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760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知识链接】1、 杜牧的诗多为讽喻诗,长于七绝,情致豪迈。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2、 背景简介: 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立志经邦济世,希望恢复昔日唐朝的繁荣昌盛。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外族侵略,认为必须除去祸患,国家才能安定。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 得罪当权, 所以不为重用, 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于是浪迹于江湖, 饮酒赋诗以自遣。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 、吐番、南诏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课前预习】梳理文章的第3、4自然段重点词句并试译该文段。(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 (2)秦爱纷奢(3)人亦念其家(4)奈何取之尽锱铢(5)多于南亩之农夫 (6)戍卒叫,函谷举(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9)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0)谁得而族灭(11)秦人不暇自哀 (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研习文本】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问:用连贯的()句式,用()手法;展现了秦王朝(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注意划线字的意思)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是指唐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拓展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教师或学生)过骊山作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追加: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二、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1、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参考答案:大胆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形象地比喻,强烈的对比,流畅的排比2、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 )为主。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作(),这就是赋()的特点,指赋的内容,通过描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3、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采用了()的手法。作用: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高考链接】【2009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 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