更为“处置非流动资产净损失”,应将营业外支出中包含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的损失合并在此其中项反映。12、所得税:所得税按其发生额转入“所得税费用”项目,追溯调整涉及的2006年所得税费用影响额计入此项目。13、少数股东损益:不再区分少数股东损益,并入“净利润”。未确认投资损失:母公司承担超额亏损,未确认投资损失并入“净利润”。14、盈余公积补亏和其他调整因素:在新报表中不再设盈余公积补亏和其他调整因素项目,转换时应将其合并转入“其他转入”。15、合并利润表新增项目:(1)资产减值损失:将原在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中反映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并在此项目中集中反映。(2)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追溯调整属于2006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转入此项目。七、衔接转换要求1、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该表可以只保留本单位适用的科目,要求编制人、复核人、财务机构负责人、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签章,并将一份上报直接上级单位备案,一份编制单位自存,作为2006年封账的依据存档。企业应当参考上述格式编制级次到明细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并对主要衔接内容作出说明,与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表一起存档。2、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表,该表可以只保留本单位适用的科目,要求编制人、复核人、财务机构负责人、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企业负责人签章,并将一份上报直接上级单位备案,一份编制单位自存,作为2007年系统初始化建账的依据存档。企业应当参考上述格式编制级次到明细科目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转换表,并对主要转换调整内容作出说明,与总分类账余额转换表一起存档。3、衔接转换财务报表、新格式主要财务报表应当单独装订,与年度决算报表一起上报集团公司总部。衔接转换报表的原制度报表项目金额应当与2006年已审决算报表数一致。4、报表衔接转换的要求(1)衔接转换报表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签章,由各子(分)公司按合并口径上报。转换调整事项应当与新旧会计科目总分类账余额衔接转换表的调整事项相衔接。(2)衔接转换表中原制度报表项目金额栏:按2006年度决算报表数填列。(3)合并范围变化调整金额栏:反映合并范围变化的影响数,合并范围变化的单位以2006年度按原制度决算报表数填列。(4)按新准则重分类后金额栏:以调整合并范围后的合并报表为基础,根据科目的重分类情况分析填列。(5)首次执行日追溯调整事项金额栏:根据各具体会计科目新旧转换过程中的追溯调整情况分析填列。(6)新制度报表项目金额:为按新准则重分类后的金额与首次执行日调整金额之和。(7)各子(分)公司应根据衔接转换表的新报表项目金额编制新格式财务报表,保证新格式财务报表各项目金额与衔接转换表相关数据一致。5、为了便于衔接转换的平稳过渡,2006年度决算时对以下事项按如下处理:(1)关于合并范围2006年度对合营企业可仍然采用比例合并法,其他所有具有实质控制的子公司应全部纳入合并范围,不再考虑重要性水平。(2)关于待摊、预提费用待摊、预提费用中属于费用性质的,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差旅费、会议费等;其他金额较小的如报刊、杂志费也可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3)资产减值准备要求认真核实各项资产的可变现净额或可收回净值,并如实调整其资产减值准备,执行新制度后计提的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不再转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