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318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科学年级五上(第四单元)课题1、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表现性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查阅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取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自觉地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卫生;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消化器官。教学难点: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消化过程。教学准备每人一小块馒头;做消化器官模型需要的纸(挂历纸、卫生纸等)及剪刀、胶水等。有关人体消化器官及作用的资料;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二、探究内容:1、认识消化器官。体验活动:把一小块馒头放进嘴里,咀嚼后慢慢咽下。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交流: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教师板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对照人体消化系统的挂图,检查连接是否正确。2、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刚才咽下的馒头在我们身体里是怎样被消化的?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消化器官的各部分起什么作用?对照图写出各部分的作用。看课件了解消化器官各部分的作用。思考:人体消化道约长9米,食物在人体中停留的时间约为24小时,这些数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和你原来的想法一致吗?3、保护消化器官。(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要靠我们的消化器官,怎样保护我们的各个消化器官呢?(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食物要细嚼慢咽。不用开水或汤泡食物吃。不能边吃边看电视。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不吃腐烂变质和不清洁的食物。饭后不做剧烈运动。(3)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向家里人讲述你学习的知识。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2、饮食和健康表现性目标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4、对照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摄入的能量要适当。教学难点:研究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教学准备有关各种食品能量的资料,可以把它们做成图片。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一天当中的食物种类及数量。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1、人为什么要吃食物?人的哪些活动需要能量?2、人体维持呼吸、心跳、一定的体温需要能量;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的排泄需要能量;学习、工作、劳动、锻炼等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三种能量消耗的比例大致50%、40%和10%。二、探究内容:1、摄入能量要适当。(1)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素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能量的摄入是不是越多越好?(2)计算我们每天大致需要多少能量。 2、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1)拿出自己一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记录,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食物能量表,计算自己一天摄入的能量。(2)对照标准检查自己一天饮食的能量符合标准吗?差不多或超过多少?(3)统计小组、全班同学中,某一天摄入的能量基本正常的有多少,不足和超过的同学有多少?(4)讨论: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相差太多或超过太多有什么不好?3、我们的饮食科学吗?(1)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营养不良或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不好的饮食习惯。(2)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早成能量摄入过多或不足,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使能量摄入适当?。5、活动:根据能量摄入的标准和一日早、中、晚三餐能量的分配比例,试着给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某一天的膳食。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 自己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一天的膳食。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3、选择健康食品表现性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2、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关擦黑能力、收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调查、交流的能力;4、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使学生养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5、用科学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挑选绿色食品。教学准备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被污染的蔬菜、水果、肉、鱼等食品的实物或照片。有关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包装袋。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1、师:“如果一个人能活到70岁,按每天吃300克粮食、500克蔬菜、250毫升牛奶、一个鸡蛋来计算,那他这一生分别要吃掉多少食物?如果所吃的这些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成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2、讲述一个因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导致人生病致死的真实事例。3、为了身体健康,我们的饮食除了营养均衡、摄入适当的能量外,还要注意食品中是否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要吃健康的食品。二、探究内容:1、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食品?(1)说说自己判断健康食品的标准。(2)看教材或自己搜集的资料,读读什么是健康食品并交流。(3)健康食品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食品,具体的标准是安全、无污染、优质、有营养。(4)讨论、交流:“哪些我们不能吃?哪些要少吃?为什么?” (5)小结:以上食品中“无检疫标志的肉类、霉变的粮食、酸败变质的油”绝对不能吃,其余食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不要经常吃。(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2、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1)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到商品周转快的商店购买?怎样辨认食物的新鲜程度?)(2)讨论、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我们放心的健康食品,为什么?如果有几种不同的保质期的食品,我们选择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4)指导学生认识绿色食品标志,介绍了解常见的绿色食品。(5)调查:让学生在课余到商店看看哪些是绿色食品,问问买这些食品的人多不多。留意家长买来的食品中有没有绿色食品,记下食品名称、商家、产地等信息。3、报告会(或调查、走访):请有经验的人谈谈怎样选择蔬菜、水果、鱼、虾、肉,怎样有效地除掉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调查自己家里买的食品中有哪些是绿色食品。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4、水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表现性目标1、引领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实验、计算、观察剖开的动物等途径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2、通过观察剖开的鱼、鸡体内哪些地方有水,推测人体哪些地方有水,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3、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生命活动中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剖开的鱼和鸡观察它们体内哪些地方有水。