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8306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复习提纲(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行星地球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和木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运动有序、安全;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 距离适中,质量、体积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温度、大气、水等条件。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重庆)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干扰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极地出现极光、产生自然灾害。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一个 恒星 日一个 恒星 日除 南北极点 外,都是 15/时 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级递减,赤道最大 公转自 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 一个 恒星 年365日6时9分10秒大约 1 /d。大约 30 km/s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 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 慢 (2) 晨昏线(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_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加减)地方时:因 经度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 时 20 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1a 2 3 b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纽约为 3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偏,北半球 右 偏。(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 如 3 (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如 2 黄赤交角为2326。如 b (选填a、b)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如 a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应点选填右图)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 3 月 21日赤道向 北 B夏至 6 月 22日北回归线向 南 A秋分 9 月 23日赤道向 南 D冬至 12 月 22日南回归线向 北 CA CBD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不填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南半球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不填昼夜长短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南半球昼 短 夜 长 北半球昼 短 夜 长 南半球昼 长 夜 短 全球昼夜平分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以内南极圈以内不填(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4、(1)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纵 波速度较快,横 波只能通过固态。(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33千米、2900千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地壳 ,地幔 ,地核。(4)岩石圈包括地壳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所在圈层为地幔 。第二单元复习地球上的大气1(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大气的保温 作用有关。(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纬度分布不均,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最常见的形式:气旋与反气旋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的差异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上升 (运动), 高空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 下沉 (运动), 近地面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高 压流向 低 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2、(1)大气环流: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表均匀、地转偏向力和太阳直射赤道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东北风)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风向:南西北风、北西南风)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东北风)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其中有 3 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 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 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西北季 风,夏季 东南季 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东北季 风,夏季 西南季 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t150C热带 (年雨为 热雨 ,季雨为 热季 (雨季500mm)或 热草 (雨季500mm),少雨为 热沙 )00C 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雨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干为 地中海气候 )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夏雨为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为 大陆性气候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 、 下垫面 、 大气环流 、 人类活动 。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南北纬 10 之间全年 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受副高和 西风 交替控制南北纬 3040大陆 西 岸夏季 炎热干燥 冬季 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南北纬4060大陆西 岸夏 凉 冬 暖 全年降水 丰沛 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和赤道低压 东北季风 北纬 025N大陆东 岸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北纬 3550大陆 东 岸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干燥 3、(1)锋面锋面概念表示方法过境时过境后冷锋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移动 阴天、雨雪 、刮风、降温天气。气压 升高 、气温 下降 、天气转晴。暖锋 暖 气团主动向 冷 气团移动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前 (前、后)气压 下降 、气温 上升 、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上升北 逆 南 顺 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下沉北 顺 南 逆 多晴朗、干燥天气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波动上升,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上升,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160C(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危害:(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治污减废;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植树种草,固碳技术;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和防止海岸侵蚀工程。第三单元复习地球上的水1(1)、地球水体的种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96.53 。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2/3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冰川融水 ,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雨水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河流水 补给 地下水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蒸发 (3个)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海洋(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降水 (2个) 台风登陆属 水汽输送 环节,江河入海属 地表径流 环节,它们都属于 海陆间 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 内陆 循环。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最高温在10N附近,由此向两极逐渐下降。26CO24CO22CO 判定该图所处的 南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海洋 (陆地或海洋)d00ecaf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 (寒、暖)流的影响。(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潮汐 、 波浪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风海流 、 密度流 、 补偿流 。ba、b、c、d形成是由于 盛行风 ,a、d由于 西 风吹拂,b、c由于 信 风吹拂。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补偿流 ,性质上属于 寒流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加利福尼亚寒 流和 秘鲁寒 流。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加那利寒 流和 本格拉寒 流。(3)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顺洋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寒暖流相遇 处往往多雾。(4)四大渔场的成因。北海渔场位于 北大西洋暖流 和 东格陵兰寒流 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鱼类死亡 ,(2)秘鲁沿岸降水量 增加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干旱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异常(出现暖冬)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具有明显地区差异,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亚洲、南美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巴西,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衡:地区上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有效利用咸水和海水,发明滴灌技术。(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活动。(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开源 、节流。第四单元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1(1)作用形式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状况趋于和缓(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峡谷、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三角洲,山口冲积扇。 风力的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雅丹。 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沙垄的形成。(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上升冷却凝固( )高温熔化( )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1) 褶皱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挤压作用。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背斜成谷:岩层顶部受张力易侵蚀 向斜成山:岩层槽部抗侵蚀(2)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天然拱形结构。 背斜顶部建采石厂,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4)板块构造(1)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运动或静止)当中,(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褶皱山系。(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 (5)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挤压、张裂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岩石破碎,容易受风化和侵蚀。(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德干高原,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口中央低凹,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人口和聚落影响。3(1)河流侵蚀的种类: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常形成溯源侵蚀和 下 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 V 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之后 侧 蚀作用加强,河流 凹 (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 U 形。(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 冲积平原 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山前形成 洪积 平原,河流中下游 凸 (凹、凸)岸形成 河漫滩 平原河流入海口常形成 三角洲 平原。第五单元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1)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 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整体。(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5)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2、(1)地域差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 经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低、高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差异 纬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中 纬度较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水热海拔高度 垂直 方向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2)垂直分异规律与 由赤道到两极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低 ,海拔越 高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