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程集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978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程集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程集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 蒋原伦很多时候,人们将媒介文化和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交替使用,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大众文化。但认真讲起来,背后的思想谱系是不一样的。 如消费文化,其理论背景来自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一系列著述,它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同样是一种商品,供人们消费,更是指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媒介文化的思想谱系则是来自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各种新的媒介方式在不断重构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即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 由于媒介文化和当下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联,因此媒介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是由相对严密的符号系统所构成的,文化越深奥、越博大精深,其符号系统也就越庞大越精密。符号系统之间还有分野,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媒介文化则不同,它是媒介技术的直接产物,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意味着有新的文化出现。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当今的功夫电影,影片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或可说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达到什么高度,甚至笨拙的大熊猫也能被点化成超级武林大腕。 经典文化、精英文化是一种规训文化,这是少数文化精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所以学习和读解经典文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媒介文化是娱乐文化,偏于感性的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它依靠自身的吸引力来攫取市场,所以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站在经典文化的立场上看,媒介文化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内涵的文化。 但是,媒介文化倒并不排斥经典文化,总是摆出大包大揽的姿态,上下通吃,将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统统囊括在自己的范围之中。当然这也是所有后起文化的品性,它总是将此前的文化作为资源,“拿来主义”地为我所用,打造成新的混合产品,媒介文化就更是如此,媒介文化的评判标准就是市场,就是收视率。媒介文化既然是拼贴型文化,那么什么都可拆卸下来,重新组合,杀虫剂或卫生洁具的广告,可以由高雅的古典乐来配音,这样一个过程中,也打破了精英和平民、高雅和通俗之间的界限。 媒介文化以电子媒介技术发展为基础,所以是“他律”的文化,它不是建立在严密的符号系统之上的,因此它不是特定的文化品种,也不是阿多诺所推崇的“自律的文化”。媒介文化是一个开放系统,横跨着许多文化品种,横跨着许多生活领域,并向当代生活开放。即以影视媒介文化为例,以往专家和电影人所津津乐道的影视艺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影视媒介文化或大众文化所包括的内容要远比影视艺术的范围广泛得多。 这里说媒介文化是向当代生活开放的,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与学院的、专业的美学体系或文化理论不同,它没有自己明确的理论边界,它倒是能将美学体系或已有的文化理论包含在自身之中,但是却无法从美学体系和文化理论得到自身的说明,因为它与市场需求和大众消费心理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媒介文化更能从传统文化以外的领域得到说明。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媒介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媒介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表达的是完全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大众文化。 B媒介文化,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各种新的媒介方式在对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不断重构,其思想谱系来自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C媒介文化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所以是娱乐文化,偏于感性的文化。 D媒介文化以电子媒介技术发展为基础,是一个开放系统,横跨着许多文化品种和生活领域,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精英文化。 2下列关于文章思路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提出媒介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背后的思想谱系不同。 B文章第二段以消费文化为例,指出其理论背景,然后指明媒介文化思想谱系和强调重点。C文章第三段,指出媒介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区别,以功夫电影为例,论证了媒介文化越深奥,符号系统越精密的道理。 D第四段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媒介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不同,第五段阐明了媒介文化是拼贴文化,最后两段点明了媒介文化的开放特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 B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当今功夫电影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 C所有后起文化都有着这样的品性:总是将此前的文化作为资源,“拿来主义”地为我所用,从而打造出新的混合产品。 D媒介文化是向当代生活开放的,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没有自己的理论边界,与学院的、专业的美学体系或文化理论不同。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炯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羸妇孺 羸:瘦弱的人B若豫存获报之心 豫:预先C卒受天佑 卒:通“猝”,突然D一乡被其患 被:蒙受,遭受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张席隙地以居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明日集里中好善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D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B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受人胁迫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遇上了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天下大事,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能有所得。