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材料:每组1条小鱼或1块肉,植物全株或部分;放大镜、大小相同的馒头、盘子、稀释的碘酒、滴管。展示食物在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的相关资料。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1、师:你们还记得种过凤仙花吗?做过绿豆种子发芽时需要水量,谁说说水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你自己如果半天或一天喝不到水的感觉。2、人在饥饿或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只要提供足够的水就可以勉强维持生命。但如果体内水分损失超过20%,生命就无法维持,所以水对人来说是粉肠重要的。身体健康仅仅靠食物来保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水。二、探究内容:1、我们身体里哪里有水?有多少水?(1)讨论: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去了?(2)观察活动:剖开的鱼或鸡,看看鱼或鸡的哪些地方有水。(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或借助放大镜观察。)(3)提问:猜测一下我们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水?(4)教师小结。(5)计算自己身体中有多少水。2、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1)体验、思考:慢慢咀嚼一块馒头,它有什么变化,是谁使它发生变化的。(2)对比实验:把馒头放嘴里,嚼不同时间,然后滴上碘酒,观察馒头糊的变化。分析为什么会有不同变化?唾液作用是什么?(3)食物的消化还要经过哪些器官和过程?其中有哪些消化液参与消化?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1、查阅资料:人体还有哪些生命活动离不开水?2、观察统计:自己一昼夜大约排出多少尿液。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5、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表现性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怎样科学饮水,即必须保证每天吃进身体里的水量和排除的水量保持基本平衡;要饮用优质水;要注意饮水卫生;2、通过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出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科学探究技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饮水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统计我们每天排出多少水,得出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教学难点:学习计算从食物中吃进多少水。教学准备西红柿、小碗、小棒、纱布、量筒等。食物含水量情况表。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师:你们知道自己一天喝了多少水吗?知道自己一天喝的水够不够吗?我们每天喝的水量必须和排出的水量基本平衡。二、探究内容:1、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1)怎样知道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 (2)怎样统计计算每天排出多少水?(3)统计计算每天的排水量。(只要有几个学生统计了就行。)(4)汇报、小结:我们每天应该补充多少水?(我们每天应该补充1800毫升2500毫升水)(5)讲解:水通过两个渠道进入我们的身体,一是食物,二是喝水。我们要知道每天喝的水够不够,必须知道通过进食吃进多少水、直接喝下去多少水。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计算。计算每天自己直接喝下去多少水。计算自己每天从食物中吃了多少水。(以西红柿为例讨论怎样计算,然后再计算米饭和其他食物。教师先统计自己或某位同学一日三餐的饮食,在这基础上学生再开始活动。一个小组可以只计算某一位同学一天从食物中的获水量。)2、我们应该喝什么样的水?(1)交流:平时我们喜欢喝什么样的水?(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纯净水、蒸馏水、白开水、矿泉水各自的性能、特点(根据情况,对其他一些爱喝的水进行补充介绍)。(3)我们应该经常饮用什么水?为什么饮料和果汁不能多喝?(4)教师讲述有关饮水卫生的常识。比如不要暴饮、狂饮,不要等口渴时才喝水,每天清早要多喝水,等等。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把学到的有关科学饮水的知识告诉家人,向他们宣传有关饮水健康的知识。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6、健康需要新鲜空气表现性目标1、引领学生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3、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教学难点:分辨吸进和呼出的气有什么不同。教学准备人体呼吸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模拟呼吸装置。分组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火柴、细竹棍。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二、探究内容: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1)体验活动: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孔,感觉到自己在呼吸。(2)体验活动:感觉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3)讲解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每时每刻都要呼吸。2、认识呼吸器官。(1)体验活动:我们在呼吸时,胸、腹部有什么变化?(2)讨论交流:呼吸器官有哪些?在图上标出它们的名称。(3)小结: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和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幼.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4)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模拟演示肺如何进行呼吸。(5)计算我们一昼夜需要多少新鲜空气。3、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1)讨论:怎样收集这两种气体?它们会有什么不同?怎样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2)指导实验操作。(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3)学生分组实验(按书上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4)汇报、交流。实验中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猜测正确吗?(5)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提供的资料,并对照自己的猜测,看看是否完全正确,什么地方需要修正。4、小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气体交换,如果没有氧气,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停止。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7、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表现性目标1、引领学生开展考察空气质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2、记录一周的空气质量报告,初步学会看空气质量报告,养成关心空气质量的习惯;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综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周围空气质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4、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创建优美校园、社区、街道、城市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根据空气质量的好坏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教学准备空气质量预报的多媒体资料或图片。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考察记录表。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资料。测试空气质量的简单材料和仪器。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二、探究内容:1、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1)“健康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来说说周围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2)怎样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3)学习如何看空气质量报告。平时看到或听过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吗?空气质量报告有哪些内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讲解一些空气质量指数的含义(环境空气质量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空气、污染指数;二是首要污染物;三是环境空气质量等级。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等级就越高。