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079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第一册 P21)1.诗的大意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里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2内容赏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阔”, 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以小见大)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新陈代谢,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交替、新陈代谢的自然理趣。 尾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遥应首联,给全篇笼罩上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主题思想诗的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4.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使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二)赤壁 (唐 杜牧)(第一册P23)1.诗的大意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2.主题思想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3.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三)浣溪沙 (北宋 苏轼)(第一册P24)1.词句大意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呢。因此,根本就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气、伤感,说什么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听到黄鸡的叫鸣声就可以了。2主题思想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3.名句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作者此时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4. 写作特点:情景交融,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充满人生的哲理。(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第一册P109)1.主题思想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2.名句赏析(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第一册P140)1.内容赏析这是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长安城早春生机一派的景色。 首句以“润如酥”作比喻来形容小雨的细滑润泽,形象描写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出芽,让人看到春雨的可贵。 次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清新优美,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小雨濛濛中的草色,若有若无,它不愿与群芳百卉争夺艳冶的阳春三月,也不愿与皇都烟柳争夺士女们的青睐。它自甘寂寞,默默地向人们显示着大自然的生机萌发和复苏。它,不是具有一种兀傲脱俗的气质和禀赋吗?作者以心观照,从寻常草色之中发见了其不寻常的,能与人相沟通的灵性,从而感到无比的快慰,写出心底里的赞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后两句运用对比: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2.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六)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第一册P142)1.主要内容记述作者夏天夜行乡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农村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丰收年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关心农事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2.再现画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当空,清风徐来,林间鹊飞蝉噪,万物充满生机,给人清静幽美的感觉。3.名句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写闻到“稻花香”,听到蛙声一片,预感到“丰年”即将来临,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七)秋词 ( 唐 刘禹锡)(第一册P143)1.诗句大意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2.内容赏析这首诗一反前人悲秋的俗套,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赞美秋天特有的开阔明朗景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赞美秋景胜春光。秋词虽写于刘禹锡官场生活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之时,但诗人却无丝毫的沮丧和气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一幅别致的景观: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诗人是以“鹤”自喻,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它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3.写作特色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先从反面立意,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反衬“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议论、抒情与写景有机结合。 (八)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1.诗句大意“牵牛”“织女”在遥远的天空,两颗星洁净又光明,织女扬起她柔白的手,穿梭织布,机子札札响个不停。思念牛郎的泪水落如雨,从早到晚,一整幅布帛织不成。银河之水清又浅,两岸相距咫尺间。清清的一条水将他们隔断,只能含情相望不得把话谈。2.写作特色这首诗想像丰富。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全诗共十句,有六句用了叠字,这些叠字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第一册P143)1.内容赏析这是一首以景传情怀念友人的诗。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別之痛,融情入景。 次句写闻讯,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三、四两句抒情。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与牵挂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可见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是一首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显出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构思。 古诗词名句默写:1、请默写出辛弃疾西江月中描写夏夜景色的句子: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早春美景的诗句: 3、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个原句证明:_ , _ ,_ 。4、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触景生情的诗句是 , 。5、苏轼浣溪沙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 。6.赤壁一诗中,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 _ _,_ _.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寓理于景,蕴含时序交替、新陈代谢的诗句是: ,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景抒情,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赏析练习】 1、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2、“杨花落尽子规啼”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试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妙处。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妙处。 5、试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妙处。 6、请写出几句你所知道的关于思乡的诗词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