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2)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3)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8分)荻港早行元许有壬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8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答: 9这首诗颔联的“醉”字有何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2) 。(3) ,(4) 。(5) ,(6)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乙:()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语录)() ,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云青青兮欲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贺李凭箜篌引)()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4题。故乡的炊烟郭宗忠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从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它缥缈似梦,此刻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让我回到了故乡。故乡的炊烟是最早生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升腾起乡村的第一缕炊烟。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船营村的炊烟又袅袅地升起,是从故乡飘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让我情思绵绵,如梦如幻。此刻,我也想变成一缕轻柔温馨的炊烟,飘在故乡的上空,浸染在故乡的树林和暮色里,沉醉在故乡的怀抱。(选自2012年3月27日中国文化报)11第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12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6分)13文章第、第自然段都写到母亲,请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两次所写的内容情感有何不同。(6分)14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经验,你怎样理解所引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你有哪些感悟?(8分)第卷(表达题 共84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诡密 常青藤 计日程功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B蛰伏 股分制 食不果腹 胜地不常,盛宴难在C就范 天燃气 集腋成裘 壁立千仞,无欲则钢D荣膺 俏皮话 怀瑾握瑜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目前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完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太健全,这让有些“聪明人”利用机会打起了擦边球,以此来获取大量利益。B近日,我认真拜读了您的大作,十分钦佩。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文章中有几处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加以斧正。C尽管安全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但有些部门和领导始终不足为训,麻痹大意,最终酿成了这起惨祸。D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17.找出与下面语段划线处语意衔接正确的一组是( )(3分)几千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想象着、寻觅着江之源、河之源、水之源, 。源头何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结,因而那些探求源头的人,便是把一个民族的伟大猜想付诸行动的人。在历史的荒原中, ,可是仍然说不清源头在哪里。 ,只是在流淌,或徐或疾,如此的行色匆匆而又源源不绝,不能不使人想起:在大自然中,江河是有使命的,非同一般的使命,游走于消逝和创生之间的使命。但江河不说, 。涛声而已!流动而已 探求的脚步已经深入源区其实这就是生命对源头的呼唤 江河不会回答人类的问题A B C D18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了“全球论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观,但也存在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的新目标。总体来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当参加哈尔滨万人徒步大赛活动的80多名老知青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防洪纪念塔的时候,受到了在此等候的市民的热烈欢迎。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中央及相关部委虽然一再强调“限购政策绝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仍铺天盖地。序号修改19读下面的一段材料,请从其中找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几点原因。(5分)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20根据文意补全下面的文字,要求:空格处注意与前后文照应,句式一致。(6分)得意时,需要提醒自己,需要有一根鞭子轻轻地抽打自己;失意时, , 。得意时,需要的是淡然,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意时, ,给自己觅一条出路。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文试卷答案1B (分析:A错在“表达的是完全相同的含义”,原文第一段里是“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含义”;C错在因果倒置,文中第四段;D错在后半句,文中第四、六段) 2C (分析:以功夫电影为例,论证的是“媒介文化”和“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意味着有新的文化出现”,文中第三段) 3D (分析:“它没有自己的理论边界”错,原文第七段里是“它没有自己明确的理论边界”) 4C解析:“卒”应为“最终”的意思。5D解析:D项,“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项,以:来,连词/因为,由于B项,者:的人/的原因。C项,为:作为,动词/给,替,介词。6B解析:B项,并未“受人胁迫”。7(1)铜城闸镇的人非常惊慌,因此关门罢市,从门缝里窥视他们。(3分)(关键词:“为”、“阖”)(2)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3分)(关键词:“挈”、“彻”)(3)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即使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4分)(关键词:“通”、“是义”、“虽”)8作者描写了一幅枫红芦白,路远川平,山凹处炊烟缭绕的清冷的早晨秋景。抒发了羁旅在外的感伤之情。