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至).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189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天体: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为1.5亿千米。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2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又可以分为三类:(1)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 巨行星:木、土星 (3)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液态水的存在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2.为地球提供能量(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间接利用);(2)光合作用的能源; (3)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亦然。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公转 自 转 公 转中 心地轴太阳方 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自西向东速度角速度15/小时(1/4分钟)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赤道最大,60约为赤道一半约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周 期23时56分4秒(1恒星日)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2、黄赤交角产生:地球自转赤道平面;地球公转黄道平面度数:约为2326,等于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周期:1回归年约为365日56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反之。3、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分界线晨昏线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有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状态表示: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4、昼夜交替原因:地球自转 周期:24小时(1太阳日)5、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物体的偏向越向两极越明显。技巧:伸开手掌(北半球用右手示意,南半球用左手示意),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拇指指向物体偏转的方向。6、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较早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 换算: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没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换算原则:东加西减特殊经线的地方时:(1)直射点所在经线,即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4)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区时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换算: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线 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7、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概念:当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规律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各纬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春、秋分日:自赤道向两极递减9、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规律(北半球):(1)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昼长达一年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时,昼长达一年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昼长计算:(1)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2)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10、四季划分天文四季夏季: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秋季、春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冬季: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春季:3、4、5月份; 夏季:6、7、8月份; 秋季:9、10、11月份; 冬季:12、1、2月份;四、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 地壳: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陆地地壳比海洋地壳厚。 分界:莫霍面(33千米处) 上地幔: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结构 地幔 下地幔: 分界:古登堡面(2900千米处) 地核:横波不能传播注意: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吸收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CO2(对流层)吸收红外线 1.削弱作用 反射作用(云层、大尘埃):夏天白天多云时气温不高 散射作用:蓝光最易被散射,晴朗天空为蔚蓝色2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地区间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来自海洋),晚上吹陆风(来自陆地)。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5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风力大小):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减小风速):方向与风向相反。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二、1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2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反之(即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或者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注意: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海陆分布对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大气环流的影响亚欧大陆太平洋一月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30S以南显著)5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成因风向冬季风夏季风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风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东北风西南风6气候类型: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注:地中海气候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三、1锋面系统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上方。 类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类型定 义暖气团上升状况天 气 特 征影响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大风、雨雪的天气(锋后降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冬季的寒潮,冬春的沙尘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锋前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暖“一场春雨一场暖”的天气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2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气流状况从四周流入中心(南顺北逆)中心空气被迫抬升(上升)从中心向四周流出(北顺南逆)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天气状况阴雨晴朗我国典型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长江流域7、8伏旱四、1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气温升高。2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1)燃烧矿物燃料 (2)毁林3气温升高的三个影响:(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4全球变暖的对策:(1)提高能源利用率,多使用清洁能源 (2)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植树种草 (4)防止森林的破坏。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1水体:(1)海水是主体 (2)冰川是陆地水的主体,也是地球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利用不多2河流补给:雨水补给(世界大多数的河流,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冰川补给(如我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与地下水(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地下水(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地下水(湖泊)补给给河流。反之。3、定义: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循环 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海陆间大循环对人类是最重要的。通过海陆间大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在生。二、定义: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类型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分布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1、 洋流 南纬40度附近海区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如秘鲁韩流对南美大陆西岸沙漠气候的影响)意义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2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形成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三、1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最重要)、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3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我国位于第六位。4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地区分布上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5目前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即水危机产生的原因)(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即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2)水污染加剧;(3)水浪费严重。6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1)开源措施:合理开采地下水 修建水库,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2)节流措施: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