空气质量一级为优;二级为良好;三级为轻度污染;四级为中度污染;五级为重度污染。)出示某日我过各省会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让学生说说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4)怎样用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空气是否受到污染。除了看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我们还有什么办法知道周围环境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2、居室空气质量的考察。(1)除了室外的空气会受到污染外,我们家里的空气质量怎样?有什么事实依据?怎样验证我们的看法?(2)阅读资料。(3)布置考察任务。分组对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考察,每组可选择室外或室内的一个地方进行考察。考察前要制订考察计划,计划包括考察目的、地点、内容、方法等。(4)各小组制订考察计划。3、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创建空气清新、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居室环境。(1)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创造优美环境的建议。(2)和家人一起商议如何改善居室环境,减少居室污染。(3)用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回家和家人一起商议如何改善居室环境。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8、运动与健康表现性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2、指导学生准确地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3、亲历模拟心脏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过程,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原理;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准确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教学准备测试运动前后心跳、呼吸频率的记录表、皮球、海绵、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或多媒体资料。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师: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这些动物长大后看起来好像发育正常。但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倒地;鸽子飞了几圈便栽下来。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听了这个事例有什么想法?体育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讨体育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意义。二、探究内容:1、运动起来会怎样。(1)跑步或踢足球后我们有什么感觉?呼吸和心跳加快了吗?我们来比较一下。(2)怎样比较呢?怎样测试才比较准确呢?(3)分组活动:测试并记录平静时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测试并记录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4)交流、汇报。(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次数会加快,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心跳会加快。(1)为了弄明白运动后为什么心跳会加快,先了解我们的心脏。(2)(挂图或多媒体出示)教师介绍。(3)模拟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反复挤压、松开一个皮球,体会心脏肌肉的力量。反复挤压、松开水中的海绵,体会水被挤出和回流的变化。(4)你认为心脏不停推动血液在身体里循环流动有什么意义?(5)小结。3、计算。(1)如果平时每分钟呼吸20次,每次按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运动时每分钟吸入的氧气比平静时多多少?(2)如果平时每分钟心跳80次,每次泵送血液70毫升,运动时每分钟泵送血液比平静时多多少?(3)运动时吸进的氧气和泵送的血液量都大大增加,说明了什么?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有什么好处?(4)小结。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观察了解自己的亲属和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因为加强体育锻炼而使身体壮起来的事例,和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做法。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9、让我们的精力更充沛表现性目标1、体验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的锻炼,知道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2、制订自己的锻炼计划,并能长期坚持锻炼。在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3、了解一些有关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理知识及保健知识,注意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知道一些在运动期间如何测检自己的运动效果的简单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制订锻炼计划。教学难点:加强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教学准备人体骨骼和肌肉的课件或挂图、手臂骨骼和肌肉模型、装满水的塑料瓶、口袋、记录本。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加强运动对身体还有哪些好处。(出示教材上的图片或体育运动员的照片)他们的身体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明显特征,为什么会这样?二、探究内容:1、运动对加强骨骼、肌肉的好处。(1)做曲臂、伸臂动作,多做几次,看看手臂上的骨骼、肌肉、关节有什么变化?想想手臂是怎样运动起来的。(2)汇报、交流。(3)小结:曲臂、伸臂运动是由手臂上的肌肉牵动骨骼、关节产生的。骨骼肌在大脑的支配下舒张或收缩,引起骨骼和关节的运动。(4)再一次体验。(注意观察曲臂时上臂的哪一块肌肉鼓起来,伸臂时,肌肉发生了什么变化?鼓起来的肌肉发生了什么变化?)(5)师讲述:骨骼、肌肉、关节是人体的运动器官。骨的质量,关节连接的牢固性、灵活性,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的运动能力。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骼加长、横径变粗,骨密度增大,骨重量增加。经常锻炼,也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积加大,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不断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据测定,一般人的肌肉重量要占体重的40%左右,而经常锻炼的运动员的肌肉重量可达体重的45%50%。(6)比比在相同体重的情况下,谁的力量大。调查他们是否经常参加锻炼。2、运动对我们还有什么好处。(1)运动对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好处?(增强体质,少生病;保持充沛精力;增强竞争意识;磨练意志;增进友谊;)(2)阅读资料,了解体育运动的历史。3、让我们开始锻炼吧。(1)讲解:制订锻炼计划要注意什么问题。(2)每人制订锻炼计划。(3)交流锻炼计划。(4)介绍检测锻炼效果的方法。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按自己的锻炼计划进行锻炼。教学板书课后反思学科科学年级五上课题10、珍惜健康,珍爱生命表现性目标1、回顾、小结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健康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制订健康生活守则;2、评价自己和同学通过本单元学习,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有什么进步。怎样进一步保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订健康生活守则。教学难点:讨论为了健康,我们还应该怎样做。教学准备单元学习评价表、有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资料。教学共享预案个性化设计一、引入: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健康生活的内容?”二、探究内容:1、评价、总结。(1)指导评价,定出评价内容和方法。(2)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3)我们通过本单元学习有了很多收获,在健康生活方面我们改掉了不少不良习惯,为改善周围环境也做了不少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2、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1)为了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2)制订健康生活守则,交流健康生活守则。(3)总结。宝贵的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健康基础。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教学板书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