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整体实践的分类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8812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侯区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整体实践的分类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侯区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整体实践的分类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侯区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整体实践的分类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侯区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整体实践的分类策略研究 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品德教研员 王晓红一、课题的提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德育教育就是育人的活动的关键。虽然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多数老师则认为德育只在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天经地义的。在学校教育中有效的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生活中无时无处不渗透着德育的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生活里德育的细雨,学生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道德素养,他能够促进学生素质高效、协调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率,追求德育教学有效性是德育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品德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整个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德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育人是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科学发展观追求一种高效、协调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是符合品德学科教学规律、教学投入小、教学效益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着眼于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实施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2.以教师的能力发展提高小学品德学科课堂质量实现德育教学的有效。教师的发展必须通过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如果学生没有或很少得到发展,那么教师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品德学科教师必须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才能真正发展教师自己,否则就是无效劳动。当前部分教师教学的无效性行为主要有:“盲从性”教学行为:教师在品德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课堂形式化,如: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滥用表扬,盲目综合,特长表演等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强制性”教学行为:教师凭借社会赋予他的职业权力,凌驾于学生之上,一切“教师说了算”,“我教你学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完全不考虑品德课程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品德课堂交往和有效互动没有建立起来。多数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教材”,教师、教材依然处于中心位置,不关注本班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偏失性”教学行为:教师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因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设计过大,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会。“偏见性”教学行为:品德课程的兼职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在自己担任的特定学科价值满足的状况,迁移到品德学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倾向某些人而冷漠另一些人。“随意性”教学行为:一些品德学科的任课教师缺乏应有的效率观念,一味强调增加学习时间、内容,教学中存在着只问产出、不问投入的偏误,从而使许多学生的学习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儿戏,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废话连篇,节奏松垮,毫无教学效益意识。“滞后性”教学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有的品德兼职教师不重视新教育思想、新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已远远滞后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信息还赶不上学生的理解程度,反复教学生已经学会的道德认知,忽略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感悟。3.国内外研究现状“三位一体”实践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先生在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参见,中国教育报2007-06-22 作者:钟启泉。)中认为:现代教学观主张,任何教学现象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把教学的性质看成一种涉及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学生探究和理解教材的含义,形成新的知识点和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认知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中,体验多元见解的碰撞,这是一种通过沟通方式来感受社会交际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学生的自我修养,这是一种反思性、道德性和伦理性的实践活动。这三种实践永远交织在一起,无法分离。有效教学过程就是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教学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巴班斯基要求把效率与效果同时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要求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做出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要求,在确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规则和原则、组织、方法及最后的评价的时候,都要从有效的角度考虑问题。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以学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作为课题主要理念。组织骨干教师队伍收集整理德育有效教育的理论作为课题依据。三、重要概念界定1.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品德专、兼职教师的品德教学质量和学生在品德课40分钟内学习的效率、通过强化品德课的过程评价和品德学科各年级段课程标准的目标管理,提高品德教育质量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引导品德学科全区域教学改革的主流文化:即我们每一位品德课程的任课教师随时都要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益、是否有效率。四、课题研究条件以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提出的区、学校、教研组“三级联动教研”形式,建立武侯区品德学科课题研究推广中心组有利于统一管理各小学品德课题。保障了品德学科课程参加教师的有效教学研究的推进、监督、指导、落实工作。五、课题目标提高品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专兼职品德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全面发展,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六、研究内容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课堂策略与模式研究2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与实践研究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有效教学优教个案研究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课堂标准、评价策略与实践研究5. 小学阶段班队会有效教学评价与激励实践研究七、研究的原则及方法(一)研究原则1坚持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的实证研究课题,必须坚持把整个品德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工作与全区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把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转化为研究内容,又把品德教学实践研究中的理论成果及时用于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在反复的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接受实践检验。“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使研究活动与工作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品德学科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必须根据武侯区教育的实际,自主创新,大胆实践,在小学品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教学具体实践工作中,坚持敢于突破,适度超前的思想,主动学习,借鉴和参考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二)主要实施措施1.通过品德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强化学校品德课程专兼职教师的有效教学意识和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其工作向整体有效教学方向转化。因此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针对学校品德课程专兼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并严格实施。2研究武侯区范围内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低效原因,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课堂标准和方法,并组织实施,聚焦品德学科课堂有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同时注意学段贯通和衔接。3改变教研方式,提出的区、学校、教研组“三级联动教研”形式主动深入学校开展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督促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积极推进品德学科教师个体研究行为为品德学科团体研究行为,整体推进品德学科有效教学。4利用优质课、公开课和优质个案的引领作用推进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研究。(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以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中心,以现代新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策划学、课程论、教学论和现代课堂教学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为方法论基础,综合运用教师形成性研究、组织协调调查法、经验成果总结法、文献资料查阅法、同课异构比较法、专家指导法、课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学生定性分析与区域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教育科研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八、研究对象实施范围:参加实验学校1-6年级学生、教师。九、研究计划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5月)主要拟解决的问题:1、品德学科有效教学的内涵诠释与学术动态研究;2、开题报告会2010年3月29日活动方式:文献查新、一线调查、策划沙龙、专家咨询等成果形式:品德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开题报告品德学科子课题研究方案优秀教师品德有效教学教案、课堂实录等。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主要拟解决的问题:品德学科不同教学主题分类操作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活动方式:不同实验学校德育有效教学优秀课堂教学方法研讨、德育各主题分类现场会。成果形式:阶段成果有效教学的德育分类策略与实践研究、有效教学的德育教育学段管理实践研究、德育有效教学优秀个案研究等第三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主要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固化活动方式:问题研讨、经验分享、学术交流成果形式:德育有效教学整体实践的分类策略研究报告、武侯区德育有效教学课堂实录分类成果集十、预期的成效让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品德学科教师都需要建构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思想、方法、评价标准,用于随时审视自己的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德育有效教学”这一既通俗而又复杂的实践研究命题,去理清一些德育有效教学的思路,去建构一些德育有效教学的实用策略,去掌握一些德育有效教学的自我评价和矫正的方法,去获取一些德育有效教学的理性认识。培养有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十二.课题保障(一)研究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组:中心副主任刁荣普、教育发展研究室蒋波、张明星、教研员王晓红。学术顾问:小学室杨霖主任。课题组成员:王晓红、蔡亚军、李之梅、罗华、李贺年、李乐等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