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的培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391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的培养益阳市十七中陈摇兰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素养内涵要求措施摘要:文章就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当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文中详细地的阐释了语文素养的内涵,说明了培养语文素养对教师新的要求,最后提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教学领域激起了一片浪花,这种浪花除了表层上的变幻与喧哗之外,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很少有实质性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时期对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已有的理念和行动。在此,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素质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把“教书”纳入“育人”的大目标,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那么,何谓“语文素养”?一、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就语文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研究而言,语文素养的内涵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中学时代,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3000多个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240篇(首)古诗文,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而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语文素养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教学既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又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老师当然是责无旁贷,那么我们老师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学生,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前提,那么,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对我们老师提出那些新的要求呢?二、培养良好语文素养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新型人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课程目标,改革学习过程和方式,全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基本理念,构成了语文教学的思想内核。这些新观念、新要求代表了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习惯、方法和文化底蕴等基础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高要求、高效益到适当降低要求,留有发展空间;要从思想道德教育到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一包到底”的师者形象。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去学习,并且学的一切往往记忆深刻。如一次写作实践课:学写借景抒情的诗歌。写作前,只告诉学生: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公园,并不谈写作一事。面对公园美景,学生们犹如快乐的小鸟,有的称赞花草的百态千姿,有的称赞假山的奇形怪状,更有甚者,竟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句来。面对此情此景,老师抓住契机,适时一问:“这么美的公园,我们怎样才能让它永留心中?”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要写诗,有的说要作画,有的说要写文章表达的欲望很快被激发了。一次具体、生动的写作不仅轻松完成。更重要的是学生喜形于色,乐于写作。这是多么可贵的写作兴趣啊! 3善于观察,鼓励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师课堂提问,发现学生的做法或答法不同但效果一样时,除了鼓励其做法外,还应引发其它的学生思考:“他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方法可以吗?”这样,让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让他的智力接受挑战,让他的思维接受碰撞,因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引发创新的欲望。 4深钻教材,改革教案。教案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的教学构思,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犹如建筑之前的图纸。精心打造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面对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过去那些缺乏创新、“克隆”优秀教案的做法确实应该得到改变。首先,要从备课教案改革开始。众所周知:备课包括写教案,但写教案不是备课的全部。为了“教案改革”,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有备课改革的意识。要使教师认识到写教案只是备课中的一项内容,要鼓励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到课前准备上;要让教师之间,采用集体研讨、说课等形式,深入钻研教材,各抒己见,集百家之所长;要改革教案的编写方式,让教师尽量放开,不拘一格,只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均是可行的好教案。其次,要编写“有利于学生”的教案。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引导学生“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教师编写的教案,应突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第三,要有“大胆创新”的教案。教育专家们多次呼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教参、教案集上的设计,只能作为别人经验的借鉴,而不应盲目照搬。因为,教师的个性特点不同,学校的学生、教学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大胆创新,要多考虑几种在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制定几种应对措施,以免遇到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而束手无策。 5组织有效合作,改变关注焦点。专家们曾经谈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有效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学习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为了避免“讨论”时的形式化,“反馈”时的个人化,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教师应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对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 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也应明确自己的任务,不是等待,不是观望。学生在分小组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到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的差异,只要要求恰当,小组讨论往往会非常热烈,学生甚至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别开生面的问题。此时,教师不应立于一旁,无所事事,而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应深入各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等,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教学活动。 总之,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全体教师要对语文素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全新的理念,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继往开来,潜心课程改革,真正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育出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完成一个语文教师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阐述了语文素养的内涵,有了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有了希望,但如果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也就会如弈秋中的那位“一心以为鸿鹄将至”之人一样,一定会与他人相去日以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了。怎样来培养呢?三、培养良好语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要制定措施,首先就要弄明白语文素养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分析事件的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二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 第三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包括口头和书面)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的个性包括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从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正与许多语文界的专家共同的认识语文课属于情感课相一致,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发生的潜移默化。这就是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这种情感教学往往能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特别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做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这样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所创设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方法和习惯”,进而形成必备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就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会能更快地发展。也就是平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甚至于成才于课外。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教师也可提供相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从课外来说,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竞选班干部,课前3分钟说话(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开主题队会、班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竞赛,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记日记、写随笔就这样,经常接触生活,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更应该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只有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的道路,才能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参考资料:魏书生文选第一卷漓江出版社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叶圣陶语文教学汇集教育出版社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走出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用书语文语文建议杂志增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1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11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