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生.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8615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3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学习重点】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东晋大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又称(“五柳先生”)。是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二、给画线字注音芜()奚()惆怅()谏()瞻()横宇()载()欣载奔稚()壶觞()酌()矫()首盘桓()涓涓()曷()靡()途稔()轻飏()熹()微眄()岫()西畴()棹()耘耔()皋()窈窕()()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乃瞻衡宇( )景翳翳以将入( )胡不归( )曷不委心任去留( )(二)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2眄庭柯以怡颜( )3倚南窗以寄傲( )4携幼入室( )5审容膝之易安( )6园日涉以成趣( )7时矫首而遐观( )8乐琴书以消忧( )9悦亲戚之情话( )10或棹孤舟( )11当敛裳宵逝( )12幼稚盈室( )13情在骏奔( )14策扶老以流憩( )(三)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 今义: 2尝从人事古义: 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 今义: 5幼稚盈室古义: 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 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 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 今义: (四)一词多义心因事顺心()既自以心为形役()事将有事于西畴()从人事()奔载欣载奔()情在骏奔()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悟已往之不谏()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既窈窕以寻壑()往怀良辰以孤往()悟已往之不谏()会会有四方之事()相如闻,不肯与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策策扶老以流憩()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蒙故业,因遗策()就三径就荒()金就砺则利()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三人行,必有我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赵王畏秦,欲毋行()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琵琶行()是觉今是而昨非()是可忍,孰不可忍()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问今是何世()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1既自以心为形役()2舟遥遥以轻飏()3问征夫以前路()4引壶觞以自酌()5云无心以出岫()6农人告余以春及()7请息交以绝游()8乐琴书以消忧()9木欣欣以向荣()(五)文言句式1( ) 皆口腹自役富贵非吾愿2( )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3( )情在骏奔寓形宇内复几时稚子候门耕植不足以自给足以为酒4( ) 遂见用于小邑既自以心为形役5( )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寻程氏妹丧于武昌问征夫以前路【课堂导学】1细读文章,为其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2梳理本文叙事思路:3梳理本文的情感思路:【合作探究】1列举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课堂训练】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解说有误的一项( )A景翳翳以将入翳翳:暗淡的样子。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担心的样子。C泉涓涓而始流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D舟遥遥以轻飏遥遥:遥迢的样子。2下列画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B乐琴书以消忧C或命巾车D或棹孤舟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分歧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B农民告余以春及C既窈窕以寻壑D木欣欣以向荣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D善万物之得时5从句式角度剖析,分歧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B王之蔽甚矣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鸟倦飞而知还6下列各句画线的词语的意思,判别正确的一组是( )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觉今是而昨非高贵非吾愿A与雷同,与也雷同B与雷同,与不雷同C与不雷同,与雷同D与不雷同,与也分歧7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雷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B门虽设而常关C时矫首而遐观D泉涓涓而始流二、阅读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D衔觞赋诗(酒杯)2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曾不吝情去留不求甚解A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B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C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D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3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4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