(画面、情感各2分)9“醉”字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枫叶人格化,枫叶由于秋来经霜变成红色,好像喝醉酒一样,形象传神地写出清秋之景物的特点,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10.甲:(1)江间波浪兼天涌(2)塞上风云接地阴(3)丛菊两开他日泪(4)孤舟一系故园心(5) 寒衣处处催刀尺(6)白帝城高急暮砧乙:(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萧关逢候骑(3)水澹澹兮生烟(4)空山凝云颓不流(5) 山河破碎风飘絮(6)不霁何虹11(4分)内容上:写出了眼前炊烟引发的亲切感觉,触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思,点明了题目;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故乡的炊烟”的回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2(6分)这篇散文以“故乡的炊烟”为线索,开篇点题,(2分)接着围绕着炊烟的温暖温馨、甜蜜浪漫、深情揪心的特点展开叙述抒情,(2分)最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挚爱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13(6分)形象:刻画了母亲勤劳爱家、吃苦耐劳、贤淑质朴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2分)(酌情给分)不同点:第一次写母亲为父亲做面汤,由此引出冬夜里的炊烟,表现母亲为家庭的操劳,突出炊烟的温暖。(2分)第二次写母亲为“我”做吃的,由此引出离别时的炊烟,表现“我”和母亲离别时的忧伤,突出炊烟的深情。(2分)14(8分)理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的是既急切盼望回家,又怕到家的矛盾心理,是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可能会被无情的现实粉碎而造成的精神痛苦。文章中“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过了不惑之年,回到故乡,亲人离世,乡亲老人们也一个个离开,故乡的落寞景象使“我”精神痛苦。(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感悟:乡情普遍存在。乡情最易打动人,最能引发共鸣。乡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乡情是人类最柔软的情感。(答出两点,表述合理,即可得4分)15D (A诡秘;B股份制,盛宴难再;C天然气,无欲则刚)16A (A擦边球:比喻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情。B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敬辞。C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可改为“不以为意”。D不绝如缕:指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17 B(此题容易入手的地方在第二、三空。如第二空之后有“可是仍然说不清源头在哪里”,可知前面承接为,故排除AC两项。第三空后面“只是在流淌”可知前面承接,排除D项,选择B项。)18将“围绕”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句式杂糅在“操守失范等”后加“问题”,成分残缺去掉“当的时候”,介词掩盖主语“虽然”放在“中央”前,关联词语位置不当19.(1)瑞典文坛熟知看重莫言 (2)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3)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4)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有现代性(5)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 (6)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答出任意四点即得满分)20 需要关怀自己 需要有一双手温柔地搀扶自己需要的是泰然 21.作文写作思路点拨:立意的角度可以有多种:角度一:正面立意,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而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要举事例,分析要言之有理。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角度四: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都是痛苦的,只有走在中间的人最幸福,因为他们不用承受那些痛苦。前面的人开拓道路,后面的人为其断后,中间的人简单而幸福。角度五:心态决定一切,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觉得痛苦,主要是由心态决定的。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无论走在最前还是走在最后,我们都会感觉到幸福。参考译文:嘉庆十九年,淮南各州县因旱灾发生了饥荒。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闸镇,连年收成很好,邻县的饥民搀扶着老人抱着幼儿前去讨饭的有好几千人。铜城闸镇的人非常惊慌,因此关门罢市,从门缝里窥视他们。饥民们得不到饭食,越加鼓噪不安。有个绅士过实圃先生担心发生变故,急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荒前来讨饭,应当考虑得到食物的方法,请让我与本乡父老们商议商议。”第二天,过先生招集乡里喜好行善的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他自己带头拿出物资,积极地准备经营,在空地上架起席子让他们居住;年老体弱的和妇女小孩,按人口给他们饭吃;雇佣那些壮实的人给附近村的农户,使他们自食其力;天冷了有袄穿,生病了有药治,死了有棺材,怀孕临产的就优厚地济助她们;又给他们空地,督促他们种菜;储备取水用具,预防火灾。这年冬天,受灾的山乡下了雨。过先生就把那些壮实的人受雇佣所得的工钱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家种麦子。麦子成熟后,他们就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回家了,(临行时,)欢呼的声音响遍了街巷。他们高呼着:“善人!善人!”从此,各地前来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过善人。与我同一年考上科举的朋友竹潭孝廉,是过先生的孙子,他请我记叙这件事,并且复述过先生的遗训说:“我们家只有万两银子的家产,因为救济饥民用去了一半。第二年,年成丰收,卖粮食获得了几倍的利,于是恢复了当初的家产。人们担心什么而不行善事呢!”我认为这是过先生用来勉励子孙行善的话罢了。如果行善之前预先怀有获得回报的心思,就会计较得失,那么一定不会献出家产去追求仁德;即使努力去做了,却不一定会得到回报,那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么?他当时只把救活人命放在心上,即使用尽了他的家产又有什么可顾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施行仁德的策略遍及各处,因而恩泽施及的人非常之多。过先生最终受到天的护佑,他的家产可以恢复,他的后代一定昌盛,报应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啊!当饥民鼓噪着讨饭时,如果人们以回避为聪明,都闭门拒绝救济,那么因他们担心没有办法恢复家产,饥民势必抢夺,全乡都会受害,而过家也没有独自保全的道理。而过先生挺身而出,以一个人承担起这个重担,他的消除变乱的智慧和怜恤饥民的仁心都体现出来了,最终也无损于他的家产。所以可以明白,怀有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丢了;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得到了。懂得了这个道理,他即使承担天下的大事也是做得到的。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还有其他许多值得记述的善举,但是因为不是重要的所在,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